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觀山閣老
詭異修仙:我以規則異能成神 作者:東河月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位是祭酒大人為九數,東位左下……應當是觀山閣老,為九數。
東位右下便是餘尚書,為七數,北位國師大人和周使君七數,南位李將軍五數,西位楊將軍……”
溫茂行望著麵前的閣樓,嘴裏嘀嘀咕咕的不知說著什麽,他正站在學院開學儀典舉行的地方——觀山校場,麵前的觀山閣將會是祭酒大人、國師大人、使君大人和各將軍觀賞納新儀典的台場。
“嗯?朝門……這裏可以改改。”
溫茂行右手散出暖光,駕輕就熟的馭使著魂力,對那新校場上的陣法進行最後的調整和完善。
溫茂行身為四品陣師,卻隻負責校場中的裝飾陣法,說白了就是做做表麵功夫,在他看來並沒有什麽難度,隻是比較花時間。
他也沒覺得大材小用,樂得清閑。
隻需要把那些個花裏胡哨沒什麽威力的陣法一一擺上就是了,但因為還要降低陣法本身的破壞力防止造成事故,這就得修改修改行法軌跡了。
到時候運陣,看上去賞心悅目即可,隻要撐得起場麵,那便是大功告成了。
至於觀山閣上的護閣陣,亦或是其它招運的陣法,那不歸溫茂行管,他也管不著。
那是觀山閣老的事情,閣老資曆比溫茂行老得多,威望甚高。
他老人家脾氣雖怪,但行陣的手法也確實高超,燭陽國公認的三位陣法大家中他便是其中之一,在陣法造詣上,可以說觀山閣老是除了國師大人外第一人。
觀山閣在祁山書院之前,便在這兒了,好似與祁山一同存在了幾百年。
觀山閣老也是如此。
起初,眾修士隻知道,觀山閣中有一通曉陣術灰袍白須的老者,並且行陣布法的功力十分高超,不下於國師公衡央,許多世家大族為了交好,便提著諸多仙寶登門拜訪。
但無人知曉老者真名,怕失了禮數便派人是打探老者的底細。
後來隻道老者姓王,世家人便先入為主稱唿他為“王閣老”,慢慢的也就傳開了。
既然祁山正對著觀山閣,閣中又住著一位姓王的老人,一傳十十傳百,人們幹脆就默認老者叫王觀山了。
慢慢的王觀山三字,也被老者默認並傳了下去,到如今,王觀山已經成了觀山閣老的名諱。
你若是喚他一聲王閣老亦或王觀山,他便有可能迴頭搭理,至於可能與否,卻是要看他心情,若是喊他老王之類的,老者大抵不會答應,不過這也難說,畢竟沒人喚過。
溫茂行向來敬重王觀山,隻因他常常向王觀山請教陣術義理,觀山閣老也算是他的半個老師了。
那些時日,溫茂行也畢恭畢敬的尊稱老者為“王閣老”或者“觀山先生”,後麵互相親近了些,兩人便也不太拘謹小節,所以溫茂行就喚一聲“王先生”。
有時研究陣法太過盡興,以至於完全忘了禮數,這時溫茂行甚至會拍著肩膀,笑著說道“王伯”,王觀山自然是不理睬他,仍舊自顧自的鼓搗各類陣圖,有時也會板著臉教訓道:
“五百年前,可沒人敢如此。”
溫茂笑著打哈哈,可以說他能夠在祁山書院任教,是離不開王觀山的舉薦。
拋開地位和修為不談,王觀山就是個矮胖墩圓的老頭。
但不知道是天生與否,旁人從皮骨相和麵容上,完全看不出王觀山年紀幾何,元魂既沒有衰退跡象,修為也看不出深淺。
表麵看來年歲與國師大人相近,但兩人的模樣相差了不止一星半點,國師公衡央完全就是個遲暮的老者模樣。
觀山閣老四字雖說老氣橫秋,但王觀山給人的感覺,更似深不可測,哪怕他是灰發白須,但也不屑於倚老賣老,反倒如同年輕修士一般,喜吟詩,彈唱。
漫途蕭蕭真月色,雲煙碧落雨成煙。
秋虹蕩盡千帆過,未曾許我再少年。
……
一別終南三改火,踏盡天涯紅塵惑。
依然與風作春溫,不笑多情笑癡嗔。
……
禦遊淩空十三山,紫授玉帶配金衫。
半點星破半穹天,無人得我真知言。
……
王觀山總是獨自望著祁山,低聲唱著許多百感交集的字眼,仿佛不是自娛自樂,而是給某位老友聽。
溫茂行聽不出其中深意,他人隻覺得是些無病呻吟的陳詞濫調。
溫茂行本也覺得王閣老是個怪老頭,後來才發現,人實在是不可貌相,王觀山的行事作風可與其麵貌差了十萬八千裏。
看對眼便與人為善,看不上便是愛搭不理,甚至有時還是敦敦教誨的慈祥長者,下一刻再見,卻是拒人千裏的模樣,那個待人冷漠、孤僻厭世的老東西,根本無法和昨日的王觀山聯係在一起。
他對人人都是如此,外人都說觀山閣老如何的反複無常、道貌岸然。
但溫茂行知道閣老他老人家是個冷麵熱心的主,平時特別愛護書院學子,對那些稍微通靈有心智的獸物,也是視若己出。
但觀山閣老脾氣怪仍是事實,溫茂行心裏清楚王觀山的為人,也無法反駁。
脾氣雖怪,但閣老行事可靠。
不然祭酒大人也不會將祁山事務,全權交給王觀山看管處理。
祁山,可是書院立身之本,有著得天獨厚的氣運,地脈蘊靈更是遠超定軍山抑或燭陰山,區區小山,卻能夠媲美鍾山群脈。
但山上寸草不生,是真正的荒蕪之地。
有人說,那是仙骨堆成的屍骸山。
有人說,那是妖血澆灌出來的黃皮。
有人說,那是一座五百年前的山,應當消失在五百年前的山,卻不知道為什麽苟活到了現在。
東位右下便是餘尚書,為七數,北位國師大人和周使君七數,南位李將軍五數,西位楊將軍……”
溫茂行望著麵前的閣樓,嘴裏嘀嘀咕咕的不知說著什麽,他正站在學院開學儀典舉行的地方——觀山校場,麵前的觀山閣將會是祭酒大人、國師大人、使君大人和各將軍觀賞納新儀典的台場。
“嗯?朝門……這裏可以改改。”
溫茂行右手散出暖光,駕輕就熟的馭使著魂力,對那新校場上的陣法進行最後的調整和完善。
溫茂行身為四品陣師,卻隻負責校場中的裝飾陣法,說白了就是做做表麵功夫,在他看來並沒有什麽難度,隻是比較花時間。
他也沒覺得大材小用,樂得清閑。
隻需要把那些個花裏胡哨沒什麽威力的陣法一一擺上就是了,但因為還要降低陣法本身的破壞力防止造成事故,這就得修改修改行法軌跡了。
到時候運陣,看上去賞心悅目即可,隻要撐得起場麵,那便是大功告成了。
至於觀山閣上的護閣陣,亦或是其它招運的陣法,那不歸溫茂行管,他也管不著。
那是觀山閣老的事情,閣老資曆比溫茂行老得多,威望甚高。
他老人家脾氣雖怪,但行陣的手法也確實高超,燭陽國公認的三位陣法大家中他便是其中之一,在陣法造詣上,可以說觀山閣老是除了國師大人外第一人。
觀山閣在祁山書院之前,便在這兒了,好似與祁山一同存在了幾百年。
觀山閣老也是如此。
起初,眾修士隻知道,觀山閣中有一通曉陣術灰袍白須的老者,並且行陣布法的功力十分高超,不下於國師公衡央,許多世家大族為了交好,便提著諸多仙寶登門拜訪。
但無人知曉老者真名,怕失了禮數便派人是打探老者的底細。
後來隻道老者姓王,世家人便先入為主稱唿他為“王閣老”,慢慢的也就傳開了。
既然祁山正對著觀山閣,閣中又住著一位姓王的老人,一傳十十傳百,人們幹脆就默認老者叫王觀山了。
慢慢的王觀山三字,也被老者默認並傳了下去,到如今,王觀山已經成了觀山閣老的名諱。
你若是喚他一聲王閣老亦或王觀山,他便有可能迴頭搭理,至於可能與否,卻是要看他心情,若是喊他老王之類的,老者大抵不會答應,不過這也難說,畢竟沒人喚過。
溫茂行向來敬重王觀山,隻因他常常向王觀山請教陣術義理,觀山閣老也算是他的半個老師了。
那些時日,溫茂行也畢恭畢敬的尊稱老者為“王閣老”或者“觀山先生”,後麵互相親近了些,兩人便也不太拘謹小節,所以溫茂行就喚一聲“王先生”。
有時研究陣法太過盡興,以至於完全忘了禮數,這時溫茂行甚至會拍著肩膀,笑著說道“王伯”,王觀山自然是不理睬他,仍舊自顧自的鼓搗各類陣圖,有時也會板著臉教訓道:
“五百年前,可沒人敢如此。”
溫茂笑著打哈哈,可以說他能夠在祁山書院任教,是離不開王觀山的舉薦。
拋開地位和修為不談,王觀山就是個矮胖墩圓的老頭。
但不知道是天生與否,旁人從皮骨相和麵容上,完全看不出王觀山年紀幾何,元魂既沒有衰退跡象,修為也看不出深淺。
表麵看來年歲與國師大人相近,但兩人的模樣相差了不止一星半點,國師公衡央完全就是個遲暮的老者模樣。
觀山閣老四字雖說老氣橫秋,但王觀山給人的感覺,更似深不可測,哪怕他是灰發白須,但也不屑於倚老賣老,反倒如同年輕修士一般,喜吟詩,彈唱。
漫途蕭蕭真月色,雲煙碧落雨成煙。
秋虹蕩盡千帆過,未曾許我再少年。
……
一別終南三改火,踏盡天涯紅塵惑。
依然與風作春溫,不笑多情笑癡嗔。
……
禦遊淩空十三山,紫授玉帶配金衫。
半點星破半穹天,無人得我真知言。
……
王觀山總是獨自望著祁山,低聲唱著許多百感交集的字眼,仿佛不是自娛自樂,而是給某位老友聽。
溫茂行聽不出其中深意,他人隻覺得是些無病呻吟的陳詞濫調。
溫茂行本也覺得王閣老是個怪老頭,後來才發現,人實在是不可貌相,王觀山的行事作風可與其麵貌差了十萬八千裏。
看對眼便與人為善,看不上便是愛搭不理,甚至有時還是敦敦教誨的慈祥長者,下一刻再見,卻是拒人千裏的模樣,那個待人冷漠、孤僻厭世的老東西,根本無法和昨日的王觀山聯係在一起。
他對人人都是如此,外人都說觀山閣老如何的反複無常、道貌岸然。
但溫茂行知道閣老他老人家是個冷麵熱心的主,平時特別愛護書院學子,對那些稍微通靈有心智的獸物,也是視若己出。
但觀山閣老脾氣怪仍是事實,溫茂行心裏清楚王觀山的為人,也無法反駁。
脾氣雖怪,但閣老行事可靠。
不然祭酒大人也不會將祁山事務,全權交給王觀山看管處理。
祁山,可是書院立身之本,有著得天獨厚的氣運,地脈蘊靈更是遠超定軍山抑或燭陰山,區區小山,卻能夠媲美鍾山群脈。
但山上寸草不生,是真正的荒蕪之地。
有人說,那是仙骨堆成的屍骸山。
有人說,那是妖血澆灌出來的黃皮。
有人說,那是一座五百年前的山,應當消失在五百年前的山,卻不知道為什麽苟活到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