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挺胸,郭勇,不要撅屁股……啪!”


    沙灘上,劉少康手拿一根藤棍,對站姿不標準的郭勇就是一下,打得郭勇齜牙咧嘴。


    原來這是軍官訓練,隨著軍隊人數的擴大,軍官麵臨短缺,而交給趙小虎、高飛那一批老訓練人自己也不放心,所以幹脆就成立了一個士官速成學院,挑選一些好苗子親自培訓。


    為此,修建了一個簡易宿舍區,條件有些簡陋,但隻能先對付用,等以後修建一個真正的軍官學院。


    眼下這個是陸軍,還有一個海兵士官學院,由迪亞斯傳授航海以及軍艦戰鬥的基本知識。


    以前人少,大家不分海陸軍,如今兵員大增,正好將兵種分離。


    當然,還有炮兵,這也是必須獨立出來的兵種


    劉少康根據現代人的知識在結合當下實際情況製定了士兵訓練手冊,先從這些士官開始,每天出早操訓練體能,隊列,口令,行軍,火槍射擊,投擲炸彈,還包括辨別方向,偵查,繪製簡易地圖,一些和軍事有關的地理曆史等課程。


    還好這個時代戰術簡單,劉少康還能勉強能夠應付。


    與此同時,新兵的訓練也同時進行,為了保證訓練強度,每天三頓夥食,午飯為幹飯,還有魚肉湯,可惜島上畜牧業不發達,其他肉類稀少,隻能用魚肉代替。


    饒是如此,新兵們甘之如飴,要知道他們在家裏每天隻有兩頓飯,為了節省糧食還不能吃太飽,到了軍營就沒這個顧慮了。


    老兵每天出早操,保持體能,保證火槍填裝速度不降低,下午解散,有的輪守,有的到周圍開墾田地,其中大部分自用,用來種蔬菜,比如土豆、花菜、圓白菜、蘿卜、甘藍還有青蔥等等。台灣是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四季都可以種植蔬菜。


    為了保證士兵們的戰鬥力和健康,光吃飽飯是不行的,還需要有蔬菜的營養補充,所以,根據台灣的氣候選種適合這裏特有蔬菜。


    傍晚,李明哲、劉寶和劉少康商談事情。


    “幫主,東西已經送出,準備找朝廷大臣上表,我們的誠意很足,相信會成功的!”


    劉少康點點頭,為了能獲得這個名頭可是送出去很多錢。


    “各地的情報點要盡快建起來!”


    他靈魂雖然是現代人,知道曆史的大概走向,可要製敵先機,還需要精確的情報支持,劉香時期有一些內陸走私聯絡員,這些都是李明哲聯係,所以就任命李明哲為情報司司長,專門負責收集情報。


    “很好,情報是我們未來能否成功的關鍵,所以不要吝嗇,沒錢直接跟我要,重點是京城和福建鄭家,還有我給你的名單,盡最大的力量找尋,然後想辦法帶到台灣來。”


    “這些人需要我們將情報點完成後才能執行。”李明哲說道。


    劉少康沒有好高騖遠,情報建設可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步步來,“這是自然,但一年內必須完成。”


    “是!”


    “寶叔,我決定在台南地區設置縣城,具體位置和構造我畫在圖紙上了,找一些懂建築的師傅,先從內部開始,修建房屋街道,這裏將是我們重點移民地區之一。”


    台南地區是在後世也是非常重要發達的地區,地處嘉南平原,西臨台灣海峽,東臨阿裏山山脈,雨水充沛,河溪眾多,非常適合農業開墾。


    “這些就交給我吧,保證讓這裏建成一個最好的縣城!”劉寶激動道,隨著他們的勢力膨脹,還占據了台灣,雖然實力無法和劉香時代相比,但前景廣闊,光想想就有幹勁。


    劉少康又和兩人談了其他一些事情,這才散會,吃過晚飯休息睡覺。可腦海裏想的全是事情,感歎身邊的行政人才太少了,許多事都需要親自布置跟進,心累啊,看來打天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一天,他上午完成士官學校的課程,來到搭建完成的小兵工廠,這陣子繳獲了不少的鐵料和銅料,已經開始試製火槍。


    仿製的是葡萄牙燧發火槍,這個時代正處於火繩槍向燧發槍過渡階段,燧發火槍暫時沒有統一的型號,受工匠手藝影響很大。葡萄牙人因為和很多國家貿易,其火槍製造技術采眾家之長,最終發明了非常有名的莫林哈斯燧發槍機,這種槍機槍機安全可靠,在世界上處於先進水平。


    為了仿製成功,劉少康在漢人的寨子裏高薪找了三個鐵匠,這三人都曾為大明軍隊打造過鳥銃,屬於熟練工種,交給了陳安調教。


    火槍槍管製作不是很難,但需要有足夠的手藝和工藝精神,大明工匠並不比其他國家差,主要是大明官方不重視手藝人的待遇,甚至糧餉都給不足,導致軍中火槍火炮殘次品很多,工藝水準比不過西方。


    劉少康為了避免這一情況將這些工匠的工資提高,薪資水平屬於最好的,還有獎懲措施,這就激發了這些工匠的工作熱情。


    火槍槍管需要用熟鐵,先將差不多尺寸的厚鐵皮加熱,放置u型槽內用特製的球麵錘捶打,使鐵皮完全嵌入槽內成筒狀,還要不斷的改變受力麵,不斷的捶打讓接口合攏,不過單層鐵管容易炸膛,需要再包裹一層鐵皮,這樣一根槍管的雛形就完成了。


    接下來準備一根均勻的鐵棒,插入槍管內,在用特製的凹麵錘進行加熱捶打,直到縫隙痕跡消失,然後定型。這時代時候圓形槍管並不流行,需要打出棱麵,以符合審美,而是容易固定在槍柄上。最後然後鑽孔打磨,用植物油或者動物潤滑,使槍管內部光滑,這一步最為緩慢,人力手鑽需要至少半個月才能完成。為此,劉少康專門請在台灣城被俘虜的荷蘭工匠們打造了兩台水力鑽床,至於設備是現成的,大員鎮就有三台風車製糖設備,做一些改動就可以變成水利鑽床。


    至於槍機,交給俘虜來的荷蘭鍾表匠製作,為了讓他們努力用心工作,劉少康除了支付工資外還簽了合同,承諾三年後就將其釋放。同時找了五個頭腦靈活的小夥子當學徒,學習這些人的手藝。


    為了保證質量,劉少康特意製作了新式的尺子,單位就是未來世界通用的米、分米、毫米,並讓人教授華夏工匠使用阿拉伯數字。


    仿製的火槍口徑定在十五毫米,槍管長度比原槍要短一點,同時棱線打出卡槽,使刺刀安裝後更加牢固,拆卸時隻需要旋轉一圈就可以卸下。


    今天就是第一批槍支完成裝配的日子,所以前來查看。


    新槍外形比原型槍小了一圈,槍托用的是台灣本土產的柳杉,手感非常不錯,很適合東方人的手型和身體,槍機沒有任何不必要的紋飾,簡潔光華。


    劉少康打開擊鉗,感覺彈簧很力,和葡萄牙人以及荷蘭人的火槍沒有差距。隨即將擊鉗複位,填裝彈藥,最後朝著五十米外人形靶子開火,第一發不出意外脫靶,第二發才命中。


    “你們都是試一下新槍。”


    說完,將火槍扔給陳阿彪,很快,五個衛兵也輪流試射,期間出現一次啞火,擊發率在八九成以上。


    最終,所有人對新槍給予了肯定。


    “用著還行,陳安,你們做的不錯,槍械所每人獎勵五兩銀子!”


    “謝大都督!”


    包括荷蘭人在內,都鬆了一口氣,火槍仿製成功,得到大老板認可,還得了獎金,一個個欣喜異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海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冬青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冬青茶並收藏明末大海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