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愛新覺羅弘暉,上月剛過了六十大壽。
不知為何,近來額娘年輕時的音容笑貌頻繁入夢,那些被埋藏在深處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那時候,我還是個孩子,額娘尚未成為太後,阿瑪也還隻是貝勒爺、雍親王。我們住在王府裏,日子過得簡單而幸福。
那時,額娘與阿瑪琴瑟和鳴,恩愛有加。她會陪著阿瑪彈琴作畫,阿瑪會陪她冬日踏雪尋梅、夏日撐船采荷……
他們之間的感情真摯而深厚,讓人羨慕。然而,這一切又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改變的呢?
是年羹堯之妹進府之後吧。
弘暉記得,年羹堯之妹入府之前,額娘從不喜歡塗脂抹粉,平日裏隻愛素顏朝天,出門另說,阿瑪也說最喜歡她這個樣子。
可是,自從年羹堯之妹入府後,一切都變了。
頭一年還好,到了第二年額娘也開始關注自己的容貌,學著塗脂抹粉,試圖用這種方式來留住阿瑪的心。
然而,這樣的改變並沒有讓阿瑪迴心轉意。
額娘也漸漸變得“溫婉賢良”,一顰一笑與其他叔叔的福晉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記得那年十七歲。
那天提前下學,我特意繞道去買了額娘最愛吃的那家果脯。
當我來到桃花塢時,得知阿瑪也在那裏,腳步一頓,不用蘇培盛說,我已經聽到阿瑪的聲音了。
我看了眼蘇培盛給我指的位置,走過去坐下。
實際上,我哪怕坐在那個位置也能夠清晰地聽見屋內的對話聲。
或許我真的是一個怪物吧。
彼時,我悠然自得地品味著茶香,默默聆聽著屋內的交談。阿瑪對額娘的美貌讚不絕口,表示如今的她看上去仍舊和剛剛搬進府邸時一樣年輕美麗。
然而,阿瑪接著說道:“歲月並未在宜兒身上留下痕跡。”
我不禁皺起眉頭,心想阿瑪太不解風情了,上來就一句“歲月”,這是要憶往昔嗎?額娘沒老呢,沒到憶往昔的時候。我想我知道額娘想聽什麽,額娘想聽阿瑪反問她女為悅己者容?
果不其然額娘口中說的是“今日妾身靜心修飾了許久”
阿瑪道“容貌不是最要緊,不可過於焦慮,誤了其他要緊是才好”
額娘反問:“女為悅己者容,可不是頂頂要緊的事嗎?”
阿瑪很是敷衍的接道“好了好了,四郎說不過你”
聽到這裏,我有些坐立難安。
額娘這些年哪怕生了五胎六子,其中最大的我都十七歲了,在阿瑪麵前有時也還會露出些二十多歲時的脾氣來,並期待著阿瑪的反應、迴應。
阿瑪待額娘也確實好,隻是這份好這份愛,在彼時就已經不獨數她一人了。
額娘要的,阿瑪給不起。甚至於在有了更年輕更貌美的讓他再次動心時,額娘若不識趣些很可能還會惹厭煩。
我並不覺得額娘如此性子有什麽不好,我的額娘是天上的仙女,要活百歲千歲萬歲的,現在額娘還小呢就該哄著。
又想著阿瑪若是對著年庶母,可能就不會如此不解風情了。
那時我就知道阿瑪與額娘再也迴不到從前了。從前的恩愛夫妻,或許也會一步步走向疏離。
額娘當了皇後後便從未再吩咐我做過什麽,哪怕是宮裏的華妃惹額娘生氣,額娘命人打年富年興他們也沒叫我,隻叫了二弟……
額娘不知二弟是個傻的嗎,做事不幹淨,還要人掃尾。
我可真是個好哥哥,在掃尾時,我發現阿瑪似乎也派了人給二弟掃尾,心裏五味雜陳。
後來從弘昭口中得知他被阿瑪揍了一頓,哪怕再不願意承認,我的第一反應也是羨慕。
弘昭與阿瑪間的父子情,怎麽看怎麽比我深。
不過,幸好額娘更偏心於我。
我一直在等著,一日我終於等到了額娘叫我。額娘要我去查我阿媽宮裏一位姓甄的小主。
我想過額娘可能是要為我做打算了,心中還在盤算著是三年登基還是五年登基。
最後心想著還是晚點從阿瑪那裏接下重任好。額娘喜歡阿瑪的,哪怕自那次圓明園被阿瑪敷衍式迴複後,額娘就越發的像個福晉而不是阿瑪的妻子了。
我也不相信額娘真的會放下,我聽人說過愛是有慣性的。
我在心裏思索著阿瑪會如何出招,是先貶了二弟寶郡王的爵位呢,還是給我定個罪名圈禁呢。
我這裏還沒想好,宮裏傳來消息,阿瑪病重!
後來,我被封為太子,又順利登基。
那時,我看向阿瑪的眼神裏帶了同情,也帶了愧疚。阿瑪養我一場,雖說阿瑪登基後對我的支持者各種打壓又安排傻二弟欲打壓我,後來又是派了小四跟我打擂台,但幼時阿瑪對我的關心也不是假的啊。
看著病床上的阿瑪,我拒絕了大臣的提議,住進了養心殿。
每日上朝前看看阿瑪,下朝後再看看阿瑪……
阿瑪死的那夜,雖然連我安排進宮的太醫都說皇上是自然死亡,可我還是不信。
我知道就算民間有小道傳聞,大概率也會往白蓮教那邊靠。
誰讓民眾對甄、溫兩家是白蓮教成員的說法,深信不疑呢。
登基後,每年祭拜先祖時,我都會單獨給阿瑪燒些紙,給他看看他兒子有多厲害。
其實,我也…也想聽阿瑪的誇獎,也想被阿瑪打屁股的……
對於阿瑪的死亡我無法怪額娘。那甄氏我曾經見過,野心極大。
額娘早就累了,不想和他這些年輕庶母鬥。額娘常常會望著宮外發呆,我知道她望的是前雍親王府現承親王府的位置。
我想著或許額娘就是不想再鬥了,才在解決自比“鉤弋夫人”的甄氏還是老頭兒中做了選擇。
登基後我一直是這般想的,尤其是額娘當了太後一年有十個月住圓明園,我更覺得這就是事實了。
額娘做太後的第十三個年頭,我鬆口讓太後詐死出宮了。
我也不懂額娘這是要做什麽,她住圓明園時不也總是偷摸出去嗎,自由度還不夠嗎?
額娘離宮後的第一天想她,第二天想…第十天收到了一封信還有額娘親手做的衣裳,開心。
第一個月,兩個月…,我好像理解了額娘為什麽非要拋棄自己的身份去出遊。
額娘是自由的,她先是她自己。
不知為何,近來額娘年輕時的音容笑貌頻繁入夢,那些被埋藏在深處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那時候,我還是個孩子,額娘尚未成為太後,阿瑪也還隻是貝勒爺、雍親王。我們住在王府裏,日子過得簡單而幸福。
那時,額娘與阿瑪琴瑟和鳴,恩愛有加。她會陪著阿瑪彈琴作畫,阿瑪會陪她冬日踏雪尋梅、夏日撐船采荷……
他們之間的感情真摯而深厚,讓人羨慕。然而,這一切又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改變的呢?
是年羹堯之妹進府之後吧。
弘暉記得,年羹堯之妹入府之前,額娘從不喜歡塗脂抹粉,平日裏隻愛素顏朝天,出門另說,阿瑪也說最喜歡她這個樣子。
可是,自從年羹堯之妹入府後,一切都變了。
頭一年還好,到了第二年額娘也開始關注自己的容貌,學著塗脂抹粉,試圖用這種方式來留住阿瑪的心。
然而,這樣的改變並沒有讓阿瑪迴心轉意。
額娘也漸漸變得“溫婉賢良”,一顰一笑與其他叔叔的福晉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記得那年十七歲。
那天提前下學,我特意繞道去買了額娘最愛吃的那家果脯。
當我來到桃花塢時,得知阿瑪也在那裏,腳步一頓,不用蘇培盛說,我已經聽到阿瑪的聲音了。
我看了眼蘇培盛給我指的位置,走過去坐下。
實際上,我哪怕坐在那個位置也能夠清晰地聽見屋內的對話聲。
或許我真的是一個怪物吧。
彼時,我悠然自得地品味著茶香,默默聆聽著屋內的交談。阿瑪對額娘的美貌讚不絕口,表示如今的她看上去仍舊和剛剛搬進府邸時一樣年輕美麗。
然而,阿瑪接著說道:“歲月並未在宜兒身上留下痕跡。”
我不禁皺起眉頭,心想阿瑪太不解風情了,上來就一句“歲月”,這是要憶往昔嗎?額娘沒老呢,沒到憶往昔的時候。我想我知道額娘想聽什麽,額娘想聽阿瑪反問她女為悅己者容?
果不其然額娘口中說的是“今日妾身靜心修飾了許久”
阿瑪道“容貌不是最要緊,不可過於焦慮,誤了其他要緊是才好”
額娘反問:“女為悅己者容,可不是頂頂要緊的事嗎?”
阿瑪很是敷衍的接道“好了好了,四郎說不過你”
聽到這裏,我有些坐立難安。
額娘這些年哪怕生了五胎六子,其中最大的我都十七歲了,在阿瑪麵前有時也還會露出些二十多歲時的脾氣來,並期待著阿瑪的反應、迴應。
阿瑪待額娘也確實好,隻是這份好這份愛,在彼時就已經不獨數她一人了。
額娘要的,阿瑪給不起。甚至於在有了更年輕更貌美的讓他再次動心時,額娘若不識趣些很可能還會惹厭煩。
我並不覺得額娘如此性子有什麽不好,我的額娘是天上的仙女,要活百歲千歲萬歲的,現在額娘還小呢就該哄著。
又想著阿瑪若是對著年庶母,可能就不會如此不解風情了。
那時我就知道阿瑪與額娘再也迴不到從前了。從前的恩愛夫妻,或許也會一步步走向疏離。
額娘當了皇後後便從未再吩咐我做過什麽,哪怕是宮裏的華妃惹額娘生氣,額娘命人打年富年興他們也沒叫我,隻叫了二弟……
額娘不知二弟是個傻的嗎,做事不幹淨,還要人掃尾。
我可真是個好哥哥,在掃尾時,我發現阿瑪似乎也派了人給二弟掃尾,心裏五味雜陳。
後來從弘昭口中得知他被阿瑪揍了一頓,哪怕再不願意承認,我的第一反應也是羨慕。
弘昭與阿瑪間的父子情,怎麽看怎麽比我深。
不過,幸好額娘更偏心於我。
我一直在等著,一日我終於等到了額娘叫我。額娘要我去查我阿媽宮裏一位姓甄的小主。
我想過額娘可能是要為我做打算了,心中還在盤算著是三年登基還是五年登基。
最後心想著還是晚點從阿瑪那裏接下重任好。額娘喜歡阿瑪的,哪怕自那次圓明園被阿瑪敷衍式迴複後,額娘就越發的像個福晉而不是阿瑪的妻子了。
我也不相信額娘真的會放下,我聽人說過愛是有慣性的。
我在心裏思索著阿瑪會如何出招,是先貶了二弟寶郡王的爵位呢,還是給我定個罪名圈禁呢。
我這裏還沒想好,宮裏傳來消息,阿瑪病重!
後來,我被封為太子,又順利登基。
那時,我看向阿瑪的眼神裏帶了同情,也帶了愧疚。阿瑪養我一場,雖說阿瑪登基後對我的支持者各種打壓又安排傻二弟欲打壓我,後來又是派了小四跟我打擂台,但幼時阿瑪對我的關心也不是假的啊。
看著病床上的阿瑪,我拒絕了大臣的提議,住進了養心殿。
每日上朝前看看阿瑪,下朝後再看看阿瑪……
阿瑪死的那夜,雖然連我安排進宮的太醫都說皇上是自然死亡,可我還是不信。
我知道就算民間有小道傳聞,大概率也會往白蓮教那邊靠。
誰讓民眾對甄、溫兩家是白蓮教成員的說法,深信不疑呢。
登基後,每年祭拜先祖時,我都會單獨給阿瑪燒些紙,給他看看他兒子有多厲害。
其實,我也…也想聽阿瑪的誇獎,也想被阿瑪打屁股的……
對於阿瑪的死亡我無法怪額娘。那甄氏我曾經見過,野心極大。
額娘早就累了,不想和他這些年輕庶母鬥。額娘常常會望著宮外發呆,我知道她望的是前雍親王府現承親王府的位置。
我想著或許額娘就是不想再鬥了,才在解決自比“鉤弋夫人”的甄氏還是老頭兒中做了選擇。
登基後我一直是這般想的,尤其是額娘當了太後一年有十個月住圓明園,我更覺得這就是事實了。
額娘做太後的第十三個年頭,我鬆口讓太後詐死出宮了。
我也不懂額娘這是要做什麽,她住圓明園時不也總是偷摸出去嗎,自由度還不夠嗎?
額娘離宮後的第一天想她,第二天想…第十天收到了一封信還有額娘親手做的衣裳,開心。
第一個月,兩個月…,我好像理解了額娘為什麽非要拋棄自己的身份去出遊。
額娘是自由的,她先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