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騰蛟在湖廣一帶正麵對抗清軍進攻,本來不知自處的他立刻同意了朱聿鍵的任命,成為湖廣總督,加兵部尚書銜。


    此人不同於弘光時期的各個軍鎮,是真的想要抗清,他明白自己士卒沒經曆過戰事,不是清軍的對手,通過和幕僚的商議對散在湖廣一帶的大順義軍進行招撫。


    此時的大順軍已經完成初步整合,李過、高一功和李自成的皇後高桂英走出四川,與田見秀等部匯合,並推舉李自敬為新主,他們將目標也定在湖廣,正反攻荊州,可惜清軍防守嚴密,李子敬為了彰顯大順新主的威名,親自督戰,結果被火炮炸傷,重傷斃命,大順再次陷入無主狀態,這一次李過扛過了大順軍大旗。


    大順軍因為接連轉戰,失去了根據地支撐糧草所剩無幾,李過和眾將商量後接受了何騰蛟的招撫,加入了隆武政權。


    朱聿鍵得知消息後欣喜異常,雖然朝中大臣有不少反對的聲音,可他知道大順殘部是不可多得的抗清力量,在黃道周的支持下力排眾議,對李過等人進行了加封。


    有了生力軍的加入,朱聿鍵立刻著手反攻北伐,可一則消息將他打的措手不及。


    魯王朱以海在前朝兵部尚書張國維的支持浙江紹興宣布監國。


    兩個政權並立,都說是自己是正統,紛爭不可避免。


    崇明島,史可法聽到隆武政權成立還激動了一番,可隨著魯王政權建立局勢立刻變得複雜起來,就比如說劉少康,就接到了兩份封官聖旨。


    史可法不明白,大明亡國在即,為什麽這些人還有精力內鬥?


    劉少康將兩份“聖旨”都接了,還迴了一些財物,他需要這個兩個政權給的名頭,同時任命麾下的一些官員,比如,史可法改任兩江總督,沈廷揚為鬆江巡撫,沈修為吳淞水師提督等等。


    有了這些官職,他就可以在占領區聚攏民心。


    七月,上海和吳淞防禦工事已經初步形成,崇明島上也修建了兩座炮台,劉少康將防務交給了史可法、趙小虎等人,自己乘坐戰艦返迴基隆,隨行武裝運兵船上除了士兵還有萬餘遷移的百姓,這些都是為了躲避戰亂自願遷移的。


    在這些人中,還有一位大神,那就是宋應星,此人名字也許有人不知道,可他的著作後世很多人應該耳熟能詳。此人就是《天工開物》作者,天工開物乃是華夏非常重要的科技文獻,他詳細記錄了這個時代的農業、手工業、工業各種技術,堪稱一本百科全書。


    宋應星是明末的科學家,所學極為廣泛,涉獵機械、物理、生物、自然、化學甚至還有哲學,如此大才劉少康花了很大精力才將其請到。


    此外,還有宋應星的長兄宋應昇,此人之才僅次於宋應星,兩人曾一同中了舉人,不過後來仕途不順,兩人將精力轉移至科學方麵。


    曆史上宋應星留下了很多著作,其兄宋應昇因為南明滅亡選擇殉國,不過此時被劉少康先一步征召到手。


    兩人一開始非常不願,但見到劉少康畫的一些手稿後立刻起了好奇之心。


    等到了基隆,見識到蒸汽機後眼睛都直了,尤其是宋應星,估計劉少康趕他都不會離開了。


    “大將軍,您要的大型蒸汽機已經製作完成四台,臥式蒸汽機也做了出來,缺點就是鋼材不過關,壽命不長,無法長時間工作。”薄玨匯報道。


    “無妨,鋼材的問題用不了多久就會解決,你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完善蒸汽機的構造,接下來我會給你一些圖紙,想辦法將它們做出來,然後定型。”


    目前的蒸汽機隻是最原始的,想要實用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接下來他去了造炮所,這裏已經造出五十門前裝線膛熟鐵炮,在蒸汽機的卷製下卷製非常輕鬆,難點就是拉割膛線。


    雖然薄玨做了幾台蒸汽動力割線機,不過需要長時間往複動作和蒸汽的高溫,用不了多久就會報廢,所以還是人工拉割為主。


    線膛炮有了,接下來就是製作匹配的炮彈。線膛炮無法使用球形炮彈,隻能用錐頭圓柱形炮彈,而且目前膛線工藝粗糙,與炮彈無法緊密契合,炮膛泄氣嚴重,就需要使用“米涅彈”版炮彈。構造和步槍使用的米涅彈差不多,彈體底部要加膨脹彈帶,同時彈體上要套上銅帶,這樣才能發揮線膛炮的威力。


    劉少康親自指導這種炮彈的研製工作,經過實驗,炮彈底部也需要用銅製作的彈帶,鉛製的太軟,火藥爆炸時容易碎裂。


    經過四天的反複研製,最終相匹配的炮彈定型。


    可惜的是暫時隻能製作實心彈,開花彈需要複雜的點火工藝,隻能暫時擱置。


    饒是如此,劉少康也非常興奮,經過試驗,這種前裝線膛炮最遠射程可達三千米,精確度也非常高。


    新式火炮被命名鷹炮,其尾部使用了可升降的螺絲杆,這也是薄玨這段時間研製出來的,雖然很粗糙,但已經可以使用。


    除了鷹炮外,其他火炮也正進行改裝,可別小看這小小的升降螺杆,卻可以大幅度減少火炮的操作步驟和精度。


    這五十門火炮分給了在上海鎮守的趙小虎二十門,用來對付清軍的紅夷大炮。


    解決了火炮問題,劉少康馬不停蹄的來到遼東,這次要進行煉鋼。


    有了大型蒸汽機,就可以實現轉爐煉鋼了。


    遼東的鐵礦石已經儲存很多,其中還有不少的的“鏡鐵”礦。鏡鐵礦,其實就是錳鐵合金礦。後世有句俗話叫做“無錳不成鋼”,說的就是煉鋼過程中要加入錳。


    早期的轉爐煉鋼煉出的鋼很脆,性能不夠,後來有人發現加入鏡鐵礦就解決這一問題。


    劉少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就一步到位,當然,具體的配比還需要摸索。


    將蒸汽機運到冶鐵所,然後開始安裝調試,並製作了相應的鑄鐵包,然後和蒸汽機連在一起,使其可以緩慢轉動起開,同時鐵包有一個氣孔,可以用鼓風機向裏麵打氣,空氣可以還原鐵水裏的有害雜質等,從而得到鋼材。


    過程看似簡單,可實際操作起來很困難,還好劉少康將宋應星帶在身邊,他屬於明朝的機械天才人物,他雖然不知道轉爐煉鋼的原理,可機械問題隻需要思考一陣再加上劉少康這位後來人,經過半個月的時間,終於完成了世界第一次轉爐煉鋼。


    雖然第一次鋼水並不合格,接下來就交給時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海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冬青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冬青茶並收藏明末大海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