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記得很多年前,學過一篇文章,叫《渴望讀書的眼睛》,文章的內容都記不得了,大體就是山區裏的孩子翻山越嶺的去上學,配圖是一個小姑娘,捧著書本,目光清澈透明。“”
又記起一位大哥,胡子拉碴,和醫生說:“所有人我都借遍了,我現在真的湊不出這筆錢!”
女醫生甚感詫異,笑著說:“時代早已經變了,哪還有人缺這點錢呢?”
大哥當時就急了,將自己所有衣服的兜全部都翻出來,對醫生說:“我缺錢,我最缺的就是錢。”
最後的結局是父親去世,大哥不停的問有沒有假死的可能,得到一次次否定的迴答後,大哥在醫院的走廊裏手足無措。
一位北大醫學院的學子,帶著癌症的父親到北京看病,父親見人就驕傲的說:“我兒子在北大,我其實不想來看病的,會影響我孩子學習,但是你看他非讓我來。”
父親的笑如利刃一般,貫穿了兒子的胸膛,因為就在不久前,主治醫生麵色凝重的告訴他:“你是學醫的,而且這麽優秀,你不會不知道你父親的狀況。”
兒子泣不成聲,卻在片刻後擦幹眼淚,轉身離開。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淩晨三點的燒烤店,淩晨四點的早餐店,淩晨五點的清潔工,他們如此努力,卻隻是為了活著。
可是有人說七十九的眉筆不貴,還有人說如果沒有去過迪士尼,人生就索然無味,專家還建議說多餘的房子可以出租,多餘的車子可以跑滴滴。
然而我們隻是想在忙碌的日子裏找到一絲空閑,隻是想把那部一直未看完的小說讀完,隻是想去和很久未見麵的朋友聚聚。
你當然可以過的光鮮亮麗,你當然可以過的花團錦簇,你當然也可以揮金如土,但我求你,別再說我不努力,你要知道,光是做個平凡的人,我就已經精疲力盡。
而且吧,關於焦慮這個事情我也覺得,就好像是人出生就會遊泳,然後過了幾個月就會忘掉,因為上岸了,複習資料可以不要了。
或者說生活就是一片大海,打濕了太多東西,淹死了太多理想,而我們恰好忘記如何遊泳,於是狼狽的撲騰個不停,美名其曰浪跡天涯,實則一片狼藉。
岸上是什麽呢,是又一套生存法則還是桃花源呢?可無論如何,那都是岸。
恐懼又是何物呢,看不見摸不著但就是有,你白天謹小慎微過活,覺得他隨時隨地會取代你,晚上你無法入眠,那些讓你懊悔不已的瞬間單曲循環。
你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用快樂二字引出一部史書來,而今寫到這個詞,隻剩下了不安。
你的焦慮源於哪裏呢?是隔壁家的王小明,二伯家的張小麗,是專家口中的人均收入幾萬塊,是至親之人帶著愛意的質疑。
但無論如何,你知道你都會找到岸的,那個岸不是安穩也不是高薪,是你真正熱愛的東西。
如果終其一生都沒能找到,那我就祝你好運,也祝我好運,
但是有時候我們嚐試治愈自己的靈魂,總會有那麽一首歌或者一段故事被你瘋狂的循環播放,又在某一天令你索然無味,你隨手將他扔在角落裏,扔的心安理得。
過了很久很久,你無意哼出那音律,才發現他已經留在了你的記憶裏,縱然那張唱片早已不知所蹤。
會有一個人,你確認不會再相遇,但在你今後的人生裏,總有幾個舉動在紀念他,所以,無論是人是物,到來時會帶來一種情緒,離開時又留下幾個瞬間。
在他丟下的景色裏反複排練,仿佛每個時間,他都不曾缺席。
而且有時候之所以會留戀某個地方, 銘記某段時光,某個地方,不是因為那個地方多麽神聖,而是因為這個世界太過泥濘,這個時候,那段時光便是救贖。
那隻是一個平常的家屬院,早上人們急匆匆的的上班上學,大家雖然慌張,但遇見了依然會禮貌點頭。
退了休的老人怡然自得,看著急匆匆的年輕人,像是在凝視過去的自己,但他似乎知道迴不去,於是低下了頭,盯著手中的報紙。
鳥兒嘰嘰喳喳,仿佛在分享今天得到的新八卦,流浪貓狗成群結隊,走向堆滿的垃圾堆,想找到一些新鮮的剩飯剩菜。在這世界坎坷求生。
我就在這個地方,度過了一段不短的時光,在擁擠與喧囂中,靜靜的等待長大。
如果把它比喻為遊戲的開始,這個地方對我而言就是新手村。
每周六周天我都會到這裏玩,永遠都是破門而入,然後直接掃蕩桌子上的零食,姥爺叼著一根煙,也不阻攔,對我的強盜行徑視而不見。
姥姥從廚房裏出來,手裏拿著蘋果或者梨,帶著餅幹或者果汁,像極了交保護費,潛台詞就是:“今天下午我打麻將,你tmd少搗亂。”
印象最深刻的,永遠都是姥爺在這屋鬥地主,叼著煙,大吐一口霧,用他顫抖的雙手打出4個2,摔牌的力度一定要大,說話的聲音一定要響,最後臉上再帶著三分已經贏了的不屑一顧。
然後隔壁屋姥姥在打麻將,搓麻將的聲音嘩啦啦,他們聊八卦的聲音烏啦烏啦,最後結束成群結隊的出去吃麻辣燙。然後我借機蹭飯。
而且在這個院裏,以前有一個美術班,我和老王經常並肩而去,我學蠟筆畫,他學素描,我畫潛水艇,他練一下午線條。
後來他畫的線條越來越好,我畫的蠟筆越來越抽象,他曾經問過我畫的含義,當時年幼的我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把自己現有的語文詞匯都給用上,最後的結尾是,這幅畫必將成名,那就好像是中國的梵高。
老王聽完滿臉震驚,扶了扶眼鏡,最後從牙關裏擠出幾個字……
“老弟,梵高成名的第1步是去世啊……”他眼裏帶著三分堅定,7分不容置疑。
我一瞬間愣住,然後顫顫抖抖的說:“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不當梵高了,我就去學校小賣部當個老板,看見哪個賣汽水的姑娘好看,就多給他一根棒棒糖!”
老王點點頭,甚是欣慰,慶幸自己終於拯救了中國油畫圈。
其實蠻想寫一隻小貓, 那是當年我從我們附近的拉麵店救出來的,因為每每路過拉麵店,他都會衝我嗚嗚叫。眼裏帶著對自由的渴望,凝視著我。
後來有一天哥們拿著刀片就救貓,他想去垃圾堆裏過活,我硬是給他帶迴了家。
當時的我僅有六年級,卻滿心都想懸壺濟世,仗劍天涯,絲毫不顧及是我放了人家的貓,滿心都是這隻貓終於擺脫了地獄。
結果哥們沒幾天就去了鄭州,把貓忘在了三樓。
迴到家我媽讓我跪下,她跟我說:“你知不知道大晚上的然後一隻貓的叫聲在咱家迴蕩,我有多害怕!”
後來初中,家裏也添了房子,也是很久不來院裏,他們二老去鄭州,這個房子竟然神奇的空了下來。
每次迴去,幼時非常喜歡我的一個奶奶,都會很熱情的跟我打招唿,一如許多年前坐在她家的門口,但是陪他說話的老人已經少了很多。
印象最深刻的人,大概是我新叔,他有著極其壯碩的身材,長得很像軍旅劇中的冷酷殺手,我很少跟他講話,源於某種恐懼。
但是他經常打趣我,經常會說:“大學生又迴來了?”
自上了初中離開了院子,我很長時間沒有聽過那句話,後來聽聞他病了,癌症。
我倒真見到了他,那天下大雨,我在超市買東西,看到了消瘦的他。
我和他打招唿,我們倆沉默著對視了一會兒,後來爸爸給我打電話,我就出去了。
再聽到他的消息,便是關於他的離開,那次對視是最後一麵。以前互開玩笑的兩個人,最後的段落竟是一場默劇。
姥姥家裏有一對財子娃娃貼紙,我八九歲的時候他就在這裏,至今他還貼在這裏,他看著院子裏的人來來走走去去,也看著這裏的東西多多少走,有些時光需要見證的,他們接起了這個重任。
時至今日,姥姥從頻繁打麻將變成了偶爾打麻將,老爺從平凡鬥地主變成了不再鬥地主,我也從常住小院子變成很少去院子,有些東西還在那裏,但他已經變了。然而留在你迴憶裏的東西,卻一次又一次的讓你死裏逃生。
又記起一位大哥,胡子拉碴,和醫生說:“所有人我都借遍了,我現在真的湊不出這筆錢!”
女醫生甚感詫異,笑著說:“時代早已經變了,哪還有人缺這點錢呢?”
大哥當時就急了,將自己所有衣服的兜全部都翻出來,對醫生說:“我缺錢,我最缺的就是錢。”
最後的結局是父親去世,大哥不停的問有沒有假死的可能,得到一次次否定的迴答後,大哥在醫院的走廊裏手足無措。
一位北大醫學院的學子,帶著癌症的父親到北京看病,父親見人就驕傲的說:“我兒子在北大,我其實不想來看病的,會影響我孩子學習,但是你看他非讓我來。”
父親的笑如利刃一般,貫穿了兒子的胸膛,因為就在不久前,主治醫生麵色凝重的告訴他:“你是學醫的,而且這麽優秀,你不會不知道你父親的狀況。”
兒子泣不成聲,卻在片刻後擦幹眼淚,轉身離開。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淩晨三點的燒烤店,淩晨四點的早餐店,淩晨五點的清潔工,他們如此努力,卻隻是為了活著。
可是有人說七十九的眉筆不貴,還有人說如果沒有去過迪士尼,人生就索然無味,專家還建議說多餘的房子可以出租,多餘的車子可以跑滴滴。
然而我們隻是想在忙碌的日子裏找到一絲空閑,隻是想把那部一直未看完的小說讀完,隻是想去和很久未見麵的朋友聚聚。
你當然可以過的光鮮亮麗,你當然可以過的花團錦簇,你當然也可以揮金如土,但我求你,別再說我不努力,你要知道,光是做個平凡的人,我就已經精疲力盡。
而且吧,關於焦慮這個事情我也覺得,就好像是人出生就會遊泳,然後過了幾個月就會忘掉,因為上岸了,複習資料可以不要了。
或者說生活就是一片大海,打濕了太多東西,淹死了太多理想,而我們恰好忘記如何遊泳,於是狼狽的撲騰個不停,美名其曰浪跡天涯,實則一片狼藉。
岸上是什麽呢,是又一套生存法則還是桃花源呢?可無論如何,那都是岸。
恐懼又是何物呢,看不見摸不著但就是有,你白天謹小慎微過活,覺得他隨時隨地會取代你,晚上你無法入眠,那些讓你懊悔不已的瞬間單曲循環。
你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用快樂二字引出一部史書來,而今寫到這個詞,隻剩下了不安。
你的焦慮源於哪裏呢?是隔壁家的王小明,二伯家的張小麗,是專家口中的人均收入幾萬塊,是至親之人帶著愛意的質疑。
但無論如何,你知道你都會找到岸的,那個岸不是安穩也不是高薪,是你真正熱愛的東西。
如果終其一生都沒能找到,那我就祝你好運,也祝我好運,
但是有時候我們嚐試治愈自己的靈魂,總會有那麽一首歌或者一段故事被你瘋狂的循環播放,又在某一天令你索然無味,你隨手將他扔在角落裏,扔的心安理得。
過了很久很久,你無意哼出那音律,才發現他已經留在了你的記憶裏,縱然那張唱片早已不知所蹤。
會有一個人,你確認不會再相遇,但在你今後的人生裏,總有幾個舉動在紀念他,所以,無論是人是物,到來時會帶來一種情緒,離開時又留下幾個瞬間。
在他丟下的景色裏反複排練,仿佛每個時間,他都不曾缺席。
而且有時候之所以會留戀某個地方, 銘記某段時光,某個地方,不是因為那個地方多麽神聖,而是因為這個世界太過泥濘,這個時候,那段時光便是救贖。
那隻是一個平常的家屬院,早上人們急匆匆的的上班上學,大家雖然慌張,但遇見了依然會禮貌點頭。
退了休的老人怡然自得,看著急匆匆的年輕人,像是在凝視過去的自己,但他似乎知道迴不去,於是低下了頭,盯著手中的報紙。
鳥兒嘰嘰喳喳,仿佛在分享今天得到的新八卦,流浪貓狗成群結隊,走向堆滿的垃圾堆,想找到一些新鮮的剩飯剩菜。在這世界坎坷求生。
我就在這個地方,度過了一段不短的時光,在擁擠與喧囂中,靜靜的等待長大。
如果把它比喻為遊戲的開始,這個地方對我而言就是新手村。
每周六周天我都會到這裏玩,永遠都是破門而入,然後直接掃蕩桌子上的零食,姥爺叼著一根煙,也不阻攔,對我的強盜行徑視而不見。
姥姥從廚房裏出來,手裏拿著蘋果或者梨,帶著餅幹或者果汁,像極了交保護費,潛台詞就是:“今天下午我打麻將,你tmd少搗亂。”
印象最深刻的,永遠都是姥爺在這屋鬥地主,叼著煙,大吐一口霧,用他顫抖的雙手打出4個2,摔牌的力度一定要大,說話的聲音一定要響,最後臉上再帶著三分已經贏了的不屑一顧。
然後隔壁屋姥姥在打麻將,搓麻將的聲音嘩啦啦,他們聊八卦的聲音烏啦烏啦,最後結束成群結隊的出去吃麻辣燙。然後我借機蹭飯。
而且在這個院裏,以前有一個美術班,我和老王經常並肩而去,我學蠟筆畫,他學素描,我畫潛水艇,他練一下午線條。
後來他畫的線條越來越好,我畫的蠟筆越來越抽象,他曾經問過我畫的含義,當時年幼的我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把自己現有的語文詞匯都給用上,最後的結尾是,這幅畫必將成名,那就好像是中國的梵高。
老王聽完滿臉震驚,扶了扶眼鏡,最後從牙關裏擠出幾個字……
“老弟,梵高成名的第1步是去世啊……”他眼裏帶著三分堅定,7分不容置疑。
我一瞬間愣住,然後顫顫抖抖的說:“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不當梵高了,我就去學校小賣部當個老板,看見哪個賣汽水的姑娘好看,就多給他一根棒棒糖!”
老王點點頭,甚是欣慰,慶幸自己終於拯救了中國油畫圈。
其實蠻想寫一隻小貓, 那是當年我從我們附近的拉麵店救出來的,因為每每路過拉麵店,他都會衝我嗚嗚叫。眼裏帶著對自由的渴望,凝視著我。
後來有一天哥們拿著刀片就救貓,他想去垃圾堆裏過活,我硬是給他帶迴了家。
當時的我僅有六年級,卻滿心都想懸壺濟世,仗劍天涯,絲毫不顧及是我放了人家的貓,滿心都是這隻貓終於擺脫了地獄。
結果哥們沒幾天就去了鄭州,把貓忘在了三樓。
迴到家我媽讓我跪下,她跟我說:“你知不知道大晚上的然後一隻貓的叫聲在咱家迴蕩,我有多害怕!”
後來初中,家裏也添了房子,也是很久不來院裏,他們二老去鄭州,這個房子竟然神奇的空了下來。
每次迴去,幼時非常喜歡我的一個奶奶,都會很熱情的跟我打招唿,一如許多年前坐在她家的門口,但是陪他說話的老人已經少了很多。
印象最深刻的人,大概是我新叔,他有著極其壯碩的身材,長得很像軍旅劇中的冷酷殺手,我很少跟他講話,源於某種恐懼。
但是他經常打趣我,經常會說:“大學生又迴來了?”
自上了初中離開了院子,我很長時間沒有聽過那句話,後來聽聞他病了,癌症。
我倒真見到了他,那天下大雨,我在超市買東西,看到了消瘦的他。
我和他打招唿,我們倆沉默著對視了一會兒,後來爸爸給我打電話,我就出去了。
再聽到他的消息,便是關於他的離開,那次對視是最後一麵。以前互開玩笑的兩個人,最後的段落竟是一場默劇。
姥姥家裏有一對財子娃娃貼紙,我八九歲的時候他就在這裏,至今他還貼在這裏,他看著院子裏的人來來走走去去,也看著這裏的東西多多少走,有些時光需要見證的,他們接起了這個重任。
時至今日,姥姥從頻繁打麻將變成了偶爾打麻將,老爺從平凡鬥地主變成了不再鬥地主,我也從常住小院子變成很少去院子,有些東西還在那裏,但他已經變了。然而留在你迴憶裏的東西,卻一次又一次的讓你死裏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