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氣和靈力,又該如何進行度量呢,僅僅是幾脈真氣來度量,似乎也不太足夠啊!”李玉沉吟和思索道。


    據他所知,在修仙界,對靈氣靈力的度量,最常見的有兩種方式,一是靈石,二是脈。


    前者,是對固化的靈氣,即靈石進行度量,數量單位為枚,品質則劃分為劣下中上極五個品級。


    各個品級間的比例兌換也基本衡定。


    即,


    一極品靈石=一百上品靈石。


    一上品靈石=一百中品靈石。


    一中品靈石=一百下品靈石。


    一下品靈石=一百劣品靈石。


    其中劣品靈石,也叫碎靈石,或散靈石,蘊含靈氣量不定,但經過特殊煉製處理,可形成下品靈石。


    同理,用特殊方式,也可合成更高品質的靈石。


    不過,如此來做的話,通常消耗會非常大,一般會大於兌換比例,入不敷出,是虧錢的。


    也很少有人如此做,除非有特殊情況,或是迫不得已。


    有點扯遠了。


    再說靈石量這個度量單位。


    有時候,也有人會以可以一次性吸收和煉化的靈石量為參考,來統計和衡量自身所擁有的靈氣靈力量。


    也叫幾靈石量,或是幾靈修為,幾中靈修為,上靈修為,極靈修為,等等。


    這種方式,以量計,簡單而直觀,實踐性強,對比性強,階層分明,算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度量方式。


    特別是對高階修行者而言,動輒幾十上萬,乃至幾十幾百萬靈石量,還可換算為各種品質的靈石量。


    相當的簡單直觀,準確度也非常高。


    劣勢則是,對低階修行者不太友好,單位度量標準過大,細化度不足,最多精確到十分之一靈石量。


    至於劣品靈石,真不是一個好的度量單位,很難做到精確計量,也少有人用這個單位。


    也因此,這對連十分之一靈不量都不夠的煉氣期修士而言,真的是一言難盡。


    以靈石量計,根本難以精確把控修為量。


    ……


    後者,也就是脈,則多用於三十六層煉氣境界的劃分上。


    通常是以“脈”來論,即幾脈真氣,來對修為進行度量。


    不過,脈這個度量單位,相當的籠統和模糊,或者說指向性很強,在其它方麵則相對弱化。


    如此一來,好處很明顯,那就是對低階修行者更友好,也更適合。


    不僅容易進行統計和度量,而且也更容易進行一種模糊化的縱向和橫向比較。


    縱向方麵,是對個人修為層次的精確把握。


    橫向方麵,是對不同修仙者修為層次的對比。


    是在拋開了靈力品質屬性不論,單從量上計。


    這讓修仙者對低境界的修為層次,有了更準確的把握和量化。


    劣勢,與靈石量類似,依然存在單位度量過大,細化不夠,難以更精確度量的問題。


    特別是在做某些微觀操作時,脈就顯然不太適合了。


    “靈和脈之下,應該再加一個,或幾個度量單位,比如絲,縷,團,等等。”李玉沉吟和思索道。


    他準備增加幾個更微量的靈氣度量單位,名字也基本可以確定,那就是絲,縷,團。


    暫定是這樣。


    不過名字雖然好定,但各個度量單位的定義,以及之間換算比倒的確定,卻並不簡單。


    特別是想要在精確度和準確度上有所保證,殊為不易。


    就像靈和脈的定義和換算,定義方麵自不必說,前麵早就詳細提到了,就不再贅述。


    然後是換算,在拋開靈氣和靈力品質屬性不論的情況下。


    一靈修為,大約為十二脈真氣量,也就是一靈=十二脈。


    這裏的靈默認為下靈,這也是靈石的標準形態。


    這個比例還是比較好確定的。


    不僅也有著諸多參考,某些文獻資料筆記,或是某些當事人的口述,以及保證。


    而且李玉甚至還進行了一番嚐試,浪費了幾枚靈石後,這才暫且定下了這個換算比例。


    “那麽絲,縷,團,脈之間又該如何確定換算比例呢?”李玉沉吟和思索道。


    如果說靈和脈兩個靈氣度量單位,屬於較為宏觀可見的範圍,換算比例是很好確定的話。


    那麽絲,縷,團則屬於微觀細化的範圍,因肉眼難以辨別和測量,其換算比例則很不好確定。


    特別是團與脈,絲與縷之間,作為幾個基礎度量單位,其標準和換算比倒的確定相當的重要。


    不過,這肯定難不住李玉,他稍一思索,就找到了一個比較精確定義和劃分的方法。


    “一團靈氣,可以定義為千分之一的一脈真氣。”


    “即將一脈真氣分成一千份,一份為一團,算下來平均占據大約有三厘米長度的經脈範圍。”


    “不對,與其說是一團,倒不如說是一截,一截靈氣相當於幹分之一的一脈真氣。”


    “如此一來,一縷靈氣,可以定義為千分之一的一截靈氣。”


    “即將一截靈氣細絲化,從截麵切分為一千份,每一份為一縷靈氣。”


    “一絲靈氣,則可定義為千分之一的一縷靈氣。”李玉研究和思索道,很快就在紙麵上作好了定義。


    即,


    一極靈=一百上靈,


    一上靈=一百中靈,


    一中靈=一百靈,


    一靈=十二脈。(宏觀級)


    一脈=一千截。(毫米級)


    一截=一千縷。(微米級)


    一縷=一千絲。(納米級)


    當然紙麵上的定義有了,也很好換算,但想要實現監測和實際估量,則需要實踐的反複試驗和驗證。


    “以我如今的感知力,可內視體內,極限程度,勉強可達到細胞層麵,即微米級。”


    “也就是說,精神力感知的初級量度,大約在微米級層麵。”


    “不僅如此,智腦的生命波監測程序,也在納米級和微米級之間,且更加細化靈活。”李玉思索和研究道。


    以當下李玉的情況,無論是自身感知力,還是智腦監測,都可實現微米級的靈氣監測。


    用來監測和估量靈氣截數,或某截真氣中,擁有多少縷真氣,都是可以做到的。


    雖說暫時還僅限於體內,但也足夠了,這也正是這些微計量單位適用的方向和範疇。


    也是實現靈氣微操作量化標準的關鍵之一。


    “不錯,靈氣的度量衡暫時這樣就足夠了。”


    “雖說可能有種種不完善,但也正好結合實踐應用,來進行優化和完善。”李玉點頭,還算滿意道。


    他知道這也隻是個開始,做好定義和標準隻是基本,更重要的還是應用和實踐。


    而目前來說,適合這方麵測試和研究的有兩個項目,一個是平時的修煉,一個則是銀鬆木盒的蘊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智腦:數據煉丹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mpc6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mpc68並收藏智腦:數據煉丹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