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聯盟
解婚約和求婚的,竟然是同一人! 作者:周周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一片片金色的光芒,恰好映照在這座院子之中,給人一種溫暖而明亮的感覺。
“這便是你的住處了,姐姐,你可要好好住哦~”娉婷扔下這句話便轉身離開了。
清妤就細細的查看了這個院子。
“小姐,那個什麽婷兒怎麽怪怪的?”小鴨疑惑的看著她離開的背影,很快她就拋之腦後。
“這個院子比昨天那個好太多啦。小姐,你好日子要來了,那我去客棧裏把我們的東西都運過來吧。”她興奮的看著清妤。
清妤點點頭,然後她風風火火的離開了。
就在這時,一個年邁的婦人走了進來,自稱是夫人派來的教養嬤嬤。
這個嬤嬤據說是從宮裏出來的,在京中很有名氣,因為她教學嚴厲,讓小姐一哭二鬧三上吊,就是不想聽她的教導。
嬤嬤上下打量了一番清妤,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就恢複了嚴肅的表情。“從今天起,由我來教導你規矩禮儀,琴棋書畫。”清妤點點頭,表示明白。
沒多久,侍女一個個端著托盤進入了房中,有華麗的服飾、有精美的飾品、有嶄新的棉被枕頭、有瓷瓶屏風......。慢慢的,空蕩蕩的屋子漸漸地充滿了人氣。
清妤看著這一切不免有些震驚,短短時間,她竟然準備了這麽多。這時夫人走了過來:“你看看還差什麽,我這就讓人給你安排。”
清妤搖了搖頭:“什麽都不差了,謝謝夫人。”
“叫什麽夫人,該叫娘了。既然要認你做女兒,這些東西少不了你的。衣裳是嬤嬤看著你的尺寸買的,可能不太合身,你待會試試看。”
“好,謝謝娘。”
夫人點點頭:“你現在每日先跟嬤嬤好好學,等迴暖了,我再給你辦認親宴。”
清妤點了點頭。
等小鴨迴來時,夫人已經離開了。
“小姐,有一封信寄給你的。”小鴨拿著包袱,把信遞給了清妤,就去了屋子裏收拾了。
清妤邊拆信邊進了屋子裏,屋子裏燒的炭火暖烘烘的,她坐上了椅子,拆開看了下,眼睛中的光芒亮了亮。
信中說是有個商人看到了“念喜”的鋪子,覺得是個很大的商機,想跟老板達成合作關係,他出錢,清妤這邊出力,然後每年的利潤分他四成。
這正好解決了清妤沒有足夠銀子開鋪子的問題,於是趕忙迴信,約下個月再京城見麵,商定具體事宜。
清妤寫完信後,將其交給小鴨,讓她寄出去。接下來的日子,清妤便跟著嬤嬤學習各種規矩禮儀、琴棋書畫。
而清妤也很讓嬤嬤省心,幾乎隻要教一遍,就能做到接近完美,有時還會一舉反三。她直言,這是她待過最好的小姐了。
半個月後,又有封信寄了過來,上麵除了寫明每個店鋪的情況,也有答複說那位公子會在約定時間與她見麵。
時光匆匆,轉眼間已到了約定的時間。尚書府沒有禁錮清妤的行動。
這天清晨,清妤早早地起床梳妝打扮,帶著麵紗就隨後帶著小鴨前往京城得一個茶館單獨的包廂中。
沒多久,就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身穿玄色長衫,向人打聽後,來到了清妤所在的包廂。
兩人寒暄一番後,便進入正題。經過一番商討,最終確定了合作的細節。男子爽快地拿出了3萬兩給清妤,用作店鋪的擴建資金。
告別男子後,清妤心情愉悅地去了牙行,看了京城裏的售賣的商鋪。跟牙婆子討價還價後定了一間靠近中心街道的鋪子。
這幾天清妤一有空就去鎮上忙著開鋪子的事情,小鴨也跟著她兩邊跑。
“咦?那個冒牌貨這幾天老是離府幹嘛?小水,你去看看。”娉婷看著清妤離開的背影深思的說道。
名為小水的侍女應了一聲,就悄悄的跟在了清妤的身後。卻發現清妤不是逛什麽衣服首飾,反而去了賣家具的店鋪,賣陶瓷的店鋪,賣鐵具的店鋪,每個店鋪一待就待了半個時辰。
這讓小水有些摸不著頭腦,但還是同自家小姐說了自己的所見所聞。
娉婷思考了會,轉身去找了夫人,夫人此時正在禮佛,她聽到後隻是淡淡的應了一聲,隨後說道:“婷兒,你何必管人家呢,你不也經常出府嗎,這有什麽。”
“有這個時間還不如約一下太子去遊玩遊玩,增進感情。”夫人的話讓娉婷想到了什麽,嬌羞了會就離開了。
經過數日忙碌的清妤,此刻終於長舒一口氣,因為所有的事務都已被妥善地安排好了。但是店鋪仍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裝修。
但在此期間,清妤可沒有閑著,她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首先,她向遠在他鄉的好友初煦等人送去了信件,詳細說明了這邊的情況,並邀請他們安排一些可靠的員工前來京城務工。
對於那些願意來到京城打拚的員工,清妤給出了極為誘人的條件:不僅提供包吃包住的待遇,而且還將月薪直接翻倍。此外,她還特意囑咐初煦他們盡快把開業所需的各種準備材料送過來。
等到一切前期工作大致就緒之後,清妤又未雨綢繆,提前招募了一些人手,以防到時生意過於繁忙而人手不足。
清妤每天都從嬤嬤那學到些東西,也會認字寫字,琴棋書畫也會,但是涉獵不深。連夫人再次見到她時,都感覺有一種與生俱來貴女的氣質,短短幾個月,勝過別人幾年。
於是當即決定,宴請各位夫人前來賞花。醉翁之意不在酒,宴請京中夫人是假,介紹“因病從小生活在莊子裏的”南枝(清妤)是真。
這個消息不徑的傳了出去,大家紛紛都很好奇這個尚書府嫡女,都在猜測這位嫡女究竟是何模樣。
宴會當天,尚書夫人攜著兩女一子來到了宴會廳了,清妤她身著粉色衣裙,頭戴金玉簪,端莊地出現在眾人麵前,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這便是你的住處了,姐姐,你可要好好住哦~”娉婷扔下這句話便轉身離開了。
清妤就細細的查看了這個院子。
“小姐,那個什麽婷兒怎麽怪怪的?”小鴨疑惑的看著她離開的背影,很快她就拋之腦後。
“這個院子比昨天那個好太多啦。小姐,你好日子要來了,那我去客棧裏把我們的東西都運過來吧。”她興奮的看著清妤。
清妤點點頭,然後她風風火火的離開了。
就在這時,一個年邁的婦人走了進來,自稱是夫人派來的教養嬤嬤。
這個嬤嬤據說是從宮裏出來的,在京中很有名氣,因為她教學嚴厲,讓小姐一哭二鬧三上吊,就是不想聽她的教導。
嬤嬤上下打量了一番清妤,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就恢複了嚴肅的表情。“從今天起,由我來教導你規矩禮儀,琴棋書畫。”清妤點點頭,表示明白。
沒多久,侍女一個個端著托盤進入了房中,有華麗的服飾、有精美的飾品、有嶄新的棉被枕頭、有瓷瓶屏風......。慢慢的,空蕩蕩的屋子漸漸地充滿了人氣。
清妤看著這一切不免有些震驚,短短時間,她竟然準備了這麽多。這時夫人走了過來:“你看看還差什麽,我這就讓人給你安排。”
清妤搖了搖頭:“什麽都不差了,謝謝夫人。”
“叫什麽夫人,該叫娘了。既然要認你做女兒,這些東西少不了你的。衣裳是嬤嬤看著你的尺寸買的,可能不太合身,你待會試試看。”
“好,謝謝娘。”
夫人點點頭:“你現在每日先跟嬤嬤好好學,等迴暖了,我再給你辦認親宴。”
清妤點了點頭。
等小鴨迴來時,夫人已經離開了。
“小姐,有一封信寄給你的。”小鴨拿著包袱,把信遞給了清妤,就去了屋子裏收拾了。
清妤邊拆信邊進了屋子裏,屋子裏燒的炭火暖烘烘的,她坐上了椅子,拆開看了下,眼睛中的光芒亮了亮。
信中說是有個商人看到了“念喜”的鋪子,覺得是個很大的商機,想跟老板達成合作關係,他出錢,清妤這邊出力,然後每年的利潤分他四成。
這正好解決了清妤沒有足夠銀子開鋪子的問題,於是趕忙迴信,約下個月再京城見麵,商定具體事宜。
清妤寫完信後,將其交給小鴨,讓她寄出去。接下來的日子,清妤便跟著嬤嬤學習各種規矩禮儀、琴棋書畫。
而清妤也很讓嬤嬤省心,幾乎隻要教一遍,就能做到接近完美,有時還會一舉反三。她直言,這是她待過最好的小姐了。
半個月後,又有封信寄了過來,上麵除了寫明每個店鋪的情況,也有答複說那位公子會在約定時間與她見麵。
時光匆匆,轉眼間已到了約定的時間。尚書府沒有禁錮清妤的行動。
這天清晨,清妤早早地起床梳妝打扮,帶著麵紗就隨後帶著小鴨前往京城得一個茶館單獨的包廂中。
沒多久,就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身穿玄色長衫,向人打聽後,來到了清妤所在的包廂。
兩人寒暄一番後,便進入正題。經過一番商討,最終確定了合作的細節。男子爽快地拿出了3萬兩給清妤,用作店鋪的擴建資金。
告別男子後,清妤心情愉悅地去了牙行,看了京城裏的售賣的商鋪。跟牙婆子討價還價後定了一間靠近中心街道的鋪子。
這幾天清妤一有空就去鎮上忙著開鋪子的事情,小鴨也跟著她兩邊跑。
“咦?那個冒牌貨這幾天老是離府幹嘛?小水,你去看看。”娉婷看著清妤離開的背影深思的說道。
名為小水的侍女應了一聲,就悄悄的跟在了清妤的身後。卻發現清妤不是逛什麽衣服首飾,反而去了賣家具的店鋪,賣陶瓷的店鋪,賣鐵具的店鋪,每個店鋪一待就待了半個時辰。
這讓小水有些摸不著頭腦,但還是同自家小姐說了自己的所見所聞。
娉婷思考了會,轉身去找了夫人,夫人此時正在禮佛,她聽到後隻是淡淡的應了一聲,隨後說道:“婷兒,你何必管人家呢,你不也經常出府嗎,這有什麽。”
“有這個時間還不如約一下太子去遊玩遊玩,增進感情。”夫人的話讓娉婷想到了什麽,嬌羞了會就離開了。
經過數日忙碌的清妤,此刻終於長舒一口氣,因為所有的事務都已被妥善地安排好了。但是店鋪仍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裝修。
但在此期間,清妤可沒有閑著,她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首先,她向遠在他鄉的好友初煦等人送去了信件,詳細說明了這邊的情況,並邀請他們安排一些可靠的員工前來京城務工。
對於那些願意來到京城打拚的員工,清妤給出了極為誘人的條件:不僅提供包吃包住的待遇,而且還將月薪直接翻倍。此外,她還特意囑咐初煦他們盡快把開業所需的各種準備材料送過來。
等到一切前期工作大致就緒之後,清妤又未雨綢繆,提前招募了一些人手,以防到時生意過於繁忙而人手不足。
清妤每天都從嬤嬤那學到些東西,也會認字寫字,琴棋書畫也會,但是涉獵不深。連夫人再次見到她時,都感覺有一種與生俱來貴女的氣質,短短幾個月,勝過別人幾年。
於是當即決定,宴請各位夫人前來賞花。醉翁之意不在酒,宴請京中夫人是假,介紹“因病從小生活在莊子裏的”南枝(清妤)是真。
這個消息不徑的傳了出去,大家紛紛都很好奇這個尚書府嫡女,都在猜測這位嫡女究竟是何模樣。
宴會當天,尚書夫人攜著兩女一子來到了宴會廳了,清妤她身著粉色衣裙,頭戴金玉簪,端莊地出現在眾人麵前,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