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與府外的人聲鼎沸、喧鬧不凡相比,此刻朝天關內的將軍府中的氣氛可謂是凝重到了極致。
偌大的中堂上,此刻隻坐了九個人。主位之上是一名坐立不安、臃腫肥胖的中年人,大興帝國的太守官袍緊緊勒在身上,顯得很不合體。本就沒有血色的臉龐更加蒼白,細小的眼睛不住地偷瞄堂下左右兩邊側位上的人,雙手時不時地擦拭一下額頭不停滲出的密汗。朝天關太守吳有方,生性附庸風雅,喜好收集清供雅物,誌達才梳,很不受興國官場喜歡,坊間傳言說是京城那位位高權重的國舅拜把子兄弟,因的這層關係才坐在了現在這個位置上。
此時的吳太守再也沒有了平時的風雅從容,就是坐著,也是雙股顫栗不止,心裏更是罵娘不停,那位拜把子的國舅老哥,早被他在心裏問候了幾百遍。說好隻是來這苦寒的朝天關走上一遭,鍍金之後迴京定是平步青雲,步步高升,哪曉得會碰上這百年不遇的大事,真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吳太守現在算是悔青了腸子,但事已至此,他知道能救自己的除了遠在天邊的國舅老哥,就隻能是眼前這幾位大將軍府的神人了。
“幾位...幾位將軍...”吳太守言語不成句,手中的白巾汗帕擦汗不停,已經快要能擰出水來“這個事弄的...你們看...怎麽辦呐現在”。
堂下的那幾位就是從西北草原戰場迴到朝天關的幾人,雖說心裏也很不是滋味,各種心情都有,但都還不至於如吳有方這般驚慌失措。八人中的老二王文華更是氣定神閑的看了看主位上那個官袍濕透如坐針氈的吳太守。聲音不大,但在場的每個人都能聽到,“吳太守,西北軍的主將李延年將軍,當時率主力深入草原的時候,可曾與你說明是何緣故?”
聽到這話,主位上的吳有方臉色漲紅,戰戰兢兢的竟是一句話都說不出口,隻是這這的不停。
王文華揚起嘴角譏諷一笑,“也是,李延年這麽大的將軍,行事何須跟你一個小小的太守稟報,你說是也不是?”說完還不忘抬眼跟吳有方對視了一眼,這一眼可是讓那位吳太守嚇得魂不附體,隻覺頭重腳輕,兩眼一黑就要昏死過去。
興國官製,太守為一郡之首。朝天關雖大,但其實也還沒大到有一郡之地,按理不應有太守一職。不過因守衛朝天關責任重大,故而除了守城將軍一職外,朝廷又單設了太守一職。一文一武,為的就是相互掣肘,以防不測。而王文華口中的那位李延年大將軍,既是如今朝天關的守城大將,不僅如此,他還統領整個西北道軍馬,與隴右道、關內道、河南道、河中道、河北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西南道並稱天下十二位實權將軍,直屬於天下軍馬大將軍陳燦管轄。
雖說李延年的職級確實要大過一地之首的太守,但吳有方身為朝天關太守,身擔重則,特別是對於朝天關的軍事調動,更是有查察勘驗之權,若說李延年調動守城的西北軍未曾通告過他,說出去是沒人願意相信的。
如今整個西北軍不見歸來,戰死前線,但朝廷對之前西北軍的調動一無所知,吳有方的罪責可就是大過天了。
堂中雙方對此心知肚明,所以王文華的那句“行事何須跟你一個小小太守稟報”可就真的是嚇破了吳有方的膽子。若是一般的玩忽職守,按興製最多撤掉官職,貶為庶民。
而吳有方有那位朝中的國舅老哥依靠,最多貶官在外罷了,最多不過幾年,便又能搖身一變,官複原職不說,更進一步,也不是沒有可能。但今日之事,傻子也能看出來,西北軍全亡這個果子,吳有方是吃不下來的,便是他朝中的國舅老哥,也不行。
此時的吳有方可真是肝膽欲裂,他是萬萬沒想到那個老成持重的李延年真的敢孤軍深入草原上千裏,最後被別人殺的個片甲不留。
朝天關為官兩年,他很少管事,來此本來隻是為了給自己的為官履曆增色添彩,不求有功,但求個不出紕漏就好。算算時間,再有兩年,自己定然可以迴京高升,到時候說不得心裏對同守一方的這位將軍還會念著點香火情,所以對於鎮守朝天關十幾載的李延年那是放了一百個心的。
他心裏現在更是知道,李延年的調兵手令不是沒給他,相反,早在一個月前便有邸報放在了他的那座富麗堂皇的太守府裏了,但那又怎麽樣呢?這邸報還不是跟之前的那些亂七八糟的資料堆在一起吃灰?他自己都還沒有具體過目過,又何談將此調動上報朝廷?不過這也不能怪上這位吳太守,平時的軍事演練調動何曾少了,又何曾出過紕漏了?他哪裏會想到,這次的邸報,會變成自己的催命符啊。
一直在旁閉目養神的白甲書生似乎是終於理清了頭緒,先是開口阻止了其餘眾人的譏諷嘲笑,而後轉頭神情凝重地對吳有方說道“吳太守,我們兄弟八人雖然至此,具體戰情如何還不得而知,此事,到底我還需要與吳太守計較一番,太守也莫要太過驚慌,這打仗之事,終究不是文人擅長的”
本已心神絕望的吳有方聽聞此言,哪還顧得言語中對他的輕視之意,隻是牢牢抓住了書生的最後一句話,連說話也利索不少,“對對對,這位將軍說的對,這場仗本來就是李延年獨斷專行的結果,在下苦苦相勸,他卻不為所動啊...”
吳有方的話,又惹來其餘眾人的一陣嗤笑,真相如何,眾人當然一清二楚。但書生不為所動,依然那副直白無情的語氣,“吳太守先不用推責過快,此事的詳情,還望太守速速稟明朝廷,讓皇帝陛下知曉此事之後,大將軍才能繼續調動其他地方的軍馬至此協防,以防草原蠻子趁虛而入。”
吳有方聽聞此話,頭點的比小雞啄米還快,也不去計較目前愁雲慘淡的光景,雙手支撐椅把,把自己肥胖的身軀從椅子中奮力拔出來,雙腳重重落地之後,便邁著極快的小碎步往門口走去,口中不停念叨“我這就去寫奏章...這就去...這就去”
</p>
與府外的人聲鼎沸、喧鬧不凡相比,此刻朝天關內的將軍府中的氣氛可謂是凝重到了極致。
偌大的中堂上,此刻隻坐了九個人。主位之上是一名坐立不安、臃腫肥胖的中年人,大興帝國的太守官袍緊緊勒在身上,顯得很不合體。本就沒有血色的臉龐更加蒼白,細小的眼睛不住地偷瞄堂下左右兩邊側位上的人,雙手時不時地擦拭一下額頭不停滲出的密汗。朝天關太守吳有方,生性附庸風雅,喜好收集清供雅物,誌達才梳,很不受興國官場喜歡,坊間傳言說是京城那位位高權重的國舅拜把子兄弟,因的這層關係才坐在了現在這個位置上。
此時的吳太守再也沒有了平時的風雅從容,就是坐著,也是雙股顫栗不止,心裏更是罵娘不停,那位拜把子的國舅老哥,早被他在心裏問候了幾百遍。說好隻是來這苦寒的朝天關走上一遭,鍍金之後迴京定是平步青雲,步步高升,哪曉得會碰上這百年不遇的大事,真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吳太守現在算是悔青了腸子,但事已至此,他知道能救自己的除了遠在天邊的國舅老哥,就隻能是眼前這幾位大將軍府的神人了。
“幾位...幾位將軍...”吳太守言語不成句,手中的白巾汗帕擦汗不停,已經快要能擰出水來“這個事弄的...你們看...怎麽辦呐現在”。
堂下的那幾位就是從西北草原戰場迴到朝天關的幾人,雖說心裏也很不是滋味,各種心情都有,但都還不至於如吳有方這般驚慌失措。八人中的老二王文華更是氣定神閑的看了看主位上那個官袍濕透如坐針氈的吳太守。聲音不大,但在場的每個人都能聽到,“吳太守,西北軍的主將李延年將軍,當時率主力深入草原的時候,可曾與你說明是何緣故?”
聽到這話,主位上的吳有方臉色漲紅,戰戰兢兢的竟是一句話都說不出口,隻是這這的不停。
王文華揚起嘴角譏諷一笑,“也是,李延年這麽大的將軍,行事何須跟你一個小小的太守稟報,你說是也不是?”說完還不忘抬眼跟吳有方對視了一眼,這一眼可是讓那位吳太守嚇得魂不附體,隻覺頭重腳輕,兩眼一黑就要昏死過去。
興國官製,太守為一郡之首。朝天關雖大,但其實也還沒大到有一郡之地,按理不應有太守一職。不過因守衛朝天關責任重大,故而除了守城將軍一職外,朝廷又單設了太守一職。一文一武,為的就是相互掣肘,以防不測。而王文華口中的那位李延年大將軍,既是如今朝天關的守城大將,不僅如此,他還統領整個西北道軍馬,與隴右道、關內道、河南道、河中道、河北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西南道並稱天下十二位實權將軍,直屬於天下軍馬大將軍陳燦管轄。
雖說李延年的職級確實要大過一地之首的太守,但吳有方身為朝天關太守,身擔重則,特別是對於朝天關的軍事調動,更是有查察勘驗之權,若說李延年調動守城的西北軍未曾通告過他,說出去是沒人願意相信的。
如今整個西北軍不見歸來,戰死前線,但朝廷對之前西北軍的調動一無所知,吳有方的罪責可就是大過天了。
堂中雙方對此心知肚明,所以王文華的那句“行事何須跟你一個小小太守稟報”可就真的是嚇破了吳有方的膽子。若是一般的玩忽職守,按興製最多撤掉官職,貶為庶民。
而吳有方有那位朝中的國舅老哥依靠,最多貶官在外罷了,最多不過幾年,便又能搖身一變,官複原職不說,更進一步,也不是沒有可能。但今日之事,傻子也能看出來,西北軍全亡這個果子,吳有方是吃不下來的,便是他朝中的國舅老哥,也不行。
此時的吳有方可真是肝膽欲裂,他是萬萬沒想到那個老成持重的李延年真的敢孤軍深入草原上千裏,最後被別人殺的個片甲不留。
朝天關為官兩年,他很少管事,來此本來隻是為了給自己的為官履曆增色添彩,不求有功,但求個不出紕漏就好。算算時間,再有兩年,自己定然可以迴京高升,到時候說不得心裏對同守一方的這位將軍還會念著點香火情,所以對於鎮守朝天關十幾載的李延年那是放了一百個心的。
他心裏現在更是知道,李延年的調兵手令不是沒給他,相反,早在一個月前便有邸報放在了他的那座富麗堂皇的太守府裏了,但那又怎麽樣呢?這邸報還不是跟之前的那些亂七八糟的資料堆在一起吃灰?他自己都還沒有具體過目過,又何談將此調動上報朝廷?不過這也不能怪上這位吳太守,平時的軍事演練調動何曾少了,又何曾出過紕漏了?他哪裏會想到,這次的邸報,會變成自己的催命符啊。
一直在旁閉目養神的白甲書生似乎是終於理清了頭緒,先是開口阻止了其餘眾人的譏諷嘲笑,而後轉頭神情凝重地對吳有方說道“吳太守,我們兄弟八人雖然至此,具體戰情如何還不得而知,此事,到底我還需要與吳太守計較一番,太守也莫要太過驚慌,這打仗之事,終究不是文人擅長的”
本已心神絕望的吳有方聽聞此言,哪還顧得言語中對他的輕視之意,隻是牢牢抓住了書生的最後一句話,連說話也利索不少,“對對對,這位將軍說的對,這場仗本來就是李延年獨斷專行的結果,在下苦苦相勸,他卻不為所動啊...”
吳有方的話,又惹來其餘眾人的一陣嗤笑,真相如何,眾人當然一清二楚。但書生不為所動,依然那副直白無情的語氣,“吳太守先不用推責過快,此事的詳情,還望太守速速稟明朝廷,讓皇帝陛下知曉此事之後,大將軍才能繼續調動其他地方的軍馬至此協防,以防草原蠻子趁虛而入。”
吳有方聽聞此話,頭點的比小雞啄米還快,也不去計較目前愁雲慘淡的光景,雙手支撐椅把,把自己肥胖的身軀從椅子中奮力拔出來,雙腳重重落地之後,便邁著極快的小碎步往門口走去,口中不停念叨“我這就去寫奏章...這就去...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