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逸雲楊明修
穿成笨蛋美人後我開始轉運了 作者:一隻鰱魚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哦?楊明修那老家夥?”
繆一清看向陶薑的眼神中又多了些探究--
誰不知道曾為帝師的楊明修自比閑雲野鶴,一身雅趣清高得很,平日裏更將他們這些商賈視為草芥,從不稀得來往。
如此脾氣又臭又硬的老古董,這一次怎肯下場來幫陶家的忙呢?
陶薑立於身側,並沒有接話,田壩的微風吹起她的裙裾簌簌作響,仿佛蜂蝶翩躚在鄰家春色之中。
她的思緒隨著幽幽目光越過繁鬧的田莊,透過雲煙縹緲,落在了蒼翠欲滴的逸雲山上。
兩個時辰之前,陶薑領著丫鬟枳實來到了逸雲書院。
書院位於逸雲山頂,籠罩在煙紗雲霧之間,遠離俗世鬧市。
枳實一邊揉著發酸的膝蓋,一邊嘟囔著:
“這書院究竟哪裏好了!又遠又偏,咱們下了馬車至少爬了一個時辰的山,這才將將走到!”
逸雲書院高高的灰牆青瓦之下,已傳出朗朗讀書聲--
似鼓瑟齊鳴,律動不止;又如玲瓏樂曲,令人流連忘返。
這地方青山綠水,景美人少,果然世家子弟念個書都要選個世外桃源。
她微微點了下下巴,示意枳實扣響朱漆大門上的金漆獸麵錫環,不多時便走出一個藍袍素衫的小書童。
書童見門外立著兩個女子,一個嬌俏可人卻眉頭緊鎖撅著個嘴,另一個嬌花照月氣質華貴,盈盈一笑似九天神女。
書童耳根微紅,趕緊收迴自己略滯的眼神,恭敬做了個揖,沉聲道:
“不知二位娘子晨至書院,有何請教?”
說完仍是不敢抬頭,怕多看一眼再慌了神,顯得自己太沒規矩。
枳實本就起了個大早,又爬了許久的山,此時早已不耐,又看著小書童紅著臉文縐縐地嚼什麽“請教”,更是從酸痛的腳底湧出怒氣:
“我家小姐乃是藥商陶家長房的嫡小姐,來這裏自是尋你們的院長!”
書童的腰彎得更低了:
“我家先生行蹤不定,小姐若是沒有提前邀約,怕是……”
枳實還想繼續發難,卻被陶薑一個眼神製止,她透過門縫看向書院的空闊庭院,柔下聲音道:
“不為難童子。隻是請童子問一下你家先生,是否還念著藥商陶家的桃花釀?”
伸手不打笑臉人。沒帶點見麵禮,我又怎會輕易登門造訪?
書童這才抬起頭來,一眼便看到了枳實手中的三個描著桃花纏枝的白瓷瓶,立馬點了點頭,轉身便往書院裏跑。
陶薑這才鬆了口氣,在白雲遮障的山頂輕輕吐呐了一口氣。
世人皆知,前帝師楊明修人生三大好--酒、書、畫。
而酒,牢牢地排在書畫前麵。
據說,太子繼承大統成新帝之時,楊明修便訴以功成身退要告老還鄉。
新帝不舍師徒情深,在宮中地窖內囤了三千多壇從岐國各處搜集來的佳釀,這才把楊明修多留了四年。
而楊明修與陶家唯一的淵源,也是因為酒。
父親陶長卿曾行商東夷國,帶迴當地特色桃花釀三瓶。這桃花釀在東夷倒不值什麽錢,卻因為運輸艱難商貿不通,在岐國成了個稀罕物件兒。
也不知楊明修從哪得到的消息,知道陶家藏著三瓶桃花釀,便遣了書童帶著銀子要高價購買。
但陶家什麽人家,眼睛裏哪稀罕讀書人這麽點碎銀兩,當下便連趕帶哄地驅逐了小書童。
楊明修自知失禮,沒幾日親自登門陶府,伸手便遞出一幅前朝國手畫師周唐的《仕女簪花圖》。
陶長卿雖出生商戶之門,但也飽讀詩書,家中產業更兼有當鋪,一眼便看出了這幅《簪花圖》價值連城,是千金不換之寶。
那一日父親與楊明修在書房品畫品茶一個下午,直到夕陽的金黃透過窗欞灑了西書房一地,楊明修這才走了出來。
原身躲在抄手迴廊的柱子後頭,看著楊明修一臉遺憾,腳步遲緩,寬大袖袍之中帶走了沒送的出去的《仕女簪花圖》。
至於一個商人一個帝師,在書房中究竟聊了什麽,原身不可得知。
陶薑正想著,身著水綠色寬袍的楊明修便快步走了出來,許是有些急,頭上的漆紗籠冠還有些歪,腳上踩著的革鞜連後跟還沒來得及拔上去。
而頭頂的一團紅雲,隱隱帶了點金色,灼人眼目--畢竟是在皇城根兒下混過的人,帶點金光龍氣也是正常的。
陶薑偷偷擦了下唇邊的哈喇子,喉頭緊了一緊。
楊明修一隻腳還未邁過書院斑駁的門檻,聲音便遙遙傳了出來:
“陶家小女,你可是帶了桃花釀來?”
楊明修身後還跟著方才答話的書童,眼見自家先生沒了往日的道骨仙風,與街頭嗜酒的醉漢並無二樣,忍不住唉聲又歎氣。
陶薑向枳實點頭示意,枳實便上前兩步,將三個桃花纏枝的白瓷瓶交在楊明修手中。
楊明修來不及多問,立馬拔了其中一瓶木塞,在鼻間深深聞了幾下,這才說到:
“就是這個味道!十多年前我曾遊學東夷,在一個名叫桃花莊的村鎮裏喝過此酒,當真人間瓊漿桂馥蘭香!”
說完趕緊塞緊木塞,生怕多溢出一分酒香。
楊明修轉身將三瓶桃花釀交給身後的書童,又向他丟了個“若有閃失你死定了”的恐怖眼神,這才正了正頭上的籠冠,蹲下身拔好鞋跟,慢悠悠地說道:
“陶家小女如此盛情,想必是有所求吧?”
聰明人說話,講究一個直來直去。
陶薑也不拐彎,福了福身:
“如果我沒記錯,今日當是書院每月一次的人日節吧?”
原身的大腦仿佛一本編纂好的祥溪縣誌,任何信息陶薑都可信手拈來。
楊明修聞言一愣,不知陶薑意欲何為,隻能先含糊地應下聲來。
每月七號,是逸雲書院雷打不動的人日節,取自“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之意。
這一日,全院師生在院長楊明修的帶領下泛舟湖上,或題詩作對,或撫琴吟唱,極盡文人之雅意。
而每每這一日,最好附庸風雅的祥溪十三少便包船緊跟逸雲的船隻後頭。
以二世祖成大山為首的十三人隻希望自己的某首詩或是某個對子進了楊院長的法眼,將他們破格收歸門下,也便是光宗耀祖了。
這等事情,祥溪縣中人人皆知,陶薑又豈會沒有耳聞。
於是,她將竹簍中已經煮熟的螃蟹並著配好的薑醋料汁一起遞給楊明修,眼中盡是狡黠的光芒:
“我的請求很簡單,今日先生若是在湖上吟詩作對,以我這蟹為主題即可。”
繆一清看向陶薑的眼神中又多了些探究--
誰不知道曾為帝師的楊明修自比閑雲野鶴,一身雅趣清高得很,平日裏更將他們這些商賈視為草芥,從不稀得來往。
如此脾氣又臭又硬的老古董,這一次怎肯下場來幫陶家的忙呢?
陶薑立於身側,並沒有接話,田壩的微風吹起她的裙裾簌簌作響,仿佛蜂蝶翩躚在鄰家春色之中。
她的思緒隨著幽幽目光越過繁鬧的田莊,透過雲煙縹緲,落在了蒼翠欲滴的逸雲山上。
兩個時辰之前,陶薑領著丫鬟枳實來到了逸雲書院。
書院位於逸雲山頂,籠罩在煙紗雲霧之間,遠離俗世鬧市。
枳實一邊揉著發酸的膝蓋,一邊嘟囔著:
“這書院究竟哪裏好了!又遠又偏,咱們下了馬車至少爬了一個時辰的山,這才將將走到!”
逸雲書院高高的灰牆青瓦之下,已傳出朗朗讀書聲--
似鼓瑟齊鳴,律動不止;又如玲瓏樂曲,令人流連忘返。
這地方青山綠水,景美人少,果然世家子弟念個書都要選個世外桃源。
她微微點了下下巴,示意枳實扣響朱漆大門上的金漆獸麵錫環,不多時便走出一個藍袍素衫的小書童。
書童見門外立著兩個女子,一個嬌俏可人卻眉頭緊鎖撅著個嘴,另一個嬌花照月氣質華貴,盈盈一笑似九天神女。
書童耳根微紅,趕緊收迴自己略滯的眼神,恭敬做了個揖,沉聲道:
“不知二位娘子晨至書院,有何請教?”
說完仍是不敢抬頭,怕多看一眼再慌了神,顯得自己太沒規矩。
枳實本就起了個大早,又爬了許久的山,此時早已不耐,又看著小書童紅著臉文縐縐地嚼什麽“請教”,更是從酸痛的腳底湧出怒氣:
“我家小姐乃是藥商陶家長房的嫡小姐,來這裏自是尋你們的院長!”
書童的腰彎得更低了:
“我家先生行蹤不定,小姐若是沒有提前邀約,怕是……”
枳實還想繼續發難,卻被陶薑一個眼神製止,她透過門縫看向書院的空闊庭院,柔下聲音道:
“不為難童子。隻是請童子問一下你家先生,是否還念著藥商陶家的桃花釀?”
伸手不打笑臉人。沒帶點見麵禮,我又怎會輕易登門造訪?
書童這才抬起頭來,一眼便看到了枳實手中的三個描著桃花纏枝的白瓷瓶,立馬點了點頭,轉身便往書院裏跑。
陶薑這才鬆了口氣,在白雲遮障的山頂輕輕吐呐了一口氣。
世人皆知,前帝師楊明修人生三大好--酒、書、畫。
而酒,牢牢地排在書畫前麵。
據說,太子繼承大統成新帝之時,楊明修便訴以功成身退要告老還鄉。
新帝不舍師徒情深,在宮中地窖內囤了三千多壇從岐國各處搜集來的佳釀,這才把楊明修多留了四年。
而楊明修與陶家唯一的淵源,也是因為酒。
父親陶長卿曾行商東夷國,帶迴當地特色桃花釀三瓶。這桃花釀在東夷倒不值什麽錢,卻因為運輸艱難商貿不通,在岐國成了個稀罕物件兒。
也不知楊明修從哪得到的消息,知道陶家藏著三瓶桃花釀,便遣了書童帶著銀子要高價購買。
但陶家什麽人家,眼睛裏哪稀罕讀書人這麽點碎銀兩,當下便連趕帶哄地驅逐了小書童。
楊明修自知失禮,沒幾日親自登門陶府,伸手便遞出一幅前朝國手畫師周唐的《仕女簪花圖》。
陶長卿雖出生商戶之門,但也飽讀詩書,家中產業更兼有當鋪,一眼便看出了這幅《簪花圖》價值連城,是千金不換之寶。
那一日父親與楊明修在書房品畫品茶一個下午,直到夕陽的金黃透過窗欞灑了西書房一地,楊明修這才走了出來。
原身躲在抄手迴廊的柱子後頭,看著楊明修一臉遺憾,腳步遲緩,寬大袖袍之中帶走了沒送的出去的《仕女簪花圖》。
至於一個商人一個帝師,在書房中究竟聊了什麽,原身不可得知。
陶薑正想著,身著水綠色寬袍的楊明修便快步走了出來,許是有些急,頭上的漆紗籠冠還有些歪,腳上踩著的革鞜連後跟還沒來得及拔上去。
而頭頂的一團紅雲,隱隱帶了點金色,灼人眼目--畢竟是在皇城根兒下混過的人,帶點金光龍氣也是正常的。
陶薑偷偷擦了下唇邊的哈喇子,喉頭緊了一緊。
楊明修一隻腳還未邁過書院斑駁的門檻,聲音便遙遙傳了出來:
“陶家小女,你可是帶了桃花釀來?”
楊明修身後還跟著方才答話的書童,眼見自家先生沒了往日的道骨仙風,與街頭嗜酒的醉漢並無二樣,忍不住唉聲又歎氣。
陶薑向枳實點頭示意,枳實便上前兩步,將三個桃花纏枝的白瓷瓶交在楊明修手中。
楊明修來不及多問,立馬拔了其中一瓶木塞,在鼻間深深聞了幾下,這才說到:
“就是這個味道!十多年前我曾遊學東夷,在一個名叫桃花莊的村鎮裏喝過此酒,當真人間瓊漿桂馥蘭香!”
說完趕緊塞緊木塞,生怕多溢出一分酒香。
楊明修轉身將三瓶桃花釀交給身後的書童,又向他丟了個“若有閃失你死定了”的恐怖眼神,這才正了正頭上的籠冠,蹲下身拔好鞋跟,慢悠悠地說道:
“陶家小女如此盛情,想必是有所求吧?”
聰明人說話,講究一個直來直去。
陶薑也不拐彎,福了福身:
“如果我沒記錯,今日當是書院每月一次的人日節吧?”
原身的大腦仿佛一本編纂好的祥溪縣誌,任何信息陶薑都可信手拈來。
楊明修聞言一愣,不知陶薑意欲何為,隻能先含糊地應下聲來。
每月七號,是逸雲書院雷打不動的人日節,取自“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之意。
這一日,全院師生在院長楊明修的帶領下泛舟湖上,或題詩作對,或撫琴吟唱,極盡文人之雅意。
而每每這一日,最好附庸風雅的祥溪十三少便包船緊跟逸雲的船隻後頭。
以二世祖成大山為首的十三人隻希望自己的某首詩或是某個對子進了楊院長的法眼,將他們破格收歸門下,也便是光宗耀祖了。
這等事情,祥溪縣中人人皆知,陶薑又豈會沒有耳聞。
於是,她將竹簍中已經煮熟的螃蟹並著配好的薑醋料汁一起遞給楊明修,眼中盡是狡黠的光芒:
“我的請求很簡單,今日先生若是在湖上吟詩作對,以我這蟹為主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