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拋棄自己親身的女兒,20年後遇到了
斬斷男人婚外情的維情師 作者:儒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師恩與親情的糾葛
在這座城市裏,有一位名叫林曉霞的母親,她和眾多家長一樣,滿心期望著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業上出類拔萃。林曉霞的孩子就讀於一所備受矚目的小學,然而,學校師資隊伍的不穩定卻讓她憂心忡忡。
這所學校由於各種原因,聘用了不少年輕的合同工教師。他們工資待遇不高,工作壓力又大,流動性極強。林曉霞的孩子剛上二年級,就已經經曆了三位語文老師的更迭。每當一位老師離職,孩子們的學習進度就會受到影響,家長們也都焦慮不已。林曉霞更是心急如焚,她為了孩子能上這所名校,特意賣掉寬敞的大房子,置換了一套狹小的學區房,一家人擠在這不到七十平米的空間裏,就是盼著孩子能借著學區的優勢贏在起跑線上。如今這狀況,讓她覺得孩子的前途變得渺茫起來。
在焦慮與無奈之下,林曉霞決定聯合家委會的成員,召集眾多家長一起向學校施壓。他們要求學校安排一位有編製、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來任教。家長們齊心協力,這一鬧還真有了結果。學校特調來了一位五年級的骨幹教師,名叫蘇雅琴。據說,蘇老師所帶班級的學生在語文考試中連年奪冠,讓她來教二年級,那自然是綽綽有餘。消息傳來,家長群裏一片歡騰,大家都對這位蘇老師充滿了期待,盼望著她能早日到崗。
林曉霞心裏雖然鬆了一口氣,但還是有些不放心。她四處托人,找認識的高年級家長打聽蘇老師的詳細情況。這一打聽,卻發現了一個新問題。原來,蘇雅琴老師出身於普通的鄉村教師,經過自己多年的努力考試,一步一步才進入到這所省會城市的知名小學。她教學成績固然出色,可說話時帶著濃濃的鄉土口音,尤其是在前後鼻音的區分上,總是有些含糊不清。林曉霞覺得,語文老師普通話不標準,這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負麵影響,甚至可能帶偏孩子的發音。可與她一同打聽的家長卻不以為然,解釋說蘇老師隻是發音聽起來有些刻意,並非讀音錯誤,而且學生們都已經習慣了,不會有什麽大問題。林曉霞心裏卻依舊糾結,她費了那麽大的心思換學區房,就是想讓孩子接受最完美的教育,怎麽能在這關鍵的語文教學上出岔子呢?她本想再次聯合家長們去學校理論,可這次響應者寥寥無幾,無奈之下,她隻好暫時作罷,打算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很快,臨時代課老師退出了家長群,蘇雅琴老師加入了進來。蘇老師身形高挑而略顯消瘦,一襲簡約的深色連衣裙,恰到好處地勾勒出她筆挺的身姿,透著一種利落與幹練。她的頭發整齊地挽在腦後,幾縷碎發垂落在臉頰兩側,更襯得她麵容的輪廓分明。她的眉毛濃密而微微上揚,像是兩片墨羽,下方是一雙深邃有神的眼睛,目光堅定而銳利,仿佛能洞察一切,隻是那眼底偶爾閃過的一絲疲憊,泄露了她工作的辛勞。高挺的鼻梁上架著一副精致的金屬邊框眼鏡,使得她整個人看起來多了幾分知性與威嚴。嘴唇線條緊致,嘴角習慣性地微微下垂,帶著一種不怒自威的神情。麵對家長們熱情洋溢的歡迎,蘇老師的迴複簡短而禮貌:“謝謝,希望日後合作愉快!”林曉霞作為家委會的積極分子,看到這樣冷淡的迴應,心裏頓時有些不是滋味。她覺得自己的熱情仿佛被一盆冷水澆滅,心裏憋悶得慌。晚上,她私加蘇老師為好友,直到很晚才被通過。這讓她不禁對蘇老師產生了一種不好相處的印象。迴到家後,她迫不及待地詢問母親有沒有見到孩子的新語文老師,模樣如何。林母搖了搖頭,表示今天負責孩子放學整隊的是數學老師。林曉霞滿心的期待落了空,心裏有些失望。她覺得這位新老師的工作態度似乎不太積極,既不在群裏分享孩子們上課的照片和視頻,也不主動聯係家委會成員了解情況。就在她暗自腹誹的時候,收到了通知,第二天晚上,也就是周五,要召開線上家長會。
周五白天,蘇雅琴老師除了發布了語文預習任務外,沒有其他過多的動靜。林曉霞等了一天,終於在晚飯後坐在電腦前,見到了這位新老師的廬山真麵目。視頻中的蘇老師是一位麵相看起來有些嚴肅的中年婦女,眼神中透著一種淩厲。乍一看,林曉霞竟覺得有幾分眼熟,仿佛在哪裏見過一般。家長會開始後,林曉霞很快發現蘇老師的確如傳聞中那樣,口音問題比較明顯。每當遇到前後鼻音的字,蘇老師就會刻意放慢語速,按照教案上的標準發音努力糾正,可這樣一來,整個發言就顯得有些滑稽可笑。不過,因為她表情嚴肅,家長們也都不敢笑出聲來。蘇老師在會議上著重講解了一些語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她講解古詩詞時,會將詩詞背後的曆史故事、文化背景娓娓道來,仿佛帶領孩子們穿越時空,親身體驗古人的喜怒哀樂,讓那些晦澀的詩句瞬間鮮活起來。在分析課文時,她又會引導孩子們從不同人物的視角去思考問題,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互動性極強。她對字詞的講解細致入微,不僅告訴孩子們讀音和寫法,還會列舉大量生動有趣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幫助孩子們加深理解和記憶。
在一次課堂上,蘇老師正在講解一篇描寫四季景色的課文。她並沒有照本宣科地逐句解讀,而是先讓孩子們閉上眼睛,用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出四季不同的景象:“春天,輕柔的微風像媽媽的手,輕輕撫過大地,小草們從土裏探出嫩綠的腦袋,花朵們爭奇鬥豔,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到處都彌漫著清新的花香,仿佛整個世界都被染上了斑斕的色彩;夏天,熾熱的太陽高懸天空,樹上的蟬鳴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一場盛大的音樂會,池塘裏的荷花盛開,荷葉像一把把大傘,為小魚小蝦遮擋陽光,孩子們在河邊捉著蜻蜓,笑聲灑滿了整個河岸;秋天,金黃的樹葉如同一隻隻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果園裏果實累累,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像小朋友們紅撲撲的臉蛋,農民伯伯們忙碌地收割著莊稼,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冬天,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給大地披上了一層潔白的銀裝,小動物們都躲進了溫暖的巢穴,孩子們卻在雪地裏歡快地堆雪人、打雪仗,那一串串腳印就像是冬日裏的音符。”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仿佛身臨其境。
接著,蘇老師讓孩子們分組討論,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季節以及為什麽。孩子們立刻熱烈地討論起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每個小組都積極發言,有的孩子說喜歡春天,因為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花朵;有的說喜歡夏天,能吃美味的冰淇淋;有的則鍾情於秋天,因為可以品嚐到香甜的水果;還有的對冬天情有獨鍾,因為能盡情地玩雪。蘇老師認真傾聽著每個孩子的發言,臉上帶著鼓勵的微笑,並不時給予點評和引導。在這個過程中,她巧妙地將課文中的詞匯和語句融入孩子們的討論中,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通過這樣獨特的教學方式,蘇老師不僅讓孩子們學到了知識,更激發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愛。
林曉霞雖然自己學習成績一般,但也能聽出這些方法確實很有水平。她心裏暗自盤算,既然蘇老師是個有真本事的人,那自己一定要和她搞好關係,這對孩子的學習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家長會結束後,林曉霞立刻編輯了一條長長的表揚信息,在信息裏對蘇老師極盡誇讚之詞,稱讚她是難得一遇的名師,然後發到了家長群裏。其他家長們也紛紛響應,一時間,群裏滿是對蘇老師的吹捧和恭維。然而,麵對這些讚譽,蘇雅琴老師表現得十分淡定,隻是迴複了一句:“謝謝大家的認可,我會繼續努力。”林曉霞看到這樣的迴複,不禁有些發愁。她覺得這位蘇老師雖然教學能力強,但為人太過冷淡,很難打交道,可她又堅信在這個社會裏,家長和老師關係融洽,孩子就能在學校裏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照顧。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裏,林曉霞隔三岔五地就給蘇老師發信息,噓寒問暖,聯絡感情,試圖拉近彼此的距離。
就在林曉霞一門心思地想要維護好與蘇老師的關係時,她卻沒有察覺到母親的異樣。林曉霞結婚生子後,因為和婆婆相處不來,便把自己的母親接了過來。那時,林父剛剛去世不久,林母獨自生活感到孤單,便毫不猶豫地搬來與女兒一家同住,還拿出了二十萬元幫小兩口還房貸。平日裏,林曉霞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丈夫和兒子身上,對母親的關心很少。她覺得母親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是個讓人十分放心的人。所以,即使每天朝夕相處,她也很少去關注母親的情緒變化。
直到有一天吃早飯時,林曉霞看到母親的眼圈紅腫,追問之下,母親隻是說沒睡好,她便也沒有再深究。然而,她怎麽也想不到,一向讓人省心的母親,竟然偷偷地讓孩子帶了一整盒點心給語文老師。當蘇雅琴老師發短信告知林曉霞這件事,並委婉地表示不需要時,林曉霞心裏又氣又急,她覺得母親真是糊塗了。先不說一盒點心價值幾何,拿這樣的東西去送禮實在是有些寒酸,而且還讓孩子去送,辦公室裏那麽多老師看著,這難免會讓其他老師有想法,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印象。晚上迴到家,林曉霞忍不住埋怨了母親一頓,她自認為語氣並不重,可沒想到母親卻當場落淚,而且越哭越傷心。林曉霞頓時慌了神,連忙安慰母親,並且追問到底是怎麽迴事。
林母心中藏著一個秘密,這個秘密已經被掩埋了大半輩子。如今,看到女兒焦急的樣子,又想到丈夫已經離世,自己再也沒有隱瞞的必要,於是,她哭哭啼啼地說出了一段塵封多年的往事。原來,外孫的新老師蘇雅琴,竟然是她的大女兒。林曉霞從小就聽父親這邊的親戚說起過母親,說母親很有能耐,一個小學都沒畢業的山村女子,竟然嫁給了城市裏有本地戶口吃公糧的男人。以前,她一直以為這隻是一個普通的通過婚姻改變命運的故事,那些親戚的話不過是嫉妒的閑言碎語。可現在聽母親這麽一說,她才知道,這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不堪的秘密。
林母十八歲的時候,在山裏嫁給了第一任丈夫。當時山裏人結婚簡單,擺了酒宴請親朋好友就算是成了親,結婚證往往都是等孩子大了需要登記戶口的時候才去補辦。婚後第二年,她生下了一個女兒。原本他們計劃過兩年再要一個兒子,湊成一個“好”字。然而,命運卻對這個家庭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孩子兩歲的時候,丈夫在幫人家蓋房子時,不慎從高處摔落,後腦勺著地,當場重傷身亡,連一句遺言都沒有留下。林母麵臨著兩個艱難的選擇:要麽獨自撫養孩子,做一個年輕的寡婦;要麽帶著孩子改嫁。在權衡利弊之後,林母狠心地選擇了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遠走他鄉。在之後的漫長歲月裏,她幾乎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這個決定。因為這個選擇,讓她走出了一條與山裏其他姐妹截然不同的道路。她來到城裏,在一家飯店做服務員,在那裏結識了林曉霞的父親,並設法嫁給了他。從此,她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自己的孩子也一出生就享受著城市裏的優越條件。這一切,都是她精心謀劃的結果。她深知,如果讓丈夫一家知道自己曾經結過婚並且生過孩子,就算丈夫再愛她,公婆那一關也絕對過不去。
在幸福的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於選擇性地遺忘那些讓自己心虛的事情。每當偶爾感到心虛的時候,林母就會加倍地寵愛林曉霞。她覺得,隻要自己好好疼愛這個女兒,就能夠彌補對另一個孩子的虧欠,這樣自己就能心安理得地繼續生活下去。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那個周一,林母去接外孫放學,遠遠地看到在前麵帶隊的蘇老師。當她看清蘇老師的臉時,整個人都驚呆了。蘇老師的臉,下半部分像極了她,而上半部分卻和她那早已經去世的前夫一模一樣。看到這張臉的瞬間,被她遺忘了半輩子的前夫的身影突然浮現在腦海中,她嚇得肝膽俱裂。她還想起了前夫去世的原因。當年,前夫之所以去幫人家蓋房子,就是因為主家會給每一個前來幫忙的人煮一碗瘦肉雞蛋湯。她嘴饞,前夫總是把那碗湯帶迴來給她喝。他們曾經也是有過深厚感情的夫妻啊。可她卻在丈夫慘死後,無情地拋棄了他們唯一的孩子,遠走高飛。這麽多年來,那段婚姻和那個孩子幾乎已經從她的記憶中消失,就像一段遙遠的隔世迴憶,絲毫沒有影響到她現在的幸福生活。可如今,那張臉突然出現在眼前,離她如此之近,而且表情嚴肅中帶著一絲冷漠。她的大女兒竟然已經長這麽大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成熟許多。盡管蘇雅琴並沒有認出她來,林母的背上還是冒出了冷汗,她仿佛看到前夫在怨恨地盯著自己。她不敢再看,匆匆拉著外孫逃離了現場,全然忘記了平時對孩子的禮貌教育。當天晚上,她裝作不經意地向女兒打聽新語文老師的名字,其實心裏已經沒有了一絲僥幸。蘇雅琴,這個名字,是當年前夫生前給孩子取的,打算等孩子上戶口的時候用的。生林曉霞的時候,她故意在名字裏加了個“曉”字,就是想著把對前一個孩子的愧疚彌補一些。蘇雅琴,林曉霞,原本應該是一對姐妹啊。後來托外孫給蘇老師送點心,也不過是一個母親遲到的彌補罷了。然而,蘇雅琴似乎並不領情,這讓林母感到心如刀絞。年紀越大,她越相信報應之說。她覺得,如果得不到這個孩子的原諒,等自己百年之後到了地下,前夫一定不會饒恕她。可是,她又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林曉霞聽完母親的哭訴,整個人都愣住了,半晌才緩過神來。她怎麽也沒想到,自己當了這麽多年的獨生女,竟然會憑空冒出一個姐姐。好在父親已經去世,避免了一場家庭糾紛。冷靜下來之後,林曉霞意識到,這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這個姐姐可是兒子的老師,而且還是一位有編製的名師。她之前還一直在發愁該怎麽和蘇老師拉近關係,現在看來,完全不用為此煩惱了。她們本就是親姐妹,是一家人啊。於是,林曉霞極力勸說母親去認親。在女兒的鼓勵下,林母不再逃避,鼓起勇氣給大女兒打了電話,在電話裏告知了自己的身份以及這些年來對她的思念和愧疚。電話那頭沉默了許久,才傳來一句:“我知道了。”林母還想再說些什麽,電話卻已經被掛斷了。林曉霞在一旁聽著這通電話,覺得蘇雅琴的反應有些冷淡,一點也不符合為人師表的形象。她把母親的心情和願望編輯成一條長長的信息發了過去,在信息裏多次提及孝道。她自認為這並不是道德綁架,而是覺得蘇雅琴現在事業有成,比自己這個在小公司上班的人強多了,既然如此,就不應該斤斤計較過去的事情。況且,血緣關係是斬不斷的,親生母女哪有隔夜仇呢?就像她自己,也曾經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和母親吵過架,可轉眼間就和好了。然而,直到第二天早上,她都沒有收到蘇雅琴的迴信。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林曉霞母女又嚐試了好幾次認親,可每次都被蘇雅琴婉言拒絕。林曉霞意識到,蘇雅琴是真的不願意認她們。這讓她感到十分不安,因為兒子還在蘇雅琴的班上,她擔心兒子會因此受到遷怒或者刁難。思來想去,她決定借助學校的力量,給蘇雅琴施加輿論壓力,迫使她認親。就算不能成功認親,至少可以讓蘇雅琴的身份曝光。這樣一來,在眾目睽睽之下,她應該不敢為難自己的兒子,甚至可能因為大姨的身份而對兒子多加照顧。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林曉霞的預期發展。蘇雅琴得知林曉霞的打算後,既沒有認親,也沒有為難或者照顧林曉霞的兒子。她選擇了跳槽到另一所學校。在這個內卷嚴重的時代,雖然教師編製難考,但像蘇雅琴這樣能力出眾、在行業評比中屢獲佳績的名師,想要換一所學校並非難事。蘇雅琴換學校後,直接拉黑了林曉霞母子。
林曉霞得知這個消息後,氣憤不已,她還想去找蘇雅琴理論,卻被其他家長在群裏一頓責罵,最後還被踢出了家長群。原來,在蘇雅琴任教的這幾個月裏,班級裏孩子們的語文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家長們都對蘇雅琴十分滿意,覺得她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如今,因為林曉霞的緣故,這樣一位好老師被逼走了,學校重新安排的老師又是沒有經驗的新手,這讓家長們十分不滿。林曉霞在群裏不斷地抹黑蘇雅琴,說她心性涼薄,不認生母,不配為人師表,可這次卻沒有一個人附和她。家長們隻關心自己孩子的利益是否會受到影響,對於別人家的陳年舊事並沒有興趣。甚至還有家長直言不諱地批評林母才是真正涼薄狠心之人。他們說,一個兩歲的小女孩,在重男輕女的山村裏失去父親已經夠可憐了,可作為母親的林母竟然能狠下心來撒手不管,現在看到人家有出息了,就想跑來認親,實在是太不要臉了。還有人說:“一個從山村走出來的女孩,經曆了多少艱辛才走到今天這一步,林曉霞母女卻這樣輕易地砸了人家的飯碗,還好意思說是一家人,後媽都沒這麽狠!”更有家長指責林曉霞,說她作為既得利益者,沒有資格去罵蘇雅琴不孝。畢竟,她享受了母親全心全意的愛,而蘇雅琴卻很少得到母愛。
林曉霞被家長們罵得狗血淋頭,心裏又氣又委屈。她忍不住把怒火發泄到母親身上,林母頓時嚎啕大哭。她不停地念叨著,說自己就知道會有報應,現在好了,生活一團糟,女兒一家都埋怨她,這就是報應啊。可直到這個時候,她心裏想的還是自己受到的影響,絲毫沒有考慮到被她拋棄的大女兒這些年來所遭受的痛苦和磨難。
在這座城市裏,有一位名叫林曉霞的母親,她和眾多家長一樣,滿心期望著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業上出類拔萃。林曉霞的孩子就讀於一所備受矚目的小學,然而,學校師資隊伍的不穩定卻讓她憂心忡忡。
這所學校由於各種原因,聘用了不少年輕的合同工教師。他們工資待遇不高,工作壓力又大,流動性極強。林曉霞的孩子剛上二年級,就已經經曆了三位語文老師的更迭。每當一位老師離職,孩子們的學習進度就會受到影響,家長們也都焦慮不已。林曉霞更是心急如焚,她為了孩子能上這所名校,特意賣掉寬敞的大房子,置換了一套狹小的學區房,一家人擠在這不到七十平米的空間裏,就是盼著孩子能借著學區的優勢贏在起跑線上。如今這狀況,讓她覺得孩子的前途變得渺茫起來。
在焦慮與無奈之下,林曉霞決定聯合家委會的成員,召集眾多家長一起向學校施壓。他們要求學校安排一位有編製、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來任教。家長們齊心協力,這一鬧還真有了結果。學校特調來了一位五年級的骨幹教師,名叫蘇雅琴。據說,蘇老師所帶班級的學生在語文考試中連年奪冠,讓她來教二年級,那自然是綽綽有餘。消息傳來,家長群裏一片歡騰,大家都對這位蘇老師充滿了期待,盼望著她能早日到崗。
林曉霞心裏雖然鬆了一口氣,但還是有些不放心。她四處托人,找認識的高年級家長打聽蘇老師的詳細情況。這一打聽,卻發現了一個新問題。原來,蘇雅琴老師出身於普通的鄉村教師,經過自己多年的努力考試,一步一步才進入到這所省會城市的知名小學。她教學成績固然出色,可說話時帶著濃濃的鄉土口音,尤其是在前後鼻音的區分上,總是有些含糊不清。林曉霞覺得,語文老師普通話不標準,這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負麵影響,甚至可能帶偏孩子的發音。可與她一同打聽的家長卻不以為然,解釋說蘇老師隻是發音聽起來有些刻意,並非讀音錯誤,而且學生們都已經習慣了,不會有什麽大問題。林曉霞心裏卻依舊糾結,她費了那麽大的心思換學區房,就是想讓孩子接受最完美的教育,怎麽能在這關鍵的語文教學上出岔子呢?她本想再次聯合家長們去學校理論,可這次響應者寥寥無幾,無奈之下,她隻好暫時作罷,打算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很快,臨時代課老師退出了家長群,蘇雅琴老師加入了進來。蘇老師身形高挑而略顯消瘦,一襲簡約的深色連衣裙,恰到好處地勾勒出她筆挺的身姿,透著一種利落與幹練。她的頭發整齊地挽在腦後,幾縷碎發垂落在臉頰兩側,更襯得她麵容的輪廓分明。她的眉毛濃密而微微上揚,像是兩片墨羽,下方是一雙深邃有神的眼睛,目光堅定而銳利,仿佛能洞察一切,隻是那眼底偶爾閃過的一絲疲憊,泄露了她工作的辛勞。高挺的鼻梁上架著一副精致的金屬邊框眼鏡,使得她整個人看起來多了幾分知性與威嚴。嘴唇線條緊致,嘴角習慣性地微微下垂,帶著一種不怒自威的神情。麵對家長們熱情洋溢的歡迎,蘇老師的迴複簡短而禮貌:“謝謝,希望日後合作愉快!”林曉霞作為家委會的積極分子,看到這樣冷淡的迴應,心裏頓時有些不是滋味。她覺得自己的熱情仿佛被一盆冷水澆滅,心裏憋悶得慌。晚上,她私加蘇老師為好友,直到很晚才被通過。這讓她不禁對蘇老師產生了一種不好相處的印象。迴到家後,她迫不及待地詢問母親有沒有見到孩子的新語文老師,模樣如何。林母搖了搖頭,表示今天負責孩子放學整隊的是數學老師。林曉霞滿心的期待落了空,心裏有些失望。她覺得這位新老師的工作態度似乎不太積極,既不在群裏分享孩子們上課的照片和視頻,也不主動聯係家委會成員了解情況。就在她暗自腹誹的時候,收到了通知,第二天晚上,也就是周五,要召開線上家長會。
周五白天,蘇雅琴老師除了發布了語文預習任務外,沒有其他過多的動靜。林曉霞等了一天,終於在晚飯後坐在電腦前,見到了這位新老師的廬山真麵目。視頻中的蘇老師是一位麵相看起來有些嚴肅的中年婦女,眼神中透著一種淩厲。乍一看,林曉霞竟覺得有幾分眼熟,仿佛在哪裏見過一般。家長會開始後,林曉霞很快發現蘇老師的確如傳聞中那樣,口音問題比較明顯。每當遇到前後鼻音的字,蘇老師就會刻意放慢語速,按照教案上的標準發音努力糾正,可這樣一來,整個發言就顯得有些滑稽可笑。不過,因為她表情嚴肅,家長們也都不敢笑出聲來。蘇老師在會議上著重講解了一些語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她講解古詩詞時,會將詩詞背後的曆史故事、文化背景娓娓道來,仿佛帶領孩子們穿越時空,親身體驗古人的喜怒哀樂,讓那些晦澀的詩句瞬間鮮活起來。在分析課文時,她又會引導孩子們從不同人物的視角去思考問題,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互動性極強。她對字詞的講解細致入微,不僅告訴孩子們讀音和寫法,還會列舉大量生動有趣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幫助孩子們加深理解和記憶。
在一次課堂上,蘇老師正在講解一篇描寫四季景色的課文。她並沒有照本宣科地逐句解讀,而是先讓孩子們閉上眼睛,用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出四季不同的景象:“春天,輕柔的微風像媽媽的手,輕輕撫過大地,小草們從土裏探出嫩綠的腦袋,花朵們爭奇鬥豔,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到處都彌漫著清新的花香,仿佛整個世界都被染上了斑斕的色彩;夏天,熾熱的太陽高懸天空,樹上的蟬鳴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一場盛大的音樂會,池塘裏的荷花盛開,荷葉像一把把大傘,為小魚小蝦遮擋陽光,孩子們在河邊捉著蜻蜓,笑聲灑滿了整個河岸;秋天,金黃的樹葉如同一隻隻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果園裏果實累累,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像小朋友們紅撲撲的臉蛋,農民伯伯們忙碌地收割著莊稼,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冬天,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給大地披上了一層潔白的銀裝,小動物們都躲進了溫暖的巢穴,孩子們卻在雪地裏歡快地堆雪人、打雪仗,那一串串腳印就像是冬日裏的音符。”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仿佛身臨其境。
接著,蘇老師讓孩子們分組討論,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季節以及為什麽。孩子們立刻熱烈地討論起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每個小組都積極發言,有的孩子說喜歡春天,因為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花朵;有的說喜歡夏天,能吃美味的冰淇淋;有的則鍾情於秋天,因為可以品嚐到香甜的水果;還有的對冬天情有獨鍾,因為能盡情地玩雪。蘇老師認真傾聽著每個孩子的發言,臉上帶著鼓勵的微笑,並不時給予點評和引導。在這個過程中,她巧妙地將課文中的詞匯和語句融入孩子們的討論中,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通過這樣獨特的教學方式,蘇老師不僅讓孩子們學到了知識,更激發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愛。
林曉霞雖然自己學習成績一般,但也能聽出這些方法確實很有水平。她心裏暗自盤算,既然蘇老師是個有真本事的人,那自己一定要和她搞好關係,這對孩子的學習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家長會結束後,林曉霞立刻編輯了一條長長的表揚信息,在信息裏對蘇老師極盡誇讚之詞,稱讚她是難得一遇的名師,然後發到了家長群裏。其他家長們也紛紛響應,一時間,群裏滿是對蘇老師的吹捧和恭維。然而,麵對這些讚譽,蘇雅琴老師表現得十分淡定,隻是迴複了一句:“謝謝大家的認可,我會繼續努力。”林曉霞看到這樣的迴複,不禁有些發愁。她覺得這位蘇老師雖然教學能力強,但為人太過冷淡,很難打交道,可她又堅信在這個社會裏,家長和老師關係融洽,孩子就能在學校裏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照顧。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裏,林曉霞隔三岔五地就給蘇老師發信息,噓寒問暖,聯絡感情,試圖拉近彼此的距離。
就在林曉霞一門心思地想要維護好與蘇老師的關係時,她卻沒有察覺到母親的異樣。林曉霞結婚生子後,因為和婆婆相處不來,便把自己的母親接了過來。那時,林父剛剛去世不久,林母獨自生活感到孤單,便毫不猶豫地搬來與女兒一家同住,還拿出了二十萬元幫小兩口還房貸。平日裏,林曉霞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丈夫和兒子身上,對母親的關心很少。她覺得母親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是個讓人十分放心的人。所以,即使每天朝夕相處,她也很少去關注母親的情緒變化。
直到有一天吃早飯時,林曉霞看到母親的眼圈紅腫,追問之下,母親隻是說沒睡好,她便也沒有再深究。然而,她怎麽也想不到,一向讓人省心的母親,竟然偷偷地讓孩子帶了一整盒點心給語文老師。當蘇雅琴老師發短信告知林曉霞這件事,並委婉地表示不需要時,林曉霞心裏又氣又急,她覺得母親真是糊塗了。先不說一盒點心價值幾何,拿這樣的東西去送禮實在是有些寒酸,而且還讓孩子去送,辦公室裏那麽多老師看著,這難免會讓其他老師有想法,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印象。晚上迴到家,林曉霞忍不住埋怨了母親一頓,她自認為語氣並不重,可沒想到母親卻當場落淚,而且越哭越傷心。林曉霞頓時慌了神,連忙安慰母親,並且追問到底是怎麽迴事。
林母心中藏著一個秘密,這個秘密已經被掩埋了大半輩子。如今,看到女兒焦急的樣子,又想到丈夫已經離世,自己再也沒有隱瞞的必要,於是,她哭哭啼啼地說出了一段塵封多年的往事。原來,外孫的新老師蘇雅琴,竟然是她的大女兒。林曉霞從小就聽父親這邊的親戚說起過母親,說母親很有能耐,一個小學都沒畢業的山村女子,竟然嫁給了城市裏有本地戶口吃公糧的男人。以前,她一直以為這隻是一個普通的通過婚姻改變命運的故事,那些親戚的話不過是嫉妒的閑言碎語。可現在聽母親這麽一說,她才知道,這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不堪的秘密。
林母十八歲的時候,在山裏嫁給了第一任丈夫。當時山裏人結婚簡單,擺了酒宴請親朋好友就算是成了親,結婚證往往都是等孩子大了需要登記戶口的時候才去補辦。婚後第二年,她生下了一個女兒。原本他們計劃過兩年再要一個兒子,湊成一個“好”字。然而,命運卻對這個家庭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孩子兩歲的時候,丈夫在幫人家蓋房子時,不慎從高處摔落,後腦勺著地,當場重傷身亡,連一句遺言都沒有留下。林母麵臨著兩個艱難的選擇:要麽獨自撫養孩子,做一個年輕的寡婦;要麽帶著孩子改嫁。在權衡利弊之後,林母狠心地選擇了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遠走他鄉。在之後的漫長歲月裏,她幾乎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這個決定。因為這個選擇,讓她走出了一條與山裏其他姐妹截然不同的道路。她來到城裏,在一家飯店做服務員,在那裏結識了林曉霞的父親,並設法嫁給了他。從此,她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自己的孩子也一出生就享受著城市裏的優越條件。這一切,都是她精心謀劃的結果。她深知,如果讓丈夫一家知道自己曾經結過婚並且生過孩子,就算丈夫再愛她,公婆那一關也絕對過不去。
在幸福的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於選擇性地遺忘那些讓自己心虛的事情。每當偶爾感到心虛的時候,林母就會加倍地寵愛林曉霞。她覺得,隻要自己好好疼愛這個女兒,就能夠彌補對另一個孩子的虧欠,這樣自己就能心安理得地繼續生活下去。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那個周一,林母去接外孫放學,遠遠地看到在前麵帶隊的蘇老師。當她看清蘇老師的臉時,整個人都驚呆了。蘇老師的臉,下半部分像極了她,而上半部分卻和她那早已經去世的前夫一模一樣。看到這張臉的瞬間,被她遺忘了半輩子的前夫的身影突然浮現在腦海中,她嚇得肝膽俱裂。她還想起了前夫去世的原因。當年,前夫之所以去幫人家蓋房子,就是因為主家會給每一個前來幫忙的人煮一碗瘦肉雞蛋湯。她嘴饞,前夫總是把那碗湯帶迴來給她喝。他們曾經也是有過深厚感情的夫妻啊。可她卻在丈夫慘死後,無情地拋棄了他們唯一的孩子,遠走高飛。這麽多年來,那段婚姻和那個孩子幾乎已經從她的記憶中消失,就像一段遙遠的隔世迴憶,絲毫沒有影響到她現在的幸福生活。可如今,那張臉突然出現在眼前,離她如此之近,而且表情嚴肅中帶著一絲冷漠。她的大女兒竟然已經長這麽大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成熟許多。盡管蘇雅琴並沒有認出她來,林母的背上還是冒出了冷汗,她仿佛看到前夫在怨恨地盯著自己。她不敢再看,匆匆拉著外孫逃離了現場,全然忘記了平時對孩子的禮貌教育。當天晚上,她裝作不經意地向女兒打聽新語文老師的名字,其實心裏已經沒有了一絲僥幸。蘇雅琴,這個名字,是當年前夫生前給孩子取的,打算等孩子上戶口的時候用的。生林曉霞的時候,她故意在名字裏加了個“曉”字,就是想著把對前一個孩子的愧疚彌補一些。蘇雅琴,林曉霞,原本應該是一對姐妹啊。後來托外孫給蘇老師送點心,也不過是一個母親遲到的彌補罷了。然而,蘇雅琴似乎並不領情,這讓林母感到心如刀絞。年紀越大,她越相信報應之說。她覺得,如果得不到這個孩子的原諒,等自己百年之後到了地下,前夫一定不會饒恕她。可是,她又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林曉霞聽完母親的哭訴,整個人都愣住了,半晌才緩過神來。她怎麽也沒想到,自己當了這麽多年的獨生女,竟然會憑空冒出一個姐姐。好在父親已經去世,避免了一場家庭糾紛。冷靜下來之後,林曉霞意識到,這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這個姐姐可是兒子的老師,而且還是一位有編製的名師。她之前還一直在發愁該怎麽和蘇老師拉近關係,現在看來,完全不用為此煩惱了。她們本就是親姐妹,是一家人啊。於是,林曉霞極力勸說母親去認親。在女兒的鼓勵下,林母不再逃避,鼓起勇氣給大女兒打了電話,在電話裏告知了自己的身份以及這些年來對她的思念和愧疚。電話那頭沉默了許久,才傳來一句:“我知道了。”林母還想再說些什麽,電話卻已經被掛斷了。林曉霞在一旁聽著這通電話,覺得蘇雅琴的反應有些冷淡,一點也不符合為人師表的形象。她把母親的心情和願望編輯成一條長長的信息發了過去,在信息裏多次提及孝道。她自認為這並不是道德綁架,而是覺得蘇雅琴現在事業有成,比自己這個在小公司上班的人強多了,既然如此,就不應該斤斤計較過去的事情。況且,血緣關係是斬不斷的,親生母女哪有隔夜仇呢?就像她自己,也曾經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和母親吵過架,可轉眼間就和好了。然而,直到第二天早上,她都沒有收到蘇雅琴的迴信。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林曉霞母女又嚐試了好幾次認親,可每次都被蘇雅琴婉言拒絕。林曉霞意識到,蘇雅琴是真的不願意認她們。這讓她感到十分不安,因為兒子還在蘇雅琴的班上,她擔心兒子會因此受到遷怒或者刁難。思來想去,她決定借助學校的力量,給蘇雅琴施加輿論壓力,迫使她認親。就算不能成功認親,至少可以讓蘇雅琴的身份曝光。這樣一來,在眾目睽睽之下,她應該不敢為難自己的兒子,甚至可能因為大姨的身份而對兒子多加照顧。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林曉霞的預期發展。蘇雅琴得知林曉霞的打算後,既沒有認親,也沒有為難或者照顧林曉霞的兒子。她選擇了跳槽到另一所學校。在這個內卷嚴重的時代,雖然教師編製難考,但像蘇雅琴這樣能力出眾、在行業評比中屢獲佳績的名師,想要換一所學校並非難事。蘇雅琴換學校後,直接拉黑了林曉霞母子。
林曉霞得知這個消息後,氣憤不已,她還想去找蘇雅琴理論,卻被其他家長在群裏一頓責罵,最後還被踢出了家長群。原來,在蘇雅琴任教的這幾個月裏,班級裏孩子們的語文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家長們都對蘇雅琴十分滿意,覺得她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如今,因為林曉霞的緣故,這樣一位好老師被逼走了,學校重新安排的老師又是沒有經驗的新手,這讓家長們十分不滿。林曉霞在群裏不斷地抹黑蘇雅琴,說她心性涼薄,不認生母,不配為人師表,可這次卻沒有一個人附和她。家長們隻關心自己孩子的利益是否會受到影響,對於別人家的陳年舊事並沒有興趣。甚至還有家長直言不諱地批評林母才是真正涼薄狠心之人。他們說,一個兩歲的小女孩,在重男輕女的山村裏失去父親已經夠可憐了,可作為母親的林母竟然能狠下心來撒手不管,現在看到人家有出息了,就想跑來認親,實在是太不要臉了。還有人說:“一個從山村走出來的女孩,經曆了多少艱辛才走到今天這一步,林曉霞母女卻這樣輕易地砸了人家的飯碗,還好意思說是一家人,後媽都沒這麽狠!”更有家長指責林曉霞,說她作為既得利益者,沒有資格去罵蘇雅琴不孝。畢竟,她享受了母親全心全意的愛,而蘇雅琴卻很少得到母愛。
林曉霞被家長們罵得狗血淋頭,心裏又氣又委屈。她忍不住把怒火發泄到母親身上,林母頓時嚎啕大哭。她不停地念叨著,說自己就知道會有報應,現在好了,生活一團糟,女兒一家都埋怨她,這就是報應啊。可直到這個時候,她心裏想的還是自己受到的影響,絲毫沒有考慮到被她拋棄的大女兒這些年來所遭受的痛苦和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