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猶豫了半天,還是決定打開冰箱下層冷凍區,把家裏剩的最後一個可愛多拿了出來,並迅速消滅了它。
這已經是他今天吃過的第三個冰激淩了。
幸運的是,今天才周三,爸爸媽媽還有兩天才迴來,而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了他。
即便到了周末,媽媽迴來問起,他也可以說不知道,逼急了就說是爺爺奶奶吃掉的。媽媽頂多罵他兩句貪吃鬼,小心像外婆那樣將來得糖尿病,而爺爺奶奶就會過來幫他說話,說不是孩子吃的,是我們吃掉的。
再說,就算是他吃的也沒什麽,小孩嘛,喜歡吃甜食很正常,不必這麽苛責。那時候媽媽隻能歎口氣,一臉無奈地說,唉,這孩子都是被你們慣壞了。
大人們嘻嘻哈哈一通,這事兒也就過去了。
他吃這麽多甜食是有原因的。
他緊張死了,壓力山大。
書上說,人一旦有壓力,或者緊張,就想吃點甜食,因為糖能緩解緊張,減輕壓力。
這本書是他在媽媽的床頭櫃上找到的,好像叫什麽《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他猜想,他媽媽肯定沒怎麽好好看過這本書,因為她經常動不動就情緒失控。
他喜歡看書。什麽書都看。從小到大,和他相處時間最多的就是書。
在他還是個三歲寶寶的時候,媽媽每天在家,會經常帶著他出去玩,睡覺前靠著枕頭給他講故事。媽媽是一家圖書公司的編輯,做過很多書,所以家裏的書也很多。
媽媽說,書是性價比最高的娛樂。
他不懂什麽叫娛樂,但他喜歡書,喜歡聽那些奇奇怪怪的故事,並且經常沉溺在自己的想象中無法自拔。
從五歲開始識字到現在,他看了很多書,而且都是自己看,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跳過或者查字典。
媽媽在家的時候,他會纏著她給自己講,但自從她重新上班以後,這種事情就已經很少有了。
他最喜歡的一本書叫《瑪蒂爾達》,作者是羅爾德·達爾,講的是一個可憐的小女孩瑪蒂爾達的故事。
瑪蒂爾達和他一樣,也是個喜歡看書的孩子,看很多很多書。
不同的是,瑪蒂爾達的父母不喜歡她,對她不好,但他的父母對他很好,隻是他們在上海上班,隻有周末迴家才能見上麵。
最讓他羨慕的是,瑪蒂爾達有能用意念移動物體的神奇魔力,雖然知道這隻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他還是學著瑪蒂爾達的樣子,嚐試著使用集中注意力用“意念”去移動東西,但沒有一次成功過。
他覺得自己和瑪蒂爾達一樣孤獨。
自從胡飛開始上小學,媽媽便離開了他。
她去上班了。從她和爸爸吵架的話裏,他知道了媽媽受夠了在家裏帶孩子,而是想要去尋找女性的價值。
他不懂什麽叫“女性的價值”,隻知道一直陪伴在身邊的媽媽現在每周日下午要去上海,周五晚上才能迴來,而且每次迴來他都已經睡了,隻有第二天早上醒來,才能看見媽媽的臉。
爸爸也在上海上班,但他一點兒也不想他。他們父子倆關係一般。胡飛覺得他是那種特別無聊的人。
比爸爸更無聊的,是爺爺和奶奶。
爺爺奶奶原來是在鄉下生活的,但媽媽去上班後,他們便住進了這個家,說是來照顧他的。
一開始,胡飛還為家裏多了兩個人會變得更加熱鬧一點而高興,但很快,他發現自己比以前更加孤獨了。
兩位老人除了給他準備一日三餐,上學放學去接他,根本就沒什麽交流。
很多時候,胡飛都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而且,他們似乎也並沒有像他們嘴裏說得那樣愛胡飛。
當媽媽在家的時候,他們表現得很積極,但媽媽走了之後,他們便過起了自己的生活,不陪他玩,也不迴答他任何的疑問。
他不喜歡他們,但也沒什麽辦法,隻能借助不斷吃甜食來排解內心的孤獨和煩悶。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短短一年之內,他迅速長成了一個小胖子,全身肉嘟嘟的。
爺爺奶奶有一點好,就是對他言聽計從,他說什麽就是什麽,想吃什麽也盡量滿足他。
但他並不感激,反而更加厭惡了。他要的是朋友,而不是一對老仆人。
他沒有朋友。
幼兒園的時候,他還有一兩個常在一起的玩伴,那時候媽媽每周都會想方設法與對方媽媽約一下,刻意製造機會讓他和那些人玩。
當時,他天真地以為這就叫朋友。
可上了小學後,那些所謂的“朋友”就再也沒有一起玩過。
大家不在同一所學校,平時根本約不上,再說他們已經有了自己新的同學,組建了新的朋友關係。
他也有新同學,隻是他們都不怎麽跟他玩。
一方麵是他性格上比較內向、膽小,不是太敢主動找人說話,即便別人叫他,也緊張得沉默以對。
他渴望朋友,卻完全沒有交朋友的能力。
可是每當媽媽問起他學校的情況時,他卻會笑著說很好啊,同學們喜歡我,我有很多好朋友呢,比如某某,某某,還有某某。
他學會了撒謊,以此來欺騙父母。
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這樣,想來想去,可能是不想讓大人為自己操心?
偶爾他也會安慰自己,大人每天都在撒謊,這又不是他們的專利,憑什麽他們可以我就不可以呢。
他用各種謊言把大人們玩得團團轉,尤其是兩個老人,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但這依然無法解決他沒有朋友的問題。
直到有一天,他在小區裏看到了幾個正在遛狗的男孩女孩。
他被他們的快樂所吸引住了,以至於沒注意到一隻掙脫繩索的小狗朝自己衝了過來。
他嚇得摔倒在地,委屈得眼看就要哭出聲來。
然而,當那個大姐姐朝他伸過手來、詢問他“有沒有事”的時候,他呆住了。
他完全忘記了哭泣,而是被一種神秘的力量緊緊抓住了。
他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獲得朋友的絕佳機會。
這已經是他今天吃過的第三個冰激淩了。
幸運的是,今天才周三,爸爸媽媽還有兩天才迴來,而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了他。
即便到了周末,媽媽迴來問起,他也可以說不知道,逼急了就說是爺爺奶奶吃掉的。媽媽頂多罵他兩句貪吃鬼,小心像外婆那樣將來得糖尿病,而爺爺奶奶就會過來幫他說話,說不是孩子吃的,是我們吃掉的。
再說,就算是他吃的也沒什麽,小孩嘛,喜歡吃甜食很正常,不必這麽苛責。那時候媽媽隻能歎口氣,一臉無奈地說,唉,這孩子都是被你們慣壞了。
大人們嘻嘻哈哈一通,這事兒也就過去了。
他吃這麽多甜食是有原因的。
他緊張死了,壓力山大。
書上說,人一旦有壓力,或者緊張,就想吃點甜食,因為糖能緩解緊張,減輕壓力。
這本書是他在媽媽的床頭櫃上找到的,好像叫什麽《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他猜想,他媽媽肯定沒怎麽好好看過這本書,因為她經常動不動就情緒失控。
他喜歡看書。什麽書都看。從小到大,和他相處時間最多的就是書。
在他還是個三歲寶寶的時候,媽媽每天在家,會經常帶著他出去玩,睡覺前靠著枕頭給他講故事。媽媽是一家圖書公司的編輯,做過很多書,所以家裏的書也很多。
媽媽說,書是性價比最高的娛樂。
他不懂什麽叫娛樂,但他喜歡書,喜歡聽那些奇奇怪怪的故事,並且經常沉溺在自己的想象中無法自拔。
從五歲開始識字到現在,他看了很多書,而且都是自己看,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跳過或者查字典。
媽媽在家的時候,他會纏著她給自己講,但自從她重新上班以後,這種事情就已經很少有了。
他最喜歡的一本書叫《瑪蒂爾達》,作者是羅爾德·達爾,講的是一個可憐的小女孩瑪蒂爾達的故事。
瑪蒂爾達和他一樣,也是個喜歡看書的孩子,看很多很多書。
不同的是,瑪蒂爾達的父母不喜歡她,對她不好,但他的父母對他很好,隻是他們在上海上班,隻有周末迴家才能見上麵。
最讓他羨慕的是,瑪蒂爾達有能用意念移動物體的神奇魔力,雖然知道這隻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他還是學著瑪蒂爾達的樣子,嚐試著使用集中注意力用“意念”去移動東西,但沒有一次成功過。
他覺得自己和瑪蒂爾達一樣孤獨。
自從胡飛開始上小學,媽媽便離開了他。
她去上班了。從她和爸爸吵架的話裏,他知道了媽媽受夠了在家裏帶孩子,而是想要去尋找女性的價值。
他不懂什麽叫“女性的價值”,隻知道一直陪伴在身邊的媽媽現在每周日下午要去上海,周五晚上才能迴來,而且每次迴來他都已經睡了,隻有第二天早上醒來,才能看見媽媽的臉。
爸爸也在上海上班,但他一點兒也不想他。他們父子倆關係一般。胡飛覺得他是那種特別無聊的人。
比爸爸更無聊的,是爺爺和奶奶。
爺爺奶奶原來是在鄉下生活的,但媽媽去上班後,他們便住進了這個家,說是來照顧他的。
一開始,胡飛還為家裏多了兩個人會變得更加熱鬧一點而高興,但很快,他發現自己比以前更加孤獨了。
兩位老人除了給他準備一日三餐,上學放學去接他,根本就沒什麽交流。
很多時候,胡飛都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而且,他們似乎也並沒有像他們嘴裏說得那樣愛胡飛。
當媽媽在家的時候,他們表現得很積極,但媽媽走了之後,他們便過起了自己的生活,不陪他玩,也不迴答他任何的疑問。
他不喜歡他們,但也沒什麽辦法,隻能借助不斷吃甜食來排解內心的孤獨和煩悶。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短短一年之內,他迅速長成了一個小胖子,全身肉嘟嘟的。
爺爺奶奶有一點好,就是對他言聽計從,他說什麽就是什麽,想吃什麽也盡量滿足他。
但他並不感激,反而更加厭惡了。他要的是朋友,而不是一對老仆人。
他沒有朋友。
幼兒園的時候,他還有一兩個常在一起的玩伴,那時候媽媽每周都會想方設法與對方媽媽約一下,刻意製造機會讓他和那些人玩。
當時,他天真地以為這就叫朋友。
可上了小學後,那些所謂的“朋友”就再也沒有一起玩過。
大家不在同一所學校,平時根本約不上,再說他們已經有了自己新的同學,組建了新的朋友關係。
他也有新同學,隻是他們都不怎麽跟他玩。
一方麵是他性格上比較內向、膽小,不是太敢主動找人說話,即便別人叫他,也緊張得沉默以對。
他渴望朋友,卻完全沒有交朋友的能力。
可是每當媽媽問起他學校的情況時,他卻會笑著說很好啊,同學們喜歡我,我有很多好朋友呢,比如某某,某某,還有某某。
他學會了撒謊,以此來欺騙父母。
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這樣,想來想去,可能是不想讓大人為自己操心?
偶爾他也會安慰自己,大人每天都在撒謊,這又不是他們的專利,憑什麽他們可以我就不可以呢。
他用各種謊言把大人們玩得團團轉,尤其是兩個老人,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但這依然無法解決他沒有朋友的問題。
直到有一天,他在小區裏看到了幾個正在遛狗的男孩女孩。
他被他們的快樂所吸引住了,以至於沒注意到一隻掙脫繩索的小狗朝自己衝了過來。
他嚇得摔倒在地,委屈得眼看就要哭出聲來。
然而,當那個大姐姐朝他伸過手來、詢問他“有沒有事”的時候,他呆住了。
他完全忘記了哭泣,而是被一種神秘的力量緊緊抓住了。
他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獲得朋友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