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舅猛地轉身,居高臨下的狠盯著張太後一步步朝她逼近。
張太後一步步往後退,一旁的宮女滿麵驚慌卻不敢上前一步。
張太後最終被逼退到了一根立柱上,退無可退。
“如果不是我,就憑你那點小手段,你們母子都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就憑他那點腦子,連區區一個藩王都對付不了,還談什麽親政?”
張太後揚起下巴直視他的眼睛:“大哥的意思是?”
張國舅鼻翼翕動,目露兇光,雙手搭到張太後的肩上,猛一用力。
“啊……”
張太後吃痛,發出一聲驚叫,一個宮女護主心切,上前欲伸手推開張國舅,人還沒靠近,張國舅抬起一腳,直擊她的腹部,宮女淩空飛出丈餘遠砸在了另一根紅漆立柱上後,重重跌落在地,當場吐血而亡。
其他宮女太監見狀忙跪地俯身:“國舅爺息怒!”
張太後緊咬下嘴唇,聲音有些顫抖:“大哥,是我說錯了什麽嗎?”
“親政?你覺得你兒子有那個本事嗎?”
張太後抬了抬下巴:“不是有大哥在旁輔佐嗎?”
張國舅抬起右手捏住了她的臉,將她狠狠一推,張太後一個踉蹌跌倒在地,宮女太監們看了一眼剛才被打死的宮女的屍體,沒有一個敢抬頭。
張國舅轉身,拂袖往皇帝的寢宮錦和苑而去。
當張國舅帶著手下闖入錦和苑的時候,十七歲的皇帝沈悟正在案頭翻看早已被他批閱過的奏折。
最上麵的一封便是涔州知府田佑光所奏,奏折中請示在押倭奴池野太郎該如何處置,張國舅批閱,繼續收押,確保其安全,待倭方前來談判。
沈悟緊緊盯著這封奏折不發一語,抬頭看見怒火中燒的張國舅,將奏折一合,身體往後一靠,坐倒在龍椅上。
身旁的高迎廬握緊腰間繡春刀,朝龍椅跨了一步,半垂著眼簾不動聲色的警惕著張國舅的一舉一動。
這個張懷旦,越來越肆無忌憚,每次覲見都是直接衝進錦和苑不說,竟敢公然僭越皇權,大搖大擺使用天子獨有的禮製和規格。
就差把篡位二字寫在臉上了。
沈悟幽幽開口:“舅舅!”
張懷旦不但不行禮,還直接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用狼看獵物的眼神看著他道:“你母親私藏麵首,穢亂後宮,我已將她禁足在永寧宮!”
沈悟腳後跟用力踩著地板,臉上卻一如往常般謹小慎微:“如此說來,是母後的不是,那便讓她在宮裏好好反省,舅舅是為她好。”
“你比她懂事。”聽了這話,張懷旦覺得氣順了些:“如今天下局勢動蕩,皇上年少,臣會竭盡全力輔佐你……”
說到一半,目光看向高迎廬,沉默半晌。
高迎廬當然明白他的意思,想讓他退下,他不能退,舒展了一下握刀的手,依舊鎮定的立在一旁。
沈悟自然也看在眼裏,抬手道:“高鎮撫,你先下去。”
“皇上……”
沈悟再一次抬手打斷了他的話輕聲道:“朕自會無恙。”
現如今雖然朝野上下四處都是張懷旦的爪牙,也依舊還有很多前朝遺老和中立派的勢力不容小覷,畢竟他也不可能一口氣將所有人全殺光。
這可是在錦和苑,最起碼目前來講張懷旦還不敢貿然對皇上發難。
高迎廬躬身退了下去,一旁的宮女太監和張懷旦帶來的手下也紛紛退了出去。
偌大的宮殿裏就剩了他們兩個人。
張懷旦如剛才對待張太後一樣,一甩廣袖大步流星的走到了書案前,雙手撐在案上,一雙貪婪又狠厲的眼睛死死的盯著沈悟。
“皇上,我希望你能明白,沒有我,你什麽都不是。”
他說得很輕,但沈悟聽得字字真切。
“朕當然明白!”
“先帝留下遺詔讓我和陸太師輔佐你,如今陸太師已死,你要聽我的你明白嗎?”
沈悟道:“舅舅為何事如此惱怒,還望直言。”
張懷旦身子往前傾了一尺:“皇上為何私自派人抄了王洪家?”
沈悟努力使自己鎮定,緩聲道:“王洪任職大內總管這幾年,受賄無數,富可敵國,如今大良朝內憂外患,卻國庫空虛,眼看年關將至,朕需要這些錢來補發這幾個月所欠下的各部的俸銀。”
張懷旦聞言眼皮一顫:皇帝真的長大了,他根本就不是自己一直以為的那個什麽都不懂,可以任由自己擺布的人。
張懷旦右手五個手指一收,握成一個拳頭抵在案上:“那皇上該先問過臣後再做定奪。”
沈悟抬眼看著他:“朕知道了,如有下次,朕不會再私自行動了。”
張懷旦用力吸了一口氣,好似咽下了什麽不公:“王總管屍骨未寒就派人抄了他的家,實為不妥,臣就是想提醒皇上,遇事不要衝動,當心寒了滿朝文武的心。”
沈悟垂下眼簾,顫抖著唇道:“舅舅說得有理,朕會反思。”
張懷旦對他表現出來的膽戰心驚很是滿意,起身鬆開了右手的拳頭。
“既然皇上已經知錯了,那就該記住這次的教訓,臣先告退了。”
高迎廬在殿門打開後第一時間衝到了沈悟身邊:“皇上……”
沈悟抬手:“高卿,朕沒事,但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陸吉在嶺南如何?”
“迴皇上,不會有事,除蘇源之外,其他被我們抄家流放的人都可保全性命。”
“朕當初念著蘇閣老年邁,一念之差,沒有將他流放,卻不想他全家卻因此丟了性命,高卿,你說,待到朕親政的時候,這朝中還有可用之人嗎?他們會原諒朕嗎?”
“皇上,他們會明白的。”
“朕這皇位,本就有非議,再加上國舅與母後的行徑,臣子們會如何看朕?”
高迎廬躬身:“皇上,他們是他們您是您,您是先帝的骨血,名正言順即位,忠於沈家的人自然能體諒您的苦心,若非您提前下詔抄家,他們不會隻是流放那樣簡單。”
“高卿,你是朕身邊唯一懂朕的人,國舅似乎早就已經注意到你了,所以,你要萬事小心,小心顧指揮,國舅正在極力拉攏他。”
高迎廬道:“請皇上放心,錦衣衛中,若有人敢心術不正,不管是何身份,臣定會將其斬於刀下。”
皇帝不再言語,再次翻開了田佑光的奏折,拿起一旁的大印蓋了上去。
張太後一步步往後退,一旁的宮女滿麵驚慌卻不敢上前一步。
張太後最終被逼退到了一根立柱上,退無可退。
“如果不是我,就憑你那點小手段,你們母子都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就憑他那點腦子,連區區一個藩王都對付不了,還談什麽親政?”
張太後揚起下巴直視他的眼睛:“大哥的意思是?”
張國舅鼻翼翕動,目露兇光,雙手搭到張太後的肩上,猛一用力。
“啊……”
張太後吃痛,發出一聲驚叫,一個宮女護主心切,上前欲伸手推開張國舅,人還沒靠近,張國舅抬起一腳,直擊她的腹部,宮女淩空飛出丈餘遠砸在了另一根紅漆立柱上後,重重跌落在地,當場吐血而亡。
其他宮女太監見狀忙跪地俯身:“國舅爺息怒!”
張太後緊咬下嘴唇,聲音有些顫抖:“大哥,是我說錯了什麽嗎?”
“親政?你覺得你兒子有那個本事嗎?”
張太後抬了抬下巴:“不是有大哥在旁輔佐嗎?”
張國舅抬起右手捏住了她的臉,將她狠狠一推,張太後一個踉蹌跌倒在地,宮女太監們看了一眼剛才被打死的宮女的屍體,沒有一個敢抬頭。
張國舅轉身,拂袖往皇帝的寢宮錦和苑而去。
當張國舅帶著手下闖入錦和苑的時候,十七歲的皇帝沈悟正在案頭翻看早已被他批閱過的奏折。
最上麵的一封便是涔州知府田佑光所奏,奏折中請示在押倭奴池野太郎該如何處置,張國舅批閱,繼續收押,確保其安全,待倭方前來談判。
沈悟緊緊盯著這封奏折不發一語,抬頭看見怒火中燒的張國舅,將奏折一合,身體往後一靠,坐倒在龍椅上。
身旁的高迎廬握緊腰間繡春刀,朝龍椅跨了一步,半垂著眼簾不動聲色的警惕著張國舅的一舉一動。
這個張懷旦,越來越肆無忌憚,每次覲見都是直接衝進錦和苑不說,竟敢公然僭越皇權,大搖大擺使用天子獨有的禮製和規格。
就差把篡位二字寫在臉上了。
沈悟幽幽開口:“舅舅!”
張懷旦不但不行禮,還直接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用狼看獵物的眼神看著他道:“你母親私藏麵首,穢亂後宮,我已將她禁足在永寧宮!”
沈悟腳後跟用力踩著地板,臉上卻一如往常般謹小慎微:“如此說來,是母後的不是,那便讓她在宮裏好好反省,舅舅是為她好。”
“你比她懂事。”聽了這話,張懷旦覺得氣順了些:“如今天下局勢動蕩,皇上年少,臣會竭盡全力輔佐你……”
說到一半,目光看向高迎廬,沉默半晌。
高迎廬當然明白他的意思,想讓他退下,他不能退,舒展了一下握刀的手,依舊鎮定的立在一旁。
沈悟自然也看在眼裏,抬手道:“高鎮撫,你先下去。”
“皇上……”
沈悟再一次抬手打斷了他的話輕聲道:“朕自會無恙。”
現如今雖然朝野上下四處都是張懷旦的爪牙,也依舊還有很多前朝遺老和中立派的勢力不容小覷,畢竟他也不可能一口氣將所有人全殺光。
這可是在錦和苑,最起碼目前來講張懷旦還不敢貿然對皇上發難。
高迎廬躬身退了下去,一旁的宮女太監和張懷旦帶來的手下也紛紛退了出去。
偌大的宮殿裏就剩了他們兩個人。
張懷旦如剛才對待張太後一樣,一甩廣袖大步流星的走到了書案前,雙手撐在案上,一雙貪婪又狠厲的眼睛死死的盯著沈悟。
“皇上,我希望你能明白,沒有我,你什麽都不是。”
他說得很輕,但沈悟聽得字字真切。
“朕當然明白!”
“先帝留下遺詔讓我和陸太師輔佐你,如今陸太師已死,你要聽我的你明白嗎?”
沈悟道:“舅舅為何事如此惱怒,還望直言。”
張懷旦身子往前傾了一尺:“皇上為何私自派人抄了王洪家?”
沈悟努力使自己鎮定,緩聲道:“王洪任職大內總管這幾年,受賄無數,富可敵國,如今大良朝內憂外患,卻國庫空虛,眼看年關將至,朕需要這些錢來補發這幾個月所欠下的各部的俸銀。”
張懷旦聞言眼皮一顫:皇帝真的長大了,他根本就不是自己一直以為的那個什麽都不懂,可以任由自己擺布的人。
張懷旦右手五個手指一收,握成一個拳頭抵在案上:“那皇上該先問過臣後再做定奪。”
沈悟抬眼看著他:“朕知道了,如有下次,朕不會再私自行動了。”
張懷旦用力吸了一口氣,好似咽下了什麽不公:“王總管屍骨未寒就派人抄了他的家,實為不妥,臣就是想提醒皇上,遇事不要衝動,當心寒了滿朝文武的心。”
沈悟垂下眼簾,顫抖著唇道:“舅舅說得有理,朕會反思。”
張懷旦對他表現出來的膽戰心驚很是滿意,起身鬆開了右手的拳頭。
“既然皇上已經知錯了,那就該記住這次的教訓,臣先告退了。”
高迎廬在殿門打開後第一時間衝到了沈悟身邊:“皇上……”
沈悟抬手:“高卿,朕沒事,但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陸吉在嶺南如何?”
“迴皇上,不會有事,除蘇源之外,其他被我們抄家流放的人都可保全性命。”
“朕當初念著蘇閣老年邁,一念之差,沒有將他流放,卻不想他全家卻因此丟了性命,高卿,你說,待到朕親政的時候,這朝中還有可用之人嗎?他們會原諒朕嗎?”
“皇上,他們會明白的。”
“朕這皇位,本就有非議,再加上國舅與母後的行徑,臣子們會如何看朕?”
高迎廬躬身:“皇上,他們是他們您是您,您是先帝的骨血,名正言順即位,忠於沈家的人自然能體諒您的苦心,若非您提前下詔抄家,他們不會隻是流放那樣簡單。”
“高卿,你是朕身邊唯一懂朕的人,國舅似乎早就已經注意到你了,所以,你要萬事小心,小心顧指揮,國舅正在極力拉攏他。”
高迎廬道:“請皇上放心,錦衣衛中,若有人敢心術不正,不管是何身份,臣定會將其斬於刀下。”
皇帝不再言語,再次翻開了田佑光的奏折,拿起一旁的大印蓋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