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與李福全那種單純的酷愛討論世界大勢的人不同,楊建生更喜歡通過了解各種國內外的大事情或者政策對自己有沒有不好的影響。


    楊建生一直認為世界的大勢落到自己的身上,對於他這種老實巴交的農民來講,就是時代的一座大山。


    比如這幾年,自從三年前的那個世界大閃爍之後。


    老楊忽然覺得,自己的70多年都白活了。那70多年的社會經驗完全不管用了,那70多年眼裏看到的、耳朵聽見的、身體觸摸到的世界,忽然變得不真實了。


    跟假的一樣。


    跟夢一樣。


    這讓他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驚慌。


    世界怎麽會突然變成了這種魔幻的樣子?他也不是沒經曆過發展的大時代,楊建生過過那種麵朝黃土背朝天,夜晚點油燈看星星的時代,也見證了世界從短短30年忽然發展到眼前高樓玉宇,大廈林立的時代。


    他一直主動接受著時代的變化,並從那個農村一路拚搏到省城之中。


    什麽手機、二維碼、互聯網他都懂了。


    什麽汽車,飛機、輪船他也坐過了。


    他種過地,盤過果園,養過螞蚱,去南方打過工,下過海,也開過大車,爬過長城,去過國都。


    他聽過東方紅1號升空的廣播,也見過天宮空間站建成的視頻。


    他自認為已經對技術和世界有了足夠的了解,即使自己已經70多歲了。


    雖然沒出過國吧,但他覺得自己這輩子沒有白活,他眼前所見到的就是全部的世界了,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世界了。


    盡管他雖然很向往未來的時代,很好奇未來世界的科技會變化成什麽樣子?但是他對自己的一生很滿意,他認為自己的一生就是曆史上幾千年的縮影。


    他從幾千年前的古人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變成了一個對科技有所了解,對世界了解的現代人。


    他覺得這輩子已經活夠了,老伴雖然早就死在了幾十年前的病魔之下,但起碼兒子也被自己撫養長大了,孫子也有了。


    自己也在城鄉結合部買了一套平房,還附送了一個院子。


    眼見兒子兒媳還有孫子,這一代人馬上就能變成他夢寐以求的城裏人。


    自己也能安心的去了。


    衰老逐漸出現在自己的身上,越是臨近死亡,楊建生便越是想,這個世界有沒有神呢?有沒有鬼呢?他聽的那些老劇中那些所謂的地府,所謂的神仙到底存不存在?


    尤其是等楊建生患上了一係列老年人專屬的慢性病的時候,他想這些便愈加的多了。


    楊建生試圖信教,但他很快就發現佛教不適合他,那群老和尚嫌他太話聊。道教也不適合他,他過不了道教那種清苦的日子。


    至於西方教,楊建生則是沒有考慮。


    在教堂裏做禱告,他總感覺怪怪的。


    還是信唯物主義吧,死了就死了吧,反正孫子也有了,血脈也傳下來了,老祖宗應該也不會怪自己,他也沒有給老楊家斷後。


    楊建生經常這樣想著,直到——


    世界大閃爍。


    這一次突如其來的閃爍,如同一道晴天霹靂,劈碎了這70多年來過往的幻夢。


    自己的70多年的經曆都是假的嗎?


    沒有人告訴他。


    但他知道生活還要繼續,無論過去是不是幻想,如今的未來才是真實的開始。


    在世界閃爍後的三年間,行,他見到了有生以來最密集的大事發生。


    這短短三年經曆的事比他過去一輩子經曆的都多。


    然而幾乎每一個事情都與那個忽然出現的“素神”脫離不了幹係。


    國家不是宣傳說相信科學嗎?不是說沒有什麽神仙嗎?


    這個“神”是哪來的?


    楊建生不懂,但是不妨礙他知道這個“神”是壞神,既然是壞神,就不需要供奉香果什麽的,就應該被人人唾罵。


    他聽的老劇裏麵,魏征斬壞龍王就是對的。


    楊建生認為總有人會出現斬了這個壞神,而且現在的世界那麽厲害,怎麽會怕一個神呢?


    但是楊建生錯了。


    在這三年屢戰屢敗的人類軍的視頻中,在這三年無數。民眾驚慌失措的逃離與各種人到災難發生的時候,楊建生頭一次對高科技產生了一種莫名的不信任。


    他覺得大城市不安全了,所以他迴到了村裏。


    楊建生雖然沒有經曆過真正的戰爭年代,但也經常聽自己那沒過世之前的親爹在經常講述這一切。


    什麽饑荒的時候闖東逃難啊。


    什麽餓的啃樹皮啊。


    什麽易子而食呀啊。


    這些都是很可怕的事情,都是災難下,從古至今的農村裏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而且楊建生自己也是經曆過饑餓年代的,那會兒他才四五歲,家裏斷糧,自己的老娘用大隊裏偷來的豆子一點一點的把自己喂活。


    後來倒是不缺糧了,但自己的老娘早就因為胃病死了。


    吃了一大碗豬肉沒法消化,活生生憋死的。


    楊健生在那之後,好多年沒有再吃過豬肉,直到後來兒子出生,他才重新嚐了嚐兒媳敬的油膩豬肉。


    過去的一幕幕如同幻燈片一樣放映在楊建生的眼前,他沐浴在初夏的驕陽中,忽然打了一個寒顫。


    他想起來了,那烈夏中幹涸枯萎又饑餓的感覺。


    連知了都曬死了啊,連鳥都被渴死了呀。


    所以楊建生認為,如果世界一直惡化下去,他和兒子還有兒媳還有孫子,就要做好迴到過去那些困難年代的準備。


    而想在困難年代活下去,手裏有糧食是絕對保不住的。


    要和鄰裏打好關係,隻有一堆壯老力在,糧食才可能在未來的災難下包住,還沒有長大的孫子才不會餓死。


    楊建生跟楊建成父子兩個人,開始鄰裏鄰外的走動,送送蘋果做做人情什麽的。


    楊建生覺得這就是自己能做的極限了。


    好好種地吧,這比什麽都強。


    ……


    其實楊建生作為一個農民或者是小市民的視角來看,他的預判已經超越了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了。


    但他還是忽略了國家的力量以及國家的準備。


    這個國家是人類世界中唯一記得挨餓是什麽滋味的國家。


    在羅素事務組的指導下,囤糧這種行為早在三年前便已經開始了。


    未雨綢繆是一個好習慣。


    但楊建生自己的“未雨綢繆”也不失為一個良好的保險措施。


    人嘛,總得屯點什麽才安心。


    ……


    為您提供大神開水燙竹子的我運行了這個世界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176章總得屯點什麽免費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運行了這個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開水燙竹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開水燙竹子並收藏我運行了這個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