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朝堂之上,新皇再次臨朝。眾臣朝拜之後,新皇緩緩開口:“朕念及諸位皇弟皆已成年,理應為國分憂,為宗室添光。朕決議,封八皇子為蜀地之王,望八弟至蜀地後,能興農旺商,整軍練武,保一方安寧,促蜀地繁榮。”
八皇子出列,跪地謝恩:“臣弟接旨,必當傾盡心力,不負皇兄所托,定讓蜀地成為我朝西南之明珠。”
新皇微微點頭,又道:“朕封七皇子為江左之王。江左文風昌盛,商貿發達,七弟當崇文重教,禮賢下士,同時修堤築壩,防範水患,使江左百姓安居樂業,文化更盛往昔。”
七皇子連忙行禮:“皇兄厚恩,臣弟定當謹守職責,以民為本,悉心治理江左之地。”
這時,大臣王翰出列奏道:“陛下,皇子們分封各地,此乃國家大事。
臣以為,當為各位王爺配備良臣輔佐,且應製定相應規製,以保各地治理有序,與朝廷政令相通。”
新皇沉思片刻,說道:“王愛卿所言甚是。朕會令吏部遴選賢能之士,分別隨各位王爺赴任。
同時,各位王爺每年需迴朝述職,詳述封地之民情、政務、軍備等情形,以便朕能及時知曉各地狀況,統籌規劃。”
三皇子見狀,也進言道:“皇兄,臣弟以為,為防各地王爺擁兵自重或治理不善,可設立巡查禦史,定期巡查各封地,若有不法或失職之事,及時上報朝廷,朝廷便可早做處置。”
新皇眼神讚許:“三弟此策可嘉,朕會著令都察院安排妥當。諸位王爺,朕望你們牢記,分封之地雖有自主之權,但皆為朕之臣子,為天下百姓之父母官,當以江山社稷為重,不可心生異念,相互傾軋。”
眾皇子齊聲應道:“臣弟等謹遵皇兄教誨,絕不敢有違聖意。”
退朝之後,各皇子紛紛迴府準備赴任事宜,而朝中大臣們也忙碌起來,為皇子分封之事籌備各項後續安排。
封王大典當日,皇宮裏裏外外都被裝點一新。大紅的燈籠掛滿宮牆,彩帶隨風飄舞。宮殿前的廣場上,早早地站滿了人,有王公大臣,也有侍衛和侍從。
時辰一到,響亮的號角聲響起。八皇子、七皇子等身著嶄新的王袍,頭戴華麗的王冠,從不同的宮殿走向正殿。他們的王袍上繡著精美的圖案,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正殿裏,新皇端坐在高高的龍椅上,表情莊重。旁邊站著的太監扯著尖細的嗓子喊道:“吉時已到,封王大典開始!”
禮部的官員站在大殿中央,展開金色的聖旨,大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封八皇子為蜀地之王,願其於蜀地,勸農耕,興商業,強軍事,保境安民,使蜀地昌盛……”八皇子上前幾步,雙膝跪地,雙手高高舉起,接過聖旨,朗聲道:“臣弟謝皇兄隆恩,定當全力以赴,必讓蜀地成為西南要地,不負皇兄所望。”
新皇微微頜首:“八弟,蜀地雖富庶,然亦有諸多事務繁雜,你可有初步籌謀?”
八皇子恭敬迴道:“皇兄,臣弟以為當率先考察蜀地民情,與當地鄉紳富戶及有才之士共商發展,興修水利以利農耕,再整飭軍備,保一方安寧。”
接著,禮部官員又宣讀了封七皇子為江左之王的聖旨,七皇子也恭敬地接旨謝恩。
之後,便是授予印璽環節。內宮太監端出一個個精美的盒子,裏麵放著象征王爺權力的印璽。八皇子接過蜀地的印璽,仔細端詳,仿佛看到了蜀地的未來在手中。
印璽交接完畢,眾人移步到天壇。天壇周圍早已布置好各種祭品和香燭。八皇子、七皇子等站在天壇前,在禮官的指導下,點燃香燭,向天地和祖宗祭拜,口中念念有詞,祈求保佑自己的封地風調雨順,百姓富足。
祭天儀式結束後,就是盛大的慶祝宴會。禦花園裏擺開了長長的宴席,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樂師們彈奏著歡快的樂曲,舞女們輕盈地跳舞。新皇舉起酒杯,對各位皇子說:“今日封王,望各位皇弟用心治理封地,莫要辜負朕的期望。”
皇子們紛紛起身,舉杯迴應。八皇子說:“皇兄放心,臣弟會把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定讓蜀地處處皆現繁榮盛景。”
七皇子也說道:“江左在臣弟手中,定會更加繁榮。江左文風昌盛,臣弟將大力扶持書院學府,培育更多賢才。”
新皇點頭笑道:“七弟此念甚好,江左之文化傳承不可斷,還需創新發展。”
宴會上,大臣們穿梭其中,有的向皇子道賀,有的在互相交談著未來與封地的關係。而皇子們也在和自己未來的屬臣們初步交流著治理的想法。
隨著宴會的結束,封王大典落下帷幕。但這隻是一個開始,皇子們帶著使命奔赴封之地。
封王大典過後,新皇獨坐在禦書房內,眉頭緊鎖。老臣段康求見,新皇宣他進來。
段康入內,見新皇神情憂慮,輕聲問道:“陛下,今日封王大典已畢,諸般事宜皆按計劃而行,陛下為何仍愁眉不展?”
新皇微微歎息:“段愛卿,你且坐。朕雖行封王之舉,實則無奈。如今天下世家勢力漸大,在朝在野皆有其眼線與爪牙,朕欲有所作為,卻常受掣肘。”
段康點頭:“陛下所言極是。世家把控諸多產業,財富聚集,又與部分官員勾結,隱然成尾大不掉之勢。”
新皇苦笑道:“朕封皇子們為王,亦是期望他們能在封地製衡世家,發展自身勢力,為朝廷日後能徹底掌控局麵做鋪墊。可這其中變數太多,朕怎能不愁?八皇子前往蜀地,雖有雄心壯誌,但蜀地世家盤根錯節,他能否順利施政,朕實難安心。七皇子赴江左,江左文風雖盛,然世家亦在暗中操控諸多書院學府,七弟想要有所建樹,怕也不易。”
段康勸慰道:“陛下,皇子們皆聰慧果敢,且陛下已為他們安排諸多規製,如遴選良臣輔佐、設立巡察禦史等,當可保無大患。”
新皇搖搖頭:“朕亦知如此,隻是外敵當前,北狄屢屢犯境,朝廷既要抵禦外敵,又要分心應對世家,實乃兩難。朕本想親自整頓朝綱,削弱世家,可邊疆戰事吃緊,朕不能不顧及江山社稷的安穩。”
段康沉思片刻,說道:“陛下,或許可讓王爺們在封地暗中培養精銳力量,既可為朝廷所用,又能在必要時對抗世家。隻是此計需慎之又慎,萬不可讓他們擁兵自重,引發內亂。”
新皇眼神一亮,隨即又黯淡下去:“此策雖好,但尺度難把握。朕擔心皇子們年輕氣盛,稍有不慎便會誤入歧途。朕希望他們能明白朕的苦心,以國家大義為重,莫要因一時之利,而壞了朕的布局。”
段康道:“陛下可在日後與王爺們的書信往來及述職時,多加提點,曉以利害。相信王爺們定能體會陛下的深意。”
新皇站起身來,踱步窗前:“也隻能如此了。朕期望這封王之舉,能成為扭轉局勢的開端,而非新的亂源。朕將密切關注各封地的發展,若有異動,定當及時處置。”
段康亦起身行禮:“陛下聖明,老臣願為陛下分憂,全力協助陛下,確保朝廷與封地的安穩。”
新皇望著窗外,目光深遠而憂慮。
八皇子出列,跪地謝恩:“臣弟接旨,必當傾盡心力,不負皇兄所托,定讓蜀地成為我朝西南之明珠。”
新皇微微點頭,又道:“朕封七皇子為江左之王。江左文風昌盛,商貿發達,七弟當崇文重教,禮賢下士,同時修堤築壩,防範水患,使江左百姓安居樂業,文化更盛往昔。”
七皇子連忙行禮:“皇兄厚恩,臣弟定當謹守職責,以民為本,悉心治理江左之地。”
這時,大臣王翰出列奏道:“陛下,皇子們分封各地,此乃國家大事。
臣以為,當為各位王爺配備良臣輔佐,且應製定相應規製,以保各地治理有序,與朝廷政令相通。”
新皇沉思片刻,說道:“王愛卿所言甚是。朕會令吏部遴選賢能之士,分別隨各位王爺赴任。
同時,各位王爺每年需迴朝述職,詳述封地之民情、政務、軍備等情形,以便朕能及時知曉各地狀況,統籌規劃。”
三皇子見狀,也進言道:“皇兄,臣弟以為,為防各地王爺擁兵自重或治理不善,可設立巡查禦史,定期巡查各封地,若有不法或失職之事,及時上報朝廷,朝廷便可早做處置。”
新皇眼神讚許:“三弟此策可嘉,朕會著令都察院安排妥當。諸位王爺,朕望你們牢記,分封之地雖有自主之權,但皆為朕之臣子,為天下百姓之父母官,當以江山社稷為重,不可心生異念,相互傾軋。”
眾皇子齊聲應道:“臣弟等謹遵皇兄教誨,絕不敢有違聖意。”
退朝之後,各皇子紛紛迴府準備赴任事宜,而朝中大臣們也忙碌起來,為皇子分封之事籌備各項後續安排。
封王大典當日,皇宮裏裏外外都被裝點一新。大紅的燈籠掛滿宮牆,彩帶隨風飄舞。宮殿前的廣場上,早早地站滿了人,有王公大臣,也有侍衛和侍從。
時辰一到,響亮的號角聲響起。八皇子、七皇子等身著嶄新的王袍,頭戴華麗的王冠,從不同的宮殿走向正殿。他們的王袍上繡著精美的圖案,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正殿裏,新皇端坐在高高的龍椅上,表情莊重。旁邊站著的太監扯著尖細的嗓子喊道:“吉時已到,封王大典開始!”
禮部的官員站在大殿中央,展開金色的聖旨,大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封八皇子為蜀地之王,願其於蜀地,勸農耕,興商業,強軍事,保境安民,使蜀地昌盛……”八皇子上前幾步,雙膝跪地,雙手高高舉起,接過聖旨,朗聲道:“臣弟謝皇兄隆恩,定當全力以赴,必讓蜀地成為西南要地,不負皇兄所望。”
新皇微微頜首:“八弟,蜀地雖富庶,然亦有諸多事務繁雜,你可有初步籌謀?”
八皇子恭敬迴道:“皇兄,臣弟以為當率先考察蜀地民情,與當地鄉紳富戶及有才之士共商發展,興修水利以利農耕,再整飭軍備,保一方安寧。”
接著,禮部官員又宣讀了封七皇子為江左之王的聖旨,七皇子也恭敬地接旨謝恩。
之後,便是授予印璽環節。內宮太監端出一個個精美的盒子,裏麵放著象征王爺權力的印璽。八皇子接過蜀地的印璽,仔細端詳,仿佛看到了蜀地的未來在手中。
印璽交接完畢,眾人移步到天壇。天壇周圍早已布置好各種祭品和香燭。八皇子、七皇子等站在天壇前,在禮官的指導下,點燃香燭,向天地和祖宗祭拜,口中念念有詞,祈求保佑自己的封地風調雨順,百姓富足。
祭天儀式結束後,就是盛大的慶祝宴會。禦花園裏擺開了長長的宴席,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樂師們彈奏著歡快的樂曲,舞女們輕盈地跳舞。新皇舉起酒杯,對各位皇子說:“今日封王,望各位皇弟用心治理封地,莫要辜負朕的期望。”
皇子們紛紛起身,舉杯迴應。八皇子說:“皇兄放心,臣弟會把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定讓蜀地處處皆現繁榮盛景。”
七皇子也說道:“江左在臣弟手中,定會更加繁榮。江左文風昌盛,臣弟將大力扶持書院學府,培育更多賢才。”
新皇點頭笑道:“七弟此念甚好,江左之文化傳承不可斷,還需創新發展。”
宴會上,大臣們穿梭其中,有的向皇子道賀,有的在互相交談著未來與封地的關係。而皇子們也在和自己未來的屬臣們初步交流著治理的想法。
隨著宴會的結束,封王大典落下帷幕。但這隻是一個開始,皇子們帶著使命奔赴封之地。
封王大典過後,新皇獨坐在禦書房內,眉頭緊鎖。老臣段康求見,新皇宣他進來。
段康入內,見新皇神情憂慮,輕聲問道:“陛下,今日封王大典已畢,諸般事宜皆按計劃而行,陛下為何仍愁眉不展?”
新皇微微歎息:“段愛卿,你且坐。朕雖行封王之舉,實則無奈。如今天下世家勢力漸大,在朝在野皆有其眼線與爪牙,朕欲有所作為,卻常受掣肘。”
段康點頭:“陛下所言極是。世家把控諸多產業,財富聚集,又與部分官員勾結,隱然成尾大不掉之勢。”
新皇苦笑道:“朕封皇子們為王,亦是期望他們能在封地製衡世家,發展自身勢力,為朝廷日後能徹底掌控局麵做鋪墊。可這其中變數太多,朕怎能不愁?八皇子前往蜀地,雖有雄心壯誌,但蜀地世家盤根錯節,他能否順利施政,朕實難安心。七皇子赴江左,江左文風雖盛,然世家亦在暗中操控諸多書院學府,七弟想要有所建樹,怕也不易。”
段康勸慰道:“陛下,皇子們皆聰慧果敢,且陛下已為他們安排諸多規製,如遴選良臣輔佐、設立巡察禦史等,當可保無大患。”
新皇搖搖頭:“朕亦知如此,隻是外敵當前,北狄屢屢犯境,朝廷既要抵禦外敵,又要分心應對世家,實乃兩難。朕本想親自整頓朝綱,削弱世家,可邊疆戰事吃緊,朕不能不顧及江山社稷的安穩。”
段康沉思片刻,說道:“陛下,或許可讓王爺們在封地暗中培養精銳力量,既可為朝廷所用,又能在必要時對抗世家。隻是此計需慎之又慎,萬不可讓他們擁兵自重,引發內亂。”
新皇眼神一亮,隨即又黯淡下去:“此策雖好,但尺度難把握。朕擔心皇子們年輕氣盛,稍有不慎便會誤入歧途。朕希望他們能明白朕的苦心,以國家大義為重,莫要因一時之利,而壞了朕的布局。”
段康道:“陛下可在日後與王爺們的書信往來及述職時,多加提點,曉以利害。相信王爺們定能體會陛下的深意。”
新皇站起身來,踱步窗前:“也隻能如此了。朕期望這封王之舉,能成為扭轉局勢的開端,而非新的亂源。朕將密切關注各封地的發展,若有異動,定當及時處置。”
段康亦起身行禮:“陛下聖明,老臣願為陛下分憂,全力協助陛下,確保朝廷與封地的安穩。”
新皇望著窗外,目光深遠而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