第二十五章 遺願
奸臣逼我把他寫得又辣又帥 作者:冰雪聰明的小甜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徐翠娘的房間是整個慕家除慕樂主臥之外最豪華的地方。
紅牆綠瓦,就連大門的把手都是用漢白玉製成的,可見當年的慕家的繁華。
屋子連著院子,隨處可見貼金的裝飾物和雕梁畫棟。看來這些年徐翠娘往自己口袋裏裝得不少。這程度怕是慕樂都難以趕上了。
“姑娘,若有密室和暗門,一般藏在屋內,或者一些不起眼的地方。”
可雲熟練地查看著這裏的一切,有關機關暗術,之前在侯府她都學過,找個小小的密室並不難。
慕千殤冷眼掃視著屋內的一切裝飾,這屋子裏的東西她有一半都是熟悉的,因為這些大部分都是從母親的屋子裏搬過來的!
在那個奢華綺麗的大床對麵,擺放著一座佛像,佛像高六尺有餘,且為純金打造,看上去頗為震懾人心。
“這種人就算供奉了佛像又如何,難道還奢望死後極樂?”
可雲查看著屋內一切有可能成為機關的擺件,對此一臉鄙夷。
“徐翠娘的性格,不該會供奉佛像。”
別人不知道,慕千殤對她卻是最為了解的,徐翠娘風塵出身,做事狠辣陰毒,她不像是會信佛的人。
除非,那佛像有別的作用。
“可雲,看看那個佛像。”
“是,姑娘。”
可雲放下手中的珊瑚擺件,走到那座金光閃閃的佛像麵前,她打量著,思索片刻後,朝著佛像最長的一根手指一按,
轟隆!
佛像竟直接陷了下去。
“姑娘真聰明,果真是這處!”
“走。”
慕千殤的唿吸不自覺地加快了一些,母親留下的東西,她終於能見到了。
二人雙腳踏入密室裏麵,
眼前的景象不由讓她們瞪大了眼睛:
這裏並非漆黑一片,相反,
成堆的黃金和夜明珠將這裏照得燈火通明,刺激著二人的眼睛。
擦得一塵不染的檀木桌子上,整整齊齊地碼放著一摞摞的地契房契,甚至還有奴隸的賣身契約,看這些數量,怎麽也有慕家的一大半人數了。
事到如今,竟然是徐翠娘掌握了慕家的大部分財權!
“姑娘,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錢。”
可雲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我也沒見過。”
慕千殤亦是沒想到,徐翠娘還真是給了她一個驚喜。
“姑娘,這些全都是您母親的嗎?我們怕是搬不走。”
可雲有些發愁地看著地上這一堆,要是真的弄迴去了,姑娘就能過得舒坦些。
“不是。”
慕千殤拿了走到桌前,隨手拿起一本賬準備翻看,卻感覺腳下吧嗒一聲脆響,
糟了!
她心裏一咯噔,條件反射地迅速蹲在了地上,
嘭!
箭頭重重地刺在了她前麵的桌子上,嗡的一聲,震得她心裏一涼。
“姑娘!”
可雲瞬間衝過去擋在了她身前,沒想到徐翠娘竟然有此等機關!
“我沒事。”
慕千殤借著她的手站了起來,皺著眉頭,
“你說,徐翠娘這機關防的是誰?”
按說徐翠娘不可能知道她二人今夜會來此,那唯一會和她爭奪這些錢財,並且有能力進來的人,是慕樂!
她果然夠狠,竟早就想好了慕樂性命,怪不得白天的時候她看到慕樂被挾持絲毫不慌,原來早就想除掉他!
對了,母親的遺物。
剛剛看到的東西,更像是慕家十幾年前的財產,她的局竟從那時就開始了。
地下室雖然很大,布局卻很明確,更像是一個大型的金庫。
前麵是放在桌子上碼的整整齊齊的地契房契之類的紙質文書,後麵左邊堆著數不盡的黃金珠寶,隻有右邊放著一個普通的櫃子,看不出裏麵有著什麽。
“在那兒。”
直覺告訴她,一定就是那裏。
跨過成堆的珠寶黃金,她走向那個不起眼的褐色小櫃子。
她的手微微顫抖著,打開了那個櫃子,
雕了雪白曇花的琉璃簪子一如十年前那般靈動瑩潤,散發著淡淡的光澤,是當年建國封官時太祖皇帝賜給外祖母的,後來傳到了母親手裏,怪不得徐翠娘不敢戴出去。
想到外祖母,慕千殤的眼神暗了暗。在她為數不多的記憶中,祖母待她很好很好,會把她抱在懷裏,一抱就是一整天,誰來要也要不走。
可她聽說,自外祖被汙蔑貶謫之後,她就一紙和離與外祖斷了聯係,迴關北娘家去了。
直到外祖去世她都沒有迴來看一眼。
琉璃簪的下麵,還有西海珊瑚手串,鮮紅晶瑩,美得不似凡物,是當時南詔歸順時獻上的,太祖皇帝賞賜給了外祖。
金絲鏤空香球,蟒紋玉佩,九珠百環,這些都是有價無市的東西,怪不得徐翠娘能忍著這麽多年都沒有拿出去變賣,若是讓人發現,她小命怕是不保了。
“姑娘,這個簪子好美。”
可雲欣賞著琉璃簪子,一陣驚豔。
慕千殤伸手,將裝著簪子的木盒拿在手中,卻覺得有些不對勁。
“重量不對。”
普通的檀木盒子應該比這個輕一些,她伸手在盒子內側敲了敲,竟不是實心的!
她擺弄著盒子,突然在盒子的底部發現了一個開關,輕輕一按,盒子便從底部打開了,隻不過從這裏出來的不是簪子,而是,一本殘缺的書?
“沒見過母親有這個東西。”
慕千殤好奇地翻開那本隻有寥寥幾十頁的書,是她熟悉的娟秀小篆,
“大鄴武德十六年,宦臣,白家家主白長風,通敵叛國,昭雪......”
將上麵的關鍵字大概掃了一遍,慕千殤眼中已經由原來的好奇變成了深深的激動。
她顫抖著翻著陳舊的書頁,眼淚撲簌簌地掉。
原來,不隻有她一個人在努力,十幾年前母親就已經在搜集罪證,想著有朝一日為外祖昭雪了。當時母親病重,由於白家失勢,徐翠娘又肆意打壓欺辱,這本書是在母親最難熬的那段日子寫的。
眼淚打濕了書頁上陳舊的字跡,她趕忙擦擦眼淚,想要再往後翻時,卻沒了下頁。
這本書被人為地扯了一部分下來!
“怎麽沒了。”
慕千殤放下檀木盒,又伸手去找其他放手串,放香球的盒子,可那些盒子都小的很,根本不像是能放得下半本書的樣子。
“哪裏去了。”
一向沉穩的慕千殤此刻卻頗為著急地翻找,若是有了這些罪證,她就能完成母親的遺願,讓外祖瞑目了!
“哪兒去了。”
她的動作越來越著急,也越來越慌亂,聲音帶了慌亂和著急,潔白無暇的臉上掛了淚珠,卻仍然繼續著手上的動作。
“在哪兒啊,”
這本罪證在慕家塵封了十年之久,她卻什麽都不知道,她白白喪失了這麽久的時間!
“姑娘別著急,奴和你一起找。”
可雲有些心疼,好好的姑娘,年紀也才十五歲,心裏卻藏了這麽多的苦。
兩人所有的盒子找了個遍,卻也沒有任何發現。
慕千殤失神地拿起那支琉璃簪子,輕輕摩挲著,卻發現簪子的頭部有一絲裂痕,摔壞了?
她皺眉查看,卻發現簪子的頭部微微鬆動,她想都沒想立刻就將簪子的頭部擰了下來,
竟還有一個機關!
淡黃色的紙條從簪體滑落,掉在了她的手心。將泛舊的紙張微微展開,上麵似乎還沾染著十年前的墨香,還有母親身上的花香,這些帶著記憶深處的氣息飄散在空中,瞬間擊中了她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見字如麵,吾女殤殤:
外祖命途多舛,一生肝膽報國為民,卻遭閹人汙蔑,鬱鬱不得誌久矣,吾乃白家之後,遂今集閹人罪證在此,編纂為史,一分為四,孫楊周白各執一份,為免奸人迫害,昭雪不得。此乃吾臨終之願,終未得以實現,吾女殤殤得見,需承此大任,為我白家昭雪。亦需承白家編纂史之責任,造福萬民,承澤大鄴。
吾女殤殤,珍重。
“母......親”
母親的音容笑貌瞬間躍上心頭,就像是母親在她耳邊和她輕聲訴說。
她閉上眼睛,手裏緊緊攥著那張陳舊的紙條,泣不成聲,心中卻是前所未有的鼓舞和力量。
外祖乃大鄴開國時指定的太史令,從那時起,大鄴史冊編纂就由白家負責,而外人庶民不可私自著史,編史也就成了白家的專門差事。
可是十年前那件事情之後,外祖被貶謫,白家的史印被宦官收迴握在手裏。自那之後,大鄴的太史院就完全換了血,風格也大大不同於前。
在宦官的指示下,滿書盡是繁榮,盡是奢靡,盡是功績,卻絲毫不提北方的大旱,南方的水患,流民四處奔波,甚至易子而食。這些苦難,他們沒有絲毫提及。太史院中也盡是一股豐城諂媚之風,憑著宦官的喜好肆意大寫特寫,歌功頌德,沒了當初清廉求實,不懼強權的風氣。
沒有白長風的太史院,儼然已經變成了宦官肆意給自己及貼金的名利之地。
大鄴開國時不許私自著史,可到了現在這個地步,若沒有人出來編寫一部真正的大鄴史,後人會不會真的錯認,錯學,錯鑒。
</p>
徐翠娘的房間是整個慕家除慕樂主臥之外最豪華的地方。
紅牆綠瓦,就連大門的把手都是用漢白玉製成的,可見當年的慕家的繁華。
屋子連著院子,隨處可見貼金的裝飾物和雕梁畫棟。看來這些年徐翠娘往自己口袋裏裝得不少。這程度怕是慕樂都難以趕上了。
“姑娘,若有密室和暗門,一般藏在屋內,或者一些不起眼的地方。”
可雲熟練地查看著這裏的一切,有關機關暗術,之前在侯府她都學過,找個小小的密室並不難。
慕千殤冷眼掃視著屋內的一切裝飾,這屋子裏的東西她有一半都是熟悉的,因為這些大部分都是從母親的屋子裏搬過來的!
在那個奢華綺麗的大床對麵,擺放著一座佛像,佛像高六尺有餘,且為純金打造,看上去頗為震懾人心。
“這種人就算供奉了佛像又如何,難道還奢望死後極樂?”
可雲查看著屋內一切有可能成為機關的擺件,對此一臉鄙夷。
“徐翠娘的性格,不該會供奉佛像。”
別人不知道,慕千殤對她卻是最為了解的,徐翠娘風塵出身,做事狠辣陰毒,她不像是會信佛的人。
除非,那佛像有別的作用。
“可雲,看看那個佛像。”
“是,姑娘。”
可雲放下手中的珊瑚擺件,走到那座金光閃閃的佛像麵前,她打量著,思索片刻後,朝著佛像最長的一根手指一按,
轟隆!
佛像竟直接陷了下去。
“姑娘真聰明,果真是這處!”
“走。”
慕千殤的唿吸不自覺地加快了一些,母親留下的東西,她終於能見到了。
二人雙腳踏入密室裏麵,
眼前的景象不由讓她們瞪大了眼睛:
這裏並非漆黑一片,相反,
成堆的黃金和夜明珠將這裏照得燈火通明,刺激著二人的眼睛。
擦得一塵不染的檀木桌子上,整整齊齊地碼放著一摞摞的地契房契,甚至還有奴隸的賣身契約,看這些數量,怎麽也有慕家的一大半人數了。
事到如今,竟然是徐翠娘掌握了慕家的大部分財權!
“姑娘,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錢。”
可雲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我也沒見過。”
慕千殤亦是沒想到,徐翠娘還真是給了她一個驚喜。
“姑娘,這些全都是您母親的嗎?我們怕是搬不走。”
可雲有些發愁地看著地上這一堆,要是真的弄迴去了,姑娘就能過得舒坦些。
“不是。”
慕千殤拿了走到桌前,隨手拿起一本賬準備翻看,卻感覺腳下吧嗒一聲脆響,
糟了!
她心裏一咯噔,條件反射地迅速蹲在了地上,
嘭!
箭頭重重地刺在了她前麵的桌子上,嗡的一聲,震得她心裏一涼。
“姑娘!”
可雲瞬間衝過去擋在了她身前,沒想到徐翠娘竟然有此等機關!
“我沒事。”
慕千殤借著她的手站了起來,皺著眉頭,
“你說,徐翠娘這機關防的是誰?”
按說徐翠娘不可能知道她二人今夜會來此,那唯一會和她爭奪這些錢財,並且有能力進來的人,是慕樂!
她果然夠狠,竟早就想好了慕樂性命,怪不得白天的時候她看到慕樂被挾持絲毫不慌,原來早就想除掉他!
對了,母親的遺物。
剛剛看到的東西,更像是慕家十幾年前的財產,她的局竟從那時就開始了。
地下室雖然很大,布局卻很明確,更像是一個大型的金庫。
前麵是放在桌子上碼的整整齊齊的地契房契之類的紙質文書,後麵左邊堆著數不盡的黃金珠寶,隻有右邊放著一個普通的櫃子,看不出裏麵有著什麽。
“在那兒。”
直覺告訴她,一定就是那裏。
跨過成堆的珠寶黃金,她走向那個不起眼的褐色小櫃子。
她的手微微顫抖著,打開了那個櫃子,
雕了雪白曇花的琉璃簪子一如十年前那般靈動瑩潤,散發著淡淡的光澤,是當年建國封官時太祖皇帝賜給外祖母的,後來傳到了母親手裏,怪不得徐翠娘不敢戴出去。
想到外祖母,慕千殤的眼神暗了暗。在她為數不多的記憶中,祖母待她很好很好,會把她抱在懷裏,一抱就是一整天,誰來要也要不走。
可她聽說,自外祖被汙蔑貶謫之後,她就一紙和離與外祖斷了聯係,迴關北娘家去了。
直到外祖去世她都沒有迴來看一眼。
琉璃簪的下麵,還有西海珊瑚手串,鮮紅晶瑩,美得不似凡物,是當時南詔歸順時獻上的,太祖皇帝賞賜給了外祖。
金絲鏤空香球,蟒紋玉佩,九珠百環,這些都是有價無市的東西,怪不得徐翠娘能忍著這麽多年都沒有拿出去變賣,若是讓人發現,她小命怕是不保了。
“姑娘,這個簪子好美。”
可雲欣賞著琉璃簪子,一陣驚豔。
慕千殤伸手,將裝著簪子的木盒拿在手中,卻覺得有些不對勁。
“重量不對。”
普通的檀木盒子應該比這個輕一些,她伸手在盒子內側敲了敲,竟不是實心的!
她擺弄著盒子,突然在盒子的底部發現了一個開關,輕輕一按,盒子便從底部打開了,隻不過從這裏出來的不是簪子,而是,一本殘缺的書?
“沒見過母親有這個東西。”
慕千殤好奇地翻開那本隻有寥寥幾十頁的書,是她熟悉的娟秀小篆,
“大鄴武德十六年,宦臣,白家家主白長風,通敵叛國,昭雪......”
將上麵的關鍵字大概掃了一遍,慕千殤眼中已經由原來的好奇變成了深深的激動。
她顫抖著翻著陳舊的書頁,眼淚撲簌簌地掉。
原來,不隻有她一個人在努力,十幾年前母親就已經在搜集罪證,想著有朝一日為外祖昭雪了。當時母親病重,由於白家失勢,徐翠娘又肆意打壓欺辱,這本書是在母親最難熬的那段日子寫的。
眼淚打濕了書頁上陳舊的字跡,她趕忙擦擦眼淚,想要再往後翻時,卻沒了下頁。
這本書被人為地扯了一部分下來!
“怎麽沒了。”
慕千殤放下檀木盒,又伸手去找其他放手串,放香球的盒子,可那些盒子都小的很,根本不像是能放得下半本書的樣子。
“哪裏去了。”
一向沉穩的慕千殤此刻卻頗為著急地翻找,若是有了這些罪證,她就能完成母親的遺願,讓外祖瞑目了!
“哪兒去了。”
她的動作越來越著急,也越來越慌亂,聲音帶了慌亂和著急,潔白無暇的臉上掛了淚珠,卻仍然繼續著手上的動作。
“在哪兒啊,”
這本罪證在慕家塵封了十年之久,她卻什麽都不知道,她白白喪失了這麽久的時間!
“姑娘別著急,奴和你一起找。”
可雲有些心疼,好好的姑娘,年紀也才十五歲,心裏卻藏了這麽多的苦。
兩人所有的盒子找了個遍,卻也沒有任何發現。
慕千殤失神地拿起那支琉璃簪子,輕輕摩挲著,卻發現簪子的頭部有一絲裂痕,摔壞了?
她皺眉查看,卻發現簪子的頭部微微鬆動,她想都沒想立刻就將簪子的頭部擰了下來,
竟還有一個機關!
淡黃色的紙條從簪體滑落,掉在了她的手心。將泛舊的紙張微微展開,上麵似乎還沾染著十年前的墨香,還有母親身上的花香,這些帶著記憶深處的氣息飄散在空中,瞬間擊中了她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見字如麵,吾女殤殤:
外祖命途多舛,一生肝膽報國為民,卻遭閹人汙蔑,鬱鬱不得誌久矣,吾乃白家之後,遂今集閹人罪證在此,編纂為史,一分為四,孫楊周白各執一份,為免奸人迫害,昭雪不得。此乃吾臨終之願,終未得以實現,吾女殤殤得見,需承此大任,為我白家昭雪。亦需承白家編纂史之責任,造福萬民,承澤大鄴。
吾女殤殤,珍重。
“母......親”
母親的音容笑貌瞬間躍上心頭,就像是母親在她耳邊和她輕聲訴說。
她閉上眼睛,手裏緊緊攥著那張陳舊的紙條,泣不成聲,心中卻是前所未有的鼓舞和力量。
外祖乃大鄴開國時指定的太史令,從那時起,大鄴史冊編纂就由白家負責,而外人庶民不可私自著史,編史也就成了白家的專門差事。
可是十年前那件事情之後,外祖被貶謫,白家的史印被宦官收迴握在手裏。自那之後,大鄴的太史院就完全換了血,風格也大大不同於前。
在宦官的指示下,滿書盡是繁榮,盡是奢靡,盡是功績,卻絲毫不提北方的大旱,南方的水患,流民四處奔波,甚至易子而食。這些苦難,他們沒有絲毫提及。太史院中也盡是一股豐城諂媚之風,憑著宦官的喜好肆意大寫特寫,歌功頌德,沒了當初清廉求實,不懼強權的風氣。
沒有白長風的太史院,儼然已經變成了宦官肆意給自己及貼金的名利之地。
大鄴開國時不許私自著史,可到了現在這個地步,若沒有人出來編寫一部真正的大鄴史,後人會不會真的錯認,錯學,錯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