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琅說得不會錯的,他說納斯達克暴跌就一定會發生,天霆,你要時刻注意,現在就著手拋出,明年就徹底離開納斯達克,我們這幾年賺的太多了,別說是邵老,就是我也覺得心驚肉跳!”


    火老先生開口道,他堅定的支持劉琅,這是必然的,火家的財富九成以上是跟在劉琅後麵賺來的,再說了,他們在納斯達克上麵已經賺的足夠多了,做人不能太貪,要懂得適可而止,現在就撤吧。


    “是,父親!”


    火天霆點了點頭。


    其他人相互看了看,心照不宣的點了點頭,劉琅的話就是“箴言”,同時也在感歎跟著劉琅太好了,想賺就賺想走就走,那些所謂但華爾街專家跟他一比就是一群弱智,真是弱智,那些所謂的專家說得話都模棱兩可,什麽差不多啦,可能了,大概了,都是這種話,看看劉琅,人家都告訴你確切指數,隻要到時候拋出買進即可,這種人簡直就是傳說中的股神。


    不過劉琅還沒完,接著說道。


    “還有一件事要跟大家說一下,現在港島的地產已經到頂了,未來一兩年內將會出現金融危機,大家都做好準備吧,盡量少損失一些!”


    “什麽?金融危機?”


    這一下連火家都不淡定了,金融危機呀!那可是涉及所有行業,包括地產和金融的大災禍。


    沒錯,港島這兩年的房地產的確很火爆,現在是一九九七年,同七年前相比地產價格升高了兩倍多,很多人都覺得有些虛高,但很少人選擇退出。


    當金融危機來臨時,許多行業都錯失慘重,那時就會有人諷刺,諷刺那些投資人貪得無厭,明明已經賺了很多錢,可就是不適可而止,到最後危機降臨,接盤的人都找不到。


    說這話的人應該都是外行,他們不懂得金融市場的規律,也不懂人性。


    地產和股市就是這樣,價格低的時候很少有人去買,隻有價格高時才會引來熱錢,所有人一起炒,所有人都賺錢。


    當然,也有見好就收的人,這種人就是真正的高手,可以控製自己的欲望,能做到這一點的都不是普通人,可不管什麽樣的人,在金融危機下也不會好過。


    “沒錯,就是金融危機,而且是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在這場金融危機之下,地產和金融首當其衝,所以這兩個行業要注意,火大哥,名下的物業現在就著手賣掉吧,錢就先放在銀行裏。”


    “好,我會馬上辦!”


    火天霆答應道,不止是劉琅名下的物業,火家的物業也得趕快出手,其實火家的地產並不太多,起碼沒有李家多,火家現在的業務主要集中在金融、博彩和文教事業,可即便不多也擁有近十億美金的地產,要想賣出去也不是一時半刻的工夫。


    “那銀行呢?我們現在有很多項目,大多數都集中在港島,小部分在內地,少部分則是在海外,金融危機之下,港投行怕是要出現壞賬了。”


    另外一人有些緊張的說道。


    “到內地投資,相信我,那裏才是我們最大的戰場,地產、基建、服務業發展等等,因為現在的內地還不是一個出口型市場,所以不會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大有可為!”


    眾人微微點頭,劉琅說得沒錯,內地的確很適合投資,這些年港投行已經在內地投放了超過三億美金的貸款,不良貸款率很低,當然,這些項目都是劉琅牽線搭橋,對於內地市場的把握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劉琅對金融沒什麽研究,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金融市場必須要依托於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經濟發展環境好,金融業自然發達,現在全世界哪裏經濟發展好?當然是內地,每年經濟增長率百分之十以上不是吹的,完全碾壓任何一個國家。


    世界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這是中國低的原因,覺得這樣的發展速度不能長久,很可能到了2000年左右就會放緩,但劉琅知道,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還要持續二十年,要不然怎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當然,經濟發展有著內在的規律,比如產業結構要平均,發展最為容易的是第三產業,比如服務業、外貿出口類行業等等,這樣的企業建立起來就能在很短時間內獲得巨大成功,錢來的非常快,而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發展就比較慢。


    在前世,國家在改革開放初期第三產業發展極為迅速,依托廉價勞動力和市場的優勢飛速發展,曾經創下連續數年增長速度達到百分之十五的奇跡。


    大量蓬勃發展的服務業帶來就是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但相比較之下工業的發展,尤其是高新技術工業發展就滯後了很多。


    這種發展其實是符合大形勢的,畢竟相比較之下,工業企業見效很慢,產品生產周期長,成本還高,跟服裝、食品以及小商品沒法比,以個人來說,私人企業很少從事工業項目的,因為前期投入太大,資金上就不具備條件,比如現在的萬和集團、格美空調集團、海而集團等等,企業的前身都是國有企業,經過改革後才成為了私人企業,雖然在改革過程中也投入了大量資金,但也得到了大量的設備、土地和廠房,並不算吃虧。


    像劉琅這樣從頭開始憑空而起的工廠在全國來說鳳毛麟角,幾乎就是劉琅一個人這麽做的,這麽做的前提就是你真的有錢。


    工業發展的規律就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正常的發展規律是從無到有然後再逐漸研發,最後生產出高科技產品來,這種方式也是西方國家工業發展的曆程,但前提是需要時間,至少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如寶馬、大眾這樣的公司都是這麽發展起來的。


    但國家等不及,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本來就大,再來個五六十年,那差距可能更大,所以國家的工業化高科技的研發都是由國企主導,我寧肯前期賠錢,也要把技術給弄出來。


    在前世國家的工業化同樣是由國企來主導,隻是這個過程沒有這一世那麽受到重視,發展的效果也很不明顯,什麽芯片產業、電腦產業幾乎就是一片空白,直到九十年代中後期國家才重視起來,結果就是跟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一世就不一樣了,八十年代中期國家就開始在工業產業方麵加大投入,提出來了工業高科技發展的規劃方針,針對芯片產業、數控機床、現代化製造業做出來詳細的部署,建立了一批企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滿城風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滿城風沙並收藏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