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衛署,殮屍房,一張張白布覆蓋之下,正是從海中打撈迴來的屍體。
吳惟忠默默致哀,隨後感慨道:“昔年,我們水裏來火裏去,不知多少兄弟,留在了汪洋大海之中。此情此景,猶在眼前,所以戚公才會發出‘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呐喊。”
周魯心有戚戚道:“隻可惜,此番登州衛死去的兵士,連兇手都還查不出來,著實令人憤懣!”
吳惟忠皺眉道:“塘報我已看過,沉船具體的打撈情況如何?”
周魯指著眼前屍體道:“此事頗為蹊蹺。我派人打撈起來的屍體,除了十數名張三公子的友人、隨從,其他全都是登州水師兵士。船上有多處刀刃留痕,顯然發生過激烈戰鬥。所以,奇怪的事情就出現了。”
“什麽事情?”吳惟忠問道。
“沒有發現任何敵人的屍體!這些兵士且不說,唐漢的功夫,你我都是很清楚的。無論他轉任錦衣衛後風評有多麽不堪,但他從小跟在戚公身旁,受戚公親自調教,除非束手就擒或者一開始就喪失戰鬥力,否則怎麽也能留下幾個敵人吧?”周魯沉聲道。
吳惟忠思忖片刻,緩緩道:“若敵人真的武功極高呢?”
周魯厲聲道:“可敵人用的,全部都是倭刀!”
“倭刀?居然是倭刀?”吳惟忠頗為意外。
周魯快步上前,伸手掀開一塊白布:“吳兄請看。”
吳惟忠低頭認真檢視起來,半晌後,長出了一口氣,點點頭道:“果然是倭刀造成的傷口。這件事,莫非是倭賊所為?”
“從表麵來看,的確如此,可這也正是我另一個想不通的地方。沉船地點,依然屬登州水師管轄海域,這些年我從來沒有,在登州水域碰到過倭賊。難不成唐漢一出海,就迎頭撞上了?這未免也太過巧合!”周魯苦惱道。
吳惟忠斷然道:“無論是不是倭賊下的手,巧合的幾率實在太低。因此,最大可能隻有一個。”
“內奸!”兩人對視一眼,幾乎同時說道。
周魯拍案而起,咬牙切齒道:“看來是老虎打盹太久,讓有些雞鳴狗盜之徒蠢蠢欲動了!查!我要徹查!先從當天所有接觸過張公子和唐漢的人查起!”
吳惟忠擺了擺手道:“此事必藏玄機,就算你查出登州衛的內鬼,實際上也改變不了什麽。更何況,精心策劃如此滔天大案的人,也不會留下馬腳讓我等去捉。”
周魯轉念一想,憂心忡忡道:“眼下東廠的人,就在一旁虎視眈眈。海上風雲莫測,若不能盡快將人尋迴,這後果,我周魯著實扛不起啊!”
吳惟忠拍了拍周魯肩頭,寬慰道:“事情未必有你想得那麽糟糕。你在塘報裏說,失蹤者共六人,除唐漢以外,其餘為張家公子與千金、嚴東樓嚴公子、還有江南的兩名才子。結合沉船、內奸、屍體身份等疑點,我們可以做出三點假設。”
“哪三點假設?”周魯向來便知,吳惟忠雖同為武將,卻還是戚家軍的參謀之一,頗有謀略,故而相當重視其意見想法。
吳惟忠緩緩道來:“第一,假設失蹤者也在襲擊中同時遇害了,那麽他們的屍體何在?敵人除了抹去自身痕跡,還將這六具屍體一並帶走嗎?”
周魯搖頭道:“這不合常理。哪怕張、嚴兩家人身份尊貴,屍體可做些文章,可那湯顯祖、徐有勉哪怕唐漢,殺了就殺了,還帶走屍體作甚?”
吳惟忠點點頭道:“好,那我們來做第二個假設。如果他們六人並未死於襲擊,船又遭沉,可想而知,當時必然發生了重大意外,更因為這個意外,打斷了原本的襲擊。”
周魯思索道:“你是說,海上的風暴?”
“對,海上風暴的力量,我倆早就見識過了,人力根本難以抗衡。假設當時恰好風暴來襲,船隻傾覆,無論唐漢還是賊人,最重要的,都是逃生。原本的廝殺火並,也被迫停了下來。”吳惟忠繼續推測。
“吳兄所言甚有道理。所以眼前這些屍體,應該都是風暴來臨前就被殺死的。”周魯讚同道。
“嗯。賊人們撤退時,將己方傷亡之人一並撤走,目的是為了抹去痕跡,這一點,無須贅言。可新的問題來了,唐漢他們六人呢?是被賊人一並擄走,還是失陷風暴之中?”吳惟忠的分析接近了最關鍵的部分。
“從周圍的打撈情況來看,他們葬身大海的可能性不高,吳兄是說?”周魯驚疑道。
吳惟忠大膽地拋出了自己的結論:“此六人,應該都還活著。區別是,如今身陷賊人巢穴,還是流落到了哪個荒島。我個人傾向於後一種情況。”
“這是為何?”周魯基本同意吳惟忠的推理,但還想不明白他的傾向。
吳惟忠緩緩步出殮屍房,目光投向北邊:“這就迴到了那首詩,那首張相公所念、戚公又轉述的、王安石的詩。”
“哎呀,吳兄,你就別磨磨唧唧了,快跟我說說兩位大人究竟是何意見吧。”周魯急了。
“王安石因變法而得罪於天下。這麽說,你還不明白?”吳惟忠提高了聲調,反問道。
“你是說……”周魯悚然一驚,思忖後又皺眉道:“若當真如此,將人抓走,用來威脅,不更能見效嗎?”
吳惟忠搖頭歎道:“變法大勢已成,又豈是區區張家公子與千金的性命所能攔阻的?這些人,其心可誅、其心可誅啊!”
周魯神情委頓,沮喪道:“吳兄,你我忝為高級武將,實則權柄不過在一城一路之防衛也。這些朝廷大事,我等斷不敢摻和、也摻和不進去。說迴眼前之難題,吳兄有以教我?”
吳惟忠看著周魯,認真說道:“吾此番前來,除那首詩外,戚公並無交代隻言片語,中樞更沒有任何諭令給到我本人。我的立場隻有一個,盡力尋迴我的侄兒,唐漢。同時,他也是周大人你的侄兒。”
周魯聽得有些糊塗:“唐漢當然是我的侄兒。可你到底想說什麽呢?”
吳惟忠笑道:“叔叔出海尋侄兒,乃人之常情也。湊巧的是,這位侄兒與旁人不同,他的叔叔,遍布天下。”
“你是說,老夥計們……”
“哈哈哈,煩請周兄給我一份,登州海域布防圖。另外,還有一點,我堅信,隻要唐漢還活著,他就一定,不會丟戚家軍的臉!”
吳惟忠默默致哀,隨後感慨道:“昔年,我們水裏來火裏去,不知多少兄弟,留在了汪洋大海之中。此情此景,猶在眼前,所以戚公才會發出‘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呐喊。”
周魯心有戚戚道:“隻可惜,此番登州衛死去的兵士,連兇手都還查不出來,著實令人憤懣!”
吳惟忠皺眉道:“塘報我已看過,沉船具體的打撈情況如何?”
周魯指著眼前屍體道:“此事頗為蹊蹺。我派人打撈起來的屍體,除了十數名張三公子的友人、隨從,其他全都是登州水師兵士。船上有多處刀刃留痕,顯然發生過激烈戰鬥。所以,奇怪的事情就出現了。”
“什麽事情?”吳惟忠問道。
“沒有發現任何敵人的屍體!這些兵士且不說,唐漢的功夫,你我都是很清楚的。無論他轉任錦衣衛後風評有多麽不堪,但他從小跟在戚公身旁,受戚公親自調教,除非束手就擒或者一開始就喪失戰鬥力,否則怎麽也能留下幾個敵人吧?”周魯沉聲道。
吳惟忠思忖片刻,緩緩道:“若敵人真的武功極高呢?”
周魯厲聲道:“可敵人用的,全部都是倭刀!”
“倭刀?居然是倭刀?”吳惟忠頗為意外。
周魯快步上前,伸手掀開一塊白布:“吳兄請看。”
吳惟忠低頭認真檢視起來,半晌後,長出了一口氣,點點頭道:“果然是倭刀造成的傷口。這件事,莫非是倭賊所為?”
“從表麵來看,的確如此,可這也正是我另一個想不通的地方。沉船地點,依然屬登州水師管轄海域,這些年我從來沒有,在登州水域碰到過倭賊。難不成唐漢一出海,就迎頭撞上了?這未免也太過巧合!”周魯苦惱道。
吳惟忠斷然道:“無論是不是倭賊下的手,巧合的幾率實在太低。因此,最大可能隻有一個。”
“內奸!”兩人對視一眼,幾乎同時說道。
周魯拍案而起,咬牙切齒道:“看來是老虎打盹太久,讓有些雞鳴狗盜之徒蠢蠢欲動了!查!我要徹查!先從當天所有接觸過張公子和唐漢的人查起!”
吳惟忠擺了擺手道:“此事必藏玄機,就算你查出登州衛的內鬼,實際上也改變不了什麽。更何況,精心策劃如此滔天大案的人,也不會留下馬腳讓我等去捉。”
周魯轉念一想,憂心忡忡道:“眼下東廠的人,就在一旁虎視眈眈。海上風雲莫測,若不能盡快將人尋迴,這後果,我周魯著實扛不起啊!”
吳惟忠拍了拍周魯肩頭,寬慰道:“事情未必有你想得那麽糟糕。你在塘報裏說,失蹤者共六人,除唐漢以外,其餘為張家公子與千金、嚴東樓嚴公子、還有江南的兩名才子。結合沉船、內奸、屍體身份等疑點,我們可以做出三點假設。”
“哪三點假設?”周魯向來便知,吳惟忠雖同為武將,卻還是戚家軍的參謀之一,頗有謀略,故而相當重視其意見想法。
吳惟忠緩緩道來:“第一,假設失蹤者也在襲擊中同時遇害了,那麽他們的屍體何在?敵人除了抹去自身痕跡,還將這六具屍體一並帶走嗎?”
周魯搖頭道:“這不合常理。哪怕張、嚴兩家人身份尊貴,屍體可做些文章,可那湯顯祖、徐有勉哪怕唐漢,殺了就殺了,還帶走屍體作甚?”
吳惟忠點點頭道:“好,那我們來做第二個假設。如果他們六人並未死於襲擊,船又遭沉,可想而知,當時必然發生了重大意外,更因為這個意外,打斷了原本的襲擊。”
周魯思索道:“你是說,海上的風暴?”
“對,海上風暴的力量,我倆早就見識過了,人力根本難以抗衡。假設當時恰好風暴來襲,船隻傾覆,無論唐漢還是賊人,最重要的,都是逃生。原本的廝殺火並,也被迫停了下來。”吳惟忠繼續推測。
“吳兄所言甚有道理。所以眼前這些屍體,應該都是風暴來臨前就被殺死的。”周魯讚同道。
“嗯。賊人們撤退時,將己方傷亡之人一並撤走,目的是為了抹去痕跡,這一點,無須贅言。可新的問題來了,唐漢他們六人呢?是被賊人一並擄走,還是失陷風暴之中?”吳惟忠的分析接近了最關鍵的部分。
“從周圍的打撈情況來看,他們葬身大海的可能性不高,吳兄是說?”周魯驚疑道。
吳惟忠大膽地拋出了自己的結論:“此六人,應該都還活著。區別是,如今身陷賊人巢穴,還是流落到了哪個荒島。我個人傾向於後一種情況。”
“這是為何?”周魯基本同意吳惟忠的推理,但還想不明白他的傾向。
吳惟忠緩緩步出殮屍房,目光投向北邊:“這就迴到了那首詩,那首張相公所念、戚公又轉述的、王安石的詩。”
“哎呀,吳兄,你就別磨磨唧唧了,快跟我說說兩位大人究竟是何意見吧。”周魯急了。
“王安石因變法而得罪於天下。這麽說,你還不明白?”吳惟忠提高了聲調,反問道。
“你是說……”周魯悚然一驚,思忖後又皺眉道:“若當真如此,將人抓走,用來威脅,不更能見效嗎?”
吳惟忠搖頭歎道:“變法大勢已成,又豈是區區張家公子與千金的性命所能攔阻的?這些人,其心可誅、其心可誅啊!”
周魯神情委頓,沮喪道:“吳兄,你我忝為高級武將,實則權柄不過在一城一路之防衛也。這些朝廷大事,我等斷不敢摻和、也摻和不進去。說迴眼前之難題,吳兄有以教我?”
吳惟忠看著周魯,認真說道:“吾此番前來,除那首詩外,戚公並無交代隻言片語,中樞更沒有任何諭令給到我本人。我的立場隻有一個,盡力尋迴我的侄兒,唐漢。同時,他也是周大人你的侄兒。”
周魯聽得有些糊塗:“唐漢當然是我的侄兒。可你到底想說什麽呢?”
吳惟忠笑道:“叔叔出海尋侄兒,乃人之常情也。湊巧的是,這位侄兒與旁人不同,他的叔叔,遍布天下。”
“你是說,老夥計們……”
“哈哈哈,煩請周兄給我一份,登州海域布防圖。另外,還有一點,我堅信,隻要唐漢還活著,他就一定,不會丟戚家軍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