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陽光似乎都不願涉足的狹小診室裏,李慧蘭的手緊緊攥著那份病理報告,指節泛白,整個人仿佛被抽走了靈魂,癱軟在椅子上。其實,從察覺到身體隱隱有恙起,她就被無盡的憂慮和失眠所困擾。每一個夜晚,黑暗如同沉重的幕布將她籠罩,她在那張冰冷的床上翻來覆去,思緒如同脫韁的野馬。或是在口渴難忍、喉嚨似火灼燒之時,她的腦海中竟總是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離婚前的那些往昔歲月。


    她曾對前夫陳宇軒滿腹牢騷,嫌棄了他大半輩子。誰能料到,如今人到暮年,卻開始懷念起他的好來。在那些共同生活的日子裏,哪怕是半夜她被口渴喚醒,隻需輕輕踹醒身旁的他,便能即刻得到一杯溫潤的水。十餘載的婚姻時光,這樣的小小便利如同繁星點點,數不勝數。那時的她,卻因僅僅是一杯水的小事,從未將這份關懷放在心上。直至離婚後,在與不同男人的相處中,她才驚覺,原來這看似平常的一杯溫水,竟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隻是,無論她心中如何眷戀,陳宇軒早已另組家庭,而她自己也曆經了幾段感情糾葛。他們之間,就像兩條相交後的直線,漸行漸遠,再也迴不到從前了。


    那些曾與她有過短暫情緣的男人,或是在相親宴上彼此相談甚歡、看似情投意合的男人,在聽聞她身體出現異樣後,哪怕最終的檢查結果尚未塵埃落定,就像受驚的野兔,跑得無影無蹤,生怕被她的病痛牽連。在這孤獨無助的時刻,她唯一能夠寄予希望、盡情幻想依賴的,就隻有自己含辛茹苦養育的孩子。尤其是她傾注了一生心血的小女兒曉妍,那是她平庸人生中最耀眼的明珠,是她下半輩子唯一的指望與依靠。


    然而,曉妍的電話卻似那難以捕捉的星芒,難以接通。李慧蘭每次都小心翼翼地計算好時差,懷著忐忑與期待撥通電話,卻屢屢遭到女兒的埋怨。電話那頭,曉妍總是不耐煩地抱怨她打擾了自己的學習,往往沒說上兩句,便匆匆掛斷。有一次,李慧蘭好不容易接通電話,趕忙搶著說出自己身體的不適。大洋彼岸的曉妍沉默了片刻,隨後冷漠地迴應道:“不舒服就去找醫生,跟我說也沒用啊,我又不會看病!”那一刻,李慧蘭的淚水如決堤的洪水,洶湧而下。她怎會不知女兒並非醫生,她內心深處渴望的,不過是孩子的一句安慰、一點鼓勵,哪怕隻是幾句關切的話語。


    自發現身體不適已有大半年之久,她一直拖延著不去檢查,內心的恐懼如同惡魔般纏繞著她。唯一的希望遠在海外,身邊又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人,這讓她對醫院充滿了恐懼。她常常在心底問自己:萬一真的是絕症該怎麽辦?倘若需要家屬簽字,又能去找誰?住院期間誰會在病床前悉心照料?這些問題如同無解的謎題,讓她不敢直麵現實。於是,她帶著哭腔哀求女兒迴國陪伴自己,甚至表示機票費用由她承擔。然而,電話那頭那個曾讓她無比驕傲的小女兒曉妍,態度比寒冬的冰霜還要冷酷:“媽,你別這麽自私,也為我多考慮一下好不好?我正處於畢業季,事情多得像一團亂麻,哪有空閑時間迴去!況且你又不是小孩子了,難道連自己去醫院都不會嗎?”還未等李慧蘭開口反駁,電話便被無情地掛斷了。


    李慧蘭獨自蜷縮在那九十平米的老舊房子裏,內心的痛苦如同洶湧的潮水,似乎要將她淹沒。她怎麽也想不通,自己這輩子為了這個孩子,可謂是鞠躬盡瘁,怎麽就成了自私的人?剛離婚那會兒,有一位條件相當不錯的老同學真誠地向她表達愛意,想要與她共度餘生。可僅僅因為曉妍不喜歡,嫌棄對方身上有煙味,她便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在那之後,即使她內心有著情感與生理的需求,也隻是逢場作戲,不敢動真感情,生怕給女兒的光明前程帶來一絲一毫的阻礙。畢竟,曉妍如同那翱翔天際的鳳凰,怎能有一個平庸無奇的繼父?直到曉妍出國留學,她才敢小心翼翼地將男人帶迴家裏。可命運弄人,沒過兩年,她身體出現問題,下身流血不止,那段短暫的緣分也如泡沫般消散。即便如此,如今還要被女兒指責沒有為她著想,李慧蘭心中的寒意,早已蔓延至全身,甚至夾雜著悲憤與無奈。


    親戚們因嫌她離婚後生活不夠檢點,逐漸與她疏遠。他們哪裏知道,一個女人獨自供養一個高學曆的精英人才,其中的艱辛與不易如同那高聳入雲的山峰,難以逾越。離婚時,大女兒曉琳十六歲,跟隨陳宇軒生活,一應開銷由他全權負責。小女兒曉妍十四歲,跟著李慧蘭,陳宇軒支付一半撫養費直至曉妍成年。曉琳沒有考上大學,年紀輕輕便開始自食其力,陳宇軒對她的供養自然輕鬆許多。而曉妍則是天生的讀書苗子,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又踏上出國留學的征程。她在學業上的每一步成功,既是她自身努力的結果,也離不開李慧蘭在背後默默的經濟支持。興趣班的費用、學費、生活費,每一項都是沉重的負擔。曉妍成績優異,性格驕傲,在其他方麵也不願輸給同學。本科時,一個月四千塊的生活費,她還常常抱怨不夠花。可李慧蘭隻是一名普通職員,每月六千的工資全部投入到孩子身上,卻依舊是杯水車薪。無奈之下,她隻能將目光投向那些圍繞在身邊的男人。離婚後那些看似慰藉寂寞的感情,實則大半都是衝著她的錢而來。如今,宮頸癌晚期的診斷結果,仿佛是命運對她的無情嘲諷。


    從醫生辦公室出來,李慧蘭的腳步如同灌了鉛一般沉重。她的眼神中透著一絲絕望,卻又帶著一絲倔強,堅持不懈地撥打著越洋電話。一次又一次的忙音,如同錘子般敲擊著她脆弱的心。打到第十七個電話時,終於接通了。然而,電話那頭的曉妍卻如同被激怒的猛獸,大聲吼問母親是不是腦子出了問題,為何非要在大晚上打電話吵她睡覺。李慧蘭強忍著淚水,哽咽著道出自己的病情。半晌,電話那頭傳來近乎冷漠的迴答:“按照醫生說的辦唄。”隨後,便是死一般的寂靜。沒有她想象中的溫柔安慰:“媽媽,你別怕,有我在呢。”沒有對治療方案的任何看法與支持,甚至沒有多問一句關於病情的細節。李慧蘭還想再說些什麽,可那邊已經傳來哈欠聲,緊接著電話便被掛斷了。那一刻,她的心仿佛墜入了無盡的黑暗深淵,萬念俱灰。


    此後,無論李慧蘭如何苦苦哀求,曉妍始終以學業繁忙為由,堅決不肯迴國,隻是讓她謹遵醫囑。再往後,電話更是難以打通,仿佛那根維係著母女情的絲線,在歲月的侵蝕和現實的磨礪下,已經脆弱得不堪一擊。李慧蘭的心,如同被冰封在北極的冰川之下,寒冷而又絕望。她再也無法忍受病魔的無情摧殘,隻能獨自前往醫院接受治療。然而,放療必須有家屬陪同簽字,這一要求卻讓她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她的雙親早已離世,兄弟姐妹也因各種緣由與她斷了往來。這些年,她看似身邊不乏陪伴之人,實則在心靈深處,她一直是孤獨的行者。原以為可以依靠小女兒曉妍安享晚年,可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卻讓她深刻體會到了什麽叫世態炎涼,什麽叫希望破滅。


    走投無路之下,李慧蘭的目光落在了大女兒曉琳的名字上。在她的手機通訊錄裏,曉妍的備注是充滿愛意的“寶貝”,而曉琳則隻是那個略顯生疏的大名。當她的手指即將按下撥通鍵的那一刻,她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其中有愧疚,有不安,更多的是無奈。她深知,自己找曉琳不僅僅是為了找一個家屬簽字,她渴望在這生命的最後時光裏,有一個親人能陪伴在身邊,給予她溫暖與關懷。她害怕極了,萬一放療失敗,自己孤獨地死在醫院,無人知曉,那將是多麽可悲的結局。小女兒已經靠不住,她唯一的希望,就隻剩下這個久未聯係的大女兒。畢竟,她們是血脈相連的親人啊。


    曉琳,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也曾被家人寄予厚望,如同那初升的朝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李慧蘭還記得,那是她第一次體驗為人母的喜悅與責任,她滿心都想著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給這個孩子,要將她培養成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才。她自己因為沒有機會上大學,便將所有未實現的夢想和期望都寄托在了曉琳身上。在曉琳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家裏就已經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等待著她去開啟知識的大門。


    然而,命運似乎總喜歡捉弄人。被寄予厚望的曉琳,在學習上卻如同一塊頑固不化的石頭。別人家的孩子,還沒上小學就能熟練地進行一百以內的加減法,早早開始啟蒙學習的曉琳,直到六歲,連五加六這樣簡單的題目都還會算錯。李慧蘭想盡了一切辦法,她曾聲嘶力竭地吼叫,試圖用嚴厲的嗬斥喚醒曉琳的學習潛能;她也曾痛心疾首地打罵,希望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讓曉琳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她甚至因為與陳宇軒教育理念的分歧而頻繁爭吵,夫妻間的感情在這一次次的爭吵中逐漸消磨殆盡。可無論她如何努力,都無法將這塊“頑石”雕琢成她心中期望的“美玉”。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慧蘭不得不無奈地妥協,她痛苦地承認,自己曾經滿懷希望的曉琳,或許真的隻是一個資質平庸的孩子,在學業上恐怕不會有太大的出息。幸運的是,小女兒曉妍的出現,仿佛是上天對她的補償。曉妍天生聰慧,與曉琳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曉琳怎麽都學不會的難題,小兩歲的曉妍隻需聽一遍便能輕鬆解開;曉琳死記硬背無數遍仍會磕磕絆絆的詩詞,曉妍聽完兩遍就能流利地背誦。上學後,曉琳總是因為反應慢而被老師批評,曉妍卻常常成為同學們學習的榜樣,受到老師的表揚。慢慢地,李慧蘭徹底放棄了對大女兒的管束,她覺得再怎麽努力也是徒勞無功,曉琳就像一潭無法泛起漣漪的死水,對學習似乎有著天然的免疫。


    於是,這個曾經的四口之家,逐漸分裂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陣營。李慧蘭和曉妍站在追求卓越、處處要求拔尖的一方,而陳宇軒和曉琳則屬於能力平庸、性格安逸的另一方。陳宇軒主張因材施教,他發現曉琳對手工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經常帶著她一起做手工。他們父女倆總是小心翼翼地避免觸怒李慧蘭,可很多時候,李慧蘭陪曉琳上完課外班迴來,看到父女倆在地上捏了一地的橡皮泥人,心中的怒火便瞬間被點燃。她本就對陳宇軒在事業上的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感到不滿,如今看到曉琳也跟著他沉迷於這些看似毫無用處的手工,她覺得這父女倆簡直就是一對扶不起的阿鬥,一樣的沒出息,一樣的讓她心生厭煩。


    這種忍耐與不滿在曉琳中考那年達到了頂點。以曉琳平時的成績,想要考上普通高中希望渺茫。李慧蘭原本可以選擇放任不管,可鄰裏之間的閑言碎語卻像一根根尖銳的刺,深深紮進她的心裏。每當有人關切地詢問曉琳的中考情況時,她都覺得自己的臉像是被人狠狠地扇了一巴掌,心中滿是羞愧與厭煩。而此時,曉琳和陳宇軒父女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李慧蘭的痛苦,他們還興致勃勃地研究著要去哪所職高學習什麽技術。中考尚未開始,他們就已經選定了手工陶藝專業,並且為找到合適的學校而沾沾自喜,仿佛已經金榜題名中了狀元一般。甚至當別人問起時,他們臉上沒有絲毫的羞愧,反而充滿了自豪。


    恰好那段時間,網絡上充斥著各種關於婚姻與人生選擇的熱文,諸如“結婚怕早,離婚怕晚”“離婚,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不要跟垃圾人一起消耗自己的人生”“三觀不合,注定走不長遠”等等。每一篇文章都像是專門為李慧蘭量身定製的,深深地觸動了她內心深處的那根弦。中考擇校這件事,讓她徹底清醒地認識到,她再也無法忍受與這對“沒出息”的父女繼續生活下去。一想到自己以後會有一個以捏泥人為生的女兒,她就覺得自己的臉麵被無情地踩在地上,曾經那一點點的母愛,也在這無盡的失望中消磨殆盡。於是,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婚,並毫不猶豫地帶走了她認為最有出息的小女兒曉妍。


    離婚後,陳宇軒雖然按時支付曉妍的撫養費,但由於李慧蘭的刻意阻攔,他與曉妍之間的聯係越來越少。李慧蘭覺得陳宇軒會給曉妍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對他們父女之間的接觸極為排斥。而在李慧蘭的長期影響下,曉妍也漸漸對資質平庸的生父和姐姐產生了輕視之情。就這樣,兩邊的關係如同兩條平行線,不再有交集。


    甚至在曉琳結婚的時候,作為生母的李慧蘭都未曾露麵。當時曉妍提出要出國留學,李慧蘭為了籌集學費,可謂是絞盡腦汁,四處奔波。她覺得如果去參加曉琳的婚禮卻沒有任何表示,肯定會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與其如此,不如當作沒有這個孩子。每當心中湧起一絲內疚時,她便會這樣安慰自己:就當從來沒有生過曉琳吧,以後也不指望她養老,彼此互不相欠,反正自己有曉妍就足夠了。


    可誰能想到,命運總是如此變幻莫測。一場重病襲來,曾經被她寄予厚望的曉妍,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卻選擇了袖手旁觀。而那個被她遺棄在記憶角落裏的大女兒曉琳,卻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在痛哭流涕之後,求生的本能最終驅使李慧蘭撥通了曉琳的電話。她在心中暗暗盤算,如果曉琳也對她不管不顧,她就去法院起訴,要求曉琳履行贍養義務。畢竟,遠在大洋彼岸的曉妍她無法掌控,而近在咫尺的曉琳總不能輕易逃脫。


    然而,曉琳的反應卻出乎她的意料。她沒有絲毫的躲避,也沒有一句刻薄的話語。在得知母親的病情後,她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安排時間陪李慧蘭去醫院會診。遺憾的是,放療的效果並不理想,李慧蘭的病情逐漸惡化,最終隻能躺在床上,失去了自理能力。


    盡管醫院裏彌漫著消毒水的味道,但李慧蘭還是能清晰地聞到自己身上散發出來的異味。那是生命逐漸枯萎、腐爛的氣息,讓她感到無比的惡心與絕望。而曉琳卻始終麵不改色,她溫柔而細心地為母親擦洗身體,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關切與愛意,隻為讓母親能夠稍微舒服一些。李慧蘭靜靜地看著曉琳在病房裏忙碌的身影,聽著她與醫生堅定地說要用最好的藥,那一刻,她那顆千瘡百孔的心仿佛被浸泡在溫暖的沸水中,既柔軟又疼痛。


    她的思緒開始飄迴到過去,那些被她遺忘在歲月長河中的關於曉琳的美好迴憶,如同電影般一一在她眼前放映。三歲的曉琳,會在幼兒園得到小麵包後,小心翼翼地將其藏起來,帶迴家與爸爸媽媽和妹妹一起分享;六歲的曉琳,第一次獨自捏出的泥人是他們一家四口,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一個都不少;十四歲的曉琳,即使剛剛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被母親怒罵,卻依然在母親生日那天,默默地為她準備了一份充滿心意的生日禮物……原來,曉琳一直都是那個善良、孝順、懂事的孩子,隻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夠出色,就被她輕易地判定為沒有出息,然後被她無情地放棄。而如今,曉琳卻不計前嫌,毫無怨言地照顧著她,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光裏,給予她無盡的溫暖與關懷。


    與此同時,被她傾注了半生心血的曉妍,卻始終對她不聞不問,沒有主動打過一個電話關心她的病情,仿佛她這個母親已經從曉妍的世界裏徹底消失了。


    在生命的最後幾天,陳宇軒也來到了醫院看望李慧蘭。他再婚之後,整個人看起來更加幸福美滿。他的笑容依舊那麽和藹可親,眼神中帶著一絲淡淡的同情,但沒有絲毫的嫌棄或忌諱。當李慧蘭因為口渴而不自覺地舔著嘴唇時,他輕輕地遞上一杯溫度恰到好處的水。這一幕,讓李慧蘭不禁迴想起他們剛結婚的時候,那時的她,其實對陳宇軒還是很滿意的。


    陳宇軒坐在病床邊,告訴李慧蘭,曉琳現在過得很好。雖然她在學業考試方麵比不上大多數人,但她在捏泥人這項技藝上卻有著非凡的天賦和成就。她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工作室,她的作品精美絕倫,往往需要提前很長時間預約才能購買得到。前段時間,她創作的“父親”泥人作品更是斬獲了國際大獎,如今有不少學校都慕名邀請她去講課授業。雖然曉琳沒有通過傳統的高考考上高中,但她憑借自己獨特的才華和努力,以另一種方式獲得了進入大學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李慧蘭聽著這些關於曉琳的消息,心中既感到無比的自豪,又充滿了深深的悲慟。在她遺棄曉琳的那些日子裏,曉琳就像一顆被掩埋在塵埃中的珍珠,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斬斷男人婚外情的維情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儒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儒牛並收藏斬斷男人婚外情的維情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