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答問題的原則性與靈活性
張嘴就來:99%的人都不知道的即興發言技巧 作者:林望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對話形式進行信息交流,應答者做出積極或消極、肯定或否定的迴答,對樹立自己和組織的形象至關重要。因此,應答者應反應敏捷、成熟幹練、機智幽默,把原則性與靈活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以錯對答
1982年,作家蔣子龍訪美時,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問他:“把一隻五斤重的雞裝進一個隻能裝一斤水的瓶子裏,您用什麽辦法把它拿出來?”
蔣子龍沉思片刻,從容答道:“你怎麽放進去,我就怎麽拿出來。您顯然是憑嘴一說就把雞裝進了瓶子,那麽我就用語言這個工具再把雞拿出來。”
在座的作家們不由得發出會心的微笑。
聰明的應答者應該善於從對方的問話中尋找出破綻以及相應的對策。這不僅僅可以幫助你盡快地迴答,而且容易在氣勢上壓倒對方。在這個例子中蔣子龍從對方身上找到了“捷徑”,以“不可能”的事迴答“不可能”的事。他不去討論到底怎麽辦,不認死理,反而避開了誤入歧途的可能性,圓滿地迴答了問題,這是明智之舉。
●“草率”迴答
美國著名法學教授席格爾在講授法庭程序時說:“當你為一個案例辯護時,如果你掌握了對你有利的事實,就抓住這些事實去打擊對方;如果你掌握了對你有利的法律,那就抓住法律去打擊對方。”這時,一個學生突然問:“如果既沒有掌握對自己有利的事實,又沒有這樣的法律呢?”
席格爾“草率”地說:“在那種情況下你就打桌子吧!”
這是一句急智之言。席格爾以幽默之言來應付突然出現的困境,不僅保住了顏麵,而且也是在暗示他的學生:當遇到急迫而棘手的問題時,就應隨機應變,方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委婉迴答
在紐約國際筆會第四十八屆年會上,有人問中國代表、作家陸文夫:“陸先生,您對性文學怎麽看?”陸文夫說:“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禮品時,往往當著別人的麵就打開來看。而中國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離開以後才打開盒子。”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迫使中國人總是在“性”字上麵躊躇不決。麵對那些直露的提問,既要考慮場合及維護民族文化尊嚴,又要禮貌作答,這就有個得體的問題。答者以借喻的形式,解決了這個敏感棘手的難題,同時也借這個題目婉轉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異也體現在文學作品的民族性上,應當受到尊重。其實這種答複是委婉的拒絕,隻不過是為了不致使交談停止罷了。
●搪塞迴答
從語言信息角度看,搪塞多屬於消極的語言現象,但麵對某些具體環境,巧妙地運用搪塞性語言,也可取得積極的語言效果。
相傳乾隆皇帝私訪江南,曾給一個正在辦喜事的農戶出了一道難題:送去三枚銅錢和一條對聯的上聯。上聯是:“三個銅錢賀喜,嫌少勿收,收則愛財。”這個難題卻被一位神童所解:“兩間茅屋待客,怕窮莫來,來則好吃。”
神童之神就是把農戶無法解脫的困難推給了送聯人,真可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有時麵對難堪的問題你不便迴答,可用不著邊際的誇張來搪塞。
詩人席慕蓉與劉海北訂婚時,因當時買不起昂貴的金戒指,隻好買了兩隻便宜的銀色合金戒指。訂婚儀式上,有位闊女人提出要看席慕蓉的戒指,當她伸出手來時,那位闊女人大叫一聲:“這是銀的,不是金的吧?”席慕蓉麵對這大煞風景、令人難堪的提問,幽默地答道:“這不是銀的,這是鐵的!”在場的來賓一片哄然。
●諧音迴答
梅貽琦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時間很長。而清華大學從1911年開辦時起,大約換了十幾任校長。有的隻做了幾個月,有的還沒上任就被學生抵製掉了。
有人問梅貽琦:“怎麽你做了這麽多年?”
“沒有人願意倒梅(黴)吧!”梅貽琦迴答。
這個問題很難答,一句兩句說不清,還容易引起麻煩乃至糾紛,並且讓人說自己有傲氣。巧的是這人問的恰是梅貽琦,提的問題又恰是換校長。善聯想、反應快的梅貽琦便利用諧音造了個小幽默,作了個無效迴答。
●“閃避式”迴答
美國前總統裏根在訪問我國期間,曾去上海複旦大學與學生見麵。有一位學生問裏根:“您在大學讀書,是否期望有一天成為美國總統?”
裏根顯然沒有預料到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但這位政治家頗能隨機應變,他神態自若地答道:“我學的是經濟學,我也是個球迷,可是我畢業時,美國的大學生有四分之一要失業,所以我隻想先有個工作,於是當了體育新聞廣播員,後來又在好萊塢當了演員,這是50年前的事了。但是我今天能當上美國總統,我認為是早先學的專業幫了我的忙,體育鍛煉幫了我的忙,當然,一個演員的素質也幫了我的忙。”
裏根這一段精彩的迴答自有他獨特的魅力,他采取“閃避式”的迴答方式,避開了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談,從其他角度巧妙地迴答了難以對答的發問。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類似的問題,對這樣的語勢“鋒芒”,采取斷然迴避的消極方法固然不行,“意在言外”可以說是一種較高的語言境界。這種語言表達方式表麵上看是答非所問,實際上是以退為進。因此可以說“避鋒”是為了“藏鋒”,“藏鋒”是為了更好地“露鋒”,這樣的語言自然會有較強的魅力。
●曲解原意迴答
1988年,美國第四十一屆總統競選,布什和杜卡基斯將進行最後一次電視辯論,勝敗在此一舉。杜卡基斯首先嘲笑布什不過是裏根的影子,沒有自己的政治主見,作為一個政治家,其自身政治標記不明顯。當杜卡基斯用嘲弄式的發問“布什在哪裏”時,布什反駁:“噢,布什在家裏,同夫人芭芭拉在一起。這有什麽錯嗎?”布什輕鬆的迴答,一語雙關。這一迴答既表現了布什的道德品質,又譏諷了杜卡基斯的風流癖好,置杜卡基斯於極尷尬的境地。自此,在後來一係列的交鋒中,杜卡基斯潰不成軍,一敗塗地。布什在最後時刻反敗為勝,終於實現了入主白宮的願望。
杜卡基斯是個強硬對手,他抓住了布什作為政治家的致命弱點。“布什在哪裏”是指布什沒有獨立性和政治主見,是一種藝術化了的政治語言。所以一句“布什在哪裏”,把布什推向了危險邊緣。但布什畢竟技高一籌,他把提問中關於政治上的原意故意作具體的通俗化理解,答成“在家裏”,這是他反敗為勝的關鍵。這一次布什抓到了杜卡基斯的痛處——風─流癖好,多少競選者在這方麵翻船。杜卡基斯無言以對,以致一發不可收拾,終成敗勢。成敗居然是轉瞬間的事,令人深思。
●荒誕迴答
造謠中傷在美國總統競選中是常有的事。約翰·亞當斯競選總統時,有的共和黨人就指控他曾派競選夥伴平克尼將軍到英國去挑選四個美女做情婦,兩個給平克尼,兩個留給他自己。約翰·亞當斯聽了哈哈大笑,說道:“假如這是真的,那平克尼將軍肯定是瞞過了我,全部獨吞了!”
對這種內容庸俗無聊的造謠中傷,有時可以裝聽不見,置之不理。但若是已流傳開來,有損於形象人格時,就不能不認真對待了。說認真,不一定非得“較真兒”。像亞當斯這樣以荒誕詼諧的語言方式作答,也不失為一種有效還擊的方法。
●以錯對答
1982年,作家蔣子龍訪美時,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問他:“把一隻五斤重的雞裝進一個隻能裝一斤水的瓶子裏,您用什麽辦法把它拿出來?”
蔣子龍沉思片刻,從容答道:“你怎麽放進去,我就怎麽拿出來。您顯然是憑嘴一說就把雞裝進了瓶子,那麽我就用語言這個工具再把雞拿出來。”
在座的作家們不由得發出會心的微笑。
聰明的應答者應該善於從對方的問話中尋找出破綻以及相應的對策。這不僅僅可以幫助你盡快地迴答,而且容易在氣勢上壓倒對方。在這個例子中蔣子龍從對方身上找到了“捷徑”,以“不可能”的事迴答“不可能”的事。他不去討論到底怎麽辦,不認死理,反而避開了誤入歧途的可能性,圓滿地迴答了問題,這是明智之舉。
●“草率”迴答
美國著名法學教授席格爾在講授法庭程序時說:“當你為一個案例辯護時,如果你掌握了對你有利的事實,就抓住這些事實去打擊對方;如果你掌握了對你有利的法律,那就抓住法律去打擊對方。”這時,一個學生突然問:“如果既沒有掌握對自己有利的事實,又沒有這樣的法律呢?”
席格爾“草率”地說:“在那種情況下你就打桌子吧!”
這是一句急智之言。席格爾以幽默之言來應付突然出現的困境,不僅保住了顏麵,而且也是在暗示他的學生:當遇到急迫而棘手的問題時,就應隨機應變,方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委婉迴答
在紐約國際筆會第四十八屆年會上,有人問中國代表、作家陸文夫:“陸先生,您對性文學怎麽看?”陸文夫說:“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禮品時,往往當著別人的麵就打開來看。而中國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離開以後才打開盒子。”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迫使中國人總是在“性”字上麵躊躇不決。麵對那些直露的提問,既要考慮場合及維護民族文化尊嚴,又要禮貌作答,這就有個得體的問題。答者以借喻的形式,解決了這個敏感棘手的難題,同時也借這個題目婉轉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異也體現在文學作品的民族性上,應當受到尊重。其實這種答複是委婉的拒絕,隻不過是為了不致使交談停止罷了。
●搪塞迴答
從語言信息角度看,搪塞多屬於消極的語言現象,但麵對某些具體環境,巧妙地運用搪塞性語言,也可取得積極的語言效果。
相傳乾隆皇帝私訪江南,曾給一個正在辦喜事的農戶出了一道難題:送去三枚銅錢和一條對聯的上聯。上聯是:“三個銅錢賀喜,嫌少勿收,收則愛財。”這個難題卻被一位神童所解:“兩間茅屋待客,怕窮莫來,來則好吃。”
神童之神就是把農戶無法解脫的困難推給了送聯人,真可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有時麵對難堪的問題你不便迴答,可用不著邊際的誇張來搪塞。
詩人席慕蓉與劉海北訂婚時,因當時買不起昂貴的金戒指,隻好買了兩隻便宜的銀色合金戒指。訂婚儀式上,有位闊女人提出要看席慕蓉的戒指,當她伸出手來時,那位闊女人大叫一聲:“這是銀的,不是金的吧?”席慕蓉麵對這大煞風景、令人難堪的提問,幽默地答道:“這不是銀的,這是鐵的!”在場的來賓一片哄然。
●諧音迴答
梅貽琦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時間很長。而清華大學從1911年開辦時起,大約換了十幾任校長。有的隻做了幾個月,有的還沒上任就被學生抵製掉了。
有人問梅貽琦:“怎麽你做了這麽多年?”
“沒有人願意倒梅(黴)吧!”梅貽琦迴答。
這個問題很難答,一句兩句說不清,還容易引起麻煩乃至糾紛,並且讓人說自己有傲氣。巧的是這人問的恰是梅貽琦,提的問題又恰是換校長。善聯想、反應快的梅貽琦便利用諧音造了個小幽默,作了個無效迴答。
●“閃避式”迴答
美國前總統裏根在訪問我國期間,曾去上海複旦大學與學生見麵。有一位學生問裏根:“您在大學讀書,是否期望有一天成為美國總統?”
裏根顯然沒有預料到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但這位政治家頗能隨機應變,他神態自若地答道:“我學的是經濟學,我也是個球迷,可是我畢業時,美國的大學生有四分之一要失業,所以我隻想先有個工作,於是當了體育新聞廣播員,後來又在好萊塢當了演員,這是50年前的事了。但是我今天能當上美國總統,我認為是早先學的專業幫了我的忙,體育鍛煉幫了我的忙,當然,一個演員的素質也幫了我的忙。”
裏根這一段精彩的迴答自有他獨特的魅力,他采取“閃避式”的迴答方式,避開了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談,從其他角度巧妙地迴答了難以對答的發問。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類似的問題,對這樣的語勢“鋒芒”,采取斷然迴避的消極方法固然不行,“意在言外”可以說是一種較高的語言境界。這種語言表達方式表麵上看是答非所問,實際上是以退為進。因此可以說“避鋒”是為了“藏鋒”,“藏鋒”是為了更好地“露鋒”,這樣的語言自然會有較強的魅力。
●曲解原意迴答
1988年,美國第四十一屆總統競選,布什和杜卡基斯將進行最後一次電視辯論,勝敗在此一舉。杜卡基斯首先嘲笑布什不過是裏根的影子,沒有自己的政治主見,作為一個政治家,其自身政治標記不明顯。當杜卡基斯用嘲弄式的發問“布什在哪裏”時,布什反駁:“噢,布什在家裏,同夫人芭芭拉在一起。這有什麽錯嗎?”布什輕鬆的迴答,一語雙關。這一迴答既表現了布什的道德品質,又譏諷了杜卡基斯的風流癖好,置杜卡基斯於極尷尬的境地。自此,在後來一係列的交鋒中,杜卡基斯潰不成軍,一敗塗地。布什在最後時刻反敗為勝,終於實現了入主白宮的願望。
杜卡基斯是個強硬對手,他抓住了布什作為政治家的致命弱點。“布什在哪裏”是指布什沒有獨立性和政治主見,是一種藝術化了的政治語言。所以一句“布什在哪裏”,把布什推向了危險邊緣。但布什畢竟技高一籌,他把提問中關於政治上的原意故意作具體的通俗化理解,答成“在家裏”,這是他反敗為勝的關鍵。這一次布什抓到了杜卡基斯的痛處——風─流癖好,多少競選者在這方麵翻船。杜卡基斯無言以對,以致一發不可收拾,終成敗勢。成敗居然是轉瞬間的事,令人深思。
●荒誕迴答
造謠中傷在美國總統競選中是常有的事。約翰·亞當斯競選總統時,有的共和黨人就指控他曾派競選夥伴平克尼將軍到英國去挑選四個美女做情婦,兩個給平克尼,兩個留給他自己。約翰·亞當斯聽了哈哈大笑,說道:“假如這是真的,那平克尼將軍肯定是瞞過了我,全部獨吞了!”
對這種內容庸俗無聊的造謠中傷,有時可以裝聽不見,置之不理。但若是已流傳開來,有損於形象人格時,就不能不認真對待了。說認真,不一定非得“較真兒”。像亞當斯這樣以荒誕詼諧的語言方式作答,也不失為一種有效還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