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千歲,千萬不可呀!”在聽到了劉忠賢的要求之後,董其昌立刻激動的勸阻道。


    劉忠賢哪裏知道如何讓張若飛這個剛剛出獄的死囚當上山陽縣令呀,所以他隻能再將董其昌給請過來,讓他幫自己出謀劃策。


    “為何不可,這天下難道還有我不能幹的事情?”劉忠賢極為不爽的說道。因為內心深處保留著對文官的不信任,而且皇帝陛下的位置事關重大,如果泄露出去恐怕會破壞了皇帝陛下的興致。


    所以劉忠賢並沒有告訴董其昌這是皇帝親自下達的命令,而是說自己非常欣賞這個張飛,想要收為己用,給他一個山陽縣令的官職。


    董其昌則宛如聽到了一個極為無厘頭的事情一般,隻能耐著性子和劉忠賢解釋道“千歲,且不說這個張飛本身就是死囚,剛剛從脫離了死囚的身份,光是他殺了知府這個罪行,天下所有的文官都不可能容得下他,怎麽還可能讓他當一個文官呢?”


    “讓他當官,這一條是萬萬不可能的,全天下的文官都會氣急敗壞的。”


    “本督不管這麽多,天下文官還都恨不得咱家去死呢,咱家不一樣活得好好的嗎?你就告訴我,我要讓這個張若飛當官,到底能不能行!不要管其他人是否反對,隻要程序上能通過就行!”劉忠賢霸氣的說道。


    “好吧……”董其昌無奈的點點頭,然後道“國朝官製分為官吏兩個部分,太祖陛下有過明詔,凡為官者,於七品之縣始,於舉始!”


    “意思是說想要當官,那就必須從最低的七品知縣開始,同時必須擁有舉人以上的出身,否則就無法當官。兩百年來國朝的官製都是如此,從來沒有更改過。”


    “如果您想讓這個張飛為官,那這張飛就必須要參加科舉,最少獲得一個舉人的出身才行。可他現在居然是待在牢裏麵的死囚,這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去當官的!”董其昌解釋道。


    “哼,不過是一些你們文官的臭規矩吧,太祖有沒有說過這話我不管,但當今聖上可從來沒有說過這話。而且以我九千歲的權勢,難道就不能強行任命區區一個縣官嗎?”劉忠賢不滿的說道“董公,你說如果我強行逼迫吏部下公文的話,是否就能夠達成了?”


    “千歲,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呀,您這是要破壞200年來的規矩,這是要得罪全天下所有的士人呀,到時候全天下的讀書人都會視您為仇敵,整個朝廷的官員都會對你恨的咬牙切齒,您的局麵就太……”董其昌驚恐的說道。


    “嗬嗬,說的好像我如果不這麽幹,全天下的讀書人就把我劉忠賢當成大好人一樣,整個朝廷的官員都對我敬若神明一般!”劉忠賢冷笑著,董其昌則無話可說。


    這倒是事實,經過這兩年的折騰,劉忠賢的名聲早就已經錯不可聞了,也早就是天下讀書人口中惡名昭著的閹賊了,似乎再多這麽一個罪名,也不會讓他劉忠賢的情況更臭。


    “可是千歲,您為何非要這麽幹呢,這個張飛與您非親非故,你為何就要對他這般好呢?實在是犯不上呀!”董其昌無奈的問道。


    “你以為我想對他好呀,這不是皇上讓我這麽幹的嗎?”雖然劉忠賢很想這麽說,但他還是麵無表情的說道“董公呀,您別看咱家現在雖然很威風,外麵的人都九千歲九千歲的叫著,可咱家到底隻是一個無根的浮萍,而做為的權勢也僅僅隻是嚇唬人用的,實際上對於整個朝廷,整個官場,沒有任何下手的空間。”


    “這朝廷就是鐵板一塊,一切政令都出自那幾位平章政事,你也看到了,咱家現在想要任命一位小小的縣官都辦不到,那咱家現在的權勢豈不是虛透了嗎?”


    “所以咱家必須將手伸進朝廷裏麵,隻可惜咱家努力了這麽多年,到底隻有你董公跟咱家知心,其他人都對咱家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有些小子寧願死也不願意與咱家合作。”


    “既然軟的不行,那就隻能來硬的,咱家就算是拿著榔頭釘釘子,也得將這個張飛給釘進去,釘進整個朝廷裏麵。一兩顆釘子似乎沒有什麽用處,可如果雜家盯上幾百顆釘子,那整個朝廷就會變成一個蜂窩,任由咱家進進出出了。”


    “尤其是張若飛這個釘子,釘在整個朝廷最堅硬的地方。如果這個位置,咱家都可以釘進去,那還有什麽位置,是咱家得不到的?”


    “比如,把你董大人變成董平章!”


    劉忠賢這番話說的董其昌目瞪口呆,可偏偏仔細一琢磨,卻又極有道理。這一步確實對劉忠賢來說極為重要,如果劉忠賢能夠將手伸進朝廷裏麵,甚至進一步掌握關鍵的官員任命的權利,那劉忠賢的權勢必定會僅次於陛下,而他董其昌拋掉這張老臉不要的去攀附劉忠賢,也能夠得到最大的好處。


    更別說,自己成為夢寐以求的平章政事了。


    為了這個位置,自己必須幫助劉忠賢獲勝!


    於是董其昌開始認真的思索了起來,搜索所有有可能的辦法,別說,還真就讓董其昌給想到了“千歲,為今之計,恐怕隻有一個辦法能夠成功了!”


    “什麽辦法?”劉忠賢立刻問道。


    “恩蔭”董其昌道。


    “恩蔭?”劉忠賢愣了一下,到底是太監出身,大半輩子都待在皇宮裏麵,對於這些東西,劉忠賢所知還是太少,一時半會兒居然不知道這恩蔭究竟是怎麽迴事。


    於是董其昌接著解釋道“當年太祖在打下了天下之後,冊封了5位公爵,28位侯爵,108位伯爵,剩下的子爵和男爵加在一起更是超過千人,這些都是隨著太祖打天下的有功之臣,不得不賞!”


    “可是在賞完之後,太祖就漸漸的後悔了,這些人日夜驕橫跋扈,絲毫不將國家律法放在眼中,搞得民間民不聊生。更要命的是這些人還死死地握著手中的軍權不放,太祖自然是不怕這些人造反的,可當時太子新喪,皇太孫年幼,這些功臣就成了朝廷最大的危機!”


    “於是太祖某一天大宴功勳,將天下所有的功臣都邀請到了那萬年殿中,舉辦了著名的千爵宴。然後就是那天下人皆知的,拉著皇太孫在宴會上哭泣,說不知道這宴會中有幾人是忠幾人是奸,又有幾人能夠護住皇太孫的江山。”


    這些功臣們當時就嚇傻了,然後就在5位公爵一同跪下來,懇求交出自己的兵權和爵位,隻希望能夠迴老家安度晚年。


    再然後這上千位功臣也全都跪下來要求自解兵權,太祖推脫了一下,就順勢將所有功臣的兵權全部解除,然後賞賜給他們大量的金銀財寶和田畝土地,讓他們可以在老家安度晚年,富貴生活。


    不過太祖也知道,讓這些功臣們個個安心的當地主是不可能的,同時朝廷的那些文官們也需要功勳的製約,於是太祖立下了恩蔭製度。


    規定所有的功勳子弟都可以不用參加科舉,隻需要通過一些最基礎的考試,能說,會寫,腦袋基本正常,就能夠獲得七品的文武官職,然後一步步的往上升遷,甚至升官的速度也比通過科舉得官的速度要快。


    太祖更是立下了所有平章政事,必須有一半是來自恩蔭的功臣子弟的製度,目的就是為了製約尾大不掉的文官。


    而這些功勳的後人們,有了能夠當官的機會,自然也就可以在家鄉安度晚年,不鬧騰出亂子了。


    隻可惜後來發生了那麽多事,最終功勳們在土木堡一朝喪盡,上萬功勳弟子血流漂櫓,就連三位功勳出生的平章政事大人,也都敗亡,戰死沙場。


    而文官則趁機將所有的罪行都歸咎於功勳身上,斷了功勳們的平章政事之途,以至於現在所有的平章政事之中,居然連一位功勳子弟都沒有,哪怕是擺樣子的花架子也沒有。


    但他們沒有本事改了太祖定下來的恩蔭製度,恩蔭也始終還在,這依然是能夠當官的通天大道。”


    董其昌壓低著自己的聲音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降正義竇娥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滄瀾波濤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滄瀾波濤短並收藏天降正義竇娥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