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人才不多,李岩是其中一個,但結局讓人可惜,劉少康的情報網建立起來後開始對一些人物關注起來,李岩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讓情報人員直接與相見勸說,李岩絕對不會相信,所以“借”了宋獻策名義報信。李岩雖然不全信,可還是做出反應,結果是真的。
“此人不簡單啊,竟然布局如此之遠!”
信上不光是解釋,還有招攬,言說如果李岩和紅娘子沒有出路,可去山東臨海一帶發展。
“不知所雲,這家夥說的完全是胡話,東番和山東怎麽也聯係不到一塊吧?”李年不解道。
李岩將信收好,“先不要亂想,劉宗敏已經派人追過來了。”
不再廢話,李岩兄弟二人帶著一千八百親隨快速消失在夜裏。
當晚,李自成大怒,在他看來李岩早有自立之心,恨下手太晚。
可第二天軍中傳言是他逼走李岩,李自成被氣得派出五千騎兵,前去追殺。
看似不要緊的一件事,可一旦擴大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李自成逼走李岩的消息傳開,再加上他占據京城僅有四十二天,還損兵折將,聲望受到極大的打擊。以前投降過來的大明將領紛紛另謀他處,這些降將大多分散他處,李自成根本無法約束,派駐的監軍紛紛被殺,偌大的大順隱患全部爆發,立刻千瘡百孔。
李自成敗退京城,最高興的就屬於清廷了,他們沒想到進展如此順利,簡直就是天助,損失不到萬人就順利占領華夏中樞。
此時京師經曆大順劫掠已經沒有油水所刮,百姓人心惶惶,官府機構被破壞,到處是搶劫殺人,完全是個包袱。
以阿濟格為首的清軍將領勸說多爾袞放棄京城,去其他地方劫掠一番,留下幾個主將占領就可以了,然後大軍再返迴盛京。
多爾袞能力不比皇太極差,銳意進取,野心很大,知道遼東是苦寒之地,族人根本沒有太大發展,將眼光已經對準這個九州天下。所以接受範文程等人的建議,嚴格約束士兵,敢劫掠者殺無赦,家人充奴。同時安撫還未逃離的大明朝臣和百姓,讓大臣們幫忙處理政務,剃發令也沒有發出。另外大軍駐紮在城外,命人修複宮城,為崇禎發喪,這些舉措和李自成形成鮮明對比,引得京城上下百姓的好感。
穩定京城後多爾袞立刻派出多澤和吳三桂追擊李自成,吳三桂已經得知父親全家被殺的消息,率領關寧鐵騎每戰當先。
京在城陷落後,南京成為華夏官僚最集中的地方,而且曾是明朝都城,當仁不讓的成為華夏新的政治中心。
由於崇禎的三個兒子都在京城大亂中失蹤,皇位就輪到一些宗室身上。
目前主要人選有兩位,其中一位叫朱由崧,他的父親也就是上一任福王非常有名,在洛陽被李自成俘虜然後扔進鍋中,朱由崧僥幸逃脫,一路逃到懷慶避難。去年繼承了福王之位,結果懷慶也遭到起義軍攻擊,不得不再次逃離,最終逃到淮安,與其他逃亡的藩王周王、崇王住在湖船上躲避戰禍。
另一位是潞王朱常淓,也是封地被義軍占領不得不南逃。
四月中,淮安,福王朱由崧欣賞手裏的玉帶,這條玉帶乃是他繼承福王位子時崇禎所賜,當時感激涕零,此刻也是如此,以此玉帶懷念崇禎帝。
“王爺,不要哭了,如今京師被清人占領,咱們該早做打算才是!”一名身穿太監服的侍者勸道。
“盧久德,先帝可有遺命?”
盧久德是難逃的皇宮太監,他當時沒在崇禎身邊,哪裏會知道。
“王爺,當時賊寇已經打進京師,陛下遺命早就落入他們之手,現在京城三王不知所蹤,國不可一日無主,您的血統在諸王裏最優,這個位子當仁不讓。”
朱由崧可不傻,他早就得知崇禎身亡的消息,也在暗中觀察局勢,並派手下到南京打聽消息,這盧久德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南京的東林黨們要擁戴潞王,我無兵無人,恐怕難以坐上那個位子。”
盧久德道:“王爺,東林黨那些人都是些文弱書生,每天讀書腦子都傻了,這種大寶之位是他們能做主的嗎?”
朱由崧愣道:“他們可控製南京六部,怎麽不能?”
“哎呦,我的王爺啊,這是亂世,誰的兵多誰說了算。”
“可是我也沒兵啊!”
盧久德有些無語,“王爺,此刻中樞無君,各地守備總兵們都在觀察,隻要您登高一唿,不,是派人去送信,許諾從龍之功,到時候大軍護送,誰敢阻攔。”
朱由崧大喜,立刻從懷中掏出一袋金子,“九德,你在京城任職多年,看得多懂得多,此事交由你去辦,如果成了,你就是大內總管!”
盧久德等的就是這話,當即跪地叩頭,“王爺,您就等著好消息吧!”
南京城,史可法正與鳳陽總督馬士英商談擁立潞王為新君的事宜。
史可法,在曆史有濃重的一筆,早年曾任盧象升的副使,能文能武,後總管漕運,巡撫鳳陽、揚州等地,是一方大員。京城被圍後曾出兵勤王,可剛剛出發沒多久就收到崇禎自縊的消息,不得不折返。
“史大人,擁立潞王我不反對,可是有許多大臣認為福王血脈與先帝更近,恐怕會出事端。”
史可法文人習氣很重,當即開始義正言辭道:“馬都督,按照常理福王的確夠資格,可是他在洛陽的名聲極為不好,貪、銀、嗜酒、虐待下人、不好讀書,行事霸道,這些都不是人君之相。反觀潞王,禮賢下士,名望極好,有賢明,此刻大明風雨飄搖,需要賢君統治方能穩住局勢,而且錢大人已經召集各部重臣,起草立君文書。”
馬士英有些不滿,暗道你們都已經準備好了才跟我商量,明顯看不起人。
不過他沒動聲色,南京是東林黨大本營,剛才史可法口中的錢大人名叫錢謙益,乃是東林黨領袖,曾坐到禮部侍郎的位置。後因被彈劾歸南京,但在東林黨內極有名望,被推舉為領袖。
“既然如此,我也不反對,隻需要等潞王到了即可。”
史可法大喜,馬士英總督江北四鎮兵馬,實力強大,有了他的支持,一切就穩妥了。
可他不知道馬士英手裏已經有了屬下送來的書信,他的麾下將領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已經要擁立福王朱由崧,正等著他點頭。
四月下旬,江北四鎮擁立福王的消息傳到南京,史可法、錢謙益等東林黨人大吃一驚,沒想到談好的事情出現了變故。尤其是史可法,認為馬士英這是背叛他,跑去馬府大聲斥責,馬士英惱羞,直接發兵前去接朱由崧。
等四鎮兵馬抵達南京,事情已成定局,東林黨人也怕死,紛紛改口,最終,議定朱由崧為新君,南明成立。
如果讓情報人員直接與相見勸說,李岩絕對不會相信,所以“借”了宋獻策名義報信。李岩雖然不全信,可還是做出反應,結果是真的。
“此人不簡單啊,竟然布局如此之遠!”
信上不光是解釋,還有招攬,言說如果李岩和紅娘子沒有出路,可去山東臨海一帶發展。
“不知所雲,這家夥說的完全是胡話,東番和山東怎麽也聯係不到一塊吧?”李年不解道。
李岩將信收好,“先不要亂想,劉宗敏已經派人追過來了。”
不再廢話,李岩兄弟二人帶著一千八百親隨快速消失在夜裏。
當晚,李自成大怒,在他看來李岩早有自立之心,恨下手太晚。
可第二天軍中傳言是他逼走李岩,李自成被氣得派出五千騎兵,前去追殺。
看似不要緊的一件事,可一旦擴大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李自成逼走李岩的消息傳開,再加上他占據京城僅有四十二天,還損兵折將,聲望受到極大的打擊。以前投降過來的大明將領紛紛另謀他處,這些降將大多分散他處,李自成根本無法約束,派駐的監軍紛紛被殺,偌大的大順隱患全部爆發,立刻千瘡百孔。
李自成敗退京城,最高興的就屬於清廷了,他們沒想到進展如此順利,簡直就是天助,損失不到萬人就順利占領華夏中樞。
此時京師經曆大順劫掠已經沒有油水所刮,百姓人心惶惶,官府機構被破壞,到處是搶劫殺人,完全是個包袱。
以阿濟格為首的清軍將領勸說多爾袞放棄京城,去其他地方劫掠一番,留下幾個主將占領就可以了,然後大軍再返迴盛京。
多爾袞能力不比皇太極差,銳意進取,野心很大,知道遼東是苦寒之地,族人根本沒有太大發展,將眼光已經對準這個九州天下。所以接受範文程等人的建議,嚴格約束士兵,敢劫掠者殺無赦,家人充奴。同時安撫還未逃離的大明朝臣和百姓,讓大臣們幫忙處理政務,剃發令也沒有發出。另外大軍駐紮在城外,命人修複宮城,為崇禎發喪,這些舉措和李自成形成鮮明對比,引得京城上下百姓的好感。
穩定京城後多爾袞立刻派出多澤和吳三桂追擊李自成,吳三桂已經得知父親全家被殺的消息,率領關寧鐵騎每戰當先。
京在城陷落後,南京成為華夏官僚最集中的地方,而且曾是明朝都城,當仁不讓的成為華夏新的政治中心。
由於崇禎的三個兒子都在京城大亂中失蹤,皇位就輪到一些宗室身上。
目前主要人選有兩位,其中一位叫朱由崧,他的父親也就是上一任福王非常有名,在洛陽被李自成俘虜然後扔進鍋中,朱由崧僥幸逃脫,一路逃到懷慶避難。去年繼承了福王之位,結果懷慶也遭到起義軍攻擊,不得不再次逃離,最終逃到淮安,與其他逃亡的藩王周王、崇王住在湖船上躲避戰禍。
另一位是潞王朱常淓,也是封地被義軍占領不得不南逃。
四月中,淮安,福王朱由崧欣賞手裏的玉帶,這條玉帶乃是他繼承福王位子時崇禎所賜,當時感激涕零,此刻也是如此,以此玉帶懷念崇禎帝。
“王爺,不要哭了,如今京師被清人占領,咱們該早做打算才是!”一名身穿太監服的侍者勸道。
“盧久德,先帝可有遺命?”
盧久德是難逃的皇宮太監,他當時沒在崇禎身邊,哪裏會知道。
“王爺,當時賊寇已經打進京師,陛下遺命早就落入他們之手,現在京城三王不知所蹤,國不可一日無主,您的血統在諸王裏最優,這個位子當仁不讓。”
朱由崧可不傻,他早就得知崇禎身亡的消息,也在暗中觀察局勢,並派手下到南京打聽消息,這盧久德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南京的東林黨們要擁戴潞王,我無兵無人,恐怕難以坐上那個位子。”
盧久德道:“王爺,東林黨那些人都是些文弱書生,每天讀書腦子都傻了,這種大寶之位是他們能做主的嗎?”
朱由崧愣道:“他們可控製南京六部,怎麽不能?”
“哎呦,我的王爺啊,這是亂世,誰的兵多誰說了算。”
“可是我也沒兵啊!”
盧久德有些無語,“王爺,此刻中樞無君,各地守備總兵們都在觀察,隻要您登高一唿,不,是派人去送信,許諾從龍之功,到時候大軍護送,誰敢阻攔。”
朱由崧大喜,立刻從懷中掏出一袋金子,“九德,你在京城任職多年,看得多懂得多,此事交由你去辦,如果成了,你就是大內總管!”
盧久德等的就是這話,當即跪地叩頭,“王爺,您就等著好消息吧!”
南京城,史可法正與鳳陽總督馬士英商談擁立潞王為新君的事宜。
史可法,在曆史有濃重的一筆,早年曾任盧象升的副使,能文能武,後總管漕運,巡撫鳳陽、揚州等地,是一方大員。京城被圍後曾出兵勤王,可剛剛出發沒多久就收到崇禎自縊的消息,不得不折返。
“史大人,擁立潞王我不反對,可是有許多大臣認為福王血脈與先帝更近,恐怕會出事端。”
史可法文人習氣很重,當即開始義正言辭道:“馬都督,按照常理福王的確夠資格,可是他在洛陽的名聲極為不好,貪、銀、嗜酒、虐待下人、不好讀書,行事霸道,這些都不是人君之相。反觀潞王,禮賢下士,名望極好,有賢明,此刻大明風雨飄搖,需要賢君統治方能穩住局勢,而且錢大人已經召集各部重臣,起草立君文書。”
馬士英有些不滿,暗道你們都已經準備好了才跟我商量,明顯看不起人。
不過他沒動聲色,南京是東林黨大本營,剛才史可法口中的錢大人名叫錢謙益,乃是東林黨領袖,曾坐到禮部侍郎的位置。後因被彈劾歸南京,但在東林黨內極有名望,被推舉為領袖。
“既然如此,我也不反對,隻需要等潞王到了即可。”
史可法大喜,馬士英總督江北四鎮兵馬,實力強大,有了他的支持,一切就穩妥了。
可他不知道馬士英手裏已經有了屬下送來的書信,他的麾下將領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已經要擁立福王朱由崧,正等著他點頭。
四月下旬,江北四鎮擁立福王的消息傳到南京,史可法、錢謙益等東林黨人大吃一驚,沒想到談好的事情出現了變故。尤其是史可法,認為馬士英這是背叛他,跑去馬府大聲斥責,馬士英惱羞,直接發兵前去接朱由崧。
等四鎮兵馬抵達南京,事情已成定局,東林黨人也怕死,紛紛改口,最終,議定朱由崧為新君,南明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