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曆史發生在公元1644年,主要講述闖王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自縊而亡的明朝滅亡曆史。李自成滅掉明朝後,但自己也沒有坐穩,輕而易舉被清軍打敗,清軍入關,開啟了清朝統治。
這一年,世界曆史上,意大利科學家托裏拆利首先用實驗測定了大氣壓值。英國馬斯頓荒原戰役爆發,議會軍取得內戰中的一個決定性勝利,結束了王軍對英格蘭北部的控製,克倫威爾和他的鐵騎軍開始在戰爭中嶄露頭角。約翰?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發行,為新興的資產階級革命注入了理論強心劑。西班牙陸軍在羅克魯瓦戰役中失敗,預示著西班牙霸權的衰落。葡萄牙人在蒙提霍之戰中擊敗了西班牙人的幹涉軍,為葡萄牙後來的獨立打下了堅實基礎。在莫斯科公國的進攻狂潮後穩住陣腳,加強了向烏克蘭方向的軍事壓力,並挫敗了哥薩克和克裏米亞韃靼人的進攻。奧斯曼帝國因內部問題進入一個短暫的紊亂期,並嚐試進攻威尼斯,由此引發的大土耳其戰爭從 1644 年一直打到 18 世紀初。
有詩道:明興宦者時攬權,口銜天憲殊未然。其間忠正不多得,子鵝片肉非常食。巀嶪煤山樹千枝,君縊南枝臣縊北。兜鍪短袖入宮裏,亂臣賊子皆朱履。九龍床坐輿台軀,皇極殿上曾區區。天兵一起還西走,金珠壑葬煙花藪。一年兩度興亡悲,迴頭寧見煤山碑。
話說闖王李自成兵臨京城下,明朝這邊卻一言難盡,皇帝的內庫裏明明有銀子,卻死活不肯拿出來當軍餉,非得讓戶部想辦法。這戶部的錢很快就花光了,沒辦法,隻能去找那些皇親國戚、大太監們幫忙湊餉銀。皇帝派了太監徐高去給嘉定伯周奎傳話,想讓他帶頭捐款,給大家做個表率。這周奎呢,哭窮哭得那叫一個慘,說自己根本沒錢。最後實在推脫不過去了,才勉強捐了一萬兩銀子。要說這太監裏頭,王之心那可是最有錢的主兒。皇帝親自找他談話,好說歹說,他也隻肯拿出一萬兩銀子來。其他人呢,也是各有各的小心思,捐多捐少都不一樣。隻有太康伯張國紀還算大方,捐了兩萬兩銀子。後來李自成打進城,拷問王之心,一下子就追出了十五萬兩現銀;抄周奎的家,搜出了五十二萬兩現銀,還有價值幾十萬的珍寶財物。這可真是讓人想不到,這些平日裏哭窮的人,背地裏藏了這麽多錢!
眼瞅著李自成的部隊越來越逼近京城了,就有人勸皇帝南遷,先避避風頭。沒想到皇帝一聽,頓時火冒三丈,氣唿唿地說:“你們這些人平日裏就知道拉幫結派,搞小團體,現在到了該死守的時候,還說什麽南遷的話!” 說完這話,皇帝就下令在京城各門分營布防,設置大炮,還給每個守城的士兵發了一百文錢。同時,下詔讓前太監曹化淳負責守城。這時候,還發生了一件怪事,南京的太祖孝陵夜裏傳出陣陣哭聲,仿佛連老祖宗都在為大明的命運感到悲哀。
李自成帶著部隊從柳溝一路直抵居庸關,他的偽權將軍還發了一份檄文到京城,上麵寫著:“十八日到幽州會同館暫且繳械。” 這消息一傳到京城,可把所有人都給震住了。皇帝趕緊下詔,讓三大營駐紮在齊化門外。可誰能想到,李自成的部隊很快就攻陷了昌平州。總兵燕守鑅那可是條硬漢子,他大罵賊寇,寧死不屈,最後英勇就義。昌平失守的消息傳到京城,皇帝這才想起前吳麟征的奏疏,趕緊飛檄讓吳三桂帶兵入京救援,可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李自成的騎兵經過昌平,太監高起潛嚇得屁滾尿流,直接棄關逃到西山去了。李自成還分兵去搶掠通州的糧食儲備。
十六日那天,皇帝正在禦殿裏,召集考選的各位大臣進來問話,問他們怎麽增加軍餉、安定百姓。滋陽知縣黃國琦的迴答很合皇帝的心意,當場就被授予給事中的官職。其他大臣按順序迴答問題,還沒輪到一半呢,就有人送進來一封秘封的信件。皇帝一看,臉色瞬間變得煞白,立馬起身就走了進去,留下大臣們站在那兒幹等著。過了一會兒,皇帝才出來讓大家都退下,這時候大臣們才知道,原來是昌平失守了。當天夜裏,李自成的部隊就直接攻打平則門。京城內外的城牆垛口一共有十五萬四千多個,可當時登上城牆守城的隻有五六萬老弱病殘的士兵。而且這些士兵連做飯的炊具都沒有,隻能買外麵的飯吃。軍餉已經拖欠了很久,每個人就發了一百文錢,大家早就沒了鬥誌,人心渙散。李自成還偷偷派了他的黨羽,帶著大量金錢,裝扮成大商人,在京城的城門附近開店鋪。又派了一些奸細,帶著錢財去衙門裏當掾吏,專門刺探朝廷的機密,把朝廷的大小事情都摸得一清二楚。
十七日一大早,皇帝就上早朝,召集大臣們來議事,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正說著呢,突然聽說李自成的大軍來了。剛開始報告說過了蘆溝橋,沒過一會兒,就說已經攻打平則門、彰儀門等城門了。城外的三大營根本不堪一擊,全都潰敗投降了。那些火車巨炮,也都成了李自成的戰利品。李自成的部隊掉轉炮口攻城,炮聲震得地動山搖。大臣們正在侍班呢,襄城伯李國楨騎著一匹馬,急匆匆地跑到宮闕之下,汗水濕透了衣服。內侍想要阻攔他,李國楨著急地說:“都什麽時候了,君臣想要見上一麵,都沒那麽容易了!” 皇帝把他召了進去,李國楨上奏說守城的士兵不聽命令,打一個人起來,另一個人又躺下去了,根本沒法指揮。皇帝沒辦法,隻好命令內侍們都去守城,一共有好幾千人。皇帝還搜羅了內外庫的二十萬兩金子用來犒勞軍隊。這一天,有些老百姓痛哭流涕,主動捐錢,凡是捐錢的都被授予錦衣衛千戶的官職。到了十八日,李自成開始攻城,炮聲不斷,流矢像雨點一樣密集。李自成的部隊抬頭對著守城的士兵喊道:“趕緊開門投降,不然就屠城啦!” 守城的士兵們嚇得要命,他們把炮口對著外麵,卻不裝鉛子,隻放硝焰製造點聲響,還揮手示意讓李自成的部隊後退,然後才開炮。這哪是在打仗啊,簡直就是在演戲!
李自成到了彰儀門,大喇喇地找了個地兒坐下,晉王、代王就像倆跟班似的,在他左右席地而坐。太監杜勳在下麵伺候著。杜勳扯著嗓子朝城上喊:“城上的人別射箭啊,我是杜勳,你們放個人下來,咱嘮嘮。” 城上守城的士兵說:“要想讓我們放個人下去當人質,你得先上來。” 杜勳一聽,胸脯一拍,滿不在乎地說:“我杜勳有啥好怕的,要啥人質啊!” 提督太監王承恩就把杜勳給拉上了城。這杜勳一進城,就跑到皇宮裏頭,對著皇帝那是一頓猛誇,說李自成的部隊有多厲害、勢力有多重,勸皇帝趕緊為自己打算打算。還有那守陵太監申芝秀,他從昌平投降了李自成,也順著繩子爬上城來見皇帝。這申芝秀一見到皇帝,就把李自成那些大逆不道的話全說了出來,還讓皇帝退位。皇帝一聽,那火 “噌” 地一下就冒起來了,把申芝秀狠狠地罵了一頓。宮裏的那些太監們想把杜勳留下來,杜勳卻說:“現在秦、晉二王在李自成那兒當人質呢,我要是不迴去,這倆王爺可就性命不保啦。” 大家一聽,也沒辦法,隻好把他放出去,又用繩子把他縋下城去。杜勳下去之後,還跟守城內的王則堯等人說:“咱這夥人以後的富貴那是穩穩當當的。” 一開始,還誤傳杜勳殉難了呢,皇帝還追贈他司禮監的官職,讓他的後人蔭庇錦衣衛,還給他立了祠堂,到這會兒才知道他早就跟著李自成混了。
這時候,皇帝下詔書,說要親自出征。他把駙馬鞏永固找來,商量著讓鞏永固帶著家丁護送太子往南邊跑。鞏永固一聽,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說:“陛下,我們哪敢私自蓄養家丁啊,就算有,那點人又怎麽能抵擋得了賊寇呢?” 皇帝一聽,也隻能作罷。到了申刻,彰儀門居然打開了,原來是太監曹化淳獻城開門了。李自成帶著大隊人馬,風馳電掣般地就衝了進來。大學士蔣德璟當時在會館裏歇著呢,還受了傷。皇帝趕忙把閣臣們召進來,問:“你們知道外城已經被攻破了嗎?” 閣臣們都一臉懵,說:“不知道啊。” 皇帝著急地說:“事情已經十萬火急了,現在你們有什麽辦法?” 閣臣們異口同聲地說:“陛下洪福齊天,肯定不用擔心。要是情況真的不利,我們就跟賊寇巷戰到底,誓死不辜負國家。” 皇帝聽了,讓他們退下。
當天晚上,皇帝那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啊。沒一會兒,就有消息傳來,說內城也淪陷了。有個太監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報告,皇帝趕忙問:“大營的兵都去哪兒了?李國楨又在哪兒呢?” 太監迴答說:“大營的兵都跑散了,皇上您趕緊逃命吧。” 說完,這人轉身就跑了,皇帝再喊他,他理都不理。皇帝沒辦法,隻好和太監王承恩一起跑到南宮,登上萬歲山,遠遠望去,隻見烽火漫天,一片火海。皇帝在那兒徘徊了好一會兒,又迴到乾清宮,用朱筆寫了一道諭旨給內閣,上麵寫著:“命成國公朱純臣提督內外諸軍事,輔佐東宮。” 內臣拿著諭旨去內閣,皇帝呢,讓人拿來酒,一杯接一杯地喝著,一邊喝一邊歎氣,說:“苦了我的百姓啊。” 接著,把太子、永王、定王分別托付給外戚周、田二氏。然後對皇後說:“大勢已去了。” 說著說著,兩人都哭了起來,周圍的宮女們也跟著哭成一片。皇帝揮揮手,讓她們各自想辦法逃命去。皇後跪地磕頭,哭著說:“臣妾侍奉陛下十八年了,您卻從來不聽我一句話,才落得今天這個下場。” 說完,撫摸著太子和二王,哭得那叫一個傷心,然後把他們送了出去,自己就上吊自盡了。
皇帝又把公主召了過來,這公主才十五歲。皇帝看著公主,長歎一聲說:“你為什麽生在我家啊?” 說著,用左袖遮住臉,右手揮刀砍向公主的左臂。可能是不忍心,也可能是手抖得厲害,沒把公主砍死,就停了下來。皇帝又命令袁貴妃上吊,結果繩子斷了,袁貴妃又活了過來。皇帝氣得拔出劍,朝著袁貴妃的肩膀就砍了下去,還砍了好幾個妃子。之後,皇帝又把王承恩叫來一起喝酒。喝了一會兒,皇帝換上靴子,拿著三眼槍,帶著幾十個太監騎著馬,拿著斧頭從東門出去。那些守城的太監還以為發生了內亂,朝著他們扔石頭、射箭。這時候,成國公朱純臣在守齊化門,皇帝就跑到他家裏,結果看門人把他給攔住了,皇帝無奈,隻能歎息著離開。皇帝又跑到安定門,可城門緊緊關著,怎麽也打不開,這時候天已經快亮了。
丁未年十九日,雞鳴時分,皇帝來到前殿,敲鍾召集百官,結果一個人都沒來。皇帝沒辦法,隻好又迴到南宮,登上萬歲山的壽皇亭,上吊自殺了。這壽皇亭是新建成的,以前是用來檢閱內操的地方。太監王承恩也跟著一起上吊了。皇帝死的時候,披頭散發,穿著藍色的衣服,左腳光著,右腳穿著紅色的鞋子。他在衣服前麵寫著:“朕自從登基十七年,逆賊直接逼到了京師。雖然是朕德行淺薄,觸怒了上天,但這也都是那些大臣們耽誤了朕啊。朕死後,沒臉去見地下的祖宗,把朕的冠冕摘了,用頭發蓋住臉,任憑賊寇把朕的屍體分了,千萬不要傷害百姓一人。” 還另外寫了一行字:“百官都到東宮的所在地去。” 皇帝還以為閣臣們已經收到了他的朱筆諭旨,哪裏知道,內臣拿著諭旨到內閣的時候,閣臣們早就跑光了,諭旨就放在桌子上,又拿了迴來,文武群臣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這明朝末年的事兒,可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啊!
在這朝廷局勢混亂不堪的時候,還有這麽一件奇事兒。以前皇宮大內有個秘室,那門鎖得嚴嚴實實的,據說啊,是劉誠意也就是劉伯溫把一些神秘的記錄藏在了裏麵,還交代說,不是遇到天大的變故,可千萬別打開。眼瞅著這形勢越來越危急,沒辦法,隻能把這秘室打開了。這一打開,好家夥,裏麵有三幅畫軸。等到打開最後一幅畫軸的時候,眾人都驚掉了下巴,畫上的人跟皇帝長得那叫一個像,穿著白背心,光著左腳,披頭散發地懸在半空,這和皇帝最後上吊自殺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大家夥兒一看,都覺得這或許就是上天注定的天數啊,誰都逃不過這命運的安排。
當時天剛蒙蒙亮,突然下起了雨,沒一會兒又飄起了小雪。就在這時候,京城徹底淪陷了,李自成的騎兵到處都是,大街小巷全是他們的身影。這些騎兵還射箭,箭上帶著話,說隻要拿著箭迴家,然後關上大門,就能免死。老百姓們一聽,哪敢不聽啊,趕緊都在自家門上寫上 “順民” 兩個字,就盼著能躲過這一劫。李自成的部隊經過象房橋的時候,那些大象好像也感受到了這悲涼的氣氛,一個個哀鳴不斷,眼淚就跟下雨似的,不停地往下流。
再說說太子這邊,太子跑到嘉定伯周奎的府上,想著找他幫忙躲一躲。可這周奎還在被窩裏唿唿大睡呢,太子在門口敲門,根本沒人給他開門。沒辦法,太子隻能跑到內宮外舍躲了起來。話說之前皇帝跑到南宮的時候,還派人去懿安張皇後那兒,勸皇後自殺殉國,可當時太匆忙了,這消息根本就沒傳到。皇宮裏一片混亂的時候,懿安皇後穿著青色衣服,蒙著頭,徒步跑到了成國公的府上。尚衣監的何新進宮,看到長公主斷了肩膀,倒在地上,趕緊和宮女們一起把她救醒,然後背著她出了宮。
沒多會兒,李自成等人就進了宮。這時候,宮女魏氏突然大聲喊道:“賊寇進了皇宮,我們肯定會被他們玷汙,有誌氣的姐妹們,咱們得早點想辦法啊!” 說完,她就跳進禦河自盡了。這一跳,可帶動了不少人,一會兒的工夫,就有一兩百個宮女跟著跳河殉國了。李自成戴著氈笠,穿著淡青色的衣服,騎著一匹烏駁馬,先派人進了清宮,然後自己也進了宮,到處打聽皇帝的下落。找了半天,也沒找到皇帝的影子,於是李自成下令,誰要是能找到皇帝,賞萬金,還封伯爵;要是有人敢藏匿皇帝,就滅他全族。到了第二天中午,才在煤山找到了皇帝已經駕崩的消息。李自成讓人用兩扇門板把皇帝和皇後的屍體抬到東華門旁邊,用柳木棺材收斂了,上麵搭了個草棚子遮著。這時候,根本沒人敢去哭吊。
李自成進了宮,就開始瓜分宮女。有個宮女叫費氏,十六歲,長得那叫一個標致。她為了不被賊寇侮辱,就跳進了枯井裏。結果還是被人用鉤子給鉤了出來。那些士兵一看費氏長得這麽漂亮,都爭著搶著要。費氏靈機一動,大喊道:“我可是長公主,你們要是敢對我無禮,我肯定會告訴我家主人。” 眾人一聽,趕緊把她帶到李自成麵前。李自成讓內官一審查,發現她根本不是長公主,就把她賞給了一個叫羅氏的部校。費氏又騙羅氏說:“我其實是皇室的後裔,按道理不能隨便苟合,希望將軍能選個好日子,咱們風風光光地成親。” 羅氏一聽,高興壞了,趕緊擺酒設宴,喝得那叫一個歡。費氏懷裏藏著利刃,就等著羅氏喝醉。等羅氏喝得爛醉如泥的時候,費氏瞅準時機,一刀割斷了他的喉嚨,然後自己也自刎了。李自成知道這件事後,大吃一驚,下令把費氏好好安葬了。
後來,有內臣把太子獻給了李自成,李自成封太子為宋王,可太子根本不向他屈服。辛亥那天,李自成下令重新安葬先帝和皇後。弄來了兩口棺材,用紅漆棺材安葬先帝,用黑漆棺材安葬先後。還為先帝戴上了翼善冠,穿上了袞玉和滲金靴,皇後也穿上了相應的袍帶。這明朝啊,曆經十六位皇帝,一共二百七十七年,就這麽亡了。
大臣們聽說了這事兒,一個個都以死殉國。大學士範景文帶著他的妾室,戶部尚書倪元璐一家十三口人,左都禦史李邦華,副都禦史施邦曜,大理卿淩義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帶著妻子何氏、兒子章明、兒媳王氏,左諭德馬世奇的妾室朱氏、李氏,左中允劉理順帶著妻子萬氏、妾室李氏以及兒子、婢仆等一家十八口人,太常少卿吳麟征,左庶子周鳳翔帶著兩個妾室,檢討汪偉帶著妻子耿氏,戶科給事中吳甘來,禦史王章,禦史陳良謨帶著妾室時氏,禦史陳純德、趙饌,太仆寺丞申佳允,吏部員外許直,兵部郎中成德帶著母親張氏、妻子張氏以及兒子,兵部員外金鉉帶著母親章氏、妾室王氏以及弟弟金錝,光祿寺署丞於騰蛟帶著妻子,新樂侯劉文炳帶著祖母和弟弟,左都督文耀以及妹妹、子孫男女一共十六人,駙馬鞏永固帶著樂安公主和子女五人,惠安伯張慶臻一家老小,宣城伯衛時春全家,錦衣衛都指揮王國興,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珪,錦衣衛千戶高文采一家十七人,順天府知事陳貞達,副兵馬司姚成,中書舍人宋天顯、滕之所、阮文貴,經曆張應選,陽和衛經曆毛維、張儒士、張世禧帶著兩個兒子,百戶王某,順天府學的五個教官,這些人的名字都沒留下來,還有長州生員許琰,他們全都死了。在這些死難的大臣裏,孟兆祥是守正陽門的時候,死在了門下;王章、趙譔是大罵敵人,英勇就義;範景文、申佳允、劉文炳、衛時春是投井自盡;金鉉、滕之所、阮文貴、張應選是跳進禦河而死;施邦曜是喝藥自殺;淩義渠是扼喉而死;鞏永固和樂安公主、張慶臻是自焚而死;其餘的大多都是上吊自殺。
話說那襄城伯李國楨,聽說皇帝和皇後的棺材被抬到了東華門外,還搭了個棚子放著。這來來往往的百官,路過那兒都嚇得跟耗子見了貓似的,沒一個敢進去看看的。可李國楨不一樣啊,他頭也不梳,帽子也不戴,頭發亂糟糟的,深一腳淺一腳地就朝著棺材那兒跑去。到了地方,“撲通” 一聲就跪在棺材前,哭得那叫一個傷心,眼淚鼻涕一把抓。
這時候,李自成的部下看到了,就把李國楨給抓了起來,帶到李自成麵前。李自成一看,喲,這不是襄城伯嘛,就想著勸他投降,好聲好氣地跟李國楨說:“哎呀,李大人,識時務者為俊傑,你要是肯投降,以後保你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李國楨一聽,挺直了腰杆,不卑不亢地說:“要我投降也行,不過你得答應我三件事。第一,祖宗的陵寢可不能動;第二,必須得用天子的禮儀安葬先帝;第三,太子和二王可不能傷害。你要是答應了,我立馬就投降。” 李自成一聽,這事兒也不難辦啊,就滿口答應了下來,還親自把李國楨扶了出去。
後來,李自成還真就按照天子的禮儀,把湣帝也就是崇禎皇帝葬在了田貴妃的墓裏。這下葬的時候,那場麵可冷清了,就隻有李國楨一個人穿著喪服,徒步跟著去送葬。到了陵墓,把事情都辦完了,李國楨又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哭完之後,還作了好幾首詩,來表達自己對先帝的思念之情。做完這些,他就在皇帝和皇後的寢陵前,上吊自殺了。這李國楨,也算是個有氣節的人啊!
還有個叫湯文瓊的老百姓,看到湣帝的棺材路過,那是悲痛欲絕,一頭撞在石頭上就死了。這李自成的部隊雖然在大街小巷橫衝直撞,可對那些殉難大臣的家,卻不敢去騷擾。就連監獄裏的囚犯,也都一下子全給放了。
這時候的京城,那叫一個熱鬧。早有一些官員和老百姓,開始勸李自成稱帝。那勸進的表文裏,有這麽一句話 “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慚德”,這文采是真不錯,可這話一傳開,那些讀書人都覺得臉上無光,這簡直就是士林的恥辱啊!李自成也不客氣,就在武英殿稱帝了。可他這皇帝當得也不順當,每次一坐上禦座,就頭暈目眩,還總感覺有個幾丈高的白衣人站在麵前。讓下麵的人鑄造永昌錢吧,那字怎麽都鑄不成樣子;又去鑄造九璽,也沒成功。而且他還對明朝的製度隨意更改,那些有見識的人,一看就知道,李自成這皇帝當不了多久。
再說這消息傳到了清朝皇帝的耳朵裏,清朝皇帝一聽,那還得了,馬上就派出天兵天將,在山海關和李自成的部隊打了一仗。這李自成的部隊哪是清軍的對手啊,被打得落花流水,清軍順勢就攻克了京師。李自成沒辦法,隻能帶著部隊往西逃跑。到了五月初一日,清朝皇帝在北京登基稱帝,定都燕京。
這一年,世界曆史上,意大利科學家托裏拆利首先用實驗測定了大氣壓值。英國馬斯頓荒原戰役爆發,議會軍取得內戰中的一個決定性勝利,結束了王軍對英格蘭北部的控製,克倫威爾和他的鐵騎軍開始在戰爭中嶄露頭角。約翰?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發行,為新興的資產階級革命注入了理論強心劑。西班牙陸軍在羅克魯瓦戰役中失敗,預示著西班牙霸權的衰落。葡萄牙人在蒙提霍之戰中擊敗了西班牙人的幹涉軍,為葡萄牙後來的獨立打下了堅實基礎。在莫斯科公國的進攻狂潮後穩住陣腳,加強了向烏克蘭方向的軍事壓力,並挫敗了哥薩克和克裏米亞韃靼人的進攻。奧斯曼帝國因內部問題進入一個短暫的紊亂期,並嚐試進攻威尼斯,由此引發的大土耳其戰爭從 1644 年一直打到 18 世紀初。
有詩道:明興宦者時攬權,口銜天憲殊未然。其間忠正不多得,子鵝片肉非常食。巀嶪煤山樹千枝,君縊南枝臣縊北。兜鍪短袖入宮裏,亂臣賊子皆朱履。九龍床坐輿台軀,皇極殿上曾區區。天兵一起還西走,金珠壑葬煙花藪。一年兩度興亡悲,迴頭寧見煤山碑。
話說闖王李自成兵臨京城下,明朝這邊卻一言難盡,皇帝的內庫裏明明有銀子,卻死活不肯拿出來當軍餉,非得讓戶部想辦法。這戶部的錢很快就花光了,沒辦法,隻能去找那些皇親國戚、大太監們幫忙湊餉銀。皇帝派了太監徐高去給嘉定伯周奎傳話,想讓他帶頭捐款,給大家做個表率。這周奎呢,哭窮哭得那叫一個慘,說自己根本沒錢。最後實在推脫不過去了,才勉強捐了一萬兩銀子。要說這太監裏頭,王之心那可是最有錢的主兒。皇帝親自找他談話,好說歹說,他也隻肯拿出一萬兩銀子來。其他人呢,也是各有各的小心思,捐多捐少都不一樣。隻有太康伯張國紀還算大方,捐了兩萬兩銀子。後來李自成打進城,拷問王之心,一下子就追出了十五萬兩現銀;抄周奎的家,搜出了五十二萬兩現銀,還有價值幾十萬的珍寶財物。這可真是讓人想不到,這些平日裏哭窮的人,背地裏藏了這麽多錢!
眼瞅著李自成的部隊越來越逼近京城了,就有人勸皇帝南遷,先避避風頭。沒想到皇帝一聽,頓時火冒三丈,氣唿唿地說:“你們這些人平日裏就知道拉幫結派,搞小團體,現在到了該死守的時候,還說什麽南遷的話!” 說完這話,皇帝就下令在京城各門分營布防,設置大炮,還給每個守城的士兵發了一百文錢。同時,下詔讓前太監曹化淳負責守城。這時候,還發生了一件怪事,南京的太祖孝陵夜裏傳出陣陣哭聲,仿佛連老祖宗都在為大明的命運感到悲哀。
李自成帶著部隊從柳溝一路直抵居庸關,他的偽權將軍還發了一份檄文到京城,上麵寫著:“十八日到幽州會同館暫且繳械。” 這消息一傳到京城,可把所有人都給震住了。皇帝趕緊下詔,讓三大營駐紮在齊化門外。可誰能想到,李自成的部隊很快就攻陷了昌平州。總兵燕守鑅那可是條硬漢子,他大罵賊寇,寧死不屈,最後英勇就義。昌平失守的消息傳到京城,皇帝這才想起前吳麟征的奏疏,趕緊飛檄讓吳三桂帶兵入京救援,可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李自成的騎兵經過昌平,太監高起潛嚇得屁滾尿流,直接棄關逃到西山去了。李自成還分兵去搶掠通州的糧食儲備。
十六日那天,皇帝正在禦殿裏,召集考選的各位大臣進來問話,問他們怎麽增加軍餉、安定百姓。滋陽知縣黃國琦的迴答很合皇帝的心意,當場就被授予給事中的官職。其他大臣按順序迴答問題,還沒輪到一半呢,就有人送進來一封秘封的信件。皇帝一看,臉色瞬間變得煞白,立馬起身就走了進去,留下大臣們站在那兒幹等著。過了一會兒,皇帝才出來讓大家都退下,這時候大臣們才知道,原來是昌平失守了。當天夜裏,李自成的部隊就直接攻打平則門。京城內外的城牆垛口一共有十五萬四千多個,可當時登上城牆守城的隻有五六萬老弱病殘的士兵。而且這些士兵連做飯的炊具都沒有,隻能買外麵的飯吃。軍餉已經拖欠了很久,每個人就發了一百文錢,大家早就沒了鬥誌,人心渙散。李自成還偷偷派了他的黨羽,帶著大量金錢,裝扮成大商人,在京城的城門附近開店鋪。又派了一些奸細,帶著錢財去衙門裏當掾吏,專門刺探朝廷的機密,把朝廷的大小事情都摸得一清二楚。
十七日一大早,皇帝就上早朝,召集大臣們來議事,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正說著呢,突然聽說李自成的大軍來了。剛開始報告說過了蘆溝橋,沒過一會兒,就說已經攻打平則門、彰儀門等城門了。城外的三大營根本不堪一擊,全都潰敗投降了。那些火車巨炮,也都成了李自成的戰利品。李自成的部隊掉轉炮口攻城,炮聲震得地動山搖。大臣們正在侍班呢,襄城伯李國楨騎著一匹馬,急匆匆地跑到宮闕之下,汗水濕透了衣服。內侍想要阻攔他,李國楨著急地說:“都什麽時候了,君臣想要見上一麵,都沒那麽容易了!” 皇帝把他召了進去,李國楨上奏說守城的士兵不聽命令,打一個人起來,另一個人又躺下去了,根本沒法指揮。皇帝沒辦法,隻好命令內侍們都去守城,一共有好幾千人。皇帝還搜羅了內外庫的二十萬兩金子用來犒勞軍隊。這一天,有些老百姓痛哭流涕,主動捐錢,凡是捐錢的都被授予錦衣衛千戶的官職。到了十八日,李自成開始攻城,炮聲不斷,流矢像雨點一樣密集。李自成的部隊抬頭對著守城的士兵喊道:“趕緊開門投降,不然就屠城啦!” 守城的士兵們嚇得要命,他們把炮口對著外麵,卻不裝鉛子,隻放硝焰製造點聲響,還揮手示意讓李自成的部隊後退,然後才開炮。這哪是在打仗啊,簡直就是在演戲!
李自成到了彰儀門,大喇喇地找了個地兒坐下,晉王、代王就像倆跟班似的,在他左右席地而坐。太監杜勳在下麵伺候著。杜勳扯著嗓子朝城上喊:“城上的人別射箭啊,我是杜勳,你們放個人下來,咱嘮嘮。” 城上守城的士兵說:“要想讓我們放個人下去當人質,你得先上來。” 杜勳一聽,胸脯一拍,滿不在乎地說:“我杜勳有啥好怕的,要啥人質啊!” 提督太監王承恩就把杜勳給拉上了城。這杜勳一進城,就跑到皇宮裏頭,對著皇帝那是一頓猛誇,說李自成的部隊有多厲害、勢力有多重,勸皇帝趕緊為自己打算打算。還有那守陵太監申芝秀,他從昌平投降了李自成,也順著繩子爬上城來見皇帝。這申芝秀一見到皇帝,就把李自成那些大逆不道的話全說了出來,還讓皇帝退位。皇帝一聽,那火 “噌” 地一下就冒起來了,把申芝秀狠狠地罵了一頓。宮裏的那些太監們想把杜勳留下來,杜勳卻說:“現在秦、晉二王在李自成那兒當人質呢,我要是不迴去,這倆王爺可就性命不保啦。” 大家一聽,也沒辦法,隻好把他放出去,又用繩子把他縋下城去。杜勳下去之後,還跟守城內的王則堯等人說:“咱這夥人以後的富貴那是穩穩當當的。” 一開始,還誤傳杜勳殉難了呢,皇帝還追贈他司禮監的官職,讓他的後人蔭庇錦衣衛,還給他立了祠堂,到這會兒才知道他早就跟著李自成混了。
這時候,皇帝下詔書,說要親自出征。他把駙馬鞏永固找來,商量著讓鞏永固帶著家丁護送太子往南邊跑。鞏永固一聽,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說:“陛下,我們哪敢私自蓄養家丁啊,就算有,那點人又怎麽能抵擋得了賊寇呢?” 皇帝一聽,也隻能作罷。到了申刻,彰儀門居然打開了,原來是太監曹化淳獻城開門了。李自成帶著大隊人馬,風馳電掣般地就衝了進來。大學士蔣德璟當時在會館裏歇著呢,還受了傷。皇帝趕忙把閣臣們召進來,問:“你們知道外城已經被攻破了嗎?” 閣臣們都一臉懵,說:“不知道啊。” 皇帝著急地說:“事情已經十萬火急了,現在你們有什麽辦法?” 閣臣們異口同聲地說:“陛下洪福齊天,肯定不用擔心。要是情況真的不利,我們就跟賊寇巷戰到底,誓死不辜負國家。” 皇帝聽了,讓他們退下。
當天晚上,皇帝那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啊。沒一會兒,就有消息傳來,說內城也淪陷了。有個太監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報告,皇帝趕忙問:“大營的兵都去哪兒了?李國楨又在哪兒呢?” 太監迴答說:“大營的兵都跑散了,皇上您趕緊逃命吧。” 說完,這人轉身就跑了,皇帝再喊他,他理都不理。皇帝沒辦法,隻好和太監王承恩一起跑到南宮,登上萬歲山,遠遠望去,隻見烽火漫天,一片火海。皇帝在那兒徘徊了好一會兒,又迴到乾清宮,用朱筆寫了一道諭旨給內閣,上麵寫著:“命成國公朱純臣提督內外諸軍事,輔佐東宮。” 內臣拿著諭旨去內閣,皇帝呢,讓人拿來酒,一杯接一杯地喝著,一邊喝一邊歎氣,說:“苦了我的百姓啊。” 接著,把太子、永王、定王分別托付給外戚周、田二氏。然後對皇後說:“大勢已去了。” 說著說著,兩人都哭了起來,周圍的宮女們也跟著哭成一片。皇帝揮揮手,讓她們各自想辦法逃命去。皇後跪地磕頭,哭著說:“臣妾侍奉陛下十八年了,您卻從來不聽我一句話,才落得今天這個下場。” 說完,撫摸著太子和二王,哭得那叫一個傷心,然後把他們送了出去,自己就上吊自盡了。
皇帝又把公主召了過來,這公主才十五歲。皇帝看著公主,長歎一聲說:“你為什麽生在我家啊?” 說著,用左袖遮住臉,右手揮刀砍向公主的左臂。可能是不忍心,也可能是手抖得厲害,沒把公主砍死,就停了下來。皇帝又命令袁貴妃上吊,結果繩子斷了,袁貴妃又活了過來。皇帝氣得拔出劍,朝著袁貴妃的肩膀就砍了下去,還砍了好幾個妃子。之後,皇帝又把王承恩叫來一起喝酒。喝了一會兒,皇帝換上靴子,拿著三眼槍,帶著幾十個太監騎著馬,拿著斧頭從東門出去。那些守城的太監還以為發生了內亂,朝著他們扔石頭、射箭。這時候,成國公朱純臣在守齊化門,皇帝就跑到他家裏,結果看門人把他給攔住了,皇帝無奈,隻能歎息著離開。皇帝又跑到安定門,可城門緊緊關著,怎麽也打不開,這時候天已經快亮了。
丁未年十九日,雞鳴時分,皇帝來到前殿,敲鍾召集百官,結果一個人都沒來。皇帝沒辦法,隻好又迴到南宮,登上萬歲山的壽皇亭,上吊自殺了。這壽皇亭是新建成的,以前是用來檢閱內操的地方。太監王承恩也跟著一起上吊了。皇帝死的時候,披頭散發,穿著藍色的衣服,左腳光著,右腳穿著紅色的鞋子。他在衣服前麵寫著:“朕自從登基十七年,逆賊直接逼到了京師。雖然是朕德行淺薄,觸怒了上天,但這也都是那些大臣們耽誤了朕啊。朕死後,沒臉去見地下的祖宗,把朕的冠冕摘了,用頭發蓋住臉,任憑賊寇把朕的屍體分了,千萬不要傷害百姓一人。” 還另外寫了一行字:“百官都到東宮的所在地去。” 皇帝還以為閣臣們已經收到了他的朱筆諭旨,哪裏知道,內臣拿著諭旨到內閣的時候,閣臣們早就跑光了,諭旨就放在桌子上,又拿了迴來,文武群臣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這明朝末年的事兒,可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啊!
在這朝廷局勢混亂不堪的時候,還有這麽一件奇事兒。以前皇宮大內有個秘室,那門鎖得嚴嚴實實的,據說啊,是劉誠意也就是劉伯溫把一些神秘的記錄藏在了裏麵,還交代說,不是遇到天大的變故,可千萬別打開。眼瞅著這形勢越來越危急,沒辦法,隻能把這秘室打開了。這一打開,好家夥,裏麵有三幅畫軸。等到打開最後一幅畫軸的時候,眾人都驚掉了下巴,畫上的人跟皇帝長得那叫一個像,穿著白背心,光著左腳,披頭散發地懸在半空,這和皇帝最後上吊自殺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大家夥兒一看,都覺得這或許就是上天注定的天數啊,誰都逃不過這命運的安排。
當時天剛蒙蒙亮,突然下起了雨,沒一會兒又飄起了小雪。就在這時候,京城徹底淪陷了,李自成的騎兵到處都是,大街小巷全是他們的身影。這些騎兵還射箭,箭上帶著話,說隻要拿著箭迴家,然後關上大門,就能免死。老百姓們一聽,哪敢不聽啊,趕緊都在自家門上寫上 “順民” 兩個字,就盼著能躲過這一劫。李自成的部隊經過象房橋的時候,那些大象好像也感受到了這悲涼的氣氛,一個個哀鳴不斷,眼淚就跟下雨似的,不停地往下流。
再說說太子這邊,太子跑到嘉定伯周奎的府上,想著找他幫忙躲一躲。可這周奎還在被窩裏唿唿大睡呢,太子在門口敲門,根本沒人給他開門。沒辦法,太子隻能跑到內宮外舍躲了起來。話說之前皇帝跑到南宮的時候,還派人去懿安張皇後那兒,勸皇後自殺殉國,可當時太匆忙了,這消息根本就沒傳到。皇宮裏一片混亂的時候,懿安皇後穿著青色衣服,蒙著頭,徒步跑到了成國公的府上。尚衣監的何新進宮,看到長公主斷了肩膀,倒在地上,趕緊和宮女們一起把她救醒,然後背著她出了宮。
沒多會兒,李自成等人就進了宮。這時候,宮女魏氏突然大聲喊道:“賊寇進了皇宮,我們肯定會被他們玷汙,有誌氣的姐妹們,咱們得早點想辦法啊!” 說完,她就跳進禦河自盡了。這一跳,可帶動了不少人,一會兒的工夫,就有一兩百個宮女跟著跳河殉國了。李自成戴著氈笠,穿著淡青色的衣服,騎著一匹烏駁馬,先派人進了清宮,然後自己也進了宮,到處打聽皇帝的下落。找了半天,也沒找到皇帝的影子,於是李自成下令,誰要是能找到皇帝,賞萬金,還封伯爵;要是有人敢藏匿皇帝,就滅他全族。到了第二天中午,才在煤山找到了皇帝已經駕崩的消息。李自成讓人用兩扇門板把皇帝和皇後的屍體抬到東華門旁邊,用柳木棺材收斂了,上麵搭了個草棚子遮著。這時候,根本沒人敢去哭吊。
李自成進了宮,就開始瓜分宮女。有個宮女叫費氏,十六歲,長得那叫一個標致。她為了不被賊寇侮辱,就跳進了枯井裏。結果還是被人用鉤子給鉤了出來。那些士兵一看費氏長得這麽漂亮,都爭著搶著要。費氏靈機一動,大喊道:“我可是長公主,你們要是敢對我無禮,我肯定會告訴我家主人。” 眾人一聽,趕緊把她帶到李自成麵前。李自成讓內官一審查,發現她根本不是長公主,就把她賞給了一個叫羅氏的部校。費氏又騙羅氏說:“我其實是皇室的後裔,按道理不能隨便苟合,希望將軍能選個好日子,咱們風風光光地成親。” 羅氏一聽,高興壞了,趕緊擺酒設宴,喝得那叫一個歡。費氏懷裏藏著利刃,就等著羅氏喝醉。等羅氏喝得爛醉如泥的時候,費氏瞅準時機,一刀割斷了他的喉嚨,然後自己也自刎了。李自成知道這件事後,大吃一驚,下令把費氏好好安葬了。
後來,有內臣把太子獻給了李自成,李自成封太子為宋王,可太子根本不向他屈服。辛亥那天,李自成下令重新安葬先帝和皇後。弄來了兩口棺材,用紅漆棺材安葬先帝,用黑漆棺材安葬先後。還為先帝戴上了翼善冠,穿上了袞玉和滲金靴,皇後也穿上了相應的袍帶。這明朝啊,曆經十六位皇帝,一共二百七十七年,就這麽亡了。
大臣們聽說了這事兒,一個個都以死殉國。大學士範景文帶著他的妾室,戶部尚書倪元璐一家十三口人,左都禦史李邦華,副都禦史施邦曜,大理卿淩義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帶著妻子何氏、兒子章明、兒媳王氏,左諭德馬世奇的妾室朱氏、李氏,左中允劉理順帶著妻子萬氏、妾室李氏以及兒子、婢仆等一家十八口人,太常少卿吳麟征,左庶子周鳳翔帶著兩個妾室,檢討汪偉帶著妻子耿氏,戶科給事中吳甘來,禦史王章,禦史陳良謨帶著妾室時氏,禦史陳純德、趙饌,太仆寺丞申佳允,吏部員外許直,兵部郎中成德帶著母親張氏、妻子張氏以及兒子,兵部員外金鉉帶著母親章氏、妾室王氏以及弟弟金錝,光祿寺署丞於騰蛟帶著妻子,新樂侯劉文炳帶著祖母和弟弟,左都督文耀以及妹妹、子孫男女一共十六人,駙馬鞏永固帶著樂安公主和子女五人,惠安伯張慶臻一家老小,宣城伯衛時春全家,錦衣衛都指揮王國興,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珪,錦衣衛千戶高文采一家十七人,順天府知事陳貞達,副兵馬司姚成,中書舍人宋天顯、滕之所、阮文貴,經曆張應選,陽和衛經曆毛維、張儒士、張世禧帶著兩個兒子,百戶王某,順天府學的五個教官,這些人的名字都沒留下來,還有長州生員許琰,他們全都死了。在這些死難的大臣裏,孟兆祥是守正陽門的時候,死在了門下;王章、趙譔是大罵敵人,英勇就義;範景文、申佳允、劉文炳、衛時春是投井自盡;金鉉、滕之所、阮文貴、張應選是跳進禦河而死;施邦曜是喝藥自殺;淩義渠是扼喉而死;鞏永固和樂安公主、張慶臻是自焚而死;其餘的大多都是上吊自殺。
話說那襄城伯李國楨,聽說皇帝和皇後的棺材被抬到了東華門外,還搭了個棚子放著。這來來往往的百官,路過那兒都嚇得跟耗子見了貓似的,沒一個敢進去看看的。可李國楨不一樣啊,他頭也不梳,帽子也不戴,頭發亂糟糟的,深一腳淺一腳地就朝著棺材那兒跑去。到了地方,“撲通” 一聲就跪在棺材前,哭得那叫一個傷心,眼淚鼻涕一把抓。
這時候,李自成的部下看到了,就把李國楨給抓了起來,帶到李自成麵前。李自成一看,喲,這不是襄城伯嘛,就想著勸他投降,好聲好氣地跟李國楨說:“哎呀,李大人,識時務者為俊傑,你要是肯投降,以後保你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李國楨一聽,挺直了腰杆,不卑不亢地說:“要我投降也行,不過你得答應我三件事。第一,祖宗的陵寢可不能動;第二,必須得用天子的禮儀安葬先帝;第三,太子和二王可不能傷害。你要是答應了,我立馬就投降。” 李自成一聽,這事兒也不難辦啊,就滿口答應了下來,還親自把李國楨扶了出去。
後來,李自成還真就按照天子的禮儀,把湣帝也就是崇禎皇帝葬在了田貴妃的墓裏。這下葬的時候,那場麵可冷清了,就隻有李國楨一個人穿著喪服,徒步跟著去送葬。到了陵墓,把事情都辦完了,李國楨又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哭完之後,還作了好幾首詩,來表達自己對先帝的思念之情。做完這些,他就在皇帝和皇後的寢陵前,上吊自殺了。這李國楨,也算是個有氣節的人啊!
還有個叫湯文瓊的老百姓,看到湣帝的棺材路過,那是悲痛欲絕,一頭撞在石頭上就死了。這李自成的部隊雖然在大街小巷橫衝直撞,可對那些殉難大臣的家,卻不敢去騷擾。就連監獄裏的囚犯,也都一下子全給放了。
這時候的京城,那叫一個熱鬧。早有一些官員和老百姓,開始勸李自成稱帝。那勸進的表文裏,有這麽一句話 “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慚德”,這文采是真不錯,可這話一傳開,那些讀書人都覺得臉上無光,這簡直就是士林的恥辱啊!李自成也不客氣,就在武英殿稱帝了。可他這皇帝當得也不順當,每次一坐上禦座,就頭暈目眩,還總感覺有個幾丈高的白衣人站在麵前。讓下麵的人鑄造永昌錢吧,那字怎麽都鑄不成樣子;又去鑄造九璽,也沒成功。而且他還對明朝的製度隨意更改,那些有見識的人,一看就知道,李自成這皇帝當不了多久。
再說這消息傳到了清朝皇帝的耳朵裏,清朝皇帝一聽,那還得了,馬上就派出天兵天將,在山海關和李自成的部隊打了一仗。這李自成的部隊哪是清軍的對手啊,被打得落花流水,清軍順勢就攻克了京師。李自成沒辦法,隻能帶著部隊往西逃跑。到了五月初一日,清朝皇帝在北京登基稱帝,定都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