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是安徽省淮南市的地方傳統名小吃,也是安徽十大經典名菜之一。


    曆史淵源


    八公山豆腐起源於西漢時期,相傳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藥,在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黃豆和鹽鹵製作靈丹妙藥,結果仙丹未得,卻無意中發明了豆腐, 據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王劉安.”劉安是漢劉邦的孫子,建都於壽春,他廣招賓客方士,其中蘇非、李尚等八人號稱“八公”,八公山因此得名,此地所產豆腐也被稱為“八公山豆腐”.


    製作工藝


    原料精選:選用優質黃豆,要求顆粒飽滿、無雜質、無黴變,以保證豆腐的品質和口感。八公山的泉水是製作八公山豆腐的另一關鍵原料,其水質清冽、富含礦物質,為豆腐增添了獨特的風味.


    傳統製作:先將黃豆用八公山泉水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脹,然後上石磨磨漿,再濾漿、煮漿。煮漿時需嚴格把控火候,使豆漿熟透且不糊鍋。之後,用恰當配比的鹵水點膏,使豆漿凝固成豆花。最後,將豆花壓製成型,製成硬度適中、柔韌滑彈的豆腐.


    菜品特色


    外觀:八公山豆腐色澤潔白,晶瑩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表麵光滑細膩,無雜質,無黃漿水味,托也不散碎,給人一種清新雅致的美感.


    口感:其口感清爽滑利,鮮嫩綿滑,入口即化,且久煮不碎,無論是涼拌、紅燒還是燉湯,都能保持其獨特的口感.


    滋味:滋味鮮美,豆香濃鬱,在烹飪過程中,八公山豆腐能夠充分吸收調料的味道,與配菜的味道相互融合,形成獨特的風味.


    營養價值


    豆腐被稱為“植物肉”,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其消化吸收率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要量.


    文化內涵


    傳承意義:八公山豆腐製作技藝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傳承不僅保留了傳統的製作工藝和獨特的口感風味,也傳承了中華民族對美食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地方象征:作為淮南地區的特色美食,八公山豆腐在當地的文化活動、節日慶典和宴請賓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淮南的豆腐文化節等,都以八公山豆腐為主題,展示了當地的民俗風情和文化底蘊.


    產業發展


    淮南市有豆製品加工戶3000多戶,已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模式,擁有豆製品規模以上企業36家,其中4家為國家豆製品協會副會長單位,年產值達27億元.並且開發出了100多個品種,其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海外,成為淮南市發展旅遊業最理想的旅遊食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現不一樣的美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經典奶茶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經典奶茶家並收藏發現不一樣的美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