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劉伯溫:殺雞儆猴是對的,但猴是藍玉啊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這樣造的! 作者:玄義黃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能有什麽事啊?”
胡惟庸故作鎮定,但聲音還是有一絲顫抖。
畢竟,
這堪稱有史以來獨一無二的事件——
大臣在私宅的秘談,不僅被偷聽了,皇帝還特意在大臣密談的時候進場抓人,聖旨明確提了“奸臣”,卻又不抓為首的,反而是抓了幾個辦事的。
大臣們不知所以,而皇帝的意圖昭然若揭——
就是嚇唬人!
唉,
嗬嗬,
胡惟庸笑了笑,自嘲說:
“當宰相當成胡某這樣,也算是千古第一了……哈哈哈!胡某還有什麽不滿意的?你們說是不是?”
嗬嗬,
這時眾人隻有尬笑。
兵部尚書俞綸忽然顫聲問:
“胡相國,他們,他們真的會死嗎?”
死?
嗬嗬,
胡惟庸瞪了他一眼,淡淡說:“死,怕什麽?大丈夫隻看活得值不值?就你們這樣,還想幹大事?”
這?
俞綸、麥至德、塗節等人頓時蔫了。
鄭遇春、陸聚等人卻有點佩服胡惟庸了,這人能有這番鎮定,這番氣魄,要是換成武將,也必定能取功名了。
“胡相國,今日事已至此,鄭某也不怕把話說破了!上位這樣殺雞儆猴,咱們這些人肯定是活不了了!要怎麽保命,我們就全聽你的!”
“對對!”
“胡相國有氣魄!”
“胡惟庸,你真是條漢子!”
“怕個屁!早晚都是死!”
“……”
淮西武將們一頓輸出,幾個文官也漸漸膽子大起來,想著在這洪武朝,反正是朝不保夕,不就一條命嗎?豁出去得了!
於是,
氣氛又漸漸緩過來。
這時,
胡惟庸才淡淡地說:“剛才我琢磨了一會兒,上位這不是殺雞儆猴……你們知道是什麽嗎?”
什麽?
眾人一起看過來。
“是給藍玉一個見麵禮啊……”
啊?
這樣?
他娘的!
“你們想不到啊……上位知道藍玉如今是天下所望,古來戰功顯赫,也隻有寥寥數人可比了,至於說謀反僭越的事,又沒有證據……上位就算為了做給群臣和天下人看,也要給他一點麵子啊!”
胡惟庸這時已經完全看透了——
老朱的確是給藍玉一份禮物,但這份禮物,卻是藍玉承受不起的!
他一個大將軍德勝歸來,皇帝先殺了三個文官給他洗刷冤屈,這不明擺著不把他當自己人看嘛!
一念至此,
眾人驚愕之際,胡惟庸又嗤了一聲說:“可這份大禮,誰受得起啊……上位已經不把他當自己人看了……”
對!
說得好!
砰砰幾聲,
淮西親信們端起碗大口喝下,
鄭遇春大聲說:
“哼!上位從來就沒有把誰當自己人!除了那個劉伯溫!咱們這些賣命的,鳥盡弓藏啊!”
嗯嗯,
對對對!
劉伯溫!
眾人又把怒氣轉到了劉伯溫這邊。
因為眾人也都看得出來——
如果可能,老朱也許會留下幾個淮西勳貴,但如果形勢所迫,一個不留老朱也做得到。
但有一點卻不會變:他死後,包括淮西勳貴死後,天下是浙東文人的!
否則怎麽方孝孺會那麽受寵信?
那就是給太子留下的班底啊!
……
深夜,
汪廣洋、胡禎、趙瑁、方孝孺等人也得知消息,匆匆趕到了劉伯溫府。
昏暗燭火中的中堂裏,劉伯溫披著棉衣,很仔細地把詔書看了一遍,一邊看,一邊不停搖頭。
這時,
汪廣洋忽然問:
“恩師,這樣也太離奇了!皇上知道他們在串聯,直接抓就是了,為什麽要等他們再次密談之時才動手呢?”
說著,
他也感到非常氣憤,試問,自古以來有這樣的皇上嗎?這不明擺著嚇唬人嗎?這下好了,大多數朝臣都嚇個半死了!
劉伯溫也深深震撼,一時抬起頭來,楠楠的說:“天呐!怎麽會這樣?恫嚇朝臣,非朝廷之福啊……”
哼!
“還什麽福啊?殺雞儆猴!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就這麽抓了!朝臣怎麽心安啊?恩師啊,皇上不是說不抓文官嗎?”
汪廣洋真的非常火大,因為好幾個官員都跟他說想告老還鄉了。
這時,
個個都看著劉伯溫。
劉伯溫歎一聲說:
“是殺雞儆猴,但這猴子不是你們,是藍玉啊……”
藍玉?
殺給藍玉看的?
這?
這也太可怕了吧?
眾人這一下忽然也明白過來——
劉伯溫說的沒錯!
胡惟庸一夥準備告發藍玉,揚州那邊又出了事,沒告成。而要命的是,當時藍玉就在揚州城外駐紮。
皇上這是惱怒藍玉幹擾辦案啊!
更何況,
大家也都聽說了,案子是錦衣衛的,竟然在揚州出了事?那可是錦衣衛啊,代表著皇家的威權,竟然被人把案件搞黃了……
這也就由不得皇上不給藍玉一點顏色看看了。
一念至此,
眾人也都感到了悲哀——
藍玉戰功顯赫,直追古之名將,堪稱宋朝以來最強戰功,可竟然遭到了皇帝的如此猜忌……
眾人悲哀之際,也感到了藍玉的前途必定十分渺茫。
……
次日傍晚,
鎮江,
藍玉與江南諸省衛軍將領告別,一路上依依不舍,送到了五裏亭外。
這些人很多都是藍玉的義子,但上次蘇塵讓他斷絕關係,他一路上每個人都談了一次,大家也就注意稱謂了。
這時,
王屺、李勝、張用等參將就要迴到衛所,眾人端著酒碗,猛地一口幹了。藍玉抹抹嘴,罵一聲:“他娘的!這迴兄弟們散了,以後見不見得著還是個問題啊!這鬼年月,真特麽不是人活的!”
是啊!
瑪德!
什麽啊!
勝也勝不得,敗也敗不得!
走吧走吧!
人死鳥朝上咯!
哈哈哈!
眾人一陣大笑,想到一路上死裏逃生,一起出去的,現在隻迴來了一半?新收的三百多義子更是隻活著四十來個。就這樣了,還要遭受朝廷上的猜忌,於是一下子忍不住激動起來。
胡惟庸故作鎮定,但聲音還是有一絲顫抖。
畢竟,
這堪稱有史以來獨一無二的事件——
大臣在私宅的秘談,不僅被偷聽了,皇帝還特意在大臣密談的時候進場抓人,聖旨明確提了“奸臣”,卻又不抓為首的,反而是抓了幾個辦事的。
大臣們不知所以,而皇帝的意圖昭然若揭——
就是嚇唬人!
唉,
嗬嗬,
胡惟庸笑了笑,自嘲說:
“當宰相當成胡某這樣,也算是千古第一了……哈哈哈!胡某還有什麽不滿意的?你們說是不是?”
嗬嗬,
這時眾人隻有尬笑。
兵部尚書俞綸忽然顫聲問:
“胡相國,他們,他們真的會死嗎?”
死?
嗬嗬,
胡惟庸瞪了他一眼,淡淡說:“死,怕什麽?大丈夫隻看活得值不值?就你們這樣,還想幹大事?”
這?
俞綸、麥至德、塗節等人頓時蔫了。
鄭遇春、陸聚等人卻有點佩服胡惟庸了,這人能有這番鎮定,這番氣魄,要是換成武將,也必定能取功名了。
“胡相國,今日事已至此,鄭某也不怕把話說破了!上位這樣殺雞儆猴,咱們這些人肯定是活不了了!要怎麽保命,我們就全聽你的!”
“對對!”
“胡相國有氣魄!”
“胡惟庸,你真是條漢子!”
“怕個屁!早晚都是死!”
“……”
淮西武將們一頓輸出,幾個文官也漸漸膽子大起來,想著在這洪武朝,反正是朝不保夕,不就一條命嗎?豁出去得了!
於是,
氣氛又漸漸緩過來。
這時,
胡惟庸才淡淡地說:“剛才我琢磨了一會兒,上位這不是殺雞儆猴……你們知道是什麽嗎?”
什麽?
眾人一起看過來。
“是給藍玉一個見麵禮啊……”
啊?
這樣?
他娘的!
“你們想不到啊……上位知道藍玉如今是天下所望,古來戰功顯赫,也隻有寥寥數人可比了,至於說謀反僭越的事,又沒有證據……上位就算為了做給群臣和天下人看,也要給他一點麵子啊!”
胡惟庸這時已經完全看透了——
老朱的確是給藍玉一份禮物,但這份禮物,卻是藍玉承受不起的!
他一個大將軍德勝歸來,皇帝先殺了三個文官給他洗刷冤屈,這不明擺著不把他當自己人看嘛!
一念至此,
眾人驚愕之際,胡惟庸又嗤了一聲說:“可這份大禮,誰受得起啊……上位已經不把他當自己人看了……”
對!
說得好!
砰砰幾聲,
淮西親信們端起碗大口喝下,
鄭遇春大聲說:
“哼!上位從來就沒有把誰當自己人!除了那個劉伯溫!咱們這些賣命的,鳥盡弓藏啊!”
嗯嗯,
對對對!
劉伯溫!
眾人又把怒氣轉到了劉伯溫這邊。
因為眾人也都看得出來——
如果可能,老朱也許會留下幾個淮西勳貴,但如果形勢所迫,一個不留老朱也做得到。
但有一點卻不會變:他死後,包括淮西勳貴死後,天下是浙東文人的!
否則怎麽方孝孺會那麽受寵信?
那就是給太子留下的班底啊!
……
深夜,
汪廣洋、胡禎、趙瑁、方孝孺等人也得知消息,匆匆趕到了劉伯溫府。
昏暗燭火中的中堂裏,劉伯溫披著棉衣,很仔細地把詔書看了一遍,一邊看,一邊不停搖頭。
這時,
汪廣洋忽然問:
“恩師,這樣也太離奇了!皇上知道他們在串聯,直接抓就是了,為什麽要等他們再次密談之時才動手呢?”
說著,
他也感到非常氣憤,試問,自古以來有這樣的皇上嗎?這不明擺著嚇唬人嗎?這下好了,大多數朝臣都嚇個半死了!
劉伯溫也深深震撼,一時抬起頭來,楠楠的說:“天呐!怎麽會這樣?恫嚇朝臣,非朝廷之福啊……”
哼!
“還什麽福啊?殺雞儆猴!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就這麽抓了!朝臣怎麽心安啊?恩師啊,皇上不是說不抓文官嗎?”
汪廣洋真的非常火大,因為好幾個官員都跟他說想告老還鄉了。
這時,
個個都看著劉伯溫。
劉伯溫歎一聲說:
“是殺雞儆猴,但這猴子不是你們,是藍玉啊……”
藍玉?
殺給藍玉看的?
這?
這也太可怕了吧?
眾人這一下忽然也明白過來——
劉伯溫說的沒錯!
胡惟庸一夥準備告發藍玉,揚州那邊又出了事,沒告成。而要命的是,當時藍玉就在揚州城外駐紮。
皇上這是惱怒藍玉幹擾辦案啊!
更何況,
大家也都聽說了,案子是錦衣衛的,竟然在揚州出了事?那可是錦衣衛啊,代表著皇家的威權,竟然被人把案件搞黃了……
這也就由不得皇上不給藍玉一點顏色看看了。
一念至此,
眾人也都感到了悲哀——
藍玉戰功顯赫,直追古之名將,堪稱宋朝以來最強戰功,可竟然遭到了皇帝的如此猜忌……
眾人悲哀之際,也感到了藍玉的前途必定十分渺茫。
……
次日傍晚,
鎮江,
藍玉與江南諸省衛軍將領告別,一路上依依不舍,送到了五裏亭外。
這些人很多都是藍玉的義子,但上次蘇塵讓他斷絕關係,他一路上每個人都談了一次,大家也就注意稱謂了。
這時,
王屺、李勝、張用等參將就要迴到衛所,眾人端著酒碗,猛地一口幹了。藍玉抹抹嘴,罵一聲:“他娘的!這迴兄弟們散了,以後見不見得著還是個問題啊!這鬼年月,真特麽不是人活的!”
是啊!
瑪德!
什麽啊!
勝也勝不得,敗也敗不得!
走吧走吧!
人死鳥朝上咯!
哈哈哈!
眾人一陣大笑,想到一路上死裏逃生,一起出去的,現在隻迴來了一半?新收的三百多義子更是隻活著四十來個。就這樣了,還要遭受朝廷上的猜忌,於是一下子忍不住激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