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路詩瑤已經十八歲了,這位海城路家莊富甲一方的大莊主路方遠的千金小姐,按理早就應該談婚論嫁了,原先在身邊嬉戲耍鬧的姊妹們都一個個嫁的嫁、分的分,如今隻落得她孑然一身,好不冷落。
這倒也怪不得別人,隻因貴小姐眼高氣驕,一個個擠破門來相親的富家子第、豪門公子都落得個乘興而來,掃興而歸。
一來二去,這門庭日漸冷落,恐有高不成、低不就之憂也未可知。
眼看著閨女這般光景,老莊主不免心中憂愁。
直到後來,路詩瑤遇見了溫一楠。
溫一楠和路詩瑤的相遇純屬一次意外,那一年臨近春節的時候,一騎快馬郵差來至江南一個叫做小石頭村的小山村,為溫一楠送來一封書信,是溫一楠遠在西域的青涯山水蓮觀中離道長的親筆信。
平日裏都是自己的師傅,水蓮觀住持無真道長和自己有書信往來,而這一次卻是自己的大師兄寫信來,而且還是一封加急的信函,溫一楠隱隱約約有了一絲絲不詳的預感。
果然,拆開信件一看,溫一楠心中不由得一沉,隻見信中寫到:
“一楠,一向可好?
自上次惜別,已又是七載有餘。師傅及眾道友每每提及於你,昨日種種,曆曆在目,念念不忘。
不幸的是,日前師傅忽患重疾,雖經醫治,無有效果,在世之日恐不久矣。
想來師傅素來最是疼愛於你,你雖是俗家弟子,師傅卻將畢生絕學青崖十三劍獨傳與你,對你之疼愛器重可見一斑。
一楠,你若能不辭辛苦,趕來與師傅生前一見,想必師傅心中一定甚是寬慰。
中離謹呈,珍重。
順平年臘月初三。”
溫一楠讀過信,不免心中難過,一幕幕往事湧上心頭。
青崖山水蓮觀地處西疆,道觀住持無真道長,原名高茂生。
五十年前,高茂生與溫一楠的父親溫中山結拜為兄弟,溫中山年長一歲為兄,高茂生為弟。兩人一同加入了當年方文達率領的中原農民起義軍,反抗當朝暴政。
起義伊始,起義軍避開朝廷在北郡的重兵布防,將進攻的重點方向放在了敵軍勢力薄弱的江南,渡過淮河,揮師南下,取得了節節勝利。
不想在攻打江南重鎮潮遠時,遇見潮遠守軍統領夏遠帆的頑強抵抗,兩軍膠著不下之際,朝廷乘機調集北郡大軍迅速南下,撲向潮遠。
此時,被圍困多日的潮遠城內已是彈盡糧絕,眼看著無法再死守下去。
夏遠帆一不做,二不休,開啟城門主動迎敵,決心拚個魚死網破。
雙方在城南山穀一番激戰,最終那潮遠守軍死的死,傷的傷,損傷大半,夏遠帆也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不知所終。
而起義軍經此一役,也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元氣大傷。
方文達欲率軍進入潮遠城內,卻遭到溫中山的極力反對,認為朝廷北郡大軍將至,如若進城必將被重兵圍困,難以脫身,當務之急就是趕緊撤離戰場,避開北郡大軍的追剿。
然而一切為時已晚,北郡大軍已然在山穀四麵形成了包圍圈,將起義軍團團困住。
潮遠一戰,起義軍終告失敗,高茂生從此浪跡天涯,後遠遁至青崖山水蓮觀,做了道士,道號無真道長。
義軍首領方文達則終不知生死。
也就是在這場戰役中,溫中山因掩護高茂生身負箭傷,幸被身邊士兵死命救下,後攜妻子輾轉逃離至江南奉遠縣的一個叫做小石頭村的偏蔽山村裏隱居起來。
多年之後,已身為水蓮觀住持的無真道長雲遊四方來至山村,時隔多年,兄弟兩人才又得以相見。
想來無真道長多年來也是雲遊四方為虛,尋找義兄為實。
弟兄倆今日終於得見,喜淚橫流,隻是無奈溫中山恰遭舊傷複發,已然是迴天無術。
溫中山深知義弟文武雙全,德行高尚,臨終前便將年幼獨子一楠托付於義弟授教。
無真道長協助義弟妻兒一同料理完喪事之後,便依照囑托攜帶小一楠輾轉返迴水蓮觀。
是日,母子倆忍痛作別,約定好十年後再次相見。
話說無真道長,遵照義兄所托,不敢怠慢,十年來,將畢生所學,特別是青崖十三劍悉心傳授於溫一楠。
青崖十三劍是無真道長根據水蓮觀曆代秘傳的《蓮花幻術》之《幻劍》一章,結合自己早些年在起義軍中的一些實戰經驗,精心演練,專心悟出的一套劍術絕學,其招式之巧妙,技法之奇絕,普天之下,無出其右者。
溫一楠自小聰慧伶俐,天賦異稟,不多時日,一整套青崖十三劍就學得有模有樣了,到後來,竟有一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味道了。
無真道長自然是看在眼裏,喜在心頭。本欲將那《蓮花幻術》一並傳授於一楠,無奈道觀中早有規定,非觀內道士不得外傳,那溫一楠現隻是個俗家弟子,隻好做罷。
後來,十年期滿,依照約定,溫一楠辭別師傅下山尋母。這時候的溫一楠業已長成了一個英俊瀟灑的小夥兒子了。
那一日,無真道長在山門前與一楠依依惜別,將自己曾在義軍使用的一柄青銅長劍贈與一楠,並吩咐中離道長再多護送一程。
望著溫一楠遠去的背影,恍惚間,道長好像是看到了昔日義兄溫中山的影子,不由地以衣袖拭淚。
卻說大師兄中離道長送了一楠一程又一程,因世道混亂,囑咐一楠一路上多加小心,左一句,右一句,直送至青崖山南山口下,這才作罷。
後來,溫一楠憑著一柄快劍快意恩仇,威震江南,幾年後,已是保安府內一名捕快,可謂年少得誌,春風拂麵。
而最終使得溫一楠名聲大噪的則是溫一楠與方書雲的終極一戰。
這一戰很緊張,很華麗,也很有戲劇性,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p>
路詩瑤已經十八歲了,這位海城路家莊富甲一方的大莊主路方遠的千金小姐,按理早就應該談婚論嫁了,原先在身邊嬉戲耍鬧的姊妹們都一個個嫁的嫁、分的分,如今隻落得她孑然一身,好不冷落。
這倒也怪不得別人,隻因貴小姐眼高氣驕,一個個擠破門來相親的富家子第、豪門公子都落得個乘興而來,掃興而歸。
一來二去,這門庭日漸冷落,恐有高不成、低不就之憂也未可知。
眼看著閨女這般光景,老莊主不免心中憂愁。
直到後來,路詩瑤遇見了溫一楠。
溫一楠和路詩瑤的相遇純屬一次意外,那一年臨近春節的時候,一騎快馬郵差來至江南一個叫做小石頭村的小山村,為溫一楠送來一封書信,是溫一楠遠在西域的青涯山水蓮觀中離道長的親筆信。
平日裏都是自己的師傅,水蓮觀住持無真道長和自己有書信往來,而這一次卻是自己的大師兄寫信來,而且還是一封加急的信函,溫一楠隱隱約約有了一絲絲不詳的預感。
果然,拆開信件一看,溫一楠心中不由得一沉,隻見信中寫到:
“一楠,一向可好?
自上次惜別,已又是七載有餘。師傅及眾道友每每提及於你,昨日種種,曆曆在目,念念不忘。
不幸的是,日前師傅忽患重疾,雖經醫治,無有效果,在世之日恐不久矣。
想來師傅素來最是疼愛於你,你雖是俗家弟子,師傅卻將畢生絕學青崖十三劍獨傳與你,對你之疼愛器重可見一斑。
一楠,你若能不辭辛苦,趕來與師傅生前一見,想必師傅心中一定甚是寬慰。
中離謹呈,珍重。
順平年臘月初三。”
溫一楠讀過信,不免心中難過,一幕幕往事湧上心頭。
青崖山水蓮觀地處西疆,道觀住持無真道長,原名高茂生。
五十年前,高茂生與溫一楠的父親溫中山結拜為兄弟,溫中山年長一歲為兄,高茂生為弟。兩人一同加入了當年方文達率領的中原農民起義軍,反抗當朝暴政。
起義伊始,起義軍避開朝廷在北郡的重兵布防,將進攻的重點方向放在了敵軍勢力薄弱的江南,渡過淮河,揮師南下,取得了節節勝利。
不想在攻打江南重鎮潮遠時,遇見潮遠守軍統領夏遠帆的頑強抵抗,兩軍膠著不下之際,朝廷乘機調集北郡大軍迅速南下,撲向潮遠。
此時,被圍困多日的潮遠城內已是彈盡糧絕,眼看著無法再死守下去。
夏遠帆一不做,二不休,開啟城門主動迎敵,決心拚個魚死網破。
雙方在城南山穀一番激戰,最終那潮遠守軍死的死,傷的傷,損傷大半,夏遠帆也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不知所終。
而起義軍經此一役,也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元氣大傷。
方文達欲率軍進入潮遠城內,卻遭到溫中山的極力反對,認為朝廷北郡大軍將至,如若進城必將被重兵圍困,難以脫身,當務之急就是趕緊撤離戰場,避開北郡大軍的追剿。
然而一切為時已晚,北郡大軍已然在山穀四麵形成了包圍圈,將起義軍團團困住。
潮遠一戰,起義軍終告失敗,高茂生從此浪跡天涯,後遠遁至青崖山水蓮觀,做了道士,道號無真道長。
義軍首領方文達則終不知生死。
也就是在這場戰役中,溫中山因掩護高茂生身負箭傷,幸被身邊士兵死命救下,後攜妻子輾轉逃離至江南奉遠縣的一個叫做小石頭村的偏蔽山村裏隱居起來。
多年之後,已身為水蓮觀住持的無真道長雲遊四方來至山村,時隔多年,兄弟兩人才又得以相見。
想來無真道長多年來也是雲遊四方為虛,尋找義兄為實。
弟兄倆今日終於得見,喜淚橫流,隻是無奈溫中山恰遭舊傷複發,已然是迴天無術。
溫中山深知義弟文武雙全,德行高尚,臨終前便將年幼獨子一楠托付於義弟授教。
無真道長協助義弟妻兒一同料理完喪事之後,便依照囑托攜帶小一楠輾轉返迴水蓮觀。
是日,母子倆忍痛作別,約定好十年後再次相見。
話說無真道長,遵照義兄所托,不敢怠慢,十年來,將畢生所學,特別是青崖十三劍悉心傳授於溫一楠。
青崖十三劍是無真道長根據水蓮觀曆代秘傳的《蓮花幻術》之《幻劍》一章,結合自己早些年在起義軍中的一些實戰經驗,精心演練,專心悟出的一套劍術絕學,其招式之巧妙,技法之奇絕,普天之下,無出其右者。
溫一楠自小聰慧伶俐,天賦異稟,不多時日,一整套青崖十三劍就學得有模有樣了,到後來,竟有一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味道了。
無真道長自然是看在眼裏,喜在心頭。本欲將那《蓮花幻術》一並傳授於一楠,無奈道觀中早有規定,非觀內道士不得外傳,那溫一楠現隻是個俗家弟子,隻好做罷。
後來,十年期滿,依照約定,溫一楠辭別師傅下山尋母。這時候的溫一楠業已長成了一個英俊瀟灑的小夥兒子了。
那一日,無真道長在山門前與一楠依依惜別,將自己曾在義軍使用的一柄青銅長劍贈與一楠,並吩咐中離道長再多護送一程。
望著溫一楠遠去的背影,恍惚間,道長好像是看到了昔日義兄溫中山的影子,不由地以衣袖拭淚。
卻說大師兄中離道長送了一楠一程又一程,因世道混亂,囑咐一楠一路上多加小心,左一句,右一句,直送至青崖山南山口下,這才作罷。
後來,溫一楠憑著一柄快劍快意恩仇,威震江南,幾年後,已是保安府內一名捕快,可謂年少得誌,春風拂麵。
而最終使得溫一楠名聲大噪的則是溫一楠與方書雲的終極一戰。
這一戰很緊張,很華麗,也很有戲劇性,出乎所有人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