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這就升官了?
宋綜:從秀才宰執天下,指鹿為馬 作者:楊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官家明鑒。”
“微臣雖然心中想法未變,可卻清楚什麽樣的人,該做什麽樣的事情。”
“官家能授予翰林院編修,微臣已經是喜不自勝。”
孫誌高臉色黢黑一片。
什麽玩意兒?欺君之罪?老子剛剛考中探花,就說老子欺君?
這個塌天大鍋他可不背。
“是嗎?”
仁宗點了點頭,不置可否。
“當然。”
“微臣會憑借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從而得到官家您的認可。”
分辨不出仁宗是何想法,孫誌高隻能表露出自己的態度。
就算真觸怒了對方。
也不可能殺了自己不是?畢竟這是宋朝,刑不上士大夫的年代。
了不起就流放,流放路上就逃跑,逃跑了就落草,落草了就造反。
“好!說得好!”
“我倒要看看你有何等抱負。”
而仁宗卻是開口稱讚,並沒有任何不滿,隻是過了一會才開口補充道:
“這好話誰都會說,不知你是否真的有能力。”
“朕現在就給你一個機會!”
“你說自覺位卑未敢忘憂國,所以才在鄉試上空出一題。”
“而朕現在……”
“想讓你將這道題再答一遍,如果答的好,朕就給你個機會,給你升官。”
“讓你離自己心中抱負更進一步。”
“……”孫誌高有些無語。
不是?這就是扔出去的迴旋鏢,終有一天會砸向自己嗎?
瑪德!
躲過的考題,還要再考一次。當真是應了那句話,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啊。
“官家!”
“微臣的抱負,有些大了。”
孫誌高眉頭微微一挑。
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有些話是不得不說,有些逼不得不裝了。
當即長歎一聲開口道: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二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燕雲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嶽將軍的這首滿江紅,用在這裏是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不過,倒也還算合適。
雖然現在沒有靖康之恥,但卻有檀淵之盟,這對於北宋政權來說,也是一種難以啟齒的屈辱。
北宋之前多次對遼發動進攻失敗。
此次和議中被迫接受遼提出的一係列要求,包括割讓幽雲十六州等,這使北宋失去重要領土,在政治上處於被動。
雖然說,在澶淵之盟簽訂之前,幽雲十六州就在遼國政權的統治之下。
可那是由於五代時期石敬瑭,那個狗雜碎為了奪取政權,割讓出的燕雲十六州。
在宋太祖建立宋朝後,對於這個割讓是不承認的。
雖然多次想要收複,都以失敗告終。
可那幽雲十六州從道義上,就是屬於大宋的領土,而最主要的是不光宋人覺得是這樣,就連遼國人都極為認同,知道自己是強占。
畢竟,誰都知道幽雲十六州自古都是漢人的領土。
在宋朝之前都是如此。
可檀淵之盟過後,就代表宋朝承認這北方的屏障之地,徹底歸於遼國,承認其合法化了。
雖說是結束了宋遼兩國二十多年的敵對局勢,創造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麵,促進了雙方的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
可是……
北宋每年都要需向遼國支付大量歲幣,其中包括但不限於白銀十萬兩,絹布二十萬匹。
而這聽起來雖然不多,相較北宋的財政收入不過九牛一毛,可要知道北宋雖然看起來經濟發達,可卻一直處於財政危機當中。
檀淵之盟已經過去了五十多年。
而這加起來就是五百多萬兩白銀,一千多萬匹絹布。
這大大加重了北宋財政負擔,此舉不過是飲鴆止渴罷了。
“幽雲十六州嗎?”
宋仁宗眼睛當中精芒一閃。
作為一個先天就有缺陷的皇朝,幽雲十六州對於他們老趙家的皇帝來說,那份渴求幾乎是刻在骨子裏的。
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在位期間都是極力主張收複失地的。
可到了生父真宗皇帝那裏,卻是違背祖訓,簽訂了檀淵之盟。
至此,再也師出無名。
可是,很快仁宗眼中的這份精光,就又熄滅了下去。
他自認不是雄才大略之人。
而且也深知以朝廷現在的局麵,收入祖宗留下的這份基業已經不易。
早年他也是試圖效仿先祖之誌。
可推動範正文公實施的改革,卻是收效甚微,最終更是以失敗告終。
這孫誌高有句話,說的很對!
什麽樣的人就該做什麽樣的事情,而朕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當中勵精圖治,先讓這天下繁榮下來。
而其餘的,就隻能交給朕的後繼者了。
秦奮六世之餘烈,方才一統天下,而朕就先做好這一世。
“好!”
“好啊!”
“孫愛卿果然詩才驚人,君無戲言,朕就擢升你為翰林院修纂,如何?”
縱然宋仁宗豪氣不再,沒有進取的想法。
心中覺得孫誌高的想法有些兒戲,可卻不妨礙心中對其有所欣賞。
“微臣!”
“謝官家恩典。”
孫誌高眉頭微微一挑,心中對於仁宗的印象好了不少。
作為一個皇帝,居然真能耐先聽自己在這裏一通白活,而且有好處他也是真的給啊!
翰林院編修乃是正七品的官職,這是本該他探花郎應該擔任的官職。
而這翰林院修纂那可就是從六品了。
別看隻是升了半品,可這已經很難能可貴了好嘛?
“……”
“……”
一旁還在震驚於孫誌高所作滿江紅的章衡,竇汴兩人,直接人都傻了。
不是?
都是殿試頭甲三名,為啥差距就這麽大呢?
三言兩語之間,就直接得到了提拔,而且還是仁宗的提拔。
這可就算是入了當今官家的眼了啊!
兩人本來都以為這位新科探花,定然是哪裏觸怒了官家,就要前途晦暗了。
沒想到卻是一片光明啊!
這上哪說理去啊?
“微臣雖然心中想法未變,可卻清楚什麽樣的人,該做什麽樣的事情。”
“官家能授予翰林院編修,微臣已經是喜不自勝。”
孫誌高臉色黢黑一片。
什麽玩意兒?欺君之罪?老子剛剛考中探花,就說老子欺君?
這個塌天大鍋他可不背。
“是嗎?”
仁宗點了點頭,不置可否。
“當然。”
“微臣會憑借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從而得到官家您的認可。”
分辨不出仁宗是何想法,孫誌高隻能表露出自己的態度。
就算真觸怒了對方。
也不可能殺了自己不是?畢竟這是宋朝,刑不上士大夫的年代。
了不起就流放,流放路上就逃跑,逃跑了就落草,落草了就造反。
“好!說得好!”
“我倒要看看你有何等抱負。”
而仁宗卻是開口稱讚,並沒有任何不滿,隻是過了一會才開口補充道:
“這好話誰都會說,不知你是否真的有能力。”
“朕現在就給你一個機會!”
“你說自覺位卑未敢忘憂國,所以才在鄉試上空出一題。”
“而朕現在……”
“想讓你將這道題再答一遍,如果答的好,朕就給你個機會,給你升官。”
“讓你離自己心中抱負更進一步。”
“……”孫誌高有些無語。
不是?這就是扔出去的迴旋鏢,終有一天會砸向自己嗎?
瑪德!
躲過的考題,還要再考一次。當真是應了那句話,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啊。
“官家!”
“微臣的抱負,有些大了。”
孫誌高眉頭微微一挑。
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有些話是不得不說,有些逼不得不裝了。
當即長歎一聲開口道: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二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燕雲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嶽將軍的這首滿江紅,用在這裏是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不過,倒也還算合適。
雖然現在沒有靖康之恥,但卻有檀淵之盟,這對於北宋政權來說,也是一種難以啟齒的屈辱。
北宋之前多次對遼發動進攻失敗。
此次和議中被迫接受遼提出的一係列要求,包括割讓幽雲十六州等,這使北宋失去重要領土,在政治上處於被動。
雖然說,在澶淵之盟簽訂之前,幽雲十六州就在遼國政權的統治之下。
可那是由於五代時期石敬瑭,那個狗雜碎為了奪取政權,割讓出的燕雲十六州。
在宋太祖建立宋朝後,對於這個割讓是不承認的。
雖然多次想要收複,都以失敗告終。
可那幽雲十六州從道義上,就是屬於大宋的領土,而最主要的是不光宋人覺得是這樣,就連遼國人都極為認同,知道自己是強占。
畢竟,誰都知道幽雲十六州自古都是漢人的領土。
在宋朝之前都是如此。
可檀淵之盟過後,就代表宋朝承認這北方的屏障之地,徹底歸於遼國,承認其合法化了。
雖說是結束了宋遼兩國二十多年的敵對局勢,創造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麵,促進了雙方的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
可是……
北宋每年都要需向遼國支付大量歲幣,其中包括但不限於白銀十萬兩,絹布二十萬匹。
而這聽起來雖然不多,相較北宋的財政收入不過九牛一毛,可要知道北宋雖然看起來經濟發達,可卻一直處於財政危機當中。
檀淵之盟已經過去了五十多年。
而這加起來就是五百多萬兩白銀,一千多萬匹絹布。
這大大加重了北宋財政負擔,此舉不過是飲鴆止渴罷了。
“幽雲十六州嗎?”
宋仁宗眼睛當中精芒一閃。
作為一個先天就有缺陷的皇朝,幽雲十六州對於他們老趙家的皇帝來說,那份渴求幾乎是刻在骨子裏的。
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在位期間都是極力主張收複失地的。
可到了生父真宗皇帝那裏,卻是違背祖訓,簽訂了檀淵之盟。
至此,再也師出無名。
可是,很快仁宗眼中的這份精光,就又熄滅了下去。
他自認不是雄才大略之人。
而且也深知以朝廷現在的局麵,收入祖宗留下的這份基業已經不易。
早年他也是試圖效仿先祖之誌。
可推動範正文公實施的改革,卻是收效甚微,最終更是以失敗告終。
這孫誌高有句話,說的很對!
什麽樣的人就該做什麽樣的事情,而朕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當中勵精圖治,先讓這天下繁榮下來。
而其餘的,就隻能交給朕的後繼者了。
秦奮六世之餘烈,方才一統天下,而朕就先做好這一世。
“好!”
“好啊!”
“孫愛卿果然詩才驚人,君無戲言,朕就擢升你為翰林院修纂,如何?”
縱然宋仁宗豪氣不再,沒有進取的想法。
心中覺得孫誌高的想法有些兒戲,可卻不妨礙心中對其有所欣賞。
“微臣!”
“謝官家恩典。”
孫誌高眉頭微微一挑,心中對於仁宗的印象好了不少。
作為一個皇帝,居然真能耐先聽自己在這裏一通白活,而且有好處他也是真的給啊!
翰林院編修乃是正七品的官職,這是本該他探花郎應該擔任的官職。
而這翰林院修纂那可就是從六品了。
別看隻是升了半品,可這已經很難能可貴了好嘛?
“……”
“……”
一旁還在震驚於孫誌高所作滿江紅的章衡,竇汴兩人,直接人都傻了。
不是?
都是殿試頭甲三名,為啥差距就這麽大呢?
三言兩語之間,就直接得到了提拔,而且還是仁宗的提拔。
這可就算是入了當今官家的眼了啊!
兩人本來都以為這位新科探花,定然是哪裏觸怒了官家,就要前途晦暗了。
沒想到卻是一片光明啊!
這上哪說理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