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瘦高的乞丐憤怒地罵道:“媽的,哪個不長眼的多管閑事。”


    “竟然搶了小乞兒的食物。”李從嘉憤憤不平地說道。


    當兩個乞丐看到他走近,發現少年身後站著幾名精壯的侍衛,立刻認慫。


    “小爺莫怪,世道不讓人活,我們這就走。”說完,他們扔下手中的餅,急忙跑進了巷子深處。


    這樣的情景在如今的潭州城隨處可見。


    李從嘉不禁感歎:“楚國的馬氏皇帝禍國殃民,連年戰亂,哪裏還有人倫道德,受苦的都是底層百姓。”


    那小乞兒麵容消瘦,幾乎凹陷,赤腳跪在冰冷的石板路上,腳底早已磨出了厚厚的繭子。


    感激涕零地對李從嘉說:“秋水謝謝公子救命,我弟弟快餓死了……”


    “秋水?”


    李從嘉聽她名字有些耳熟,但是又想不起來。


    “小女名叫秋水,家裏早年遭了災,隻剩下我和弟弟。”小乞兒灰黑的臉上隻有牙齒白的。


    隻是關照了幾句,叫小乞丐可憐,又差人給了些吃的,便轉身離去。


    當天晚上,李從嘉召開了議會,李雄、吳翰等一眾營長齊聚一堂。


    李從嘉安排道:“今日我們看到潭州城的慘狀,宛如朱門酒肉臭,路上卻凍死骨。”


    “本次賑濟災民,不能轉交地方官府,需在城中施粥,且需讓婦孺小兒優先領粥。我們將設立十二百人的隊伍,在二十四處粥棚施舍。”


    “我也收到詔書,無需再前往朗州,那裏有兩名楚地叛逃將領正在潛藏,後續情況不容樂觀。”


    李雄今天一同入城,看到城中狀況,心中憤怒,罵道。


    “主官無能,如何能把糧食交給地方?如今潭州城的百姓饑寒交迫,離心離德,形勢比我在京中想象的還要糟糕。”


    曆史上,邊鎬得知朗州節度使劉言造反後,攻克益陽,兵壓潭州,邊鎬丟棄城池,直接逃跑。


    士兵們爭相逃走,互相踩踏,死傷萬餘人。


    今天的情況足以解釋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不得民心,又怎能守城?


    李從嘉原本想著自己穿越過來,知道一些曆史走勢,能夠扭轉局麵,但他也感到無能為力。


    原本的潭州城為楚國國都,占領還不到一年時間,若沒有勤政愛民、周濟百姓的主官。


    沒有開倉放糧、壓製富豪的強勢作風,一旦有人來攻打,如何能守城?


    隻怕士兵在城上拚命,居民卻在背後捅刀子。


    武力鎮壓也不過是威懾的紙老虎,一戳便破,城中百姓自然會將其撕碎。


    李從嘉又說道:“我們受皇上詔命,在此賑災,且先施粥數日。”


    “我會立即起草奏折一封,送達京城,視情況再定後續的事宜。務必記住要求,賑災之粥,絕不能變成米湯,插入木筷需能立在粥上,不能浮在水麵。”


    他知道曆史上賑災施粥時,很多粥棚隻放水不放米。


    喝完後隻剩水,災民們怨聲載道。


    既然要做,就必須見到成效。


    眾民夫本是兩淮居民,對南唐忠心耿耿,何況六皇子還親身在此,一路來對他們恩養有加,自然奉命執行。


    秋風蕭瑟的早晨,天空陰沉,寒風中夾雜著些許涼意。


    湘江河岸前,早已經人山人海。


    擠滿了許多前來領取救濟的饑民。


    這些人中有的麵黃肌瘦,有的頭發蓬亂,有的衣衫襤褸,大多神情疲憊,期望的看著前方的粥棚。


    一隊隊士兵有條不紊的維持秩序,隊伍中先安排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緊緊握著手中的空碗。


    耐心的等待著那碗來之不易的溫飽。


    “唐朝,安撫使李大人奉旨賑濟災民。”


    每次施粥的時候,民夫都不忘記說著這句話。


    李從嘉也在親自在周棚中,給一名小乞兒盛上滿滿一碗的熱粥還不忘叮囑。


    “慢慢吃,別急,明天還有。”


    饑民們接過粥後迫不及待的帶迴去, 有的則選擇帶迴去與家人共享這份救命的食物。


    盡管人數眾多,但在官兵們的組織下,一切都井然有序。


    沙萬金、張璨等武人都頭正在奮力賑濟災民,發放糧食,兩個比部人員在閑暇之餘卻議論起來。


    一白麵書生鍾蒨笑道:“你看六皇子,為什麽要親力親為?”


    “咱們這皇子別看年紀小,一路行事作風,可是很老成。”


    “勤練兵卒,苦練武力,估計是現在看潭州城局勢不好,皇命又是讓他在這裏賑災,估計是要趁機得些民心,看日後有變好能夠麵對。”


    一個文雅書生潘佑身著白衣,耿直說著。


    鍾蒨分析道:“我一路看來,六皇子倒是不是作假,有一副悲天憫人的心腸,你瞧親力親為施粥,災民感動的痛哭流涕。”


    “皇位將來也輪不到他,收些民心有何用,咱們就好生完成這次行程,迴到戶部好交差。”潘佑看這差事比預想中的難,發了發牢騷。


    武將和民夫不會想這些彎彎繞的事情,兩位書生倒是分析點評起來。


    曆史上潘佑升官至內史舍人,鍾蒨升官至勤政殿學士,二人雖沒有進行科舉,無進士身份,但書香門第。


    此時二人也還是不起眼的從小文官。


    進入戶部下的比部,從基層做起,想要借此次賑災的機會獲得履曆。


    用後世的話來說,沒有全國考公,但是家裏有背景,到中央先當個小文員。


    有了肥差能托人安排一下。


    二人能在史書中留名也是因為潘佑直言肯諫,不畏懼皇權,鍾蒨國破後,寧在家中自殺,死不投降,這文化人也有股精神骨氣。


    李從嘉不知道潘佑、鍾蒨生平,也不知道日後他們會成為自己主要班底。


    隻知道在來的文官中,二人做事機敏利索,有想法思路,能出主意。


    看二人在那便道:“潘佑統計災民人數,晚上我要看匯報!”


    “遵命!”


    十日後,李從嘉組織粥棚施粥數萬人,滿城百姓無不感恩戴德。


    李從嘉留下些許人員,又領著大部隊沿河而下,轉去益陽。


    李從嘉走向益陽,心中越是憂慮,沿途大旱,滿目瘡痍。


    常有流民在鄉野遊蕩,糧食收成不好,江水幹涸。


    沿江百姓,勤快些的取水灌溉田地,還能有些收成。


    以古代的運輸能力,離著江邊遠的田地收成更差。


    益陽在朗州和潭州之間,屬於潭州管轄下的大縣,距離潭州不足二百裏,行軍運糧約合三日。


    此時益陽守將是個裨將名為李建期。


    李建期金陵(今南京)人,唐朝將領。


    在外征戰兩年多,率軍值守在益陽。


    三十多歲,頭戴鐵盔,身著鎖子甲。


    腰持長刀站在渡口前等著李從嘉一行人。


    李從嘉停船靠岸,李建期單膝跪拜:“末將李建期參見皇子殿下。”


    見禮問好。


    李從嘉見他神色極為焦急。


    安慰道:“李將軍不必擔心,我來此賑災你可放心,安穩益陽民生為首要任務!”


    李建期支支吾吾道:“末將,不是擔心民生。”


    “那你為何事如此慌張。”


    “末將聽往來漁夫傳言,朗州節度使劉言秘密調遣船隻,怕是馬上要起兵造反,我益陽距朗州,行軍不過四日,怕馬上要有戰爭!”


    “什麽……戰爭要來了。”李從嘉驚唿一聲,詫異的喊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晴空蒼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晴空蒼鷹並收藏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