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同江探索發展路
天要黑了,我跟車上同江地薔子拉草也到家了,到家了,我的耳朵和腳丫子都凍壞了,凍壞了,俺娘說孩子你趕快脫了鞋上炕吧,脫了鞋上炕暖和暖和,娘去外屋地給你整飯吃去,等著吃完了飯,娘搞凍茄該子和辣椒該子,給你熬點水,你那腳用凍茄杆子水好好洗洗就好了。
“哎呀,太疼了。”我說著,用手摸摸凍的耳垂,都出水了。耳朵出水了,還粘了吧唧的;我脫掉鞋,膠皮烏龍,看看,小腳趾頭和四腳趾頭都凍腫了。腫了,又癢又疼,氧的直鑽心。鑽心的受不了。我說,娘,飯我晚點吃吧,你還是先去外邊拿點凍茄杆子熬點水吧,讓我先洗洗這凍壞的腳吧,要不,我實在是受不了啊。
“哎呀,家軍啊,孩子,這十指連心啊,這人啊,手啊,腳了,那個地方凍壞了都不行啊。小六子,你看你三哥那腳凍的,走,咱娘倆一個去抱柴火,一個上當院子小院子裏找凍茄該子辣椒該子,給你三哥熬水去。咱熬了凍該棵水,叫你三哥好洗洗腳啊。”
洗腳,一會,俺娘給我我熬出來凍該澆水了。
“水來了,凍該棵水來了,來了,三哥你洗洗吧。”小六弟弟端著熬的水來了。水來了,我洗上了。我洗著,新熬的凍茄蓋子水,我用手往我腳趾頭上潦著水,水蟄的腳,疼的忍受不了,使我哎呀哎呀的叫喊著。
“籲喔籲喔,籲籲喔喔。”外麵院子傳來了趕車的聲音。
“呀,外麵來大馬車了,娘,你看,咱家大院子裏來大馬車了。”小弟弟從外麵看來馬車了,喊著向屋裏跑來。
“來大馬車了,是誰來了,是頭林的還是哪的呀?是不是頭林那邊的,你叔他家來賣黃煙來了。”
“來了來了,是賣黃煙,不是偷林的,是同江的移民新村的。”來的人,喊著,拿著趕車的大鞭子進屋來了。進屋了,俺們小孩子不認識,俺娘認識,說,這不是小福勝的楊長信大兄弟嗎?坐下坐下,快坐下,你這是從哪來啊,咋的,我聽你說,你是賣黃煙來了?
“賣黃煙來了,嫂子,你家我二哥呢,我來看看你們,我給你們說,我現在不在小福勝屯子住了,我搬到同江移民新村去了。”
“啊,大兄弟,你搬同江去了?搬哪個地方去了,啥村,移民新村,這是啥時候的事呀?你真能啊?”
“啥時候的事?二年多了,三年頭了。”
“三年頭了,我說呢,你這幾年咋沒來俺這了,那你去同江了,你在那過的怎麽樣啊,到那吃的燒的還都行吧?”
“行,吃的行,嫂子,小麥給的多,到那燒火,都不用燒這莊稼蓋棵了,像在這邊燒的苞米杆子,麥秸都沒人要了,都是燒木頭。”
“呀,楊叔,你搬的那個地方還燒木頭呢?”
“燒木頭,家家都燒木頭,把粗木頭,用鋸截折,用斧子劈成木頭柈子燒。”
“啊,楊叔,那樣呢。好啊。”
“那大兄弟,你說你那吃小麥吃的多,一年一口人能吃多少啊?”
“吃多少,沒準,公家分口糧時一口人能分二百多斤,平時幹啥活還能分幾次白麵。”
“呀,大兄弟,你家搬到同江那,這不是掉到福缸子裏去了嗎?一年小麥吃這麽多,燒火還燒木頭拌子。好啊。你看俺這三孩子,家軍,今天為了點燒火柴,也是上同江 你們那邊拉草去了,迴來腳丫子都凍氣泡了。”
“買煙的,買煙的。老馬家,你家來賣黃煙的呢?我們想買點黃煙。”外麵來人了,來倆人喊上了。
“買煙,誰來了?老楊大兄弟,外麵來要買煙的了。”
“買煙,好的好的,來了。大嫂,你們誰來幫我約約秤,算算賬吧。”
“約秤,我去。”我說著,就趿拉上鞋跟著楊叔往外跑。
“你去,孩子,你腳都凍壞了,腳還疼著,飯你還沒吃呢。我替你去吧?”
“哎,娘,我腳疼,就疼吧,我幫著楊叔約秤,我再看看煙。”
“看看煙,家軍,我這煙,是我在同江那邊用生荒地種的,生荒地有勁啊。”
“生荒地好。同江有,我們這是沒有了。”
我說著就從屋裏出來,幫著楊叔來約秤,楊叔是來賣黃煙了,他在同江那邊種的黃煙好,我幫他約秤,一會,就賣了一百多塊。我看了,真眼饞啊。他剛才說他在同江那邊吃小麥吃的多,說他們燒火燒柴火燒的好,淨燒木頭柈子,現在,我又看這他賣的黃煙,買了那麽多錢,我想我們富樓這,一年分的口糧,一年都是想法子節約著吃,夏天秋天多吃些野菜,才勉強夠吃。燒柴也是,年年靠節省,等著春天隊裏刨苞米摣子時,還得想法子打些苞米摣子,穀摣子,要麽燒火柴就不夠。我想,我已經高中畢業了,我得出去走走了,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了。
晚上了,俺家給楊叔做了幾個炒菜,俺爹陪著楊叔喝酒,俺爹問他從同江移民新村趕馬車咋來的,楊叔說走北道,從家移民新村趕馬車出來,奔小三隊,陳景順那,從小是三隊再往北,走樹林子邊奔大壩,走你們地窩棚南邊,七橋屯子北邊,順著大壩就來了。
“那,你怎麽不走你們南麵的公路啊?”
“走公路,那不得走二十五米橋嗎?那不行,走公路,走二十五米大橋,奔二龍山,那二十五米橋有邊防檢查站,檢查站,檢查的可嚴,還得去同江公安局辦介紹信,那就太麻煩了。”
俺爹和楊叔吃完飯了,開始嘮嗑了,俺娘問楊叔,說,俺陳叔,他家姑娘,找到婆家,不是你給找的嗎?他前年奔他姑娘,把家搬到同江樂業小三隊了,在那過的咋樣?
“咋樣,過得也挺好。他那大小子,去年同江縣糧庫招工,一個屯子給一個名額,他屯子叫他兒子去了。”
“呀,那我陳叔,剛去同江,兒子就叫同江糧庫給招工了,那我陳叔這迴看混好了。那他在那小三隊吃的怎麽樣?”
“吃的怎麽樣,行啊,吃小麥,一年也是和我們一樣,分就分二百多斤,粗糧,苞米啥也不少,燒柴也是燒木頭柈子。”
“呀,楊叔,我陳爺,他們屯子,要是外去的,他們那還能落下戶口嗎?“
“落戶,差不多吧?春天的時候,我聽說他們屯要收幾戶呢,說收木匠,收大夫,還收老師。”
“收大夫,咱不是大夫啊,現學是不跟趟啊,要是收老師,俺家軍能行。”
“你家軍行,家軍是啥文化呀?我們那移民新村還想要老師嘞,我們公社中學還缺老師嘞。”
“你們那公社缺老師,那楊兄弟,你迴去你去公社中學給俺家軍說說唄。”
“說說,我沒文化,我不會說呀。”楊叔說著,停了停,好像是想了一下,說,等著吧,我迴去就叫我家姑爺找人去說說。
第二天了,楊叔走了,他走了,他是上南麵屯子富士去買煙去了。我又忙著為隊裏拉草了。拉草,我掛著多掙幾個工分啊。晚上了,同學李成佳來了,來告訴我他和王學文當兵走了。當兵走了,我問他當什麽兵,他說可能是海軍,我問當海軍上什麽地方。他說可能去大連,也可能去青島。
“祝賀你呀,明天我請你吃飯。”李成佳是我的好同學,他去當兵,我很激動。我和他聊了很長時間。當兵,我很想當兵,同學李成佳走了,俺娘說,你看看,你想當兵,你報名了,大隊體檢找你都沒找你。俺爹說,家軍咱想當兵,你報名也是白報,我早就知道,你大哥,那年報名當兵,公社體檢都體檢上了,大隊書記使壞,你大哥就沒去上。頭兩年,你二哥十九歲了,征兵的來了,你二哥又報名了,體檢的時候,大隊又給你二哥拿下來了。我給你說吧,你要想粗細啊,就得另想別的途徑了。
“好,這兩天我同學當兵走,我送走他,我就出去找地方去。”又過了三天,李成佳當兵走了,我去給他送行了,我看到他當兵走,我高興極了,也羨慕極了。
臘八節了,還有一天大寒了,早上我上隊裏去了,隊裏沒活了,說是隊裏要換領導班子了。我想機會來了,我平時不舍得耽擱工,現在沒活了,我得趁機會,馬上出去走走,看看,走還不用請假。我一想,很長時間沒看到李曉傑了,正好,她家還有自行車,我去找她借自行車,順便也看看她的思想有沒有變化,再問問王麗,王麗說去七台河去沒去。我想找李曉傑,我想著就來到了李曉傑家。我到了她家,剛走進院子,她就跑出來了。跑出來就一把抓住我的手,說,哥你咋才來呢?
“咋才來,不一直在幹活嗎?”
“幹活幹活就知道幹活,你怎麽這樣呢,哥,上學的時候,你就知道學習,這個時候就知道幹活?”
“不知道幹活咋整?我不吃飯呀?民不以食為天嗎?”
“為天為天,你坐著。看你造的這個樣?”
“誒,別拉拉扯扯,叫你家人看見了不好。”
“不好不好,我媽誰都沒在家。哥你點子真高,你可以隨便和我我那個。
“啊,那來,哥,你叫我親一個。”她說著就控製不住來親親我。親吻我,我也親她。
“哥別親了,受不了了,快說,今個來有啥事?”
“啥事,自行車借給我。”
“借給你,你幹啥去,上富民供銷社嗎,領著我。”
“領著你,我這迴走的遠,我怕凍壞你了,凍壞你,我沒妹妹了。”
“遠,哥我也去。”
李曉傑說,哥,我去,你要不領我,我就不借給你自行車。她說不借給我自行車是笑話,但她要去。我說明個看吧。
第二天了,我們倆騎一個自行車出發了。道,我也走楊叔說的北道。從家到我們地薔子,我是太熟悉了,從家出來,先往北走,經過五個屯子,就上了大壩,有七十來裏,我們倆騎一個自行車還順風。順風,老騎也累,騎累了,我們就下來走。
一上了大壩,往北看的是大江,溝壑,往南看,田野間遠近橫著大大小小村落。走過我們隊的地薔子,也就是七橋屯子的東麵,就下了大壩,再走過好大一塊草地和幾個大溝子,就來到了,大柞樹林子了。
大樹林子,沒有大道,有人走過的砍柴,用爬犁拉柴火 雪道。我們走著,我觀察著。楊叔說從我們地薔子到小三隊有八九裏的路程。我們走進樹林中,我心裏也有些恐懼,但我不能說,我說了怕李曉傑害怕。我為了壯膽,我走走就喊喊。
“哥,我不來,你自己來,是不得害怕吧?”
“還怕啥,男子大丈夫,得堪重任,還要時刻為國家捐軀呢,咱不學過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嗎?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嗎?”
';“啊,那可是英雄啊。哎,哥。那裏有人,你看,是幹啥呢?”
“有人,還不是一個人呢,是好幾個人呢?你在這,看著自行車,我去問問去。”我說著就向裏麵跑去,我到那一看是幾個老頭撈著爬犁,是撿柴火的。
我選一個,問上了,“老鄉,我問一下,這兒地方有個新建的屯子,叫小三隊,還有一個屯子叫移民村,距離這還有多遠?”
“哎呀,三隊離這不遠了,從這往前走,還有二三裏地吧。那移民新村離這可遠了,還得有六七裏地呢。你找這屯子幹啥?”
“啊,我有親戚搬這邊屯子來了,我來看看,串個門。”
“那你上小三隊是上誰家呀?”
“姓陳,知道吧?”
“知道知道,他是富錦富民沙崗搬來了,他搬來還不到兩年呢,他是奔姑娘來的,他姑娘嫁給這屯子老王家了。”
“哦,看起來你們都了解呀,謝謝了。我去了。”我說著就從裏麵往外跑,那砍柴火的還說呢,我這是拉爬犁撈柴火,我要不拉爬犁,我就領你去了。
“謝謝了,老師傅。走,曉傑。小三隊不遠了,還有二裏多地。給我推車子吧,在這樹林子是不能騎自行車了。”
“不能騎就不騎唄,我推著得了,你先歇歇吧,你累了吧,哥。這一道,你淨馱著我了。”
“馱你,馱你還不應該嗎?等著你是我媳婦了,那以後我成天馱你。”
我一說,李曉傑笑了,說,“那可謝謝哥哥了。”
“客氣啥?咱倆要真成了一家子了,那就好了。”
“哥,這不屯子了嗎?”
“啊,是,這屯子,還在樹林子呢。”我們說著,往前走著,打聽著,我們遇到一個小夥,他給我們領到了陳爺爺家,我們到了陳爺爺家,陳爺爺可高興了,說做夢都沒想到我來。陳爺爺問我來有什麽事,我給陳爺爺說,聽楊長信叔叔說,這邊分的小麥多,很想來落戶,也有想當兵當老師 的願望,在富樓,想當兵當老師都當不上。”
我一說,陳爺爺說,那太好了,想當兵,保家衛國,想當老師,教書育人,都是好事。陳爺爺看我還領個姑娘,問是誰,我說是我同學,也是對象。陳爺爺說那好啊,家軍,你要是說的同學,那一定是有文化了,我們這新建的屯子,就缺有文化的人呢。走我領你問問我們屯子的領導去。陳爺爺說著就領著我們去了,到領導家了,陳爺爺一說,屯子的領導說,這真行,你們想來,準備準備,等著過一段,春節過來,我去給上級說,打報告。
小三隊的領導這麽說, 我和李曉麗聽了很高興。李曉傑說,哥,咱就慢慢探索吧 。從領導家出來,天色漸晚。陳爺爺留我們在他家吃飯,飯桌上滿是白麵饅頭和新鮮蔬菜,這在富樓可是難得一見的。我和李曉傑吃得格外滿足,也更加堅定了留下的想法。
飯後,我們在屯子裏散了散步。月光灑在雪地上,周圍靜謐而祥和。李曉傑緊緊挽著我的胳膊,輕聲說:“哥,我覺得這裏挺好的,咱們以後就在這生活吧。”我點點頭,心中滿是憧憬。
迴到陳爺爺家,我們簡單收拾了一下,便早早睡下。夢裏,我仿佛看到了未來的生活: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給孩子們上課,下了課和李曉傑一起在自家小院裏種著蔬菜,到了冬天,燒著溫暖的木頭柈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白麵饅頭……第二天,我們告別了陳爺爺,騎著自行車返迴富樓,準備為未來的新生活做準備。
天要黑了,我跟車上同江地薔子拉草也到家了,到家了,我的耳朵和腳丫子都凍壞了,凍壞了,俺娘說孩子你趕快脫了鞋上炕吧,脫了鞋上炕暖和暖和,娘去外屋地給你整飯吃去,等著吃完了飯,娘搞凍茄該子和辣椒該子,給你熬點水,你那腳用凍茄杆子水好好洗洗就好了。
“哎呀,太疼了。”我說著,用手摸摸凍的耳垂,都出水了。耳朵出水了,還粘了吧唧的;我脫掉鞋,膠皮烏龍,看看,小腳趾頭和四腳趾頭都凍腫了。腫了,又癢又疼,氧的直鑽心。鑽心的受不了。我說,娘,飯我晚點吃吧,你還是先去外邊拿點凍茄杆子熬點水吧,讓我先洗洗這凍壞的腳吧,要不,我實在是受不了啊。
“哎呀,家軍啊,孩子,這十指連心啊,這人啊,手啊,腳了,那個地方凍壞了都不行啊。小六子,你看你三哥那腳凍的,走,咱娘倆一個去抱柴火,一個上當院子小院子裏找凍茄該子辣椒該子,給你三哥熬水去。咱熬了凍該棵水,叫你三哥好洗洗腳啊。”
洗腳,一會,俺娘給我我熬出來凍該澆水了。
“水來了,凍該棵水來了,來了,三哥你洗洗吧。”小六弟弟端著熬的水來了。水來了,我洗上了。我洗著,新熬的凍茄蓋子水,我用手往我腳趾頭上潦著水,水蟄的腳,疼的忍受不了,使我哎呀哎呀的叫喊著。
“籲喔籲喔,籲籲喔喔。”外麵院子傳來了趕車的聲音。
“呀,外麵來大馬車了,娘,你看,咱家大院子裏來大馬車了。”小弟弟從外麵看來馬車了,喊著向屋裏跑來。
“來大馬車了,是誰來了,是頭林的還是哪的呀?是不是頭林那邊的,你叔他家來賣黃煙來了。”
“來了來了,是賣黃煙,不是偷林的,是同江的移民新村的。”來的人,喊著,拿著趕車的大鞭子進屋來了。進屋了,俺們小孩子不認識,俺娘認識,說,這不是小福勝的楊長信大兄弟嗎?坐下坐下,快坐下,你這是從哪來啊,咋的,我聽你說,你是賣黃煙來了?
“賣黃煙來了,嫂子,你家我二哥呢,我來看看你們,我給你們說,我現在不在小福勝屯子住了,我搬到同江移民新村去了。”
“啊,大兄弟,你搬同江去了?搬哪個地方去了,啥村,移民新村,這是啥時候的事呀?你真能啊?”
“啥時候的事?二年多了,三年頭了。”
“三年頭了,我說呢,你這幾年咋沒來俺這了,那你去同江了,你在那過的怎麽樣啊,到那吃的燒的還都行吧?”
“行,吃的行,嫂子,小麥給的多,到那燒火,都不用燒這莊稼蓋棵了,像在這邊燒的苞米杆子,麥秸都沒人要了,都是燒木頭。”
“呀,楊叔,你搬的那個地方還燒木頭呢?”
“燒木頭,家家都燒木頭,把粗木頭,用鋸截折,用斧子劈成木頭柈子燒。”
“啊,楊叔,那樣呢。好啊。”
“那大兄弟,你說你那吃小麥吃的多,一年一口人能吃多少啊?”
“吃多少,沒準,公家分口糧時一口人能分二百多斤,平時幹啥活還能分幾次白麵。”
“呀,大兄弟,你家搬到同江那,這不是掉到福缸子裏去了嗎?一年小麥吃這麽多,燒火還燒木頭拌子。好啊。你看俺這三孩子,家軍,今天為了點燒火柴,也是上同江 你們那邊拉草去了,迴來腳丫子都凍氣泡了。”
“買煙的,買煙的。老馬家,你家來賣黃煙的呢?我們想買點黃煙。”外麵來人了,來倆人喊上了。
“買煙,誰來了?老楊大兄弟,外麵來要買煙的了。”
“買煙,好的好的,來了。大嫂,你們誰來幫我約約秤,算算賬吧。”
“約秤,我去。”我說著,就趿拉上鞋跟著楊叔往外跑。
“你去,孩子,你腳都凍壞了,腳還疼著,飯你還沒吃呢。我替你去吧?”
“哎,娘,我腳疼,就疼吧,我幫著楊叔約秤,我再看看煙。”
“看看煙,家軍,我這煙,是我在同江那邊用生荒地種的,生荒地有勁啊。”
“生荒地好。同江有,我們這是沒有了。”
我說著就從屋裏出來,幫著楊叔來約秤,楊叔是來賣黃煙了,他在同江那邊種的黃煙好,我幫他約秤,一會,就賣了一百多塊。我看了,真眼饞啊。他剛才說他在同江那邊吃小麥吃的多,說他們燒火燒柴火燒的好,淨燒木頭柈子,現在,我又看這他賣的黃煙,買了那麽多錢,我想我們富樓這,一年分的口糧,一年都是想法子節約著吃,夏天秋天多吃些野菜,才勉強夠吃。燒柴也是,年年靠節省,等著春天隊裏刨苞米摣子時,還得想法子打些苞米摣子,穀摣子,要麽燒火柴就不夠。我想,我已經高中畢業了,我得出去走走了,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了。
晚上了,俺家給楊叔做了幾個炒菜,俺爹陪著楊叔喝酒,俺爹問他從同江移民新村趕馬車咋來的,楊叔說走北道,從家移民新村趕馬車出來,奔小三隊,陳景順那,從小是三隊再往北,走樹林子邊奔大壩,走你們地窩棚南邊,七橋屯子北邊,順著大壩就來了。
“那,你怎麽不走你們南麵的公路啊?”
“走公路,那不得走二十五米橋嗎?那不行,走公路,走二十五米大橋,奔二龍山,那二十五米橋有邊防檢查站,檢查站,檢查的可嚴,還得去同江公安局辦介紹信,那就太麻煩了。”
俺爹和楊叔吃完飯了,開始嘮嗑了,俺娘問楊叔,說,俺陳叔,他家姑娘,找到婆家,不是你給找的嗎?他前年奔他姑娘,把家搬到同江樂業小三隊了,在那過的咋樣?
“咋樣,過得也挺好。他那大小子,去年同江縣糧庫招工,一個屯子給一個名額,他屯子叫他兒子去了。”
“呀,那我陳叔,剛去同江,兒子就叫同江糧庫給招工了,那我陳叔這迴看混好了。那他在那小三隊吃的怎麽樣?”
“吃的怎麽樣,行啊,吃小麥,一年也是和我們一樣,分就分二百多斤,粗糧,苞米啥也不少,燒柴也是燒木頭柈子。”
“呀,楊叔,我陳爺,他們屯子,要是外去的,他們那還能落下戶口嗎?“
“落戶,差不多吧?春天的時候,我聽說他們屯要收幾戶呢,說收木匠,收大夫,還收老師。”
“收大夫,咱不是大夫啊,現學是不跟趟啊,要是收老師,俺家軍能行。”
“你家軍行,家軍是啥文化呀?我們那移民新村還想要老師嘞,我們公社中學還缺老師嘞。”
“你們那公社缺老師,那楊兄弟,你迴去你去公社中學給俺家軍說說唄。”
“說說,我沒文化,我不會說呀。”楊叔說著,停了停,好像是想了一下,說,等著吧,我迴去就叫我家姑爺找人去說說。
第二天了,楊叔走了,他走了,他是上南麵屯子富士去買煙去了。我又忙著為隊裏拉草了。拉草,我掛著多掙幾個工分啊。晚上了,同學李成佳來了,來告訴我他和王學文當兵走了。當兵走了,我問他當什麽兵,他說可能是海軍,我問當海軍上什麽地方。他說可能去大連,也可能去青島。
“祝賀你呀,明天我請你吃飯。”李成佳是我的好同學,他去當兵,我很激動。我和他聊了很長時間。當兵,我很想當兵,同學李成佳走了,俺娘說,你看看,你想當兵,你報名了,大隊體檢找你都沒找你。俺爹說,家軍咱想當兵,你報名也是白報,我早就知道,你大哥,那年報名當兵,公社體檢都體檢上了,大隊書記使壞,你大哥就沒去上。頭兩年,你二哥十九歲了,征兵的來了,你二哥又報名了,體檢的時候,大隊又給你二哥拿下來了。我給你說吧,你要想粗細啊,就得另想別的途徑了。
“好,這兩天我同學當兵走,我送走他,我就出去找地方去。”又過了三天,李成佳當兵走了,我去給他送行了,我看到他當兵走,我高興極了,也羨慕極了。
臘八節了,還有一天大寒了,早上我上隊裏去了,隊裏沒活了,說是隊裏要換領導班子了。我想機會來了,我平時不舍得耽擱工,現在沒活了,我得趁機會,馬上出去走走,看看,走還不用請假。我一想,很長時間沒看到李曉傑了,正好,她家還有自行車,我去找她借自行車,順便也看看她的思想有沒有變化,再問問王麗,王麗說去七台河去沒去。我想找李曉傑,我想著就來到了李曉傑家。我到了她家,剛走進院子,她就跑出來了。跑出來就一把抓住我的手,說,哥你咋才來呢?
“咋才來,不一直在幹活嗎?”
“幹活幹活就知道幹活,你怎麽這樣呢,哥,上學的時候,你就知道學習,這個時候就知道幹活?”
“不知道幹活咋整?我不吃飯呀?民不以食為天嗎?”
“為天為天,你坐著。看你造的這個樣?”
“誒,別拉拉扯扯,叫你家人看見了不好。”
“不好不好,我媽誰都沒在家。哥你點子真高,你可以隨便和我我那個。
“啊,那來,哥,你叫我親一個。”她說著就控製不住來親親我。親吻我,我也親她。
“哥別親了,受不了了,快說,今個來有啥事?”
“啥事,自行車借給我。”
“借給你,你幹啥去,上富民供銷社嗎,領著我。”
“領著你,我這迴走的遠,我怕凍壞你了,凍壞你,我沒妹妹了。”
“遠,哥我也去。”
李曉傑說,哥,我去,你要不領我,我就不借給你自行車。她說不借給我自行車是笑話,但她要去。我說明個看吧。
第二天了,我們倆騎一個自行車出發了。道,我也走楊叔說的北道。從家到我們地薔子,我是太熟悉了,從家出來,先往北走,經過五個屯子,就上了大壩,有七十來裏,我們倆騎一個自行車還順風。順風,老騎也累,騎累了,我們就下來走。
一上了大壩,往北看的是大江,溝壑,往南看,田野間遠近橫著大大小小村落。走過我們隊的地薔子,也就是七橋屯子的東麵,就下了大壩,再走過好大一塊草地和幾個大溝子,就來到了,大柞樹林子了。
大樹林子,沒有大道,有人走過的砍柴,用爬犁拉柴火 雪道。我們走著,我觀察著。楊叔說從我們地薔子到小三隊有八九裏的路程。我們走進樹林中,我心裏也有些恐懼,但我不能說,我說了怕李曉傑害怕。我為了壯膽,我走走就喊喊。
“哥,我不來,你自己來,是不得害怕吧?”
“還怕啥,男子大丈夫,得堪重任,還要時刻為國家捐軀呢,咱不學過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嗎?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嗎?”
';“啊,那可是英雄啊。哎,哥。那裏有人,你看,是幹啥呢?”
“有人,還不是一個人呢,是好幾個人呢?你在這,看著自行車,我去問問去。”我說著就向裏麵跑去,我到那一看是幾個老頭撈著爬犁,是撿柴火的。
我選一個,問上了,“老鄉,我問一下,這兒地方有個新建的屯子,叫小三隊,還有一個屯子叫移民村,距離這還有多遠?”
“哎呀,三隊離這不遠了,從這往前走,還有二三裏地吧。那移民新村離這可遠了,還得有六七裏地呢。你找這屯子幹啥?”
“啊,我有親戚搬這邊屯子來了,我來看看,串個門。”
“那你上小三隊是上誰家呀?”
“姓陳,知道吧?”
“知道知道,他是富錦富民沙崗搬來了,他搬來還不到兩年呢,他是奔姑娘來的,他姑娘嫁給這屯子老王家了。”
“哦,看起來你們都了解呀,謝謝了。我去了。”我說著就從裏麵往外跑,那砍柴火的還說呢,我這是拉爬犁撈柴火,我要不拉爬犁,我就領你去了。
“謝謝了,老師傅。走,曉傑。小三隊不遠了,還有二裏多地。給我推車子吧,在這樹林子是不能騎自行車了。”
“不能騎就不騎唄,我推著得了,你先歇歇吧,你累了吧,哥。這一道,你淨馱著我了。”
“馱你,馱你還不應該嗎?等著你是我媳婦了,那以後我成天馱你。”
我一說,李曉傑笑了,說,“那可謝謝哥哥了。”
“客氣啥?咱倆要真成了一家子了,那就好了。”
“哥,這不屯子了嗎?”
“啊,是,這屯子,還在樹林子呢。”我們說著,往前走著,打聽著,我們遇到一個小夥,他給我們領到了陳爺爺家,我們到了陳爺爺家,陳爺爺可高興了,說做夢都沒想到我來。陳爺爺問我來有什麽事,我給陳爺爺說,聽楊長信叔叔說,這邊分的小麥多,很想來落戶,也有想當兵當老師 的願望,在富樓,想當兵當老師都當不上。”
我一說,陳爺爺說,那太好了,想當兵,保家衛國,想當老師,教書育人,都是好事。陳爺爺看我還領個姑娘,問是誰,我說是我同學,也是對象。陳爺爺說那好啊,家軍,你要是說的同學,那一定是有文化了,我們這新建的屯子,就缺有文化的人呢。走我領你問問我們屯子的領導去。陳爺爺說著就領著我們去了,到領導家了,陳爺爺一說,屯子的領導說,這真行,你們想來,準備準備,等著過一段,春節過來,我去給上級說,打報告。
小三隊的領導這麽說, 我和李曉麗聽了很高興。李曉傑說,哥,咱就慢慢探索吧 。從領導家出來,天色漸晚。陳爺爺留我們在他家吃飯,飯桌上滿是白麵饅頭和新鮮蔬菜,這在富樓可是難得一見的。我和李曉傑吃得格外滿足,也更加堅定了留下的想法。
飯後,我們在屯子裏散了散步。月光灑在雪地上,周圍靜謐而祥和。李曉傑緊緊挽著我的胳膊,輕聲說:“哥,我覺得這裏挺好的,咱們以後就在這生活吧。”我點點頭,心中滿是憧憬。
迴到陳爺爺家,我們簡單收拾了一下,便早早睡下。夢裏,我仿佛看到了未來的生活: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給孩子們上課,下了課和李曉傑一起在自家小院裏種著蔬菜,到了冬天,燒著溫暖的木頭柈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白麵饅頭……第二天,我們告別了陳爺爺,騎著自行車返迴富樓,準備為未來的新生活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