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開不了口
農門悍婦:開局搶親美男 作者:秋水一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且,你們二人不管是坐著和吃飯的樣子都極為相似,骨子裏的東西是騙不了人的。”
謝蘭舟把話都全盤托出。
“這...難道真的...”
方槐幾乎要哭出來了一般,他本以為這世上隻剩下自己一人,卻沒想到老天眷顧,還留下了弟弟。
“我弟弟脖子後麵有一處紅色的胎記,我要去確定一下。”
說著便發了瘋似的往屋裏走,卻被謝蘭舟一把拉住。
方槐每次遇到方家的事情,就完全沒有理智可言。
“你要想清楚,一旦你告訴他,他就要跟你一樣,背負起複仇的使命。”
這話讓方槐瞬間冷靜了許多,他自然知道這是什麽感覺,在屋外看著正一臉笑意摘花瓣的楚雲秋,心裏百感交集。
縱使自己很想和弟弟相認,但眼下大仇未報,豈是能夠如此?
他點了點頭,去到楚雲秋背後,不出意外地看到了那處紅色胎記。
心頭微微一顫,既心疼又心酸,他當然知道他這麽多年受了多少苦,才走到現在。
於是決定閉口不談,暗暗發誓自此一定要保護好他。
傍晚,就剩下於窈之和謝蘭舟的時候,謝蘭舟將今日之事都對她說了。
“什麽?小楚居然是方槐哥哥的親弟弟?”
於窈之頓時震驚,自己這也算是歪打正著了,沒想到能這麽巧。
謝蘭舟點了點頭開口道。
“但現在還不能與他說,現在這般無憂無慮倒也不是一件壞事。”
於窈之也點了點頭。
“對了,如今這胭脂鋪鮮少有人問津,糧食短缺,我看不如將花城村的紅花都該種糧食,如何?”
謝蘭舟點了點頭。
“我也正有此意。”
不然這胭脂鋪開著也是無濟於事,百姓都餓著肚子,哪有閑心去看胭脂,當然除了某些王公貴族。
酒樓裏,於慎帶著幾個與自己交好的官員喝酒吃肉,眼前還有三兩舞女歌女為他們舞琴唱曲兒。
真是快哉。
“於丞相啊,我們幾個跟著你以後便不愁啦!”
其中一個官員笑著說道,這於慎早已經在自己接手戶部的時候將糧倉的一大部分米據為己有了。
“是啊是啊,隻要跟著於丞相,就什麽也不用愁啦!”
幾個人開始阿諛奉承,又是官場上的那一套。
於慎喝著酒,心裏暢快極了。
幸好那時跟謝無雙要來了戶部的權利,不然現在還要跟那些賤民一樣餓肚子呢。
“此事,切不可跟旁人提起,不然你們手裏的糧食能讓你們一家老小活多久,我就說不準了。”
話雖然是笑著說的,但字裏行間都是威脅,在座幾人也都是人精,自然聽得懂。
“明白明白,於大人放心!”
外麵是受苦受難的百姓,而這富麗堂皇的酒樓裏卻是官員們毫無顧忌地喝酒吃肉,就算每盤菜都吃一兩口也不覺得浪費。
這日於窈之和謝蘭舟來到街上,遇到了一處騷亂。
“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是那些官喝剩下的才給我們這些窮人嗎!”
湊過去一看,是一個中年男人,衣衫雖說有很多補丁,倒也算是整潔,可見是個體麵人。
地上是灑落在地的白粥。
“這是開倉放糧的米,堆積多年,自然是有些雜質的。”
那負責分粥的侍衛解釋道,眼看圍上來了這麽多人,一臉的不知所措。
“我家三代務農,這糧食的質量我再清楚不過了!我家之前喂豬都不用這個!”
此話一出,瞬間讓周圍百姓嘩然,看著碗裏的粥,沒有幾粒米但是卻白乎乎的,盡是沉積物。
“這朝廷就是這麽對待我們百姓的嗎?”
“不會是又被私吞了吧,之前軍械也是,死了那麽多人。”
“對啊,我前幾日還看見幾個王公貴族去酒樓吃酒,看得我饞極了。”
一時間街上的人都議論紛紛,字裏行間都是對朝廷的不信任。
謝蘭舟也大為驚訝,這糧倉一直都是戶部接手,而戶部尚書趙帥兵自己是熟識的,人品也是再清楚不過。
他是不會做貪贓枉法之事的人,那這糧倉又是怎麽迴事,就算是再積壓多年也不該是這幅模樣。
“有口吃的就不錯了,國庫的糧食也不多了,最多隻夠半月的。”
那盛粥的小聲嘀咕道,他也是沒辦法,如果真的有質量上乘的糧食,自己哪會用這些以次充好,更何況就連這些東西可能都快沒了。
一聽這話,頓時人心惶惶。
這才剛深秋,還未入冬,難道這個冬天真的要餓死不成?
“皇上從秋獵失蹤到現在還是沒有音訊嗎?我們這些百姓難道真的要餓死嗎!我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成群結隊的人開始騷亂,鬧著要去京城問個清楚。
而謝蘭舟,身為皇上的他就在一邊目睹著這一切。
“這糧倉本應足夠讓整個國家的百姓都夠過冬的,為什麽如今才隻夠半月,質量還如此之差。”
謝蘭舟在一邊跟於窈之說著,心裏盤算著要找霍喚問一問,但霍喚如今又被人監視著,實在是難以跟他取得聯係。
“是啊,這樣下去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可是大打折扣了。”
於窈之想起電影裏麵的饑荒,怕是跟這情況如出一轍,如今糧食不夠,店裏夥計也會餓肚子,得想個辦法才行。
可不能餓死到這裏,迴去還有火鍋燒烤等著我...
“要不我找薑雪燕問問,她父親如今也算是朝廷之人了。”
於窈之於是便想到了薑明山,他如今是軍械庫總督,想來應該認識些戶部的人。
“如此甚好。”
謝蘭舟聯係不了霍喚,但薑明山還是可以的。
宮中,先皇召來了薑明山父女,還有霍喚、方槐和徐鬆,針對此次西北一事對他們進行表彰。
“這次西北一戰多虧各位,才保住我國邊疆,已經派人將賞賜送到你們府上了,各位辛苦了。”
先皇笑著說道。
“多謝先皇賞賜。”
幾人一同行禮謝過。
這是方槐第一次見到先皇,對身穿龍袍的他有種說不上來的敬佩,但也有怨恨在心裏,畢竟當年的事到現在依舊是揮之不去。
謝蘭舟把話都全盤托出。
“這...難道真的...”
方槐幾乎要哭出來了一般,他本以為這世上隻剩下自己一人,卻沒想到老天眷顧,還留下了弟弟。
“我弟弟脖子後麵有一處紅色的胎記,我要去確定一下。”
說著便發了瘋似的往屋裏走,卻被謝蘭舟一把拉住。
方槐每次遇到方家的事情,就完全沒有理智可言。
“你要想清楚,一旦你告訴他,他就要跟你一樣,背負起複仇的使命。”
這話讓方槐瞬間冷靜了許多,他自然知道這是什麽感覺,在屋外看著正一臉笑意摘花瓣的楚雲秋,心裏百感交集。
縱使自己很想和弟弟相認,但眼下大仇未報,豈是能夠如此?
他點了點頭,去到楚雲秋背後,不出意外地看到了那處紅色胎記。
心頭微微一顫,既心疼又心酸,他當然知道他這麽多年受了多少苦,才走到現在。
於是決定閉口不談,暗暗發誓自此一定要保護好他。
傍晚,就剩下於窈之和謝蘭舟的時候,謝蘭舟將今日之事都對她說了。
“什麽?小楚居然是方槐哥哥的親弟弟?”
於窈之頓時震驚,自己這也算是歪打正著了,沒想到能這麽巧。
謝蘭舟點了點頭開口道。
“但現在還不能與他說,現在這般無憂無慮倒也不是一件壞事。”
於窈之也點了點頭。
“對了,如今這胭脂鋪鮮少有人問津,糧食短缺,我看不如將花城村的紅花都該種糧食,如何?”
謝蘭舟點了點頭。
“我也正有此意。”
不然這胭脂鋪開著也是無濟於事,百姓都餓著肚子,哪有閑心去看胭脂,當然除了某些王公貴族。
酒樓裏,於慎帶著幾個與自己交好的官員喝酒吃肉,眼前還有三兩舞女歌女為他們舞琴唱曲兒。
真是快哉。
“於丞相啊,我們幾個跟著你以後便不愁啦!”
其中一個官員笑著說道,這於慎早已經在自己接手戶部的時候將糧倉的一大部分米據為己有了。
“是啊是啊,隻要跟著於丞相,就什麽也不用愁啦!”
幾個人開始阿諛奉承,又是官場上的那一套。
於慎喝著酒,心裏暢快極了。
幸好那時跟謝無雙要來了戶部的權利,不然現在還要跟那些賤民一樣餓肚子呢。
“此事,切不可跟旁人提起,不然你們手裏的糧食能讓你們一家老小活多久,我就說不準了。”
話雖然是笑著說的,但字裏行間都是威脅,在座幾人也都是人精,自然聽得懂。
“明白明白,於大人放心!”
外麵是受苦受難的百姓,而這富麗堂皇的酒樓裏卻是官員們毫無顧忌地喝酒吃肉,就算每盤菜都吃一兩口也不覺得浪費。
這日於窈之和謝蘭舟來到街上,遇到了一處騷亂。
“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是那些官喝剩下的才給我們這些窮人嗎!”
湊過去一看,是一個中年男人,衣衫雖說有很多補丁,倒也算是整潔,可見是個體麵人。
地上是灑落在地的白粥。
“這是開倉放糧的米,堆積多年,自然是有些雜質的。”
那負責分粥的侍衛解釋道,眼看圍上來了這麽多人,一臉的不知所措。
“我家三代務農,這糧食的質量我再清楚不過了!我家之前喂豬都不用這個!”
此話一出,瞬間讓周圍百姓嘩然,看著碗裏的粥,沒有幾粒米但是卻白乎乎的,盡是沉積物。
“這朝廷就是這麽對待我們百姓的嗎?”
“不會是又被私吞了吧,之前軍械也是,死了那麽多人。”
“對啊,我前幾日還看見幾個王公貴族去酒樓吃酒,看得我饞極了。”
一時間街上的人都議論紛紛,字裏行間都是對朝廷的不信任。
謝蘭舟也大為驚訝,這糧倉一直都是戶部接手,而戶部尚書趙帥兵自己是熟識的,人品也是再清楚不過。
他是不會做貪贓枉法之事的人,那這糧倉又是怎麽迴事,就算是再積壓多年也不該是這幅模樣。
“有口吃的就不錯了,國庫的糧食也不多了,最多隻夠半月的。”
那盛粥的小聲嘀咕道,他也是沒辦法,如果真的有質量上乘的糧食,自己哪會用這些以次充好,更何況就連這些東西可能都快沒了。
一聽這話,頓時人心惶惶。
這才剛深秋,還未入冬,難道這個冬天真的要餓死不成?
“皇上從秋獵失蹤到現在還是沒有音訊嗎?我們這些百姓難道真的要餓死嗎!我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成群結隊的人開始騷亂,鬧著要去京城問個清楚。
而謝蘭舟,身為皇上的他就在一邊目睹著這一切。
“這糧倉本應足夠讓整個國家的百姓都夠過冬的,為什麽如今才隻夠半月,質量還如此之差。”
謝蘭舟在一邊跟於窈之說著,心裏盤算著要找霍喚問一問,但霍喚如今又被人監視著,實在是難以跟他取得聯係。
“是啊,這樣下去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可是大打折扣了。”
於窈之想起電影裏麵的饑荒,怕是跟這情況如出一轍,如今糧食不夠,店裏夥計也會餓肚子,得想個辦法才行。
可不能餓死到這裏,迴去還有火鍋燒烤等著我...
“要不我找薑雪燕問問,她父親如今也算是朝廷之人了。”
於窈之於是便想到了薑明山,他如今是軍械庫總督,想來應該認識些戶部的人。
“如此甚好。”
謝蘭舟聯係不了霍喚,但薑明山還是可以的。
宮中,先皇召來了薑明山父女,還有霍喚、方槐和徐鬆,針對此次西北一事對他們進行表彰。
“這次西北一戰多虧各位,才保住我國邊疆,已經派人將賞賜送到你們府上了,各位辛苦了。”
先皇笑著說道。
“多謝先皇賞賜。”
幾人一同行禮謝過。
這是方槐第一次見到先皇,對身穿龍袍的他有種說不上來的敬佩,但也有怨恨在心裏,畢竟當年的事到現在依舊是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