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自戕 亦有英雄氣
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 作者:晴空蒼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晚,萬人戰場。
投降的軍隊足有一半。
蒲公紀怒火中燒,隻覺一股戰意,無處殺敵。
被滑不溜秋的李從嘉,逗的四處亂撲,莫名其妙大軍投降了一半。
蒲公紀站在一片狼藉的戰場上,四周是自己士兵們投降的身影。
自己親衛士卒絕大多數散落在戰場上。
而背叛的手下,又將自己殺的落荒而逃。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落寞與不甘,手中的寶劍微微顫抖,似乎也在為即將到來的命運而歎息。
他原本滿懷著壯誌豪情,想要在這亂世中打出一片天地,卻未曾料到局勢會如此急轉直下。
“蒼天啊!為何要如此戲弄於我?”
蒲公紀仰望著天空,聲音在空曠的戰場上迴蕩。
“我蒲公紀一生征戰,何曾怕過?今日卻敗得如此之慘,非戰之罪,實乃天意弄人!”
他的語氣中充滿了無奈和悲愴。
“本欲掃平四方,建立不朽功業,怎奈命運多舛,終究難逃此劫。”
風聲唿嘯,仿佛迴應著他的哀歎。
曾經的雄圖霸業,此刻都化作了泡影。
他是楚國名將,隨著馬楚滅國,劉言叛亂,又跟著王逵殺敵,最終潘叔嗣卻又刀斧相加,逼迫跟著造反。
兩年間換了四主子!
宛如喪家之犬,一腳被人踢了出來。
他環顧四周,心中茫然。
那些曾經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如今大多已倒戈相向,或成為俘虜。
心中那股英雄氣短的感覺愈發強烈,他知道,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罷了,罷了。”
蒲公紀輕聲說道,眼神變得堅定起來。
看著自己侍衛親卒,有的還向自己刀斧相殺。
“既然無法再掌控這一切,那麽便以死明誌吧!你拿著我的頭顱去請功吧!”
說罷,他握緊了手中的劍,目光中閃過一絲決然。
自戕!
對於一個將軍來說,沒有什麽比戰敗更讓人難以接受。
而現在,唯有以這種方式來維護最後的尊嚴。
隨著一聲低沉的怒吼,蒲公紀橫劍一抹。
旁側親衛托住了蒲公紀臂膀。
“主公,不可,大丈夫有用之軀,不可自戕。”
鮮血飛濺而出,在夕陽的映襯下劃出一道淒美的弧線。
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最終選擇了用最傳統、也是最壯烈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他的身影漸漸倒下,融入這片被戰火洗禮過的大地之中。
戰場上的士兵們見狀,無不為之動容。
一時間,整個戰場陷入了一片寂靜。
到了夜晚,大戰結束。
李從嘉站在蒲公紀自刎之處,望著那濺射而出的一抹鮮血,心中五味雜陳。
蒲公紀生不逢時,也是豪傑!
你方唱罷我登場……隻留下馬革裹屍,戰死沙場。
他下令收攏潰散士卒,確保戰場上不再有不必要的衝突和損失。
小小江平縣,兩日間,經曆兩場大戰。
隨著夜幕降臨,士兵們開始清點戰果。
五千餘名降卒,被收繳了兵器鎧甲,安置在臨時營地中。
又花了一天的時間打掃戰場,數千套鎧甲、箭弩等武器也被繳獲。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繳獲的糧草卻寥寥無幾。
李從嘉見狀,也才明白,為什麽蒲公紀被逼自殺。
因為沒有立足之地,他四處流浪,這一萬多大軍已是糧草匱乏。
“傳令下去,對投降者要加以安撫,不可有任何虐待行為。”
李從嘉嚴肅地吩咐著身邊的將領。
“他們現在是我們的人了,對他們進行甄別和改造。”
李從嘉親自巡視各個營帳。
與士兵們交談,穩定軍心,並安排糧食分配事宜。
盡管當前物資短缺,但他知道,人心安定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對於這些剛剛歸順的新兵,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增強他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夜晚來臨,火光映照下,李從嘉坐在簡陋的指揮帳篷內,手中拿著一份份報告,眉頭緊鎖。
“秋收在即,糧草問題必須盡快解決。”他對身邊的張泌說道。
李從嘉返迴嶽州城。
一方麵是為了調動更多資源支援前線。
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向城中百姓傳達勝利的消息,穩定後方局勢。
至此,朗州十大將軍蒲公紀,所率領軍隊,煙消雲散。
李從嘉迴到嶽州府衙後,立刻投入到繁忙的政務之中。
大戰雖然已經結束,但隨之而來的秋收準備卻至關重要。
他深知,確保今年的糧食豐收不僅關係到士兵們的補給,更是穩定民心的關鍵所在。
因此,他親自過問農事安排,組織人力物力,確保每一步都按計劃進行。
就在這個時候,趙普舉家遷徙來投奔李從嘉。
作為一位後世享有盛譽的政治家和學者,趙普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
他的到來無疑為嶽州增添了一份重量級的支持。
李從嘉聞訊後十分高興,親自迎接趙普一家,並設宴款待。
宴會之上,賓主盡歡,李從嘉與趙普相談甚歡。
“趙兄,一別數月,找你找的好苦呢。”
趙普聞言,也是苦澀無奈:“我三月動身抵達了江寧城,到達江寧後,打聽數日才知道大人您已經來到了湖南。”
“我曆經千辛萬苦,來到潭州,您又在七月,轉迴到了江寧,我隻得暫時留在這裏,等您迴來。”
李從嘉聞言,也有些慚愧。
這個時代信息傳遞實在太難了,自己也曾派人去找趙普,但是卻毫無音訊。
想趙普舉家搬遷,三地相隔數千裏,以這個時代的行程速度,其中奔波辛勞可想而知。
“趙兄,實在慚愧,我這大半年來也是來迴折騰了。”
“趙兄大賢,千裏來投,我必定委以重任,讓趙兄一展抱負。”
趙普滿飲一杯酒,心中實際上有些納悶。
恭敬道:“半年來,殿下聲望隆隆,事跡傳遍大江南北,開封、江寧、潭州、沿路而來,無不是說殿下之事跡。”
“得殿下禮賢下士,登門請我出世,我亦銘感五內,願效犬馬之勞!”
在設宴款待的同時,兩人深入討論了秋收以及治理嶽州、潭州的具體措施。
“趙兄雖未廣為人知,今日相見,願聆聽高見。”
李從嘉說道,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即使趙普此刻名不見經傳,但他所具備的知識和見解依然寶貴。
趙普微微一笑,謙虛地迴應:“將軍過譽了,我不過是一介書生,但既然蒙將軍垂詢,自當知無不言。”
投降的軍隊足有一半。
蒲公紀怒火中燒,隻覺一股戰意,無處殺敵。
被滑不溜秋的李從嘉,逗的四處亂撲,莫名其妙大軍投降了一半。
蒲公紀站在一片狼藉的戰場上,四周是自己士兵們投降的身影。
自己親衛士卒絕大多數散落在戰場上。
而背叛的手下,又將自己殺的落荒而逃。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落寞與不甘,手中的寶劍微微顫抖,似乎也在為即將到來的命運而歎息。
他原本滿懷著壯誌豪情,想要在這亂世中打出一片天地,卻未曾料到局勢會如此急轉直下。
“蒼天啊!為何要如此戲弄於我?”
蒲公紀仰望著天空,聲音在空曠的戰場上迴蕩。
“我蒲公紀一生征戰,何曾怕過?今日卻敗得如此之慘,非戰之罪,實乃天意弄人!”
他的語氣中充滿了無奈和悲愴。
“本欲掃平四方,建立不朽功業,怎奈命運多舛,終究難逃此劫。”
風聲唿嘯,仿佛迴應著他的哀歎。
曾經的雄圖霸業,此刻都化作了泡影。
他是楚國名將,隨著馬楚滅國,劉言叛亂,又跟著王逵殺敵,最終潘叔嗣卻又刀斧相加,逼迫跟著造反。
兩年間換了四主子!
宛如喪家之犬,一腳被人踢了出來。
他環顧四周,心中茫然。
那些曾經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如今大多已倒戈相向,或成為俘虜。
心中那股英雄氣短的感覺愈發強烈,他知道,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罷了,罷了。”
蒲公紀輕聲說道,眼神變得堅定起來。
看著自己侍衛親卒,有的還向自己刀斧相殺。
“既然無法再掌控這一切,那麽便以死明誌吧!你拿著我的頭顱去請功吧!”
說罷,他握緊了手中的劍,目光中閃過一絲決然。
自戕!
對於一個將軍來說,沒有什麽比戰敗更讓人難以接受。
而現在,唯有以這種方式來維護最後的尊嚴。
隨著一聲低沉的怒吼,蒲公紀橫劍一抹。
旁側親衛托住了蒲公紀臂膀。
“主公,不可,大丈夫有用之軀,不可自戕。”
鮮血飛濺而出,在夕陽的映襯下劃出一道淒美的弧線。
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最終選擇了用最傳統、也是最壯烈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他的身影漸漸倒下,融入這片被戰火洗禮過的大地之中。
戰場上的士兵們見狀,無不為之動容。
一時間,整個戰場陷入了一片寂靜。
到了夜晚,大戰結束。
李從嘉站在蒲公紀自刎之處,望著那濺射而出的一抹鮮血,心中五味雜陳。
蒲公紀生不逢時,也是豪傑!
你方唱罷我登場……隻留下馬革裹屍,戰死沙場。
他下令收攏潰散士卒,確保戰場上不再有不必要的衝突和損失。
小小江平縣,兩日間,經曆兩場大戰。
隨著夜幕降臨,士兵們開始清點戰果。
五千餘名降卒,被收繳了兵器鎧甲,安置在臨時營地中。
又花了一天的時間打掃戰場,數千套鎧甲、箭弩等武器也被繳獲。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繳獲的糧草卻寥寥無幾。
李從嘉見狀,也才明白,為什麽蒲公紀被逼自殺。
因為沒有立足之地,他四處流浪,這一萬多大軍已是糧草匱乏。
“傳令下去,對投降者要加以安撫,不可有任何虐待行為。”
李從嘉嚴肅地吩咐著身邊的將領。
“他們現在是我們的人了,對他們進行甄別和改造。”
李從嘉親自巡視各個營帳。
與士兵們交談,穩定軍心,並安排糧食分配事宜。
盡管當前物資短缺,但他知道,人心安定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對於這些剛剛歸順的新兵,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增強他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夜晚來臨,火光映照下,李從嘉坐在簡陋的指揮帳篷內,手中拿著一份份報告,眉頭緊鎖。
“秋收在即,糧草問題必須盡快解決。”他對身邊的張泌說道。
李從嘉返迴嶽州城。
一方麵是為了調動更多資源支援前線。
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向城中百姓傳達勝利的消息,穩定後方局勢。
至此,朗州十大將軍蒲公紀,所率領軍隊,煙消雲散。
李從嘉迴到嶽州府衙後,立刻投入到繁忙的政務之中。
大戰雖然已經結束,但隨之而來的秋收準備卻至關重要。
他深知,確保今年的糧食豐收不僅關係到士兵們的補給,更是穩定民心的關鍵所在。
因此,他親自過問農事安排,組織人力物力,確保每一步都按計劃進行。
就在這個時候,趙普舉家遷徙來投奔李從嘉。
作為一位後世享有盛譽的政治家和學者,趙普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
他的到來無疑為嶽州增添了一份重量級的支持。
李從嘉聞訊後十分高興,親自迎接趙普一家,並設宴款待。
宴會之上,賓主盡歡,李從嘉與趙普相談甚歡。
“趙兄,一別數月,找你找的好苦呢。”
趙普聞言,也是苦澀無奈:“我三月動身抵達了江寧城,到達江寧後,打聽數日才知道大人您已經來到了湖南。”
“我曆經千辛萬苦,來到潭州,您又在七月,轉迴到了江寧,我隻得暫時留在這裏,等您迴來。”
李從嘉聞言,也有些慚愧。
這個時代信息傳遞實在太難了,自己也曾派人去找趙普,但是卻毫無音訊。
想趙普舉家搬遷,三地相隔數千裏,以這個時代的行程速度,其中奔波辛勞可想而知。
“趙兄,實在慚愧,我這大半年來也是來迴折騰了。”
“趙兄大賢,千裏來投,我必定委以重任,讓趙兄一展抱負。”
趙普滿飲一杯酒,心中實際上有些納悶。
恭敬道:“半年來,殿下聲望隆隆,事跡傳遍大江南北,開封、江寧、潭州、沿路而來,無不是說殿下之事跡。”
“得殿下禮賢下士,登門請我出世,我亦銘感五內,願效犬馬之勞!”
在設宴款待的同時,兩人深入討論了秋收以及治理嶽州、潭州的具體措施。
“趙兄雖未廣為人知,今日相見,願聆聽高見。”
李從嘉說道,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即使趙普此刻名不見經傳,但他所具備的知識和見解依然寶貴。
趙普微微一笑,謙虛地迴應:“將軍過譽了,我不過是一介書生,但既然蒙將軍垂詢,自當知無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