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慢慢走向實驗樓,腳步輕緩但內心充滿波瀾。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像一道光穿透了他內心的迷霧,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處境和選擇。


    “王陽明說‘心即理’,那是否意味著,所有的答案其實都不需要向外界尋求?” 張衡低聲自語。


    他的腦海裏閃現出書中講述的王陽明故事——在龍場被流放時,王陽明麵臨的困境不亞於絕望。他沒有選擇消極逃避,而是通過自省和行動找到了自己的道理,創立了讓人們能夠掌控自身命運的心學。


    “我是不是也在逃避什麽?” 張衡自問。


    從那場夢境開始,骰子、人影、末日的記憶,無一不充滿壓迫感。每一次他試圖去弄清楚這些東西時,總會因為恐懼或疲憊而退縮。他意識到,自己一直在試圖通過別人的解釋和安慰來擺脫痛苦,但那並沒有真正觸及問題的核心。


    “我必須像王陽明那樣,直麵困境。” 他想起了書中提到的一個關鍵點——“致良知”。


    王陽明認為,良知就是人內心深處最本真的聲音,它會指引你做出正確的選擇。而“知行合一”則意味著,知道什麽是正確的並不足夠,你必須用行動去實踐,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所以,我需要先找迴內心的聲音,然後用行動去驗證它。” 張衡的思緒漸漸清晰。


    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那些夢境中的畫麵,或許是內心的某種提示;那些模糊的細節,或許是他潛意識中已經察覺到的線索,但被恐懼和猶豫遮蔽了。


    “夢中的篩子……” 他迴憶起那巨大的骰子和旋轉的壓迫感,隱隱覺得,它象征著某種選擇或者控製權。


    “我是不是一直覺得自己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 他喃喃自語。


    這種想法刺痛了他。他迴憶起過去的日子,實驗室裏的挫敗感、學業上的掙紮、甚至是夢境中麵對怪物時的無助——這些都在一再提醒他,他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


    “但王陽明說,人心中本自具足。”


    這句話讓張衡猛然一震。他停下腳步,站在實驗樓前的空地上,目光投向遠方。


    “或許,我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覺,而不是一直依賴外界的答案。” 張衡低頭看著自己的雙手,手心微微出汗,但他握緊了拳頭。


    接下來,他開始計劃如何將“知行合一”付諸實踐。


    第一步,直麵內心的恐懼。


    張衡決定,不再逃避那些夢境帶來的不安。夢中出現的模糊人影和骰子,也許隻是他對某種現實的隱喻,他必須認真迴憶和分析這些線索,而不是因為它們的壓迫感而躲避。


    “如果夢中的骰子真的象征命運,我需要學會掌控它,而不是被它控製。” 他心想。


    第二步,行動驗證內心的疑問。


    王陽明的思想讓張衡意識到,單純的思考無法帶來真正的解決辦法。他需要迴到現實的場景中,尋找那些可能解答夢境的線索。


    “實驗室……” 張衡想到這裏,目光更加堅定,“那裏一定有我需要的答案。”


    盡管心理醫生和輔導員都告訴他這些記憶可能隻是幻覺,但張衡現在明白,隻有自己親自去調查,才能判斷它們到底是真是假。


    第三步,警惕外界的幹擾,堅定自己的方向。


    王陽明的經曆中,最大的啟發是他從未被外界的困境和質疑所動搖。他相信自己的內心,忠於自己的良知,並堅持用行動去實踐。


    張衡想到這裏,感到一陣清醒。他意識到,過去自己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和建議,而忽略了自己的直覺和判斷力。無論是心理醫生的分析,還是輔導員的關心,這些都無法真正解決他的疑問。


    “我不能再讓別人的想法影響我的選擇。” 他暗暗下定決心。


    他邁步走進實驗樓,內心比以往更加堅定。


    “知行合一。王陽明能夠在困境中找到道理,我也能在這場迷霧中找到答案。”


    盡管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未知,但張衡感到內心的恐懼被希望取代。他知道,這條路注定孤獨,但正如王陽明所說——所有的答案都在心中,隻要你有勇氣去實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日之巔:破曉黎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霜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霜歸並收藏末日之巔:破曉黎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