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我願意放棄統領候選人的資格
人在南韓,大宇集團逆天改命 作者:小勺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有實行統領連任製,才能真正改變韓國的政治格局。為此,我們需要‘以退為進’。”
“大選就是一場勢的較量。如果放棄來之不易的優勢,下次就很難再有機會了。”
“所以,您可以通過明年上半年的補選進入國會,保持這種勢頭。”
每次大選後,都會出現違反選舉法的情況,這次也不例外。
漢城蘆原區的國會議員席位現在空缺。
“您是說,讓我放棄統領選舉,去參加蘆原區的補選?嗬嗬,從統領候選人到國會議員候選人。”
“我知道,這就像被流放一樣。”
“而且,蘆原區在傳統上是支持泛在野黨的。”
泛在野黨由兩位候選人整合而成。
作為交換條件,他們承諾將蘆原區的國會議員席位給其中一位。
如果崔在石也去蘆原區參選,局勢就會徹底改變。
“這隻是傳聞,還沒有正式公布。所以,您必須盡快做出決定,才能在蘆原區贏得選舉。如果您宣布參選蘆原區,泛在野黨就會放棄蘆原區,轉而選擇影島區。”
“確實,兩位泛在野黨候選人都和釜山有淵源。”
“他們之所以把蘆原區作為交換條件,是因為那裏是他們的票倉。如果候選人,他們就會失去這個籌碼,所以會轉而選擇影島區。”
需要進行國會議員補選的選區有三個:
漢城蘆原區、釜山影島區和忠清南道扶餘郡。
忠清南道扶餘郡是執政黨的票倉。
超過70%的居民支持執政黨,即使是統領候選人級別的政治人物也很難在那裏當選。
釜山影島區也是執政黨占優的地區。
而且,有傳言說執政黨的一位重量級人物將參加那裏的補選。
但這位人物的影響力遠不及崔在石,所以泛在野黨候選人很可能會選擇影島區,而不是蘆原區。
“您給我的不是錦囊,而是一個難題。無論我做出什麽選擇,都很艱難。”崔在石說道。
“當然,如果您選擇繼續參加統領選舉,我也會盡全力幫助您。但我認為,為了韓國的未來,崔在石候選人應該擔任8年的統領。”
這是一個殘酷的選擇題。
無論選擇哪個選項,崔在石的政治生涯都將充滿挑戰。
如果繼續參選統領,勝率隻有33%;如果退選,未來的道路也不會一帆風順。
“請給我一點時間。我會和國民經濟黨的智囊團認真商議後再做決定。”
“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您隻需要考慮哪個答案更有利於國民經濟黨和韓國的未來。”
金正國已經隱隱猜到了崔在石的選擇。
因為他身上的活力正在逐漸消退。
幾天後,他找到了答案。
並在電視直播的候選人辯論會上,鄭重地宣布了他的決定。
……
統領候選人電視辯論會。
三位支持率都在30%左右的候選人齊聚一堂,這場辯論會備受矚目。
其收視率甚至有望超越1997年那場火爆的統領大選辯論會,再次突破50%。
辯論進行到一半,
輪到崔在石市長提問,他向另外兩位候選人拋出了一個問題。
“我想問兩位候選人一個問題。現在韓國社會極度分裂,對於把對方政黨的支持者視為敵人,互相攻訐的現象,兩位有什麽看法?”
這就是鷹醬政壇的局麵,為了反對而反對,就算對將來發展有利的執政策略也會反對。
“我認為,如果韓國的政治格局繼續這樣下去,分裂隻會加劇。所以,如果我當選統領,一定會組建一個能夠彌合分歧,實現大團結的內閣!”
在野黨候選人率先迴答。
執政黨候選人稍作停頓後,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已經在通過經濟民主化,尋求保守派和進步派的大團結。我是唯一能夠彌合分歧的統領候選人。”
“看來兩位都意識到了韓國社會的分裂問題。所以,我想向兩位提一個建議。”
突如其來的建議,
讓兩位候選人同時轉頭看向崔在石。
崔在石用堅定的語氣說道:
“為了彌合韓國社會的分裂,我願意放棄統領候選人的資格。如果兩位接受我的建議,我將在這裏宣布退出統領競選!”
崔在石的驚人言論,
讓兩位候選人頓時愣住了。
不僅是候選人,就連電視台的導播也因為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而緊張地冒汗。
收視率肯定會爆表。
但如果他出現任何失誤,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導播、編劇、攝像師……
所有人都齊心協力,力求將這場辯論會的現場畫麵完整地直播出去。
崔在石仿佛知道他們的努力,他麵向鏡頭,逐條闡述自己的建議。
“我提議實行統領連任製。現行的製度隻能製定短期計劃。我相信韓國的民主製度比任何國家都穩固。所以,為了韓國的發展,是時候實行統領連任製了。”
兩位候選人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驚訝。
統領連任製在韓國政壇已經不是什麽新鮮話題了。
“除了統領連任製,我還希望建立一個所有政黨和青瓦台都能溝通的平台。政治不能永遠爭吵不休。如果兩位能同意統領連任製,並為了大團結共同努力,我願意退出統領競選。”
國民大團結,溝通平台,
這些都隻是借口。
統領連任製才是核心議題,兩位候選人陷入了沉思。
這是一個無法立刻做出決定的問題,所以他們很難迴答。
但執政黨候選人很快就整理好思路,同意了崔在石的提議。
“我同意。統領單任製可能會導致國家政策與民意相悖。但如果實行連任製,統領就需要接受中期評估,這樣就能更好地順應民意。”
執政黨候選人率先和崔在石握手。
不知道他是真的同意崔在石的想法,還是為了吸收崔在石的支持者。
如果崔在石的支持者全部流向執政黨候選人,
那麽選舉就沒有懸念了,所以,在野黨候選人也隻能趕緊和崔在石握手。
“大選就是一場勢的較量。如果放棄來之不易的優勢,下次就很難再有機會了。”
“所以,您可以通過明年上半年的補選進入國會,保持這種勢頭。”
每次大選後,都會出現違反選舉法的情況,這次也不例外。
漢城蘆原區的國會議員席位現在空缺。
“您是說,讓我放棄統領選舉,去參加蘆原區的補選?嗬嗬,從統領候選人到國會議員候選人。”
“我知道,這就像被流放一樣。”
“而且,蘆原區在傳統上是支持泛在野黨的。”
泛在野黨由兩位候選人整合而成。
作為交換條件,他們承諾將蘆原區的國會議員席位給其中一位。
如果崔在石也去蘆原區參選,局勢就會徹底改變。
“這隻是傳聞,還沒有正式公布。所以,您必須盡快做出決定,才能在蘆原區贏得選舉。如果您宣布參選蘆原區,泛在野黨就會放棄蘆原區,轉而選擇影島區。”
“確實,兩位泛在野黨候選人都和釜山有淵源。”
“他們之所以把蘆原區作為交換條件,是因為那裏是他們的票倉。如果候選人,他們就會失去這個籌碼,所以會轉而選擇影島區。”
需要進行國會議員補選的選區有三個:
漢城蘆原區、釜山影島區和忠清南道扶餘郡。
忠清南道扶餘郡是執政黨的票倉。
超過70%的居民支持執政黨,即使是統領候選人級別的政治人物也很難在那裏當選。
釜山影島區也是執政黨占優的地區。
而且,有傳言說執政黨的一位重量級人物將參加那裏的補選。
但這位人物的影響力遠不及崔在石,所以泛在野黨候選人很可能會選擇影島區,而不是蘆原區。
“您給我的不是錦囊,而是一個難題。無論我做出什麽選擇,都很艱難。”崔在石說道。
“當然,如果您選擇繼續參加統領選舉,我也會盡全力幫助您。但我認為,為了韓國的未來,崔在石候選人應該擔任8年的統領。”
這是一個殘酷的選擇題。
無論選擇哪個選項,崔在石的政治生涯都將充滿挑戰。
如果繼續參選統領,勝率隻有33%;如果退選,未來的道路也不會一帆風順。
“請給我一點時間。我會和國民經濟黨的智囊團認真商議後再做決定。”
“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您隻需要考慮哪個答案更有利於國民經濟黨和韓國的未來。”
金正國已經隱隱猜到了崔在石的選擇。
因為他身上的活力正在逐漸消退。
幾天後,他找到了答案。
並在電視直播的候選人辯論會上,鄭重地宣布了他的決定。
……
統領候選人電視辯論會。
三位支持率都在30%左右的候選人齊聚一堂,這場辯論會備受矚目。
其收視率甚至有望超越1997年那場火爆的統領大選辯論會,再次突破50%。
辯論進行到一半,
輪到崔在石市長提問,他向另外兩位候選人拋出了一個問題。
“我想問兩位候選人一個問題。現在韓國社會極度分裂,對於把對方政黨的支持者視為敵人,互相攻訐的現象,兩位有什麽看法?”
這就是鷹醬政壇的局麵,為了反對而反對,就算對將來發展有利的執政策略也會反對。
“我認為,如果韓國的政治格局繼續這樣下去,分裂隻會加劇。所以,如果我當選統領,一定會組建一個能夠彌合分歧,實現大團結的內閣!”
在野黨候選人率先迴答。
執政黨候選人稍作停頓後,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已經在通過經濟民主化,尋求保守派和進步派的大團結。我是唯一能夠彌合分歧的統領候選人。”
“看來兩位都意識到了韓國社會的分裂問題。所以,我想向兩位提一個建議。”
突如其來的建議,
讓兩位候選人同時轉頭看向崔在石。
崔在石用堅定的語氣說道:
“為了彌合韓國社會的分裂,我願意放棄統領候選人的資格。如果兩位接受我的建議,我將在這裏宣布退出統領競選!”
崔在石的驚人言論,
讓兩位候選人頓時愣住了。
不僅是候選人,就連電視台的導播也因為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而緊張地冒汗。
收視率肯定會爆表。
但如果他出現任何失誤,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導播、編劇、攝像師……
所有人都齊心協力,力求將這場辯論會的現場畫麵完整地直播出去。
崔在石仿佛知道他們的努力,他麵向鏡頭,逐條闡述自己的建議。
“我提議實行統領連任製。現行的製度隻能製定短期計劃。我相信韓國的民主製度比任何國家都穩固。所以,為了韓國的發展,是時候實行統領連任製了。”
兩位候選人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驚訝。
統領連任製在韓國政壇已經不是什麽新鮮話題了。
“除了統領連任製,我還希望建立一個所有政黨和青瓦台都能溝通的平台。政治不能永遠爭吵不休。如果兩位能同意統領連任製,並為了大團結共同努力,我願意退出統領競選。”
國民大團結,溝通平台,
這些都隻是借口。
統領連任製才是核心議題,兩位候選人陷入了沉思。
這是一個無法立刻做出決定的問題,所以他們很難迴答。
但執政黨候選人很快就整理好思路,同意了崔在石的提議。
“我同意。統領單任製可能會導致國家政策與民意相悖。但如果實行連任製,統領就需要接受中期評估,這樣就能更好地順應民意。”
執政黨候選人率先和崔在石握手。
不知道他是真的同意崔在石的想法,還是為了吸收崔在石的支持者。
如果崔在石的支持者全部流向執政黨候選人,
那麽選舉就沒有懸念了,所以,在野黨候選人也隻能趕緊和崔在石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