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皇額娘洪福齊天、恩澤四海,所求皆能如願以償、心想事成。”
“皇額娘,您是這世間最有福氣之人”
“臣妾與皇上也一直期盼著後宮能夠子嗣昌盛、人丁興旺。如此方能為我皇室開枝散葉、綿延後嗣,確保我大清龍脈永繼、繁榮昌盛!”
太後:“起來吧”
“皇後啊,哀家能說的也就這麽多了,帶著她們走吧!”太後一臉疲憊地揮揮手道。
皇後恭敬地行了個禮,輕聲說道:“是,臣妾遵命。皇額娘請放心,臣妾定會好好照顧自己和後宮皇嗣們。還望皇額娘多多保重身體,阿哥、公主們也都十分惦念您呢。”
太後微微點頭,表示知道了。她看著皇後帶著人離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感慨。這個兒媳婦麵上永遠都是那麽孝順,若不是胤禛的妻子就好了。
一想到,她是胤禛的妻子,太後就心口疼,宜修怎麽不晚個十來年出生呢。
在迴東西六宮的路上,嬪妃們相互寒暄問候,表麵是上一片和諧融洽……
正月十四,承親王府一片喜慶,原是正院福晉誕下了嫡長子。
胤禛很是開心,當下賜名永瑚,足見其重視,當晚他拉著宜修好一頓憶往昔。
宜修聽著,隻偶爾附和著兩聲,與他迴憶著,再多就沒了。
別看皇上這時的開心是真開心,等再過個兩天,皇權腦歸位,他絕對會後悔給起這麽大的名字。
他皇位還沒坐穩呢,孫輩兒繼承人就出來了。
兩天後,皇上又有些後悔起的那名字時。後宮中,欣貴人生了,生了個公主。帝後並沒有多意外,因為早就知曉。
一旁,華妃和熹妃其實也心中有數。華妃在得知那是個公主之後,便放過了欣貴人;而熹妃則從華妃突然停止動作這一細節中,猜測出欣貴人所懷的大概率是個女胎,於是也放棄了原本想要借刀殺人的計劃!
看著抱著繈褓笑的溫和又慈愛的皇後,胤禛有些恍惚,宜兒還是以前的模樣不見蒼老。
宜兒,明明隻比朕小了三歲,如今也快四十了,容貌怎麽還跟三十出頭般。
他定定看了宜修許久,片刻後才起身去看正被皇後抱在懷裏的孩子,看過後龍顏大悅。親自賜名六公主為“淑和”,寓意著她溫柔嫻靜、品德高尚。
緊接著,皇帝拉著皇後一同緩緩走出了儲秀宮,皇帝音量有些偏大。
“宜兒這般喜歡小孩子,淑和過了滿月抱去你永壽宮如何?”
一時,華妃、費貴人、敬貴人、曹常在起身的動作一頓,心裏湧出各種想法。
華妃是在吃醋,腦子裏循環播放:老婦!毒婦!
費貴人則是更加堅定要抱華妃大腿的念頭,如今前朝年家勢力強橫,後宮中皇後都要讓華妃兩分。等她有了孩子,一定要跟緊華妃,守住自己的孩子不能讓皇後搶了去。
敬貴人則是想著那句“欣貴人”,不是欣嬪?
她站隊皇後之心稍稍動搖了下,但也就僅僅一下。
華妃昔日在潛邸時是如何折磨那些侍妾格格們的她都看在眼裏,而且,她也在侍寢後的第三天被用那細碎功夫折磨過。
若有選擇,她不想投靠華妃。
帝後的身影漸行漸遠,這些來陪產的妃嬪也各個離開。隨著她們的離開,儲秀宮內的眾人也紛紛鬆了一口氣。宮女們忙碌地收拾著殘局,而太醫們則繼續關注著六公主的身體狀況。
從儲秀宮離開的姝妃,再也忍不住輕聲呢喃道:“六公主,六公主”
“靈雨,你說皇上…皇後是不是要給我的妍兒序齒起名啊。我的妍兒,隻有個乳名…她那麽小……”
新生命的誕生,並沒讓皇上多踏足後宮,實在是他太忙了。
作為後宮之主的宜修,也是忙碌的很。尤其是她自“小產”後身子骨“弱”了很多,這是皇上親口蓋章的。
於是宜修能感受到每次請平安脈時,那些太醫都會把她偽裝的脈象往更差了說。
宜修沒多說,隻是又讓宮外的人好好宣傳宣傳新帝的皇後是個多麽賢良淑德事必躬親的好皇後。
對於他們來說,皇後本來就應該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常聽到旁人是怎麽誇皇後的,下意識就會把心中覺得美好的詞放到皇後身上。
胤禟他們會給皇上四哥添堵壞他名聲,但真沒想到往身為女子的皇後身上潑髒水。
於是,京城中,帝後二人倒是皇後名聲更好些。
如此一來,許多人不樂意了,帝為天後為地,怎麽讓地的名聲高過天了呢。
胤禟知道是皇後的好名聲破了他的局,憋屈極了。
悶熱的天兒,讓他更難靜下心來。
前朝,胤禩和胤禟這兩個失敗者,身邊一直有著不少的簇擁者。
他已然登基快一年了,這些人還不能認清事實,這龍椅上坐的是他胤禛。
並不甘心的胤禩等人,不斷地給他製造各種麻煩。
這些麻煩讓他感到十分頭疼,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的新政推行。
哪怕有十三弟怡親王在其中費盡心力地調和幫忙,也還是讓他感到萬分頭疼,甚至好幾次都想讓嫡長子弘暉參與進來,以便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然而,每當這個念頭湧上心頭時,總會有另一個聲音在他耳邊響起,警告他不能再過度使用弘暉,更不能輕易給予他過多的權力和地位。
這種內心的掙紮讓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深知弘暉的能力和智慧,如果能讓他參與其中,或許真的可以帶來一些積極的變化。
但另一方麵,他也明白權力的誘惑,看看現在還在鹹安宮的二哥……二哥年輕時也是個人人稱讚的“太子”。胤禛眼神微閃,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最終決定暫時不讓弘暉介入此事。
他相信通過自己和其他大臣們的努力,一定能夠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至於弘暉?往後朕會更加注重對他的培養和曆練的,等朕百年後,需要弘暉這個嫡長子接起重擔時,他若還是個有擔當、有智慧的繼承人,朕也會放手的,胤禛在心裏默默說著。
沒兩天,得知自己在民間的名聲突然有了好轉,他稍稍鬆了口氣。
並在心中自我肯定,大哥二哥是先帝關的,他聽從先帝的旨意沒放,是孝。
三哥是自請去守陵的,十四弟是代他這個兄長去的。
怎麽算,他都是個孝順的皇帝,他沒有殘害手足。
胤禩和胤禟本就是心懷不軌之人,他們嫉妒他的才能和地位,一直試圖找機會扳倒他。
胤禛心想:朕,對付這倆惡人如何能算殘害手足!
老八老九如果不解決了,他很可能無法專注新政的推行之事,甚至可能會陷入被動局麵。
於是,他開始收集證據,老八老九本就有不臣之心,十三弟收集的很快。
“皇額娘,您是這世間最有福氣之人”
“臣妾與皇上也一直期盼著後宮能夠子嗣昌盛、人丁興旺。如此方能為我皇室開枝散葉、綿延後嗣,確保我大清龍脈永繼、繁榮昌盛!”
太後:“起來吧”
“皇後啊,哀家能說的也就這麽多了,帶著她們走吧!”太後一臉疲憊地揮揮手道。
皇後恭敬地行了個禮,輕聲說道:“是,臣妾遵命。皇額娘請放心,臣妾定會好好照顧自己和後宮皇嗣們。還望皇額娘多多保重身體,阿哥、公主們也都十分惦念您呢。”
太後微微點頭,表示知道了。她看著皇後帶著人離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感慨。這個兒媳婦麵上永遠都是那麽孝順,若不是胤禛的妻子就好了。
一想到,她是胤禛的妻子,太後就心口疼,宜修怎麽不晚個十來年出生呢。
在迴東西六宮的路上,嬪妃們相互寒暄問候,表麵是上一片和諧融洽……
正月十四,承親王府一片喜慶,原是正院福晉誕下了嫡長子。
胤禛很是開心,當下賜名永瑚,足見其重視,當晚他拉著宜修好一頓憶往昔。
宜修聽著,隻偶爾附和著兩聲,與他迴憶著,再多就沒了。
別看皇上這時的開心是真開心,等再過個兩天,皇權腦歸位,他絕對會後悔給起這麽大的名字。
他皇位還沒坐穩呢,孫輩兒繼承人就出來了。
兩天後,皇上又有些後悔起的那名字時。後宮中,欣貴人生了,生了個公主。帝後並沒有多意外,因為早就知曉。
一旁,華妃和熹妃其實也心中有數。華妃在得知那是個公主之後,便放過了欣貴人;而熹妃則從華妃突然停止動作這一細節中,猜測出欣貴人所懷的大概率是個女胎,於是也放棄了原本想要借刀殺人的計劃!
看著抱著繈褓笑的溫和又慈愛的皇後,胤禛有些恍惚,宜兒還是以前的模樣不見蒼老。
宜兒,明明隻比朕小了三歲,如今也快四十了,容貌怎麽還跟三十出頭般。
他定定看了宜修許久,片刻後才起身去看正被皇後抱在懷裏的孩子,看過後龍顏大悅。親自賜名六公主為“淑和”,寓意著她溫柔嫻靜、品德高尚。
緊接著,皇帝拉著皇後一同緩緩走出了儲秀宮,皇帝音量有些偏大。
“宜兒這般喜歡小孩子,淑和過了滿月抱去你永壽宮如何?”
一時,華妃、費貴人、敬貴人、曹常在起身的動作一頓,心裏湧出各種想法。
華妃是在吃醋,腦子裏循環播放:老婦!毒婦!
費貴人則是更加堅定要抱華妃大腿的念頭,如今前朝年家勢力強橫,後宮中皇後都要讓華妃兩分。等她有了孩子,一定要跟緊華妃,守住自己的孩子不能讓皇後搶了去。
敬貴人則是想著那句“欣貴人”,不是欣嬪?
她站隊皇後之心稍稍動搖了下,但也就僅僅一下。
華妃昔日在潛邸時是如何折磨那些侍妾格格們的她都看在眼裏,而且,她也在侍寢後的第三天被用那細碎功夫折磨過。
若有選擇,她不想投靠華妃。
帝後的身影漸行漸遠,這些來陪產的妃嬪也各個離開。隨著她們的離開,儲秀宮內的眾人也紛紛鬆了一口氣。宮女們忙碌地收拾著殘局,而太醫們則繼續關注著六公主的身體狀況。
從儲秀宮離開的姝妃,再也忍不住輕聲呢喃道:“六公主,六公主”
“靈雨,你說皇上…皇後是不是要給我的妍兒序齒起名啊。我的妍兒,隻有個乳名…她那麽小……”
新生命的誕生,並沒讓皇上多踏足後宮,實在是他太忙了。
作為後宮之主的宜修,也是忙碌的很。尤其是她自“小產”後身子骨“弱”了很多,這是皇上親口蓋章的。
於是宜修能感受到每次請平安脈時,那些太醫都會把她偽裝的脈象往更差了說。
宜修沒多說,隻是又讓宮外的人好好宣傳宣傳新帝的皇後是個多麽賢良淑德事必躬親的好皇後。
對於他們來說,皇後本來就應該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常聽到旁人是怎麽誇皇後的,下意識就會把心中覺得美好的詞放到皇後身上。
胤禟他們會給皇上四哥添堵壞他名聲,但真沒想到往身為女子的皇後身上潑髒水。
於是,京城中,帝後二人倒是皇後名聲更好些。
如此一來,許多人不樂意了,帝為天後為地,怎麽讓地的名聲高過天了呢。
胤禟知道是皇後的好名聲破了他的局,憋屈極了。
悶熱的天兒,讓他更難靜下心來。
前朝,胤禩和胤禟這兩個失敗者,身邊一直有著不少的簇擁者。
他已然登基快一年了,這些人還不能認清事實,這龍椅上坐的是他胤禛。
並不甘心的胤禩等人,不斷地給他製造各種麻煩。
這些麻煩讓他感到十分頭疼,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的新政推行。
哪怕有十三弟怡親王在其中費盡心力地調和幫忙,也還是讓他感到萬分頭疼,甚至好幾次都想讓嫡長子弘暉參與進來,以便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然而,每當這個念頭湧上心頭時,總會有另一個聲音在他耳邊響起,警告他不能再過度使用弘暉,更不能輕易給予他過多的權力和地位。
這種內心的掙紮讓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深知弘暉的能力和智慧,如果能讓他參與其中,或許真的可以帶來一些積極的變化。
但另一方麵,他也明白權力的誘惑,看看現在還在鹹安宮的二哥……二哥年輕時也是個人人稱讚的“太子”。胤禛眼神微閃,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最終決定暫時不讓弘暉介入此事。
他相信通過自己和其他大臣們的努力,一定能夠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至於弘暉?往後朕會更加注重對他的培養和曆練的,等朕百年後,需要弘暉這個嫡長子接起重擔時,他若還是個有擔當、有智慧的繼承人,朕也會放手的,胤禛在心裏默默說著。
沒兩天,得知自己在民間的名聲突然有了好轉,他稍稍鬆了口氣。
並在心中自我肯定,大哥二哥是先帝關的,他聽從先帝的旨意沒放,是孝。
三哥是自請去守陵的,十四弟是代他這個兄長去的。
怎麽算,他都是個孝順的皇帝,他沒有殘害手足。
胤禩和胤禟本就是心懷不軌之人,他們嫉妒他的才能和地位,一直試圖找機會扳倒他。
胤禛心想:朕,對付這倆惡人如何能算殘害手足!
老八老九如果不解決了,他很可能無法專注新政的推行之事,甚至可能會陷入被動局麵。
於是,他開始收集證據,老八老九本就有不臣之心,十三弟收集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