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嫡係
開局即亡國,什麽?我是慕容衝 作者:燕城河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人就是他目前的班底,大司馬府掌大燕武備事務,慕容衝也拿到了大燕全國軍隊布防。
目前晉陽由並州刺史、東海王慕容莊率軍萬餘防守,宜都王慕容桓率軍萬餘活動在洛陽以東,壺關也有上萬軍隊駐紮。目前鄴城周圍大量軍隊集結,粗略估計鄴城軍隊加上四周趕來的地方軍加起來有幾十萬。而在薊城、遼東一線也有萬餘軍隊。
申胤道:“稟大司馬,青幽諸州軍隊正向鄴城集結。軍械糧草也在積極準備中。”
慕容衝問道:“秦軍步騎六萬餘,王猛為主帥,名將鄧羌、張蠔等眾,你們以為大燕能敵否?”
劉寇語氣中帶著不屑,“秦軍兵不過六萬,勞師遠征,兵疲民乏。我大燕以逸待勞,晉陽、壺關等地數萬守軍。鄴城也在集結大軍,我看當有二三十萬眾。太傅久經沙場,不世名將,若太傅統兵必教那王猛、鄧羌之眾有來無迴。”
可足渾紹很是讚同:“太傅統兵必事半功倍。若是此戰殲滅秦軍六萬餘,秦軍數年之內當無力東征。”
慕容衝知道問這幾個也問不出什麽來,便跟幾人打著哈哈:“如此孤可高忱無憂矣。既然如此你們就先退下吧。”
劉寇內心暗喜:果然是孩童心性。但是語氣卻十分尊敬:“臣告退。”
……
書房內:
這裏都是慕容衝目前的嫡係,左長史申胤、左司馬封孚、中郎將燕羽。
“方才人多眼雜,你們都說說吧。”
燕羽直接道:“末將是武夫,就從軍隊談談吧。毫不誇張的說近幾年尤其是太原王走後大燕軍隊戰力一落千丈,士兵羸弱,將佐隻知道貪歡享樂,前些年要不是吳王統兵怕是桓溫要將大燕滅國了。
說是二三十萬,這裏麵有多少吃空餉的?除去輔兵恐怕真正的作戰士卒連五萬都不到,有一戰之力的能找到一萬都算不錯了。
末將奉命秘密挑選精銳士卒訓練時,就很有感觸,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有本事的人永遠得不到升遷,那些喝著兵血的小人反倒是成了中郎將、將軍。”
燕羽說完慕容衝點了點頭,“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
封孚見狀不由心生佩服,這些日子的相處還有從申胤等人口中知道,封孚越來越覺得慕容衝就是他所要追隨的賢君明主。
申胤道:“秦軍主將有勇有謀,上下用命,我大燕在壺關等地的守軍未免捉襟見肘,東海王等人又無臨陣經驗,戰場之上恐怕守不住啊,若是要塞盡失,秦軍便可沿太行山長驅直入,如今看來太傅統兵怕是也擋不住啊。若是範陽王統兵……”
封孚看得要明白些:“他們不可能讓範陽王統兵的。一者太傅掌握朝政日久,朝廷上下盡是其黨羽,可足渾太後更是與其相善,他們容不下其他人再掌兵權。二者範陽王素與吳王交好,他們便會以此為由不讓範陽王統兵。
就算這場仗僥幸打贏了也不過是秋後的螞蚱,上下貪歡享樂,揮霍無度,朝政晦暗,不改革就不能革除弊政,弊政不除大燕就永遠是個外強中幹的鹹魚,秦國或者晉國這樣的老貓就會永遠懸在大燕的頭上。”
封孚的話振聾發聵,申胤不斷注視著慕容衝的神色變化,畢竟提到了可足渾太後,那可是慕容衝的親娘。
慕容衝歎息道:“可惜當初悅相上書革除弊政,核查戶口,出戶二十萬。可惜無疾而終。”
突然想起了什麽,慕容衝問道:“悅相是如何死的?”封孚道:“悅相年老,又主持改革事宜,病疾卒於府上。”
申胤搖頭道:那是跟你們那麽說的。”
慕容衝一怔,還有隱情?
申胤解釋道:“當初發現悅相死訊時,悅相被一劍刺中胸口,傷及心腹。陛下下令追查確實鄴城外盜賊所為,但這都是表象,我聽兄長(尚書左丞申紹)說證據直指慕容評,但是考慮慕容評是在朝元老,又是先帝留下的唯一在世的輔政大臣,再者由於悅相清查戶口得罪了在朝不少人,無論是宰輔中人還是世家大族又或是皇親國戚無不希望悅相死。最後為了穩定朝局隻能說悅相年老多疾,病逝府中。”
慕容衝明白了,這也是後世對於悅綰之死的兩種記載。
“出戶二十餘萬,舉朝怨怒。綰先有疾,自力厘校戶籍,疾遂亟。冬,十一月,卒。”——《資治通鑒》
綰既定製,朝野震驚,出戶二十餘萬。慕容評大不平,尋賊綰,殺之。——《晉書》
慕容衝道:“等將來孤王為悅相正名。”
封孚、申胤、燕羽下拜道:“天不絕大燕。”
“快快免禮,大燕滅國已經勢不可當,孤還想再做些什麽,盡人事知天命罷了。孤意全力舉薦範陽王統兵出征,對抗強秦。”
幾人對視一眼也隻能如此了,慕容衝忽然想起道:“申長史,你曾隨吳王南抗桓溫,孤王記得軍中還有些得力將佐。”
申胤苦笑道:“就因為隨吳王行軍過便愈發不可能用了,倒是有兩員驍將。悉羅騰任尚書郎,這些年在家形同軟禁。柒幹津戰後便調任遼東,無人知道他的最後歸宿。”
“無論怎麽樣總要賭一把,我近日會在拜訪皇甫太尉等人,策動他們一同上書。”
幾人告辭,封孚最後走出書房,他給慕容衝留下一句話:“大王,總要為自己留條路,無論何時何地,封孚唯主公馬首是瞻。”
慕容衝細細考量起來,自己必須逃出鄴城,逃離前秦的勢力範圍,那麽無非兩條路,北上或者南下。
北上遼東或者草原,就算是遼東也很快會被前秦拿下。
至於草原,慕容家一直以來盤踞遼地,就算是中部人生地不熟的拓跋鮮卑部也用不了多久會被前秦吞並,放眼整個北方都不是理想的逃亡地。
那麽隻剩下東晉了,但是未來幾年內桓溫的政治勢力將達到頂峰,甚至廢立皇帝。
而慕容家在枋頭大敗桓溫,將桓溫建立強大威望,加九錫的夢想破滅了,桓溫能容忍自己嗎?
目前晉陽由並州刺史、東海王慕容莊率軍萬餘防守,宜都王慕容桓率軍萬餘活動在洛陽以東,壺關也有上萬軍隊駐紮。目前鄴城周圍大量軍隊集結,粗略估計鄴城軍隊加上四周趕來的地方軍加起來有幾十萬。而在薊城、遼東一線也有萬餘軍隊。
申胤道:“稟大司馬,青幽諸州軍隊正向鄴城集結。軍械糧草也在積極準備中。”
慕容衝問道:“秦軍步騎六萬餘,王猛為主帥,名將鄧羌、張蠔等眾,你們以為大燕能敵否?”
劉寇語氣中帶著不屑,“秦軍兵不過六萬,勞師遠征,兵疲民乏。我大燕以逸待勞,晉陽、壺關等地數萬守軍。鄴城也在集結大軍,我看當有二三十萬眾。太傅久經沙場,不世名將,若太傅統兵必教那王猛、鄧羌之眾有來無迴。”
可足渾紹很是讚同:“太傅統兵必事半功倍。若是此戰殲滅秦軍六萬餘,秦軍數年之內當無力東征。”
慕容衝知道問這幾個也問不出什麽來,便跟幾人打著哈哈:“如此孤可高忱無憂矣。既然如此你們就先退下吧。”
劉寇內心暗喜:果然是孩童心性。但是語氣卻十分尊敬:“臣告退。”
……
書房內:
這裏都是慕容衝目前的嫡係,左長史申胤、左司馬封孚、中郎將燕羽。
“方才人多眼雜,你們都說說吧。”
燕羽直接道:“末將是武夫,就從軍隊談談吧。毫不誇張的說近幾年尤其是太原王走後大燕軍隊戰力一落千丈,士兵羸弱,將佐隻知道貪歡享樂,前些年要不是吳王統兵怕是桓溫要將大燕滅國了。
說是二三十萬,這裏麵有多少吃空餉的?除去輔兵恐怕真正的作戰士卒連五萬都不到,有一戰之力的能找到一萬都算不錯了。
末將奉命秘密挑選精銳士卒訓練時,就很有感觸,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有本事的人永遠得不到升遷,那些喝著兵血的小人反倒是成了中郎將、將軍。”
燕羽說完慕容衝點了點頭,“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
封孚見狀不由心生佩服,這些日子的相處還有從申胤等人口中知道,封孚越來越覺得慕容衝就是他所要追隨的賢君明主。
申胤道:“秦軍主將有勇有謀,上下用命,我大燕在壺關等地的守軍未免捉襟見肘,東海王等人又無臨陣經驗,戰場之上恐怕守不住啊,若是要塞盡失,秦軍便可沿太行山長驅直入,如今看來太傅統兵怕是也擋不住啊。若是範陽王統兵……”
封孚看得要明白些:“他們不可能讓範陽王統兵的。一者太傅掌握朝政日久,朝廷上下盡是其黨羽,可足渾太後更是與其相善,他們容不下其他人再掌兵權。二者範陽王素與吳王交好,他們便會以此為由不讓範陽王統兵。
就算這場仗僥幸打贏了也不過是秋後的螞蚱,上下貪歡享樂,揮霍無度,朝政晦暗,不改革就不能革除弊政,弊政不除大燕就永遠是個外強中幹的鹹魚,秦國或者晉國這樣的老貓就會永遠懸在大燕的頭上。”
封孚的話振聾發聵,申胤不斷注視著慕容衝的神色變化,畢竟提到了可足渾太後,那可是慕容衝的親娘。
慕容衝歎息道:“可惜當初悅相上書革除弊政,核查戶口,出戶二十萬。可惜無疾而終。”
突然想起了什麽,慕容衝問道:“悅相是如何死的?”封孚道:“悅相年老,又主持改革事宜,病疾卒於府上。”
申胤搖頭道:那是跟你們那麽說的。”
慕容衝一怔,還有隱情?
申胤解釋道:“當初發現悅相死訊時,悅相被一劍刺中胸口,傷及心腹。陛下下令追查確實鄴城外盜賊所為,但這都是表象,我聽兄長(尚書左丞申紹)說證據直指慕容評,但是考慮慕容評是在朝元老,又是先帝留下的唯一在世的輔政大臣,再者由於悅相清查戶口得罪了在朝不少人,無論是宰輔中人還是世家大族又或是皇親國戚無不希望悅相死。最後為了穩定朝局隻能說悅相年老多疾,病逝府中。”
慕容衝明白了,這也是後世對於悅綰之死的兩種記載。
“出戶二十餘萬,舉朝怨怒。綰先有疾,自力厘校戶籍,疾遂亟。冬,十一月,卒。”——《資治通鑒》
綰既定製,朝野震驚,出戶二十餘萬。慕容評大不平,尋賊綰,殺之。——《晉書》
慕容衝道:“等將來孤王為悅相正名。”
封孚、申胤、燕羽下拜道:“天不絕大燕。”
“快快免禮,大燕滅國已經勢不可當,孤還想再做些什麽,盡人事知天命罷了。孤意全力舉薦範陽王統兵出征,對抗強秦。”
幾人對視一眼也隻能如此了,慕容衝忽然想起道:“申長史,你曾隨吳王南抗桓溫,孤王記得軍中還有些得力將佐。”
申胤苦笑道:“就因為隨吳王行軍過便愈發不可能用了,倒是有兩員驍將。悉羅騰任尚書郎,這些年在家形同軟禁。柒幹津戰後便調任遼東,無人知道他的最後歸宿。”
“無論怎麽樣總要賭一把,我近日會在拜訪皇甫太尉等人,策動他們一同上書。”
幾人告辭,封孚最後走出書房,他給慕容衝留下一句話:“大王,總要為自己留條路,無論何時何地,封孚唯主公馬首是瞻。”
慕容衝細細考量起來,自己必須逃出鄴城,逃離前秦的勢力範圍,那麽無非兩條路,北上或者南下。
北上遼東或者草原,就算是遼東也很快會被前秦拿下。
至於草原,慕容家一直以來盤踞遼地,就算是中部人生地不熟的拓跋鮮卑部也用不了多久會被前秦吞並,放眼整個北方都不是理想的逃亡地。
那麽隻剩下東晉了,但是未來幾年內桓溫的政治勢力將達到頂峰,甚至廢立皇帝。
而慕容家在枋頭大敗桓溫,將桓溫建立強大威望,加九錫的夢想破滅了,桓溫能容忍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