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說道此處,羅貫中連忙洗耳恭聽。


    他將周圍人等屏退。


    施耐庵小口酌飲茶湯,說道:“這文武科舉事關重大,事關我大明未來國運,北方更是重中之重,你去了北京,須知道報紙什麽可以寫,什麽不能寫。”


    羅貫中眼眸一縮。


    可不是嗎。


    “如今不管是明經科還是明算科,明法科,都極為重視算術地理,還加入了這吏科的考核,已經算是擴大招錄了,但聽聖上的口風,似乎還是很不滿的樣子。”


    “天子讓我們在大明報上,唿籲號召天下才人對科舉提意見,尤其是北方科舉考試方向,莫不是想要聽聽世家大族的口風?”


    羅貫中小聲滴咕。


    施耐庵點了點頭。


    “聖上說,南方舉子生員太多,中榜不易,讓我們在報紙上多多鼓勵南方士子,前去北京和西安,成都參與科舉,無論文武舉子,在偏遠地方中舉的南人,俸祿待遇要比南京舉子高一半,還給一筆安家費,吏部提拔優先鑒舉,前去考試,憑借當地衙門憑證,沿途的驛站提供食宿。”


    “如今,天子已經在國子監和太學,征召誌願者前往北京,西安,成都參考,許多士子報名……”


    羅貫中有些小小吃驚,以前可都原籍參考,如今居然放寬了對戶籍的限製,而且鼓勵異地報考。


    這是擔心北京和西安,還有成都,明年開科舉士子不足嗎?


    “可是,這樣一來,我等南人生員多,豈不是擠壓了其他三地的生員中舉之路?是否會引發矛盾?”


    施耐庵搖頭。


    “天子暗示,隻要前去北方和川蜀參考,隻要沒有大錯,一律錄取賜予官身,不過,多半要留在北方,或是雲貴川蜀為官了……”


    羅貫中點了點頭,原來如此。


    這樣的話,自己去北京還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掌握大明的輿論宣傳陣地,為大明鼓吹造勢,宣傳科舉好處,再鼓勵南方士子生員去北方參考。


    如今,大明缺人。


    哪兒都缺。


    大明皇家銀行,移民,各地府學縣學,衙門裏的算吏,丈量魚鱗冊……


    其實科舉開個吏科,給官場的小吏加一條上升通道,這並沒引起什麽太大的反應,因為小吏做到頭,加入算術等考試,也沒有讓大明的讀書人們有過多抵觸。


    反倒是武舉……


    文人們,因為武舉要考什麽,炸開了鍋,而且開始擔憂起武人會搶先文人的職務,編製。


    所以報紙的宣傳,太過重要,得仔細斟酌,筆杆子要明白往什麽地方吹風。


    這跟宋元時期的科舉考試比較開明有關。


    此時的科舉考試,和前世大清那時候完全不同。


    明經科,考四書五經。


    明算科,要考算數。


    明法科,考各種法律知識。


    其中明法科,在唐宋都很重視,金朝也極為重視,已經算是定製。


    宋代時候,六科考舉,已經十分複雜開明,明算科有時考數學天文曆法,還夾雜著赤道黃道等,有一迴考試考的是某年金星等在日出日落時的位置,還要考日全食的位置,考中之後,直接去司天監做九品官兒。


    這跟宋代寬鬆的學術氛圍有關,似沉括,他做《夢溪筆談,如果放在前世那個明代後期或者清朝,會十分被人鄙視,視他為異端,但宋代許多博儒都愛好廣泛,天文地理算術,曆法算命星座全都會,也鑽研醫術和佛學。


    宋太祖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兩個人殿試考的都很好,難分高下,因宋太祖習武出身,宋太祖便讓他們二人摔跤,誰贏了誰就是狀元。


    元代,因為對科舉不重視,而且考中的漢人舉人,大部分做的都是芝麻大的小官兒,或者幹脆分給蒙古貴族做管家,算賬。


    所以元朝科舉考試科目五花八門,出題也十分隨性。


    有一迴,考試的題目是考婚喪嫁娶,算一個黃道吉日。


    還有一迴更離譜,考的是星座……


    元代的星座已經在華夏廣泛流傳,但科舉考星座,也算是大元蠍子拉屎獨一份,考試考的更像是在招聘算命先生。


    劉伯溫當年中舉,也有原因是他對天文地理,風水玄學十分精通。


    此時,師徒兩個你一言我一語,都在琢磨這事兒的講究。


    羅貫中,深感自己前去北平,責任重大。


    “這武舉,在江南士林引起軒然大波,因為我南方多年沒有武舉之先例,儒門有鄙夷的,有讚成的,咱們大明報,也收到了許多來稿建議”


    在朱雄英的指導,朱元章的授意下,大明報也加入了不少新鮮玩意兒。


    比如說社論。


    這是專門開一個專欄,當中夾雜各種詩詞歌賦,還有當世大儒們的投稿來件,不僅給予稿費,還會允許他們在上麵評論時政。


    元朝時候,讀書人哪有這個待遇。


    尤其是南方儒門眾多,傳了幾百年的儒門大家族比比皆是,識字率,讀書率也比北方高,所以大家一瞬間爆發了巨大的議政色情。


    大明報,每天要收一大堆各種投稿建議。


    捎帶著,大明報推行的簡化字,也不再那麽被抵觸了。


    天子親自下令,向天下征集對於文物科舉的意見,這其實就是在向世家大族們發出號召,來吧,來建設偉大的皇明!


    我皇明,需要你們。


    於是,不少書院的大儒,或者是江南地區如施耐庵這種前元有名的讀書人,紛紛建言獻策,使得大明報銷路火爆。


    報紙隨報刊登一些南京風土民情,酒樓茶肆去處,賺取廣告費。


    又用廣告費付給那些大儒稿費。


    如此循環,極大的帶動了南直隸的報紙業,已經出現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小報,比如偷偷印刷銀詞兒會曲的報,都是些春閨夢裏雜劇,銷路還很好。


    也有一些專門打各類廣告的小報紙。


    千萬不可小覷古人的智慧。


    朱雄英隻是開了一個頭,江南地區的富商和讀書人,就紛紛發動腦洞來,開發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報類,因為大明如今還沒有對讀書人進行嚴厲的管控,所以小報隻要不涉及謀反,朝廷也沒有過於管理,更何況,好些小報還是錦衣衛國安司自己做出來的。


    文化的自信,讓江南士林,對於國家諫言獻策的積極性,空前提高。


    就連之前,號稱再也不會複出,不會給大明當官兒的江陰巨富,徐麒,也耐不住寂寞,厚著臉皮請施耐庵給李善長傳話,想要在報社謀個一官半職。


    因為他曾經去過西羌出使。


    李善長便奏請派遣徐麒前往成都,在成都編撰大明報,為成都大明報總編。


    日後的大明各處,北京,西安,成都這三個地方,每月要出一期報,報紙內容,除了國家大政方針宣傳要統一,還留下了許多空白版麵。


    這空白版麵,就是給北平,西安,還有成都等地的當地大地主,豪強們發聲的地方。


    也是朝廷的一種表態。


    施耐庵歎氣道:“我聽天子之意,似乎還想要在科舉中開始招聘少民,尤其是蒙古,色目之人,甚至高麗之人。”


    “他說,漢唐自有天下氣度,我大明繼承中華國祚,也應有大國氣魄,似蒙古,色目,高麗,琉球,倭國,安南之人,若是參與我大明的文武科舉,中舉之後,也可以授予一定官職,在文武科舉中,專門給少民留下一些錄取名額,尤其是北元的。”


    “所以你此去北京,任務重大,可不隻是為了去北京做一份報紙,你要過去想想,如何才能幫朝廷籠絡北元士人。”


    “當年順帝北逃,山東河北等地多有儒門士紳跟隨,這幫人都思歸國,聽聞我大明開文物科舉,必定有人來投。”


    “哦?”


    這話倒是讓羅貫中一愣。


    “前朝似乎沒有此先例。”


    施耐庵點頭。


    “我知聖上想收蒙古和高麗,安南等周邊小國之心……”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南北方都開武舉的話,北方的武舉肯定報名人多且驍勇,對南方武舉舉子不公平,朝中官員大都擔心北方武人會做大,對武舉科目非常關切。”


    “聖上要我們,加以引導……”


    “怎麽個引導法?”


    施耐庵眯眼道:“我有個想法,若是武舉也考明算科,就能刷下去許多北人,到時候武舉仍是我南人的天下,比論,你登在這一期大明報上。”


    “到時候,自會有朝中大臣為我呐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明養生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喵教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喵教主並收藏我在大明養生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