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臣子
篡明:從邊軍一隊官開始 作者:小鯊魚愛吃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這些人淒慘的模樣,眾人皆是停下了腳步,變得是沉默不語。
“民生凋敝至此,你我都愧為河南的官啊!”
郭增光長歎一聲,示意大家都免禮起身。
“郭大人說的是,下官記住了!”
一旁的開封知府慌忙點頭稱是,並表示往後要在郭大人的帶領下,為黎民百姓造福,為朝廷分憂。
“女娃,這餅還能吃嘛?”
郭增光來到了饑民們的身邊,攔住了一個往嘴裏塞麵餅的小女孩問道。
這小女孩約莫七八歲的模樣,臉上是麵黃肌瘦,一點神氣都沒有。
此刻,見有人過來詢問,她明顯有些奇怪的迴道:“怎地不能吃了,家中以前連這幹餅都吃不上,還是要感謝劉大人給了我們一口飯吃”
“慢點吃,莫要噎著了”
郭增光臉上尷尬,又伸手為這小女孩端來了菜湯。
“走吧,劉大人!”
那開封知府陰陽怪氣的哼了一聲,有些不滿劉平讓巡撫大人看到了這些饑民的慘狀。
劉平臉上一冷,並沒有搭理這人,目光如炬的看向了走在前麵的郭增光。
他的背影有些落魄,又顯得有些悵然。
待到了衛所之中的官廳,大小官員分別端坐下來後。
“劉千戶,這些饑民共有多少人?”
郭增光剛一坐下,便將目光看向了劉平。
“稟大人,共有兩萬多人”
“城中糧食還能撐幾日?”
郭增光語氣緊迫的看著劉平,目光更是死死盯住了他的臉。
劉平神色平靜,起身半跪在了地上道:“下官據實而報,城中餘糧已不足十日!”
這裏劉平還真沒說謊,若是從縣城之中得到的糧食不來的話,城中餘糧剛好夠十幾天的。
“目前皇上剛剛即位,戶部的虧空都還填不上,哪還有銀子來賑災,不如便讓這劉平做一迴惡人?”
見郭增光雙眼惆悵,開封府知府偷偷來到他的身旁耳語。
“哼!你這是說的什麽話,難道本官便是這種迂腐之人!”
郭增光一聽,眼中冒出了火花,當場出言訓斥了開封知府。
引得下方的王縣令是瑟瑟發抖,平日裏高高在上的府台大人被訓得和無知豎子一樣。
“還請大人息怒!”
見眾人都是出言求情,郭增光眼中的怒意才消散了些道:“劉平,若是安置這些饑民,大概要花費多少糧餉?”
劉平心中一喜,有些獅子大開口的道:“郭大人,沒有十萬兩銀子,難以支撐到明年夏收之時”
“十萬兩,便是府庫之中也沒有如此多的銀子”
郭增光一聽,臉色更是有些黯然,但突然又好似想到了什麽。
“罷了!劉千戶定要好生安置這些饑民,本官便向朝廷上書截了今年的遼餉便是了!”
朗聲喊了一句,郭增光拂袖而去,身後的眾人都是一陣的愣神。
“截留遼餉?”
劉平自語一句,隨即便對這郭大人滿是佩服之意。
有崇禎一朝,封疆大吏上書截留遼餉練兵賑災都是常事。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盧象升和孫傳庭二人。
而與崇禎搶銀子最後的後果,也是十分顯而易見。
眾人在官廳裏吃完了飯,郭增光等大小官員也就沒了繼續留在此處的興趣,便是相繼離開。
劉平率領著衛所的大小官員一路相送,一直送出了十餘裏地,這才歸來。
路上,李信忍不住是出言道:“郭大人真是一個好官,平日裏都聽那些東林黨人說他是魏閹的權臣,隻幹些禍國殃民之事”
劉平並沒有直接迴答,而是迴以簡單的一笑。
實際上,閹黨裏麵能做實事的官員還真的不少。
這些人雖然在討好魏公公方麵會多花些銀子,但也是能幹實事的。
反而是那些所謂的東林君子上台後,這幫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才,真正的葬送了大明朝。
而這位郭大人和李信的老爹李精白,最多明年三四月份,便要同時遭到排擠下台了。
……
一切都是相安無事,直到過了五日之久。
守城的兵丁發現了一道長長的騾馬大軍,劉平這才知道是救災糧到了。
命人打開了城門,劉平自然是親自出門迎接這批難得的糧食。
到了門口,是仔細一打量,那領頭的不正是老熟人王縣令!
“劉老弟,這便是清單,你看看吧!”
王縣令臉上掛著笑容,將一封紅色的清單遞了過來。
劉平接過仔細端詳了一遍,才算知道了個大概。
這次送來的全都是寶貴的糧食,其中以粟米、小麥最為多。
按照一石糧食一兩五錢銀子的均價,郭大人命人送來了整整五萬多石的糧食。
也就是價值差不多的七八萬兩銀子,至於剩下的錢哪裏去了。
經曆了幾手一倒騰,你要吃口肉我便要喝口湯。
十萬兩便是虧空了三成有餘,不過對於這些事劉平也是很無奈。
這便是大明朝的官場風氣,不貪不為官。
正所謂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到了滿清後世的乾隆朝也差不多。
為了讓貪官撈銀子拱他享樂,以及遊江南花費的銀子,乾隆是故意縱容官場風氣敗壞。
以至於當時貪腐之風盛行,更是出現了和紳這種富可敵國的巨貪。
……
有了這批賑災糧到了,劉平便是不再著急墾荒之事。
每日有條不紊的安排的衛所的運轉,直到了十五日之後。
足夠容納一萬五千多人的房子建設完畢,這才開始組織全麵墾荒。
為了調動這些軍戶的積極性,劉平更是讓李信執筆。
宣布開墾的荒地全都歸軍戶所有,衛所不會侵占半分。
之前是一鬥糧交三成,現在也是不變。
若是缺少農具耕牛的,衛所暫時可以提供免費的農具和耕牛。
隻要收糧之後,軍戶們用打來的糧食還債便行了。
這篇勸誡農桑的告示一出,本就十分有幹勁的軍戶們是更加的驚喜。
每日都不用衛所的兵丁催促,天還沒亮就有人扛著鋤頭出去幹活。
天天是忙忙碌碌的,一掃以前那種懶散糜爛的氣氛。
見衛所的生產已經是初步恢複,劉平幾人也沒有懈怠的意思。
趁著這數不多的時間,開始了對軍伍的整編。
“民生凋敝至此,你我都愧為河南的官啊!”
郭增光長歎一聲,示意大家都免禮起身。
“郭大人說的是,下官記住了!”
一旁的開封知府慌忙點頭稱是,並表示往後要在郭大人的帶領下,為黎民百姓造福,為朝廷分憂。
“女娃,這餅還能吃嘛?”
郭增光來到了饑民們的身邊,攔住了一個往嘴裏塞麵餅的小女孩問道。
這小女孩約莫七八歲的模樣,臉上是麵黃肌瘦,一點神氣都沒有。
此刻,見有人過來詢問,她明顯有些奇怪的迴道:“怎地不能吃了,家中以前連這幹餅都吃不上,還是要感謝劉大人給了我們一口飯吃”
“慢點吃,莫要噎著了”
郭增光臉上尷尬,又伸手為這小女孩端來了菜湯。
“走吧,劉大人!”
那開封知府陰陽怪氣的哼了一聲,有些不滿劉平讓巡撫大人看到了這些饑民的慘狀。
劉平臉上一冷,並沒有搭理這人,目光如炬的看向了走在前麵的郭增光。
他的背影有些落魄,又顯得有些悵然。
待到了衛所之中的官廳,大小官員分別端坐下來後。
“劉千戶,這些饑民共有多少人?”
郭增光剛一坐下,便將目光看向了劉平。
“稟大人,共有兩萬多人”
“城中糧食還能撐幾日?”
郭增光語氣緊迫的看著劉平,目光更是死死盯住了他的臉。
劉平神色平靜,起身半跪在了地上道:“下官據實而報,城中餘糧已不足十日!”
這裏劉平還真沒說謊,若是從縣城之中得到的糧食不來的話,城中餘糧剛好夠十幾天的。
“目前皇上剛剛即位,戶部的虧空都還填不上,哪還有銀子來賑災,不如便讓這劉平做一迴惡人?”
見郭增光雙眼惆悵,開封府知府偷偷來到他的身旁耳語。
“哼!你這是說的什麽話,難道本官便是這種迂腐之人!”
郭增光一聽,眼中冒出了火花,當場出言訓斥了開封知府。
引得下方的王縣令是瑟瑟發抖,平日裏高高在上的府台大人被訓得和無知豎子一樣。
“還請大人息怒!”
見眾人都是出言求情,郭增光眼中的怒意才消散了些道:“劉平,若是安置這些饑民,大概要花費多少糧餉?”
劉平心中一喜,有些獅子大開口的道:“郭大人,沒有十萬兩銀子,難以支撐到明年夏收之時”
“十萬兩,便是府庫之中也沒有如此多的銀子”
郭增光一聽,臉色更是有些黯然,但突然又好似想到了什麽。
“罷了!劉千戶定要好生安置這些饑民,本官便向朝廷上書截了今年的遼餉便是了!”
朗聲喊了一句,郭增光拂袖而去,身後的眾人都是一陣的愣神。
“截留遼餉?”
劉平自語一句,隨即便對這郭大人滿是佩服之意。
有崇禎一朝,封疆大吏上書截留遼餉練兵賑災都是常事。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盧象升和孫傳庭二人。
而與崇禎搶銀子最後的後果,也是十分顯而易見。
眾人在官廳裏吃完了飯,郭增光等大小官員也就沒了繼續留在此處的興趣,便是相繼離開。
劉平率領著衛所的大小官員一路相送,一直送出了十餘裏地,這才歸來。
路上,李信忍不住是出言道:“郭大人真是一個好官,平日裏都聽那些東林黨人說他是魏閹的權臣,隻幹些禍國殃民之事”
劉平並沒有直接迴答,而是迴以簡單的一笑。
實際上,閹黨裏麵能做實事的官員還真的不少。
這些人雖然在討好魏公公方麵會多花些銀子,但也是能幹實事的。
反而是那些所謂的東林君子上台後,這幫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才,真正的葬送了大明朝。
而這位郭大人和李信的老爹李精白,最多明年三四月份,便要同時遭到排擠下台了。
……
一切都是相安無事,直到過了五日之久。
守城的兵丁發現了一道長長的騾馬大軍,劉平這才知道是救災糧到了。
命人打開了城門,劉平自然是親自出門迎接這批難得的糧食。
到了門口,是仔細一打量,那領頭的不正是老熟人王縣令!
“劉老弟,這便是清單,你看看吧!”
王縣令臉上掛著笑容,將一封紅色的清單遞了過來。
劉平接過仔細端詳了一遍,才算知道了個大概。
這次送來的全都是寶貴的糧食,其中以粟米、小麥最為多。
按照一石糧食一兩五錢銀子的均價,郭大人命人送來了整整五萬多石的糧食。
也就是價值差不多的七八萬兩銀子,至於剩下的錢哪裏去了。
經曆了幾手一倒騰,你要吃口肉我便要喝口湯。
十萬兩便是虧空了三成有餘,不過對於這些事劉平也是很無奈。
這便是大明朝的官場風氣,不貪不為官。
正所謂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到了滿清後世的乾隆朝也差不多。
為了讓貪官撈銀子拱他享樂,以及遊江南花費的銀子,乾隆是故意縱容官場風氣敗壞。
以至於當時貪腐之風盛行,更是出現了和紳這種富可敵國的巨貪。
……
有了這批賑災糧到了,劉平便是不再著急墾荒之事。
每日有條不紊的安排的衛所的運轉,直到了十五日之後。
足夠容納一萬五千多人的房子建設完畢,這才開始組織全麵墾荒。
為了調動這些軍戶的積極性,劉平更是讓李信執筆。
宣布開墾的荒地全都歸軍戶所有,衛所不會侵占半分。
之前是一鬥糧交三成,現在也是不變。
若是缺少農具耕牛的,衛所暫時可以提供免費的農具和耕牛。
隻要收糧之後,軍戶們用打來的糧食還債便行了。
這篇勸誡農桑的告示一出,本就十分有幹勁的軍戶們是更加的驚喜。
每日都不用衛所的兵丁催促,天還沒亮就有人扛著鋤頭出去幹活。
天天是忙忙碌碌的,一掃以前那種懶散糜爛的氣氛。
見衛所的生產已經是初步恢複,劉平幾人也沒有懈怠的意思。
趁著這數不多的時間,開始了對軍伍的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