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勇義麵無表情,仿佛講述著一個和自己毫不相幹的故事。
隻有他自己清楚,那是心如死灰的神情。
“我呆坐了不知多久,起身擦拭兩人的身子,穿衣戴帽,就在我孩子緊握的手中,握著一個荷包,上麵繡著‘洪鍾大呂、百夜長明’八個大字!我想在座的諸位,應該有人知道這八個大字後麵的力量。”
台上的耿江噌地一聲便站了起來。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砸在耿江的腦袋上,他怎麽也不敢相信,享有如此威嚴的軍中神將竟然幹出如此歹事。
此刻,他一點也不相信蔣勇義所說的話。
“洪鍾大呂、百夜長明!”
“這不是大陽國十二位侯爺之一的長明侯呂洪鍾的冊封聖旨原句嗎?”
大陽國定陽皇帝登基時冊封‘三王十二侯’,並依次進行了封號,每一個人都在各自的領域冠絕群倫,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國之支柱,不外如是。
當年呂洪鍾帶領斥候晝夜不停地搜尋慈勒國潛入大陽國的細作,曾一夜搗毀十三個大小窩點,消滅慈勒國細作三百八十餘人,一役讓大陽國百夜長明,年近六十的呂洪鍾故此被冊封為‘長明侯’。
方行雖年少,但從小被師傅要求博覽群書,時不時還和神偷田不耕了解九州軼事,故而知道這八個字的份量,自然也知道長明侯的事跡。皺著眉頭疑惑問道。“怎會如此?”
“剛開始我也不相信,軍中戰神怎能幹出這種傷天害理之事。後來我隱匿蹤跡,在大師兄的幫助下,終於知道了殺害我妻兒的兇手!”
方行更為震驚道:“大師兄曹鑄?!”
那是六合山最為穩重的一把刀,江湖人稱‘密不透風’。也是目前“六合山有七把刀”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一人。
方行也隻聽說過他的名字,從來沒有見過。
“是誰?”
眾人都十分好奇,究竟是誰害的蔣勇義家破人亡,究竟是什麽樣的人物連孩童都不放過。
“長明侯三子,呂行禮。”
蔣勇義語出驚人。聽到這個名字,眾人都作出‘原來是他’的表情,就連台上的耿江也毫不遮掩的嫌棄,冷哼一聲:“將門犬子爾!”,一揮袖屁股沉了下去。
其臉色也更加陰沉。
方行把台下看客的說詞整理了一下,這才知道。
呂洪鍾膝下三子,長子呂行仁四十有二,生得端正溫良,從小不喜刀槍,酷愛文學,是勵誌成為詩仙的人。長大後被其父親呂洪鍾帶在身邊,學了許多為官之道以後,改變誌向,又想在政事上做出一番成績。
自從呂洪鍾封了‘長明侯’後,家族權力已經慢慢向其轉移,是呂洪鍾欽定的接班人。
呂洪鍾二女名叫呂行意,年方三十有六,和他大哥截然相反,從小舞弄兵器,最愛長槍,如今也是江湖上小有名氣的“鳴鍾槍”。
而三子呂行禮是呂洪鍾晚年所生,從小被呂洪鍾嬌生慣養,是酈城出了名的紈絝子弟,許多美豔姑娘被其糟蹋,其家人都忌憚長明侯權勢,或忍氣吞聲、或舉家遷居別處。
七年前正好弱冠的呂行禮碰見蔣勇義妻子鄒氏相貌柔美,便起了色心,鄒氏不從,呂行禮強行淩辱,事後殺人滅口,就連孩子都不放過。
“我空有一身本事卻連我妻兒都保護不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呀!哈哈哈哈!”蔣勇義咬牙切齒,一字一頓地說著。
性情柔弱的各派女弟子都被蔣勇義的悲慘事跡所打動,紛紛以淚洗麵,其中又以許筱紅哭得最為傷心。嘴裏不住地叫罵著‘呂行禮是個敗類’諸如此類的話語。
“我要讓兇手伏法!我要讓他們給我妻兒陪葬!我要用我手中的刀,一刀一刀剮下他們的肉,我極度憤怒之中喪失了理智。一年時間內連續剿滅了龍蛇會、酈城杜家、以及長明侯呂家的外圍勢力。”
此刻的蔣勇義,仿佛又迴到了當年的九幽刀,殺人如麻,嫉惡如仇。
“該殺!如此畜牲死不足惜!”忍不住自己暴脾氣的瞿白馬冷言冷語的大喝道。不知道這一聲‘該殺’說的是呂行禮,還是屍首分離的仲雷。
就連耿江此刻也不再反駁,若是讓自己碰到呂行禮這種人,估計早就手起刀落了,能動手的事就別浪費口舌了,軍中之人一貫如此。
方行默默聽著,內心想著若是換成自己,可能早已癲狂,那江湖的薄涼和極端的心態下,可能比蔣師兄還要憤怒。
“在打打殺殺中,我竟然破開了二流武者巔峰的瓶頸,邁入一流之列,這讓我很是欣喜,因為伏殺呂行禮的把握又大了幾分。
我孤身一人,自是敵不過長明侯府,但罪魁禍首呂行禮我必須殺了,就算不為我妻兒,也要為了酈城、乃至廬州千千萬萬個被他淩辱至死、身敗名裂、落入紅塵的姑娘報仇,此人不殺,天理難容。”
“不錯!”台下有人大聲附和道。
“江湖敗類!簡直是我們江湖中人的恥辱,若是讓灑家碰見這種人,定要用我這杆禪杖斬了那廝的狗頭!”這是綽號‘賽智深’的不忘和尚嫉惡如仇的言語。
“沒錯!習武若是連自己家人還保護不了,活著還有什麽意義。”
“這就是為什麽‘九遊刀’變成了‘九幽刀’,蔣勇義用手中刀,送兇手一起去黃泉九幽!”
方行內心很是難受,沒想到蔣師兄竟有如此淒慘的經曆,難怪方行下山前詢問幾位師兄的情況,迷途方丈談到蔣勇義便連連感歎。
蔣勇義的故事把方行拉了迴來。
“我原本以為長明侯不會再讓呂行禮出府,就在我蹲守的第二十三天夜裏,耐不住性子的呂行禮隻帶了一名隨從便跑了出來......”
說到這,就連蔣勇義自己也搖起頭來。“我以為這是長明侯拋出的誘餌,所以沒有當場動手,隻是一路尾隨,卻沒想到他的目的地竟然是百芳樓。”
隻有他自己清楚,那是心如死灰的神情。
“我呆坐了不知多久,起身擦拭兩人的身子,穿衣戴帽,就在我孩子緊握的手中,握著一個荷包,上麵繡著‘洪鍾大呂、百夜長明’八個大字!我想在座的諸位,應該有人知道這八個大字後麵的力量。”
台上的耿江噌地一聲便站了起來。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砸在耿江的腦袋上,他怎麽也不敢相信,享有如此威嚴的軍中神將竟然幹出如此歹事。
此刻,他一點也不相信蔣勇義所說的話。
“洪鍾大呂、百夜長明!”
“這不是大陽國十二位侯爺之一的長明侯呂洪鍾的冊封聖旨原句嗎?”
大陽國定陽皇帝登基時冊封‘三王十二侯’,並依次進行了封號,每一個人都在各自的領域冠絕群倫,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國之支柱,不外如是。
當年呂洪鍾帶領斥候晝夜不停地搜尋慈勒國潛入大陽國的細作,曾一夜搗毀十三個大小窩點,消滅慈勒國細作三百八十餘人,一役讓大陽國百夜長明,年近六十的呂洪鍾故此被冊封為‘長明侯’。
方行雖年少,但從小被師傅要求博覽群書,時不時還和神偷田不耕了解九州軼事,故而知道這八個字的份量,自然也知道長明侯的事跡。皺著眉頭疑惑問道。“怎會如此?”
“剛開始我也不相信,軍中戰神怎能幹出這種傷天害理之事。後來我隱匿蹤跡,在大師兄的幫助下,終於知道了殺害我妻兒的兇手!”
方行更為震驚道:“大師兄曹鑄?!”
那是六合山最為穩重的一把刀,江湖人稱‘密不透風’。也是目前“六合山有七把刀”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一人。
方行也隻聽說過他的名字,從來沒有見過。
“是誰?”
眾人都十分好奇,究竟是誰害的蔣勇義家破人亡,究竟是什麽樣的人物連孩童都不放過。
“長明侯三子,呂行禮。”
蔣勇義語出驚人。聽到這個名字,眾人都作出‘原來是他’的表情,就連台上的耿江也毫不遮掩的嫌棄,冷哼一聲:“將門犬子爾!”,一揮袖屁股沉了下去。
其臉色也更加陰沉。
方行把台下看客的說詞整理了一下,這才知道。
呂洪鍾膝下三子,長子呂行仁四十有二,生得端正溫良,從小不喜刀槍,酷愛文學,是勵誌成為詩仙的人。長大後被其父親呂洪鍾帶在身邊,學了許多為官之道以後,改變誌向,又想在政事上做出一番成績。
自從呂洪鍾封了‘長明侯’後,家族權力已經慢慢向其轉移,是呂洪鍾欽定的接班人。
呂洪鍾二女名叫呂行意,年方三十有六,和他大哥截然相反,從小舞弄兵器,最愛長槍,如今也是江湖上小有名氣的“鳴鍾槍”。
而三子呂行禮是呂洪鍾晚年所生,從小被呂洪鍾嬌生慣養,是酈城出了名的紈絝子弟,許多美豔姑娘被其糟蹋,其家人都忌憚長明侯權勢,或忍氣吞聲、或舉家遷居別處。
七年前正好弱冠的呂行禮碰見蔣勇義妻子鄒氏相貌柔美,便起了色心,鄒氏不從,呂行禮強行淩辱,事後殺人滅口,就連孩子都不放過。
“我空有一身本事卻連我妻兒都保護不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呀!哈哈哈哈!”蔣勇義咬牙切齒,一字一頓地說著。
性情柔弱的各派女弟子都被蔣勇義的悲慘事跡所打動,紛紛以淚洗麵,其中又以許筱紅哭得最為傷心。嘴裏不住地叫罵著‘呂行禮是個敗類’諸如此類的話語。
“我要讓兇手伏法!我要讓他們給我妻兒陪葬!我要用我手中的刀,一刀一刀剮下他們的肉,我極度憤怒之中喪失了理智。一年時間內連續剿滅了龍蛇會、酈城杜家、以及長明侯呂家的外圍勢力。”
此刻的蔣勇義,仿佛又迴到了當年的九幽刀,殺人如麻,嫉惡如仇。
“該殺!如此畜牲死不足惜!”忍不住自己暴脾氣的瞿白馬冷言冷語的大喝道。不知道這一聲‘該殺’說的是呂行禮,還是屍首分離的仲雷。
就連耿江此刻也不再反駁,若是讓自己碰到呂行禮這種人,估計早就手起刀落了,能動手的事就別浪費口舌了,軍中之人一貫如此。
方行默默聽著,內心想著若是換成自己,可能早已癲狂,那江湖的薄涼和極端的心態下,可能比蔣師兄還要憤怒。
“在打打殺殺中,我竟然破開了二流武者巔峰的瓶頸,邁入一流之列,這讓我很是欣喜,因為伏殺呂行禮的把握又大了幾分。
我孤身一人,自是敵不過長明侯府,但罪魁禍首呂行禮我必須殺了,就算不為我妻兒,也要為了酈城、乃至廬州千千萬萬個被他淩辱至死、身敗名裂、落入紅塵的姑娘報仇,此人不殺,天理難容。”
“不錯!”台下有人大聲附和道。
“江湖敗類!簡直是我們江湖中人的恥辱,若是讓灑家碰見這種人,定要用我這杆禪杖斬了那廝的狗頭!”這是綽號‘賽智深’的不忘和尚嫉惡如仇的言語。
“沒錯!習武若是連自己家人還保護不了,活著還有什麽意義。”
“這就是為什麽‘九遊刀’變成了‘九幽刀’,蔣勇義用手中刀,送兇手一起去黃泉九幽!”
方行內心很是難受,沒想到蔣師兄竟有如此淒慘的經曆,難怪方行下山前詢問幾位師兄的情況,迷途方丈談到蔣勇義便連連感歎。
蔣勇義的故事把方行拉了迴來。
“我原本以為長明侯不會再讓呂行禮出府,就在我蹲守的第二十三天夜裏,耐不住性子的呂行禮隻帶了一名隨從便跑了出來......”
說到這,就連蔣勇義自己也搖起頭來。“我以為這是長明侯拋出的誘餌,所以沒有當場動手,隻是一路尾隨,卻沒想到他的目的地竟然是百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