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蒸汽機,以後能用的地方就太多了,就需要另外一種資源了,那就是煤,台灣地區雖然有煤,但質量不行,遼東有,不過那是自家的。
想到這裏,劉少康目光看向北方,那個方向有一個國家:那就是朝鮮。
朝鮮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上等的無煙煤,高品位鐵礦,還有銅礦,這三種都是未來大量需要的。
“是時候拜訪這位鄰居了。”
目前遼東軍正在努力恢複大明最早時候的衛所,奴兒幹都司管轄之地,將涵蓋整個東北地區,需要處理與朝鮮的關係了。
但還需要等一等,華夏這邊馬上就要分出勝負,自己也要做一些事情。
四月,清南明的圍觀不進取惡果終於出現,河南諸地各自為戰,根本無法阻擋清軍的進攻,多澤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渡過淮河。可此時南明的四鎮兵馬有三鎮不在自己的駐地,而是被馬士英調動防禦左良玉大軍,隻剩下劉澤清所部探知清軍後立刻選擇跑了逃跑,揚州直接暴露清軍兵鋒之下。
揚州城,史可法剛剛從南京迴來,他去求援兵的,可惜朱由崧直接躲避不見,馬士英說的都是場麵話,就是不派援兵,其他大臣更是束手無策,氣的史可法要吐血,這些時日忙碌奔波,籌集糧餉,為的是什麽?沒想到堂堂朝廷麵對危機竟然袖手旁觀,不光如此,他以督師的名義命令揚州城駐軍前來守衛,結果隻有一人響應,而且兵力隻有四五百人,這也就罷了,還有許多兵將竟然想要進入揚州城裹挾所有人一起投降,已經分不清敵友,這些情況讓他失望甚至絕望。
本來他無比唾棄那些投降清廷的官員將領,現在多少體會到其中一些人的無奈。
“督師大人,我軍加起來也就四五千人,清軍至少五萬,揚州城並不堅固,真的要死守嗎?”
說話之人名叫劉肇基,官拜左都督,遼東人,曾參加過遼東不少戰役,就是他響應史可法的號召,率領四百多人前來支援揚州城。
史可法悲傷道:“劉大人,你看看這天下,清廷所到之處,多少人望風而降,可歎我大明風骨蕩然無存,老夫自認沒有什麽建樹,隻能希望以此身喚醒軍民的血勇之氣,否則亡的不光是大明,而是整個華夏民族!”
“哎,督師所言極是,劉某從遼東而來,所見所聞無不讓人心寒,堂堂華夏,竟然無幾人敢和北奴死戰,可悲可歎,讓人絕望啊!”劉肇基來揚州曾給很多將領去信,結果迴信大多勸他投降清廷,他對局勢很悲觀。
兩人相顧歎氣,雖然早已抱有死誌,可還是意難平。
就在清廷大軍直指揚州之時,長江入海口,崇明島一帶海域,上百艘大船雲集,船上豎著沈字大旗。
崇明島,是長江口處的衝積島嶼,主要是由泥沙沉積而成,曆經成千上萬年的演變逐漸成為一處沙島,崇明島在崇禎時期已經基本定型,它東西長七十多公裏,南北寬近二十公裏,麵積一千二百多平方公裏,是華夏的第三大島嶼。
這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在明朝有“海上瀛洲”之稱。
而且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長江的海上門戶,為江海要鎮,有重兵把守,明朝永樂年間駐紮水師,設總兵。
但後來尤其是到崇禎時期,崇明島水師名存實亡,甚至一度被海盜占領,目前島上生活大約有五六萬人。
早年最多時將近十萬人,不過崇明島經常受狂風大潮的侵害,在明朝期間溺亡者極多,直到崇禎末年崇明大島成型,這才有了改善。所以,生活在島上的人多是從陸上生活艱難的百姓才冒險遷移。
目前島上設縣,有兩處水寨,水陸軍加起來差不多三千人。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島上人馬互不統屬,甚至還有矛盾。
其中知府徐鼎統領步軍五百,負責島上治安,江監軍道荊本徹統領一部水軍,還有一個一直駐紮在崇明的水師把總,名叫顧榮。顧榮大有來頭,曾是崇明一帶的海盜頭目,最強大時有一萬人,後被招安,散去海盜成員,隻留下一千多人。
徐鼎和荊本徹是朱由崧繼位後認命的,顧榮則是崇禎時期的,荊本徹想要收編顧榮水師,結果顧榮不聽指揮,荊本徹初來乍到,根本不敢和崇明島這位地頭蛇鬧翻,兩邊鬧得很不愉快。
荊本徹此人很有誌向,想要經營一片複明基業,崇明島不大,也不小,有水陸阻隔,為天險,可作為一處基地,這個主張得到沈廷揚的支持,為其提供後勤和戰船保障。
他在水寨看到沈家的大型船隊後以為有什麽重大行動,立刻命人前來迎接。
“沈大人,今天為何如此興師動眾啊,難道是清軍打過來了?”
沈廷揚五十歲上下,身穿大明官服,拱手道:“荊大人,實不相瞞,清軍已經渡過淮河,就要攻打揚州。”
荊本徹無比震驚,他在島上消息並不靈通,可南明至少有十幾萬大軍,怎麽也能抵擋一陣。
“清軍不是攻打大順賊兵嗎,怎麽這麽快南下?”
“哎,局勢糜爛,李自成一路敗退,目前抵達襄陽,清軍一路尾隨,也到了荊襄之地,另一路清軍從河南而下,我軍根本無法抵擋,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局勢已經非常危急。”
荊本徹問道:“沈大人來崇明島莫非是來調兵的嗎,荊某麾下雖然不多,卻願接受調遣與清軍作戰。”
“荊大人有心了,我今天是來接人的。”
“接人?這出去就是汪洋大海了!”荊本徹不解。
沈廷揚笑道:“客人正是從海上來,一會兒跟老夫一起去迎接!”
正在說話間,遠處船上傳來信號,有船隊從遠處抵達。
“叔父大人,是鎮海大將軍的水師!”沈修站在沈廷揚身邊說道。
沈廷揚趕緊正了正衣冠,“荊大人,咱們一起去海上迎接!”
荊本徹當然聽說過鎮海大將軍的名號,更加震驚,趕緊跟著沈廷揚上船。
海麵上,一支艦隊緩緩出現,以鎮海號為首的三艘七十四炮艦,同時身後還有四艘飛魚級戰艦,以及十艘巡防艦,還有十艘武裝運輸船,浩浩蕩蕩開進崇明島海域。
想到這裏,劉少康目光看向北方,那個方向有一個國家:那就是朝鮮。
朝鮮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上等的無煙煤,高品位鐵礦,還有銅礦,這三種都是未來大量需要的。
“是時候拜訪這位鄰居了。”
目前遼東軍正在努力恢複大明最早時候的衛所,奴兒幹都司管轄之地,將涵蓋整個東北地區,需要處理與朝鮮的關係了。
但還需要等一等,華夏這邊馬上就要分出勝負,自己也要做一些事情。
四月,清南明的圍觀不進取惡果終於出現,河南諸地各自為戰,根本無法阻擋清軍的進攻,多澤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渡過淮河。可此時南明的四鎮兵馬有三鎮不在自己的駐地,而是被馬士英調動防禦左良玉大軍,隻剩下劉澤清所部探知清軍後立刻選擇跑了逃跑,揚州直接暴露清軍兵鋒之下。
揚州城,史可法剛剛從南京迴來,他去求援兵的,可惜朱由崧直接躲避不見,馬士英說的都是場麵話,就是不派援兵,其他大臣更是束手無策,氣的史可法要吐血,這些時日忙碌奔波,籌集糧餉,為的是什麽?沒想到堂堂朝廷麵對危機竟然袖手旁觀,不光如此,他以督師的名義命令揚州城駐軍前來守衛,結果隻有一人響應,而且兵力隻有四五百人,這也就罷了,還有許多兵將竟然想要進入揚州城裹挾所有人一起投降,已經分不清敵友,這些情況讓他失望甚至絕望。
本來他無比唾棄那些投降清廷的官員將領,現在多少體會到其中一些人的無奈。
“督師大人,我軍加起來也就四五千人,清軍至少五萬,揚州城並不堅固,真的要死守嗎?”
說話之人名叫劉肇基,官拜左都督,遼東人,曾參加過遼東不少戰役,就是他響應史可法的號召,率領四百多人前來支援揚州城。
史可法悲傷道:“劉大人,你看看這天下,清廷所到之處,多少人望風而降,可歎我大明風骨蕩然無存,老夫自認沒有什麽建樹,隻能希望以此身喚醒軍民的血勇之氣,否則亡的不光是大明,而是整個華夏民族!”
“哎,督師所言極是,劉某從遼東而來,所見所聞無不讓人心寒,堂堂華夏,竟然無幾人敢和北奴死戰,可悲可歎,讓人絕望啊!”劉肇基來揚州曾給很多將領去信,結果迴信大多勸他投降清廷,他對局勢很悲觀。
兩人相顧歎氣,雖然早已抱有死誌,可還是意難平。
就在清廷大軍直指揚州之時,長江入海口,崇明島一帶海域,上百艘大船雲集,船上豎著沈字大旗。
崇明島,是長江口處的衝積島嶼,主要是由泥沙沉積而成,曆經成千上萬年的演變逐漸成為一處沙島,崇明島在崇禎時期已經基本定型,它東西長七十多公裏,南北寬近二十公裏,麵積一千二百多平方公裏,是華夏的第三大島嶼。
這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在明朝有“海上瀛洲”之稱。
而且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長江的海上門戶,為江海要鎮,有重兵把守,明朝永樂年間駐紮水師,設總兵。
但後來尤其是到崇禎時期,崇明島水師名存實亡,甚至一度被海盜占領,目前島上生活大約有五六萬人。
早年最多時將近十萬人,不過崇明島經常受狂風大潮的侵害,在明朝期間溺亡者極多,直到崇禎末年崇明大島成型,這才有了改善。所以,生活在島上的人多是從陸上生活艱難的百姓才冒險遷移。
目前島上設縣,有兩處水寨,水陸軍加起來差不多三千人。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島上人馬互不統屬,甚至還有矛盾。
其中知府徐鼎統領步軍五百,負責島上治安,江監軍道荊本徹統領一部水軍,還有一個一直駐紮在崇明的水師把總,名叫顧榮。顧榮大有來頭,曾是崇明一帶的海盜頭目,最強大時有一萬人,後被招安,散去海盜成員,隻留下一千多人。
徐鼎和荊本徹是朱由崧繼位後認命的,顧榮則是崇禎時期的,荊本徹想要收編顧榮水師,結果顧榮不聽指揮,荊本徹初來乍到,根本不敢和崇明島這位地頭蛇鬧翻,兩邊鬧得很不愉快。
荊本徹此人很有誌向,想要經營一片複明基業,崇明島不大,也不小,有水陸阻隔,為天險,可作為一處基地,這個主張得到沈廷揚的支持,為其提供後勤和戰船保障。
他在水寨看到沈家的大型船隊後以為有什麽重大行動,立刻命人前來迎接。
“沈大人,今天為何如此興師動眾啊,難道是清軍打過來了?”
沈廷揚五十歲上下,身穿大明官服,拱手道:“荊大人,實不相瞞,清軍已經渡過淮河,就要攻打揚州。”
荊本徹無比震驚,他在島上消息並不靈通,可南明至少有十幾萬大軍,怎麽也能抵擋一陣。
“清軍不是攻打大順賊兵嗎,怎麽這麽快南下?”
“哎,局勢糜爛,李自成一路敗退,目前抵達襄陽,清軍一路尾隨,也到了荊襄之地,另一路清軍從河南而下,我軍根本無法抵擋,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局勢已經非常危急。”
荊本徹問道:“沈大人來崇明島莫非是來調兵的嗎,荊某麾下雖然不多,卻願接受調遣與清軍作戰。”
“荊大人有心了,我今天是來接人的。”
“接人?這出去就是汪洋大海了!”荊本徹不解。
沈廷揚笑道:“客人正是從海上來,一會兒跟老夫一起去迎接!”
正在說話間,遠處船上傳來信號,有船隊從遠處抵達。
“叔父大人,是鎮海大將軍的水師!”沈修站在沈廷揚身邊說道。
沈廷揚趕緊正了正衣冠,“荊大人,咱們一起去海上迎接!”
荊本徹當然聽說過鎮海大將軍的名號,更加震驚,趕緊跟著沈廷揚上船。
海麵上,一支艦隊緩緩出現,以鎮海號為首的三艘七十四炮艦,同時身後還有四艘飛魚級戰艦,以及十艘巡防艦,還有十艘武裝運輸船,浩浩蕩蕩開進崇明島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