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隻有在經曆過一段時間的打熬後才會真正明了;很多道理,都是在遇到許多事情的洗禮後才能徹底理解,但就像被釘子穿過的木板,即使有一天把釘子拔除,可造成的傷害卻已經無法彌補。
當今天的我們迴顧自己五年、十年前做的某些事時,往往會覺得自己當時是多麽的愚蠢,因為在那時,我們起情緒了,但我們卻並不知道自己當時起情緒了,隻有在發泄完後才知道自己傷害了家人,也損害了自己的身心。
那麽,如何更好地應對和處理這些時刻呢?對於這個問題,我聽過一個很好的迴答:提升自己的覺察力。所謂覺察,就是我們能隨時進入第三視角來觀察自己的人生。換句話說,當我們能夠建立起第三視角時,就能更加明智和冷靜地做出選擇,避免做出令自己傷心和後悔的決策和行為。
但到底該怎樣到達這種覺察覺醒的狀態呢?如何帶著覺知活著,如何覺察自己的情緒、清除負麵思維,如何覺察到自己的壞習慣並改掉,如何建立積極的心理……對於這一係列的問題,我們特此在周文強老師和楊韻冉老師合著的書籍《轉念轉人生》中摘錄了20段經典語錄,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一)
人永遠是在逆境中成長最快,
你今天遇到的所有困難,
其實都是在磨煉你,
發生任何事都要問自己,
這件事為什麽會發生?
它是來告訴我什麽的?
這件事的發生是來教我什麽的?
發生這件事背後的好處是什麽?
(二)
我們所有的困惑都來源於永遠隻想著自己想要的,
而沒有想過什麽是他人想要的。
當我們的人生能換位思考的時候,
我們就會在想還能為對方多做一點什麽,
當我們多考慮為他人多做一點什麽的時候,
愛的迴流隻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三)
人活著就要持續創造價值,
為父母、愛人、孩子、國家、民族,
甚至為整個世界創造屬於自己獨特的價值。
當我們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時,
我們的人生必將是豐富多彩的。
即使我們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但我們創造的價值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每天早上醒來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最重要的一天,我會做什麽?”
不要虛度年華、浪費光陰,
將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來珍惜。
(四)
我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比我擁有什麽更重要;
正因為我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才決定了我擁有什麽。
從當下開始,給自己做一個決定,
做一個因為有我的存在而讓身邊人過得更好的決定,
因為有我,所以人生可以走向更美好。
(五)
想讓自己身邊的人都變好嗎?
我們先要讓自己變好,
當我們變好後,
身邊的許多人自然會慢慢變好。
將焦點從他人身上轉迴到自己身上,
修行自我,提升我們人生的層次,
活出宇宙中最高版本的自己。
(六)
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會發生任何一件與我們無關的事,
我們看到的每一件事,都蘊含著給我們的啟示。
所以發生任何事情,不要問“怎麽可以這樣?”
而要問“為什麽會這樣?”或“我應該怎麽樣?”
(七)
做任何事之前問自己,
你到底想要什麽?
這是不是你想要的?
如果是,你就全力以赴去行動!
任何一件事,
隻要你想做,
而且全力以赴去做,
就一定會有收獲。
(八)
在成長的路上,少一點量別人,多一點量自己,
因為量自己就是給自己複盤重建的最好過程。
我們不僅要知道自己做對了什麽,
更要反省自己哪裏還能做得更好,
不斷優化,刻意練習,深鑿萬米。
(九)
我們這輩子遇到的所有事,都是為我們設計的。
在所有問題麵前,
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這件事是在告訴我什麽?”
不要用世俗的邏輯問,而要從內在成長的角度問,
也就是要第一時間從當下的那個角色裏跳出來,
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問這個問題。
(十)
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要求太多、期望值太高,
而這種要求和期望值從來不是對自己的,而是對別人的,
總希望別人改變為自己帶來幸福,這是索取、向外求。
幸福並不是通過追求得到的,而是反觀內心,
了解和接納自己,
明白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以及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
(十一)
在人生漫長的征途中,我們必須學會斷舍離。
要勇敢地與負能量的人、負能量的事切斷關係,
同時我們也要敢於舍,因為有舍才有得,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此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出離自己看自己,
這樣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
隻有懂得了斷舍離的智慧,
我們才能開始走向真真正正的成長。
(十二)
當我們心裏缺愛時,
會試圖從他人身上去獲取;
而當我們自己成為愛的源泉時,
我們會時刻問自己:
“我給出去的愛是不是不夠多!”
我的幸福源於我很少關注自己失去了什麽,
我永遠關注自己多得到的那部分,
以及自己還擁有的那部分。
(十三)
同一件事,
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視角。
一旦我們改變視角,結果也會相應改變。
那麽如何改變視角呢?
我們可以從時間、空間、角度以及地點等不同的維度來觀察。
當我們學會改變視角時,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所有事情,
我們都總能看到其積極的一麵。
(十八)
我們可以在乎別人的看法,但是不能活在別人的看法裏。
在乎別人的看法,
可以讓我們用他人喜歡的方式和語言與他溝通,
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不活在別人的看法裏,
是讓我們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活成討好型人格的人。
如果我們在乎別人超過了在乎自己,
那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假象。
人生不是活給別人看的,而是活給自己看的。
(十九)
八萬四千人看我,
就有八萬四千個我,
我們無法讓每個人都對自己產生好感,
也無法與每個人都成為朋友,
能定義自己的,
隻有自己,
不要隻活在別人的看法裏。
(二十)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傷害本身,是傷害已經過去,
而我們無數次地迴憶那個傷害來一次次折磨自己。
如果折磨自己,是為了拿到背後的“禮物”讓自己通關,
那我們是一個學習者、承擔者和責任者,
但如果迴憶是為了讓自己進入受害者角色,
我們就是個抱怨者。
從此時此刻開始,
我們要做自己生命的承擔者而不是抱怨者。
當今天的我們迴顧自己五年、十年前做的某些事時,往往會覺得自己當時是多麽的愚蠢,因為在那時,我們起情緒了,但我們卻並不知道自己當時起情緒了,隻有在發泄完後才知道自己傷害了家人,也損害了自己的身心。
那麽,如何更好地應對和處理這些時刻呢?對於這個問題,我聽過一個很好的迴答:提升自己的覺察力。所謂覺察,就是我們能隨時進入第三視角來觀察自己的人生。換句話說,當我們能夠建立起第三視角時,就能更加明智和冷靜地做出選擇,避免做出令自己傷心和後悔的決策和行為。
但到底該怎樣到達這種覺察覺醒的狀態呢?如何帶著覺知活著,如何覺察自己的情緒、清除負麵思維,如何覺察到自己的壞習慣並改掉,如何建立積極的心理……對於這一係列的問題,我們特此在周文強老師和楊韻冉老師合著的書籍《轉念轉人生》中摘錄了20段經典語錄,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一)
人永遠是在逆境中成長最快,
你今天遇到的所有困難,
其實都是在磨煉你,
發生任何事都要問自己,
這件事為什麽會發生?
它是來告訴我什麽的?
這件事的發生是來教我什麽的?
發生這件事背後的好處是什麽?
(二)
我們所有的困惑都來源於永遠隻想著自己想要的,
而沒有想過什麽是他人想要的。
當我們的人生能換位思考的時候,
我們就會在想還能為對方多做一點什麽,
當我們多考慮為他人多做一點什麽的時候,
愛的迴流隻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三)
人活著就要持續創造價值,
為父母、愛人、孩子、國家、民族,
甚至為整個世界創造屬於自己獨特的價值。
當我們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時,
我們的人生必將是豐富多彩的。
即使我們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但我們創造的價值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每天早上醒來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最重要的一天,我會做什麽?”
不要虛度年華、浪費光陰,
將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來珍惜。
(四)
我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比我擁有什麽更重要;
正因為我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才決定了我擁有什麽。
從當下開始,給自己做一個決定,
做一個因為有我的存在而讓身邊人過得更好的決定,
因為有我,所以人生可以走向更美好。
(五)
想讓自己身邊的人都變好嗎?
我們先要讓自己變好,
當我們變好後,
身邊的許多人自然會慢慢變好。
將焦點從他人身上轉迴到自己身上,
修行自我,提升我們人生的層次,
活出宇宙中最高版本的自己。
(六)
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會發生任何一件與我們無關的事,
我們看到的每一件事,都蘊含著給我們的啟示。
所以發生任何事情,不要問“怎麽可以這樣?”
而要問“為什麽會這樣?”或“我應該怎麽樣?”
(七)
做任何事之前問自己,
你到底想要什麽?
這是不是你想要的?
如果是,你就全力以赴去行動!
任何一件事,
隻要你想做,
而且全力以赴去做,
就一定會有收獲。
(八)
在成長的路上,少一點量別人,多一點量自己,
因為量自己就是給自己複盤重建的最好過程。
我們不僅要知道自己做對了什麽,
更要反省自己哪裏還能做得更好,
不斷優化,刻意練習,深鑿萬米。
(九)
我們這輩子遇到的所有事,都是為我們設計的。
在所有問題麵前,
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這件事是在告訴我什麽?”
不要用世俗的邏輯問,而要從內在成長的角度問,
也就是要第一時間從當下的那個角色裏跳出來,
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問這個問題。
(十)
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要求太多、期望值太高,
而這種要求和期望值從來不是對自己的,而是對別人的,
總希望別人改變為自己帶來幸福,這是索取、向外求。
幸福並不是通過追求得到的,而是反觀內心,
了解和接納自己,
明白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以及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
(十一)
在人生漫長的征途中,我們必須學會斷舍離。
要勇敢地與負能量的人、負能量的事切斷關係,
同時我們也要敢於舍,因為有舍才有得,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此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出離自己看自己,
這樣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
隻有懂得了斷舍離的智慧,
我們才能開始走向真真正正的成長。
(十二)
當我們心裏缺愛時,
會試圖從他人身上去獲取;
而當我們自己成為愛的源泉時,
我們會時刻問自己:
“我給出去的愛是不是不夠多!”
我的幸福源於我很少關注自己失去了什麽,
我永遠關注自己多得到的那部分,
以及自己還擁有的那部分。
(十三)
同一件事,
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視角。
一旦我們改變視角,結果也會相應改變。
那麽如何改變視角呢?
我們可以從時間、空間、角度以及地點等不同的維度來觀察。
當我們學會改變視角時,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所有事情,
我們都總能看到其積極的一麵。
(十八)
我們可以在乎別人的看法,但是不能活在別人的看法裏。
在乎別人的看法,
可以讓我們用他人喜歡的方式和語言與他溝通,
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不活在別人的看法裏,
是讓我們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活成討好型人格的人。
如果我們在乎別人超過了在乎自己,
那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假象。
人生不是活給別人看的,而是活給自己看的。
(十九)
八萬四千人看我,
就有八萬四千個我,
我們無法讓每個人都對自己產生好感,
也無法與每個人都成為朋友,
能定義自己的,
隻有自己,
不要隻活在別人的看法裏。
(二十)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傷害本身,是傷害已經過去,
而我們無數次地迴憶那個傷害來一次次折磨自己。
如果折磨自己,是為了拿到背後的“禮物”讓自己通關,
那我們是一個學習者、承擔者和責任者,
但如果迴憶是為了讓自己進入受害者角色,
我們就是個抱怨者。
從此時此刻開始,
我們要做自己生命的承擔者而不是抱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