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私見慕容德
開局即亡國,什麽?我是慕容衝 作者:燕城河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司馬開府佐官皆皇上禦定,我們又有什麽好幹預的。”
慕容衝道:“小王願以周公吐脯之心厚待賢才,既然佐官由皇上禦定,各位大人若有賢才不忘向朝廷舉薦。”
頓了頓慕容衝又道:“今日天色已晚小王還欲前往範陽王叔處拜會,先告辭了。”
幾人一愣:範陽王慕容德?
慕容衝離去幾人還愣在當場
幾人對於慕容德的印象主要在於枋頭之戰,枋頭之戰慕容垂掛帥,主動要求慕容德隨軍出征,慕容德屯於石門,絕溫糧漕。後率勁騎四千,埋伏襄邑澗中,與慕容垂前後夾擊,桓溫大敗,死者三萬餘人。也是一位大將之才,可惜吳王出走,慕容德受牽連被免職。
皇甫真從慕容廆時代便出仕前燕知道的自然多一些。
皇甫真道:“昔日範陽王之母公孫氏夢日入臍中,晝寢而生。吳王在朝時甚重範陽王。因共論軍國大謀, 言必切至。謂之曰:“汝器識長進,非複吳下阿蒙也。”
申紹道:“中山王雖年幼,但有大誌,能識人,知忠奸,明是非,更兼龍鳳之資,當是英王。秦軍寇之以非人力挽迴,但吾看秦國治關東不過十數年而已。天命在燕。”
樂嵩大喜:“有吳王、中山王、範陽王之英主,天命在燕。”
不過皇甫真的心思伸的更遠:慕容家好內鬥,將來怕是……
慕容衝並不知道他們背後的議論,轉眼間就到了範陽王府外。不過去見皇甫真是帶了車架隨從的,見慕容德則是孤身一人。
不得不說慕容皝還是真牛,那麽多兒子直接幹出一個慕容四傑: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俊,位列武廟太原王慕容恪、後燕世祖武成帝慕容垂、南燕獻武帝慕容德。
可惜這四個要是按順序傳下來,燕國又該多綿延些年。
可惜慕容家祖傳內鬥,昔年慕容廆與慕容吐穀渾馬鬥,慕容吐穀渾率部西遷,到了現在的青海建立了吐穀渾。後來慕容皝與慕容仁內鬥,這次慕容仁比較恨直接割據遼東。後來慕容俊又與慕容垂接著鬥,慕容評等人後來逼走慕容垂。前燕滅亡之後後燕與西燕好有南燕繼承了祖傳內鬥。
當然內鬥是祖傳,複國也是祖傳,別說前後西南四燕了,就是西遷的吐穀渾國也是被滅了幾次,複國了幾次,一直延續了三百年。
一見慕容德,慕容衝直接行晚輩禮:“小侄拜見小叔。”這一下直接給慕容德整不會了,受慕容垂的事影響慕容德跟慕容俊這一支關係不大好,平時更是沒有什麽交集。聽到慕容衝求見慕容德還愣了半晌,實在不知道慕容衝是來幹什麽。
外麵天色已晚,慕容德自從被免職後就一直躲在家裏不出門,也不見外客。尋常府邸四周連人都少的可憐。這一次慕容德見慕容衝是因為慕容衝直接給慕容德送了一份大禮。
而這份禮物讓慕容德惴惴不安。
看著眼前謙虛有禮的慕容衝,慕容德實在摸不著頭腦,“不必多禮,汝雖為吾侄,更是朝廷的中山王、大司馬,按君臣當是我向你行禮。書房詳談吧!”
書房內:慕容德關上房門不許任何人靠近。
“現在出自你口,入自我耳。說吧為何送我此物?”慕容德打開錦盒裏麵放著一方官印,正是大司馬印。
“這方官印原本應該是吳王的,按理說太原王逝世,吳王出任大司馬;吳王出走也當是範陽王任大司馬,衝不過是物歸原主罷了。”
慕容德瞬間站起:“不可不可,大司馬朝廷授予你,便自有朝廷的道理。我不過是一個閑散之人罷了。”
“小叔既然如此說了,侄子便將官印收迴了。隻是小叔就要如此沉淪下去嗎?秦燕大戰在即,朝廷上下有能力退秦者無非小叔。”
“嗬嗬。”慕容德嗤笑兩聲不再說話。
“昔日吳王言:非複吳下阿蒙也。朝廷上下昏庸無道,誌士諫言不受,功臣不賞而走,國政皆出上庸王,外戚幹政,權臣無謀。燕國亦如西去沉淪之夕陽,不可救矣。”
慕容德心中已是驚濤駭浪,這些話恐怕是慕容衝自己所想,不然又何人教他?燕國不可守,隻能期待後來複國時機,他莫不是……
“範陽王,你以為大燕滅國後皇帝當如何?”
慕容德道:“苻堅寬仁,再者大燕雖滅,為了安撫關東。會厚待慕容皇族。”
“若是有複國時機,皇帝便是一杆旗幟。那麽吳王又會甘心嗎?吳王的部下甘心嗎?範陽王以為誰當這個皇帝合適?”
慕容德沒有迴答這個問題反而問道:“怎麽?你想當這個皇帝?”
“兄長庸弱,吳王長於軍略而短於內政,內政一道弗如太原王遠甚。”
慕容德眼神如炬盯著慕容衝:“皇帝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
慕容衝毫不退縮迎上慕容德的目光:“複國的路上誰又知道?內修德政,外和諸戎,整軍備,招賢才,撫黎元,安黎朔。未嚐不能為帝?”
慕容德神色大動,眼前的人仿佛不是一個的總角之年孩子,他仿佛看見了慕容俊,雄心勃勃,意氣風發。
慕容德是慕容皝最小的兒子,比慕容俊小了15歲,他的少年時期正是慕容俊主政的時候。他感覺慕容俊身上的帝王之氣遠超其父慕容皝,才幹野心也超過了慕容皝,慕容德甚至覺得這個兄長超過了高祖慕容廆。
如今他在慕容衝身上也看到了這股氣質,他博覽群書,自然知道那些真正的帝王是什麽樣,慕容俊身上就是這種氣質。而慕容垂確切來說是當是韓白,或者說是梟雄,但卻不是那種真正像秦皇漢武的帝王。
慕容德心思大動,放下了芥蒂與慕容衝交談起來。
一個半時辰過後已近子時,慕容衝趁著夜色離開了範陽王府。
“時太祖方得大司馬職權,是夜私見範陽王德,相談甚歡,至子時方離,更無人知其詳者。”——《燕史》
慕容衝道:“小王願以周公吐脯之心厚待賢才,既然佐官由皇上禦定,各位大人若有賢才不忘向朝廷舉薦。”
頓了頓慕容衝又道:“今日天色已晚小王還欲前往範陽王叔處拜會,先告辭了。”
幾人一愣:範陽王慕容德?
慕容衝離去幾人還愣在當場
幾人對於慕容德的印象主要在於枋頭之戰,枋頭之戰慕容垂掛帥,主動要求慕容德隨軍出征,慕容德屯於石門,絕溫糧漕。後率勁騎四千,埋伏襄邑澗中,與慕容垂前後夾擊,桓溫大敗,死者三萬餘人。也是一位大將之才,可惜吳王出走,慕容德受牽連被免職。
皇甫真從慕容廆時代便出仕前燕知道的自然多一些。
皇甫真道:“昔日範陽王之母公孫氏夢日入臍中,晝寢而生。吳王在朝時甚重範陽王。因共論軍國大謀, 言必切至。謂之曰:“汝器識長進,非複吳下阿蒙也。”
申紹道:“中山王雖年幼,但有大誌,能識人,知忠奸,明是非,更兼龍鳳之資,當是英王。秦軍寇之以非人力挽迴,但吾看秦國治關東不過十數年而已。天命在燕。”
樂嵩大喜:“有吳王、中山王、範陽王之英主,天命在燕。”
不過皇甫真的心思伸的更遠:慕容家好內鬥,將來怕是……
慕容衝並不知道他們背後的議論,轉眼間就到了範陽王府外。不過去見皇甫真是帶了車架隨從的,見慕容德則是孤身一人。
不得不說慕容皝還是真牛,那麽多兒子直接幹出一個慕容四傑: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俊,位列武廟太原王慕容恪、後燕世祖武成帝慕容垂、南燕獻武帝慕容德。
可惜這四個要是按順序傳下來,燕國又該多綿延些年。
可惜慕容家祖傳內鬥,昔年慕容廆與慕容吐穀渾馬鬥,慕容吐穀渾率部西遷,到了現在的青海建立了吐穀渾。後來慕容皝與慕容仁內鬥,這次慕容仁比較恨直接割據遼東。後來慕容俊又與慕容垂接著鬥,慕容評等人後來逼走慕容垂。前燕滅亡之後後燕與西燕好有南燕繼承了祖傳內鬥。
當然內鬥是祖傳,複國也是祖傳,別說前後西南四燕了,就是西遷的吐穀渾國也是被滅了幾次,複國了幾次,一直延續了三百年。
一見慕容德,慕容衝直接行晚輩禮:“小侄拜見小叔。”這一下直接給慕容德整不會了,受慕容垂的事影響慕容德跟慕容俊這一支關係不大好,平時更是沒有什麽交集。聽到慕容衝求見慕容德還愣了半晌,實在不知道慕容衝是來幹什麽。
外麵天色已晚,慕容德自從被免職後就一直躲在家裏不出門,也不見外客。尋常府邸四周連人都少的可憐。這一次慕容德見慕容衝是因為慕容衝直接給慕容德送了一份大禮。
而這份禮物讓慕容德惴惴不安。
看著眼前謙虛有禮的慕容衝,慕容德實在摸不著頭腦,“不必多禮,汝雖為吾侄,更是朝廷的中山王、大司馬,按君臣當是我向你行禮。書房詳談吧!”
書房內:慕容德關上房門不許任何人靠近。
“現在出自你口,入自我耳。說吧為何送我此物?”慕容德打開錦盒裏麵放著一方官印,正是大司馬印。
“這方官印原本應該是吳王的,按理說太原王逝世,吳王出任大司馬;吳王出走也當是範陽王任大司馬,衝不過是物歸原主罷了。”
慕容德瞬間站起:“不可不可,大司馬朝廷授予你,便自有朝廷的道理。我不過是一個閑散之人罷了。”
“小叔既然如此說了,侄子便將官印收迴了。隻是小叔就要如此沉淪下去嗎?秦燕大戰在即,朝廷上下有能力退秦者無非小叔。”
“嗬嗬。”慕容德嗤笑兩聲不再說話。
“昔日吳王言:非複吳下阿蒙也。朝廷上下昏庸無道,誌士諫言不受,功臣不賞而走,國政皆出上庸王,外戚幹政,權臣無謀。燕國亦如西去沉淪之夕陽,不可救矣。”
慕容德心中已是驚濤駭浪,這些話恐怕是慕容衝自己所想,不然又何人教他?燕國不可守,隻能期待後來複國時機,他莫不是……
“範陽王,你以為大燕滅國後皇帝當如何?”
慕容德道:“苻堅寬仁,再者大燕雖滅,為了安撫關東。會厚待慕容皇族。”
“若是有複國時機,皇帝便是一杆旗幟。那麽吳王又會甘心嗎?吳王的部下甘心嗎?範陽王以為誰當這個皇帝合適?”
慕容德沒有迴答這個問題反而問道:“怎麽?你想當這個皇帝?”
“兄長庸弱,吳王長於軍略而短於內政,內政一道弗如太原王遠甚。”
慕容德眼神如炬盯著慕容衝:“皇帝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
慕容衝毫不退縮迎上慕容德的目光:“複國的路上誰又知道?內修德政,外和諸戎,整軍備,招賢才,撫黎元,安黎朔。未嚐不能為帝?”
慕容德神色大動,眼前的人仿佛不是一個的總角之年孩子,他仿佛看見了慕容俊,雄心勃勃,意氣風發。
慕容德是慕容皝最小的兒子,比慕容俊小了15歲,他的少年時期正是慕容俊主政的時候。他感覺慕容俊身上的帝王之氣遠超其父慕容皝,才幹野心也超過了慕容皝,慕容德甚至覺得這個兄長超過了高祖慕容廆。
如今他在慕容衝身上也看到了這股氣質,他博覽群書,自然知道那些真正的帝王是什麽樣,慕容俊身上就是這種氣質。而慕容垂確切來說是當是韓白,或者說是梟雄,但卻不是那種真正像秦皇漢武的帝王。
慕容德心思大動,放下了芥蒂與慕容衝交談起來。
一個半時辰過後已近子時,慕容衝趁著夜色離開了範陽王府。
“時太祖方得大司馬職權,是夜私見範陽王德,相談甚歡,至子時方離,更無人知其詳者。”——《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