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扒原殼鮑魚是一道具有深厚曆史和文化底蘊的傳統名菜,它源自山東青島沿海地區,以其獨特的風味、精美的造型和豐富的營養而備受讚譽。


    這道菜的主要食材是帶殼的鮮鮑魚。鮑魚,亦稱鰒魚,為海產腹足綱軟體動物,是名貴的海產珍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較多的鈣、鐵、碘和維生素 a 等營養元素,具有滋陰、清熱、益精、明目的功能。


    其菜品特色十分顯著。造型優美別致,將鮑魚肉製熟後,又分別盛在各個原來的殼內,是一種造型和盛器雙重配合的傑作,原殼置原味,麵目一新。鮑魚肉質細嫩,口感綿軟,在吸收了清湯的香味後,保留了自身的鮮美,再澆以透明油亮的芡汁,令人垂涎欲滴。


    以下是一種常見的扒原殼鮑魚製作方法:


    原料:


    帶殼的鮮鮑魚


    冬筍


    火腿


    油菜心


    調料:


    料酒


    精鹽


    油


    清湯


    味精


    濕澱粉


    蔥、薑米


    製作步驟:


    1. 首先把帶殼的鮮鮑魚用開水煮熟,撈出。注意煮的時間不能過長,一燙即可。


    2. 把火腿改切成梳子花刀,將鮮鮑魚從殼內取出,切成薄片,冬筍也切成薄片待用。


    3. 將鮑魚、火腿片碼入碗中,加入精鹽、味精、料酒、清湯,然後上蒸籠蒸十分鍾左右,取出。


    4. 把鮑魚的湯汁倒入碗內待用。


    5. 炒鍋內加底油,放入油菜炒熟,倒入盤中備用。


    6. 炒鍋內再加底油,放入清湯,加入味精、蔥、薑末,放鹽,烹入料酒。用濕澱粉勾芡,然後將蒸好的鮑魚扣在盤內,把油菜碼在四周。


    7. 將調好的芡汁在火上燒開,淋入明油,澆在鮑魚上麵,這道菜就製作完成。


    製作這道菜時,有一些小貼士需要注意:鮑魚殼要刷洗幹淨,不能帶有雜質和鮑肉;沸水煮鮑魚時,時間需嚴格把控,避免過長導致肉質變老;勾芡時,芡汁要透明,一般為米湯芡。


    在魯菜中,“扒”是一種重要的烹飪技法,它能夠使食材保持原形,同時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達到鮮美的口感。扒原殼鮑魚正是運用這種技法的典範之作。


    這道菜不僅是一道美食,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體現了山東沿海地區的飲食特色和對海鮮烹飪的精湛技藝,也反映了當地人民對美食的熱愛與追求。


    在過去,鮑魚被視為珍貴的食材,扒原殼鮑魚可能更多地出現在一些高檔宴席上。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逐漸走進了更多家庭的餐桌。無論是在重要的節日慶典還是日常的家庭聚餐中,扒原殼鮑魚都以其獨特的魅力,為人們帶來美味的享受。


    品嚐這道扒原殼鮑魚,仿佛能感受到山東沿海的風土人情和曆史韻味。它的獨特造型讓人賞心悅目,細膩的口感和鮮美的味道令人迴味無窮。同時,其豐富的營養價值也使其成為人們追求健康飲食的上佳選擇。


    總之,山東扒原殼鮑魚以其色香味俱佳、造型美觀名貴的特點,成為魯菜中的一道經典佳肴。它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需求,更傳遞著地域文化和傳統烹飪技藝的魅力,是值得品味和傳承的美食瑰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現不一樣的美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經典奶茶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經典奶茶家並收藏發現不一樣的美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