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雖是父子,但亦是君臣。
神話之我在大秦忽悠眾生 作者:八月也在江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崔文子幽幽歎了口氣,目光中透著幾分迷茫,緩緩開口道:“不瞞你說,這其中究竟有何隱秘,我實在是摸不著頭腦。
仙人行事極為神秘,除了初次在光影交錯間驚鴻一瞥,此後便如同隱匿於迷霧之中,再沒在我麵前露過麵。
哪怕是傳來的指令,也都是經由神使之口。”
說到這兒,崔文子微微頓了頓,似是在整理思緒,接著解釋道:“之前我同你提及的那位神色冷峻、一襲白衣的男子,他便是神使。”
李涵微微皺眉,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抬手示意崔文子繼續往下說。
四十八年的光陰仿若一道厚重的幕布,悄然掩蓋了諸多細節,崔文子雖極力迴想,很多細節卻已經想不起來了。
但他還是努力在歲月的縫隙中搜尋,不多時,便開始講述起了當時情況的大概。
“接到指令後,我與另外兩位同伴即刻領命行事。
市井街巷間,悄然興起秦國畏懼趙括的流言蜚語,一時間,原本對廉頗堅守策略頗為認可的百姓,心思也漸漸起了變化。
指責之聲此起彼伏,罵廉頗膽小怯懦、有辱趙國威名的不在少數。”
崔文子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又接著說道:“我這邊,仗著一身還算精湛的醫術,加入【伏羲】後更是精進不少,費了一番周折,也成功混進了趙國的達官顯貴圈子內,成為了不少人府中貴客。
最終在我的遊說之下,各方齊心協力,加之趙王本就對廉頗的打法心存不滿,最終,趙王改任趙括為將,廉頗被棄之不用。
唉,可憐一代名將,竟落得客死異鄉的下場,那趙括…… 也隨著四十萬將士一同魂斷長平。”
言罷,崔文子麵容悲戚,眼中痛苦之色愈發濃鬱,仿佛那慘烈的過往正於眼前重現。
李涵見狀,心下知曉有些事不宜再問,尤其是他們如何促使白起坑殺趙軍這一茬,不用想也知道,於崔文子而言,那必是不堪迴首的慘痛記憶。
更主要的是,雖然崔文子這段話中透露出來的消息並不算多,但李涵卻是敏銳的察覺到了一點,他隱隱察覺到仙人行事似乎有所顧忌,並不願毫無忌憚地展露超凡之力。
就拿讓趙王易將這事來說,若換作他是仙人,隻需略施手段,哪怕不想驚世駭俗,憑借些超越當下認知的奇巧玩意兒,悄然現身於趙王身側,稍稍顯露一二,便能輕而易舉達成目的,哪用得著像崔文子他們這般大費周章。
一念至此,李涵心頭猛地一亮,暗自思忖道:“莫非這仙人自身受限,無法直接出手?
他若想有所作為,隻能借力於人?”
是了,隻有這樣,才可以解釋,他為何要這般舍近求遠。
想明白這些後,李涵心底悄然燃起一絲希望之火。
既然背後那操縱局勢之人,或因忌諱,或因不能,不願在世人麵前展現太過離奇駭人的神通,那自己倒也不是毫無機會。
至少,有些事,總得放手一搏。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鹹陽城,表麵上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
仿若平靜海麵下隱匿著洶湧暗流,隻需一個契機,便能掀起驚濤駭浪。
朝堂之上,如今呈三足鼎立之勢,扶蘇、李斯與中車府令易小川各據一方。
先前項梁曾誇讚易小川,言稱若他能收起幾分婦人之仁,憑他的智謀,必能在這亂世闖出赫赫威名。
如今,一語成讖,自李涵離去後,易小川正式踏入大秦朝堂,開啟了他的政治征途。
借用玉漱在嬴政身旁不斷吹起的耳旁風,他如今在這鹹陽城中可謂是風頭無二。
就連從各地到來的官員,其都要先到易小川這裏進貢一番。
不知不覺間,他倒是有了幾分屬於趙高的威風。
雖然臉上整日都帶著淺淺的笑意,似乎和之前並沒有區別。
但若是仔細看去,則會發現,其眼眸中總是冰冷一片。
心愛的女人整日都陪在另一人身邊,而他卻是無能為力,更甚至他還要對那個男人卑躬屈膝。
可想而知,這般經曆,給易小川帶來了多大的痛苦。
但偏偏他又無法坦然的放棄眼前的一切。
不是因為貪戀和玉漱相會時的那點溫存,更不是因為貪戀權勢。
讓他之所以做出這些的,卻是因為,他知曉未來,他來自未來。
按照如今的形勢發展,他知道,若是讓扶蘇這般順其自然的登上大寶,那便意味著他知曉的曆史發生了巨變。
可他偏偏又是從未來穿越到了這個時代。
他不懂什麽悖論,但卻有種隱隱的預感,如果曆史真的發生的改變,對他而言,絕不是什麽好事。
所以,他現在想要做的便是想要讓曆史的進程能夠按照他知曉的方向發展。
廢扶蘇,立胡亥!
如此,才可能將曆史的軌跡引導到正軌。
話雖如此,他也知道,此事以現在的情況,極難辦到。
不說旁的,就單單因為舉賢堂一事,扶蘇的名聲便徹底響徹了整個天下,從各地投奔而來的賢才可謂是絡繹不絕。
更不要說,如今鹹陽生機勃勃,遠勝其他。
百姓們雖然愚笨,但也都知道,這般好日子,都是扶蘇帶來的。
為了削弱扶蘇在百姓心中獨一無二的形象,忠義館應運而生。
同樣打出為大秦選拔人才的口號,吸引天下英才的注意。
而且,忠義館比之舉賢堂,更為有優勢的一點便是,誰都知道,如今易小川的背後,乃是當今陛下,嬴政。
比起不確定的未來,隻要加入忠義館便可賜予官職的好處,無疑是更具有誘惑力。
更重要的是,比起舉賢堂嚴格的選拔,忠義館可謂是來者不拒。
無論人品,無論名聲,隻要有才,一概可以入內。
扶蘇對易小川這般做法自是心中疑惑萬分,但在入宮見過嬴政一麵後,也就沒再將此事繼續放在了心上。
用嬴政的話來說,為君者,當有容人之能。
他故意同意易小川開設忠義館,為的便是維持如今朝堂之上的平衡。
扶蘇玲瓏心思,自然明白嬴政這話的意思。
關於民間讓嬴政退位的說法甚囂塵上,他也是有所了解的。
扶蘇知道,嬴政雖然對此雖然並沒有說什麽,但君王的多疑,卻是讓他本能的產生了對自己的忌憚。
雖是父子,但亦是君臣。
仙人行事極為神秘,除了初次在光影交錯間驚鴻一瞥,此後便如同隱匿於迷霧之中,再沒在我麵前露過麵。
哪怕是傳來的指令,也都是經由神使之口。”
說到這兒,崔文子微微頓了頓,似是在整理思緒,接著解釋道:“之前我同你提及的那位神色冷峻、一襲白衣的男子,他便是神使。”
李涵微微皺眉,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抬手示意崔文子繼續往下說。
四十八年的光陰仿若一道厚重的幕布,悄然掩蓋了諸多細節,崔文子雖極力迴想,很多細節卻已經想不起來了。
但他還是努力在歲月的縫隙中搜尋,不多時,便開始講述起了當時情況的大概。
“接到指令後,我與另外兩位同伴即刻領命行事。
市井街巷間,悄然興起秦國畏懼趙括的流言蜚語,一時間,原本對廉頗堅守策略頗為認可的百姓,心思也漸漸起了變化。
指責之聲此起彼伏,罵廉頗膽小怯懦、有辱趙國威名的不在少數。”
崔文子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又接著說道:“我這邊,仗著一身還算精湛的醫術,加入【伏羲】後更是精進不少,費了一番周折,也成功混進了趙國的達官顯貴圈子內,成為了不少人府中貴客。
最終在我的遊說之下,各方齊心協力,加之趙王本就對廉頗的打法心存不滿,最終,趙王改任趙括為將,廉頗被棄之不用。
唉,可憐一代名將,竟落得客死異鄉的下場,那趙括…… 也隨著四十萬將士一同魂斷長平。”
言罷,崔文子麵容悲戚,眼中痛苦之色愈發濃鬱,仿佛那慘烈的過往正於眼前重現。
李涵見狀,心下知曉有些事不宜再問,尤其是他們如何促使白起坑殺趙軍這一茬,不用想也知道,於崔文子而言,那必是不堪迴首的慘痛記憶。
更主要的是,雖然崔文子這段話中透露出來的消息並不算多,但李涵卻是敏銳的察覺到了一點,他隱隱察覺到仙人行事似乎有所顧忌,並不願毫無忌憚地展露超凡之力。
就拿讓趙王易將這事來說,若換作他是仙人,隻需略施手段,哪怕不想驚世駭俗,憑借些超越當下認知的奇巧玩意兒,悄然現身於趙王身側,稍稍顯露一二,便能輕而易舉達成目的,哪用得著像崔文子他們這般大費周章。
一念至此,李涵心頭猛地一亮,暗自思忖道:“莫非這仙人自身受限,無法直接出手?
他若想有所作為,隻能借力於人?”
是了,隻有這樣,才可以解釋,他為何要這般舍近求遠。
想明白這些後,李涵心底悄然燃起一絲希望之火。
既然背後那操縱局勢之人,或因忌諱,或因不能,不願在世人麵前展現太過離奇駭人的神通,那自己倒也不是毫無機會。
至少,有些事,總得放手一搏。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鹹陽城,表麵上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
仿若平靜海麵下隱匿著洶湧暗流,隻需一個契機,便能掀起驚濤駭浪。
朝堂之上,如今呈三足鼎立之勢,扶蘇、李斯與中車府令易小川各據一方。
先前項梁曾誇讚易小川,言稱若他能收起幾分婦人之仁,憑他的智謀,必能在這亂世闖出赫赫威名。
如今,一語成讖,自李涵離去後,易小川正式踏入大秦朝堂,開啟了他的政治征途。
借用玉漱在嬴政身旁不斷吹起的耳旁風,他如今在這鹹陽城中可謂是風頭無二。
就連從各地到來的官員,其都要先到易小川這裏進貢一番。
不知不覺間,他倒是有了幾分屬於趙高的威風。
雖然臉上整日都帶著淺淺的笑意,似乎和之前並沒有區別。
但若是仔細看去,則會發現,其眼眸中總是冰冷一片。
心愛的女人整日都陪在另一人身邊,而他卻是無能為力,更甚至他還要對那個男人卑躬屈膝。
可想而知,這般經曆,給易小川帶來了多大的痛苦。
但偏偏他又無法坦然的放棄眼前的一切。
不是因為貪戀和玉漱相會時的那點溫存,更不是因為貪戀權勢。
讓他之所以做出這些的,卻是因為,他知曉未來,他來自未來。
按照如今的形勢發展,他知道,若是讓扶蘇這般順其自然的登上大寶,那便意味著他知曉的曆史發生了巨變。
可他偏偏又是從未來穿越到了這個時代。
他不懂什麽悖論,但卻有種隱隱的預感,如果曆史真的發生的改變,對他而言,絕不是什麽好事。
所以,他現在想要做的便是想要讓曆史的進程能夠按照他知曉的方向發展。
廢扶蘇,立胡亥!
如此,才可能將曆史的軌跡引導到正軌。
話雖如此,他也知道,此事以現在的情況,極難辦到。
不說旁的,就單單因為舉賢堂一事,扶蘇的名聲便徹底響徹了整個天下,從各地投奔而來的賢才可謂是絡繹不絕。
更不要說,如今鹹陽生機勃勃,遠勝其他。
百姓們雖然愚笨,但也都知道,這般好日子,都是扶蘇帶來的。
為了削弱扶蘇在百姓心中獨一無二的形象,忠義館應運而生。
同樣打出為大秦選拔人才的口號,吸引天下英才的注意。
而且,忠義館比之舉賢堂,更為有優勢的一點便是,誰都知道,如今易小川的背後,乃是當今陛下,嬴政。
比起不確定的未來,隻要加入忠義館便可賜予官職的好處,無疑是更具有誘惑力。
更重要的是,比起舉賢堂嚴格的選拔,忠義館可謂是來者不拒。
無論人品,無論名聲,隻要有才,一概可以入內。
扶蘇對易小川這般做法自是心中疑惑萬分,但在入宮見過嬴政一麵後,也就沒再將此事繼續放在了心上。
用嬴政的話來說,為君者,當有容人之能。
他故意同意易小川開設忠義館,為的便是維持如今朝堂之上的平衡。
扶蘇玲瓏心思,自然明白嬴政這話的意思。
關於民間讓嬴政退位的說法甚囂塵上,他也是有所了解的。
扶蘇知道,嬴政雖然對此雖然並沒有說什麽,但君王的多疑,卻是讓他本能的產生了對自己的忌憚。
雖是父子,但亦是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