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庵魚翅,又名細煨魚翅,是湖南省的一道傳統名菜,屬於湘菜中重要菜係組庵湘菜的名肴。
菜品曆史
祖庵魚翅始於清代光緒年間,為光緒進士、湖南督軍譚延闓(字祖庵)的家廚曹敬臣所創。譚延闓是一位有名的美食家,對飲食頗為講究。曹敬臣摸透了譚延闓的食好,經常花樣翻新。他將傳統的紅湯煨魚翅方法進行改進,改為與雞肉、豬肘肉、魚翅同煨。這樣使配料中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融滲到魚翅中,改變了傳統烹製之湯鮮美而寡味的現象,成菜具有軟糯柔滑、醇厚鮮美的獨特風味,譚延闓食後倍加讚賞。
後來,此菜的製作方法逐漸流傳開來,各酒家菜館的廚師紛紛效仿,使其成為高級宴會上的必備菜肴。民國十九年(1930 年),譚延闓在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長任上去世後,曹敬臣迴到長沙,在坡子橫街開設健樂園,便將祖庵魚翅等菜肴以“祖庵菜”的名牌烹製應市,並大肆宣傳。
菜品製作
組庵魚翅的主要食材包括發好的魚翅、豬肘肉、老母雞肉各 500 克,幹貝、蔥結、薑片各 50 克,料酒 40 克,醬油 15 克,精鹽 3 克,味精 0.5 克,油 50 克。
具體製作步驟如下:
1. 將母雞宰殺後,開膛去內髒並洗淨,斬成大塊;豬肘刮洗幹淨後也斬成塊,和雞塊一起下冷水鍋焯水,焯水後撈出洗淨血汙待用;幹貝扳去邊上老筋,洗淨後放入蔥段、薑片、紹酒上籠蒸透待用。
2. 取大瓦缽一隻,用竹籬子墊底,放入用白紗布包好的魚翅,加入一半雞塊,再加紹酒、蔥段、薑片、清水,在旺火上燒開後,撇淨浮沫然後轉用小火煨煮約 120 分鍾。
3. 從大瓦缽內取出魚翅包,瓦缽內的所有原料不用,然後再鋪上豬肘,加入紹酒、薑片、蔥段、另一半雞塊,再加入幹貝和幹貝湯,重新放入魚翅包,加鹽和清水,用盤蓋上,在旺火上燒開,再轉用微小火煨約 5 個小時左右,直至魚翅軟爛、濃香、柔軟為止。
4. 端缽離火,去掉雞塊、豬肘和蔥薑,將魚燒成濃汁,放入雞粉,調正口味,撒上胡椒粉,澆在魚翅上即成。
製作注意事項
1. 選料時,魚翅應選用玉結魚翅,這是魚翅中的上品。水發時要將幹魚翅沿翅尖剪去邊須,下冷水鍋燒開後離火,靜置數小時,待水涼後,撈入盛有清水的木盆內,用刀刮去沙粒和汙跡,漂洗幹淨。鍋內墊上竹箅,放入魚翅和清水,上麵壓蓋鐵箅子,上火煮開後離火,漲泡數小時,撈入木盆,去掉翅骨和腐肉,清洗幹淨,逐個整齊放在鍋內的竹箅上,換清水煮開離火,加蓋漲泡數小時。
2. 煨製時要注意掌握火候,長時間煨製約 4 小時,使味汁逐漸滲入主料。檢驗的方法是用筷子挾翅針的中間,兩頭下垂即可。
菜品特色
組庵魚翅菜品製作精細,講究入味;製作時用雞湯調製,火勁深透。成菜後,質地肥嫩、鮮糯肥酥、鮮香爽口。其顏色淡黃、汁明油亮,魚翅軟糯柔滑,味道鮮鹹醇香,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
營養價值
魚翅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以及少量的礦物質,膠原蛋白在人體內會轉化為氨基酸。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等成分,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雞肉屬於高蛋白食物,其中的優質蛋白含量非常高,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幫助修補機體組織細胞,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
文化典故
民國時期,長沙湘菜流派中,有一支祖庵派,由譚延闓家廚曹敬臣所創立,以譚延闓的字“祖庵”得名。代表菜肴除祖庵魚翅外,還有祖庵豆腐、祖庵魚生、祖庵筍泥等。祖庵派菜品特色是紅煨、清燉,調料簡單,注重保持菜的原汁原味,在選料上極為講究,通過精準的火候控製使菜品達到上乘水準。
譚延闓對美食的熱愛可謂達到了癡迷的程度。據記載,譚府為了烹製一份“燒菜心”,需耗費兩擔小白菜。他還喜歡吃狗肉,當時長沙民間盛傳著一首打油詩,生動地描繪了譚府中大開狗宴的盛況:“老夫今日狗宴開,不料諸君個個來。上菜碗從頭頂落,提壺酒向耳邊篩。”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由南京乘汽車去四川,路過長沙,當時市商會的左學謙便在健樂園設宴,以“祖庵菜”為其洗塵,獲得了高度讚譽,健樂園與“祖庵菜”也因此更加聲名遠揚。
組庵魚翅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承載了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它體現了湘菜的獨特魅力和精湛廚藝,是湘菜中的經典之作,至今仍受到眾多食客的喜愛。
菜品曆史
祖庵魚翅始於清代光緒年間,為光緒進士、湖南督軍譚延闓(字祖庵)的家廚曹敬臣所創。譚延闓是一位有名的美食家,對飲食頗為講究。曹敬臣摸透了譚延闓的食好,經常花樣翻新。他將傳統的紅湯煨魚翅方法進行改進,改為與雞肉、豬肘肉、魚翅同煨。這樣使配料中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融滲到魚翅中,改變了傳統烹製之湯鮮美而寡味的現象,成菜具有軟糯柔滑、醇厚鮮美的獨特風味,譚延闓食後倍加讚賞。
後來,此菜的製作方法逐漸流傳開來,各酒家菜館的廚師紛紛效仿,使其成為高級宴會上的必備菜肴。民國十九年(1930 年),譚延闓在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長任上去世後,曹敬臣迴到長沙,在坡子橫街開設健樂園,便將祖庵魚翅等菜肴以“祖庵菜”的名牌烹製應市,並大肆宣傳。
菜品製作
組庵魚翅的主要食材包括發好的魚翅、豬肘肉、老母雞肉各 500 克,幹貝、蔥結、薑片各 50 克,料酒 40 克,醬油 15 克,精鹽 3 克,味精 0.5 克,油 50 克。
具體製作步驟如下:
1. 將母雞宰殺後,開膛去內髒並洗淨,斬成大塊;豬肘刮洗幹淨後也斬成塊,和雞塊一起下冷水鍋焯水,焯水後撈出洗淨血汙待用;幹貝扳去邊上老筋,洗淨後放入蔥段、薑片、紹酒上籠蒸透待用。
2. 取大瓦缽一隻,用竹籬子墊底,放入用白紗布包好的魚翅,加入一半雞塊,再加紹酒、蔥段、薑片、清水,在旺火上燒開後,撇淨浮沫然後轉用小火煨煮約 120 分鍾。
3. 從大瓦缽內取出魚翅包,瓦缽內的所有原料不用,然後再鋪上豬肘,加入紹酒、薑片、蔥段、另一半雞塊,再加入幹貝和幹貝湯,重新放入魚翅包,加鹽和清水,用盤蓋上,在旺火上燒開,再轉用微小火煨約 5 個小時左右,直至魚翅軟爛、濃香、柔軟為止。
4. 端缽離火,去掉雞塊、豬肘和蔥薑,將魚燒成濃汁,放入雞粉,調正口味,撒上胡椒粉,澆在魚翅上即成。
製作注意事項
1. 選料時,魚翅應選用玉結魚翅,這是魚翅中的上品。水發時要將幹魚翅沿翅尖剪去邊須,下冷水鍋燒開後離火,靜置數小時,待水涼後,撈入盛有清水的木盆內,用刀刮去沙粒和汙跡,漂洗幹淨。鍋內墊上竹箅,放入魚翅和清水,上麵壓蓋鐵箅子,上火煮開後離火,漲泡數小時,撈入木盆,去掉翅骨和腐肉,清洗幹淨,逐個整齊放在鍋內的竹箅上,換清水煮開離火,加蓋漲泡數小時。
2. 煨製時要注意掌握火候,長時間煨製約 4 小時,使味汁逐漸滲入主料。檢驗的方法是用筷子挾翅針的中間,兩頭下垂即可。
菜品特色
組庵魚翅菜品製作精細,講究入味;製作時用雞湯調製,火勁深透。成菜後,質地肥嫩、鮮糯肥酥、鮮香爽口。其顏色淡黃、汁明油亮,魚翅軟糯柔滑,味道鮮鹹醇香,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
營養價值
魚翅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以及少量的礦物質,膠原蛋白在人體內會轉化為氨基酸。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等成分,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雞肉屬於高蛋白食物,其中的優質蛋白含量非常高,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幫助修補機體組織細胞,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
文化典故
民國時期,長沙湘菜流派中,有一支祖庵派,由譚延闓家廚曹敬臣所創立,以譚延闓的字“祖庵”得名。代表菜肴除祖庵魚翅外,還有祖庵豆腐、祖庵魚生、祖庵筍泥等。祖庵派菜品特色是紅煨、清燉,調料簡單,注重保持菜的原汁原味,在選料上極為講究,通過精準的火候控製使菜品達到上乘水準。
譚延闓對美食的熱愛可謂達到了癡迷的程度。據記載,譚府為了烹製一份“燒菜心”,需耗費兩擔小白菜。他還喜歡吃狗肉,當時長沙民間盛傳著一首打油詩,生動地描繪了譚府中大開狗宴的盛況:“老夫今日狗宴開,不料諸君個個來。上菜碗從頭頂落,提壺酒向耳邊篩。”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由南京乘汽車去四川,路過長沙,當時市商會的左學謙便在健樂園設宴,以“祖庵菜”為其洗塵,獲得了高度讚譽,健樂園與“祖庵菜”也因此更加聲名遠揚。
組庵魚翅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承載了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它體現了湘菜的獨特魅力和精湛廚藝,是湘菜中的經典之作,至今仍受到眾多食客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