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竟有這等事?
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 作者:歐陽宇鍋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展顏一笑,朗聲而言:“朕實無大礙!”
語罷,側首向身畔李福全吩咐道:“李公公,你速去禦膳房,著他們速速備下珍饈美饌,再挑幾壇珍藏的佳釀。
今日朕要與爹爹、三弟、九弟開懷暢飲,共享這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榮耀與喜悅,也算是為我大宋的輝煌前景祈願。”
李福全恭敬地應了一聲 “遵旨”,便匆匆離去。
不多時,一隊宮女便魚貫而入,他們身著整潔的服飾,腳步輕盈而有序,手中穩穩地端著擺滿了各種美食的托盤。
這些菜肴皆是禦膳房精心烹製,色澤誘人,香氣撲鼻。
與此同時,另有幾個太監抱著幾壇美酒走進來。
酒壇上封著的紅布鮮豔奪目,隨著太監的步伐輕輕晃動。
這幾壇酒乃是宮中珍藏多年的佳釀,據說釀造工藝獨特,曆經歲月沉澱,味道醇厚無比。
待酒菜一一擺放在殿內的桌案上,李世民為趙佶斟滿一杯酒,雙手高高舉起,恭恭敬敬地說道:“爹爹,今日我大宋收複燕雲十六州,這是我朝數代先帝夢寐以求之事。
如今得以實現,實乃祖宗庇佑,亦賴爹爹您昔日的苦心經營為兒皇奠定根基。
這杯酒,兒皇敬您,願您福壽安康。”
趙佶接過酒杯,手卻微微顫抖著,臉上的神情複雜難辨。
趙佶凝視著杯中的美酒,思緒不由自主地飄迴到自己在位的那些歲月。
那時的他,癡迷於書畫藝術,將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投入其中,卻忽視了朝堂政務的治理,對民間百姓的疾苦也知之甚少。
金兵南下,局勢危急之時,他害怕承擔亡國之君的罵名,慌亂之中將皇位匆匆讓給了趙桓。
可之後,他又心生貪念,妄圖重新奪迴皇位,全然不顧這會給大宋朝廷帶來怎樣的動蕩。
迴想起這些過往,趙佶心中滿是懊悔,他緩緩抬起頭,看向李世民,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桓兒,為父……為父實在是慚愧啊!”
說到此處,趙佶的眼眶已然泛紅,淚水在眼眶中打轉,聲音也愈發哽咽:“當初為父在位時,昏庸無能,隻知沉醉於書畫之間,對國家大事不管不顧,致使我大宋在風雨中飄搖。
金兵壓境,我更是膽小怯懦,將這江山社稷一股腦兒地丟給了你。
後來,我還妄圖複位,全然沒有考慮到這會給你、給朝廷、給天下百姓帶來多大的困擾和傷害。”
趙佶抬手輕輕拭去眼角的淚水,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複一些,接著說道:“如今看到你這般英勇神武,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不辭辛勞,殫精竭慮,還成功收複燕雲十六州。
再看看為父從前的所作所為,實在是無地自容。”
李世民靜靜地聽著,眼中沒有絲毫的責怪之意,隻有理解與包容。
他又為自己斟了一杯酒,再次舉起,說道:“爹爹,過去的事情已然過去,如今我們應當著眼於未來。
大宋如今有了新的希望,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讓大宋走向繁榮昌盛。這杯酒,兒皇與您共飲,願我們攜手共創大宋的美好明天。”
趙佶微微點頭,強忍著淚水,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酒入愁腸,卻沒能消解他心中的愧疚,反而讓這份愧疚愈發濃烈。
他看著李世民,目光中滿是期許與欣慰:“桓兒,你說得對,過去的已然無法改變,為父隻希望你能好好治理這大宋江山,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為父也會在一旁默默支持你,盡自己所能為大宋出一份力。”
李世民微笑著點了點頭,而後又為趙楷和趙構斟滿酒,說道:“三弟、九弟,我們一同舉杯,為了大宋的明天,幹杯!”
趙楷和趙構神情莊重地舉起酒杯,齊聲說道:“為了大宋的明天,幹杯!”
四人舉杯相碰,清脆的聲音在勤政殿內迴蕩。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趙佶的臉上泛起了微微的紅暈,眼中的醉意也愈發明顯。
他輕輕放下手中的酒杯,目光帶著一絲期待,又有幾分好奇,看向李世民說道:“桓兒,你此番收複燕雲十六州,實在是驚天動地的壯舉。
為父心中滿是好奇,這其中的過程必定是艱難險阻重重,你快與為父細細講講。”
李世民微微點頭,端起酒杯,輕抿一口,緩緩開口道:“爹爹,此次收複燕雲十六州,並未經曆太多波折。”
接著,李世民話鋒一轉,說道:“爹爹,您還記得柳梅姑娘嗎?” 趙佶微微一怔,心中暗忖自己認識的相好裏並沒有叫柳梅的小娘子。
不過這個名字有點熟悉,好像在哪裏聽過。
趙佶眉頭輕皺,努力在記憶中搜尋著與 “柳梅” 相關的線索,片刻後,腦海中靈光一閃,他想起開封城殺豬巷的密探柳梅,自己的這個皇帝兒子曾帶著貼身太監李福全去過那裏找她。
於是,趙佶意味深長地看向李世民,“桓兒,為父知道你出征在外,多日沒接觸女色。
但你如今身為一國之君,剛迴京城,還是應當先去皇後那裏。”
李世民一聽趙佶這話,頓時覺得一陣無語,怎麽這老色胚總是往那方麵聯想。
他眼角餘光瞥見一旁的趙楷和趙構,兩人都低著頭,肩膀微微聳動,顯然是在極力憋著笑。
站在自己身後的李福全也很識趣地轉過頭去,不過那微微顫抖的背影,也暴露了他正在強忍著笑。
李世民無奈地搖了搖頭,臉上擠出一絲無奈的笑容,趕忙出聲解釋道:“爹爹,您誤會兒皇了。”
李世民穩了穩心神,神色鄭重地說道:“爹爹,兒皇提及柳梅姑娘,絕非您想的那般。
起初,兒皇從郭藥師口中獲悉,時立愛有個名為柳眉兒的相好,就住在瀛州。
於是,兒皇即刻安排潛伏在瀛洲的暗衛,前去探查柳眉兒的情況。
不久後,暗衛傳來消息,確實存在這麽一位與那時立愛有聯係的柳眉兒。
兒皇當機立斷,命暗衛對她實施嚴密監視,計劃借此順藤摸瓜,尋得機會將時立愛一舉誅殺。”
“誰料,柳眉兒察覺到了暗衛的監視,便想設法逃走。
暗衛及時將她拿下,隨後,暗衛在搜查她的隨身物品時,發現了兩封密信。
也正是因為那兩封密信,兒皇才得以追查到柳梅。”
“而後,從柳梅那裏得知,她還有柳海魅、柳眉兒姑侄女三人,皆是時立愛手下的密探。
巧的是,她們與唐恪、時立愛之間,存在著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趙佶一聽,來了興致,原本醉意朦朧的雙眼瞬間清醒了幾分,他身子前傾,追問道:“哦?竟有這等事?”
李世民微微點頭,繼續說道:“柳海魅為了報仇,潛伏在時立愛身邊長達十幾年,還成了時立愛麾下的頭號密探。
兒皇誅殺唐恪後,便與柳海魅聯手,精心布下了一個陷阱。”
語罷,側首向身畔李福全吩咐道:“李公公,你速去禦膳房,著他們速速備下珍饈美饌,再挑幾壇珍藏的佳釀。
今日朕要與爹爹、三弟、九弟開懷暢飲,共享這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榮耀與喜悅,也算是為我大宋的輝煌前景祈願。”
李福全恭敬地應了一聲 “遵旨”,便匆匆離去。
不多時,一隊宮女便魚貫而入,他們身著整潔的服飾,腳步輕盈而有序,手中穩穩地端著擺滿了各種美食的托盤。
這些菜肴皆是禦膳房精心烹製,色澤誘人,香氣撲鼻。
與此同時,另有幾個太監抱著幾壇美酒走進來。
酒壇上封著的紅布鮮豔奪目,隨著太監的步伐輕輕晃動。
這幾壇酒乃是宮中珍藏多年的佳釀,據說釀造工藝獨特,曆經歲月沉澱,味道醇厚無比。
待酒菜一一擺放在殿內的桌案上,李世民為趙佶斟滿一杯酒,雙手高高舉起,恭恭敬敬地說道:“爹爹,今日我大宋收複燕雲十六州,這是我朝數代先帝夢寐以求之事。
如今得以實現,實乃祖宗庇佑,亦賴爹爹您昔日的苦心經營為兒皇奠定根基。
這杯酒,兒皇敬您,願您福壽安康。”
趙佶接過酒杯,手卻微微顫抖著,臉上的神情複雜難辨。
趙佶凝視著杯中的美酒,思緒不由自主地飄迴到自己在位的那些歲月。
那時的他,癡迷於書畫藝術,將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投入其中,卻忽視了朝堂政務的治理,對民間百姓的疾苦也知之甚少。
金兵南下,局勢危急之時,他害怕承擔亡國之君的罵名,慌亂之中將皇位匆匆讓給了趙桓。
可之後,他又心生貪念,妄圖重新奪迴皇位,全然不顧這會給大宋朝廷帶來怎樣的動蕩。
迴想起這些過往,趙佶心中滿是懊悔,他緩緩抬起頭,看向李世民,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桓兒,為父……為父實在是慚愧啊!”
說到此處,趙佶的眼眶已然泛紅,淚水在眼眶中打轉,聲音也愈發哽咽:“當初為父在位時,昏庸無能,隻知沉醉於書畫之間,對國家大事不管不顧,致使我大宋在風雨中飄搖。
金兵壓境,我更是膽小怯懦,將這江山社稷一股腦兒地丟給了你。
後來,我還妄圖複位,全然沒有考慮到這會給你、給朝廷、給天下百姓帶來多大的困擾和傷害。”
趙佶抬手輕輕拭去眼角的淚水,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複一些,接著說道:“如今看到你這般英勇神武,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不辭辛勞,殫精竭慮,還成功收複燕雲十六州。
再看看為父從前的所作所為,實在是無地自容。”
李世民靜靜地聽著,眼中沒有絲毫的責怪之意,隻有理解與包容。
他又為自己斟了一杯酒,再次舉起,說道:“爹爹,過去的事情已然過去,如今我們應當著眼於未來。
大宋如今有了新的希望,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讓大宋走向繁榮昌盛。這杯酒,兒皇與您共飲,願我們攜手共創大宋的美好明天。”
趙佶微微點頭,強忍著淚水,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酒入愁腸,卻沒能消解他心中的愧疚,反而讓這份愧疚愈發濃烈。
他看著李世民,目光中滿是期許與欣慰:“桓兒,你說得對,過去的已然無法改變,為父隻希望你能好好治理這大宋江山,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為父也會在一旁默默支持你,盡自己所能為大宋出一份力。”
李世民微笑著點了點頭,而後又為趙楷和趙構斟滿酒,說道:“三弟、九弟,我們一同舉杯,為了大宋的明天,幹杯!”
趙楷和趙構神情莊重地舉起酒杯,齊聲說道:“為了大宋的明天,幹杯!”
四人舉杯相碰,清脆的聲音在勤政殿內迴蕩。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趙佶的臉上泛起了微微的紅暈,眼中的醉意也愈發明顯。
他輕輕放下手中的酒杯,目光帶著一絲期待,又有幾分好奇,看向李世民說道:“桓兒,你此番收複燕雲十六州,實在是驚天動地的壯舉。
為父心中滿是好奇,這其中的過程必定是艱難險阻重重,你快與為父細細講講。”
李世民微微點頭,端起酒杯,輕抿一口,緩緩開口道:“爹爹,此次收複燕雲十六州,並未經曆太多波折。”
接著,李世民話鋒一轉,說道:“爹爹,您還記得柳梅姑娘嗎?” 趙佶微微一怔,心中暗忖自己認識的相好裏並沒有叫柳梅的小娘子。
不過這個名字有點熟悉,好像在哪裏聽過。
趙佶眉頭輕皺,努力在記憶中搜尋著與 “柳梅” 相關的線索,片刻後,腦海中靈光一閃,他想起開封城殺豬巷的密探柳梅,自己的這個皇帝兒子曾帶著貼身太監李福全去過那裏找她。
於是,趙佶意味深長地看向李世民,“桓兒,為父知道你出征在外,多日沒接觸女色。
但你如今身為一國之君,剛迴京城,還是應當先去皇後那裏。”
李世民一聽趙佶這話,頓時覺得一陣無語,怎麽這老色胚總是往那方麵聯想。
他眼角餘光瞥見一旁的趙楷和趙構,兩人都低著頭,肩膀微微聳動,顯然是在極力憋著笑。
站在自己身後的李福全也很識趣地轉過頭去,不過那微微顫抖的背影,也暴露了他正在強忍著笑。
李世民無奈地搖了搖頭,臉上擠出一絲無奈的笑容,趕忙出聲解釋道:“爹爹,您誤會兒皇了。”
李世民穩了穩心神,神色鄭重地說道:“爹爹,兒皇提及柳梅姑娘,絕非您想的那般。
起初,兒皇從郭藥師口中獲悉,時立愛有個名為柳眉兒的相好,就住在瀛州。
於是,兒皇即刻安排潛伏在瀛洲的暗衛,前去探查柳眉兒的情況。
不久後,暗衛傳來消息,確實存在這麽一位與那時立愛有聯係的柳眉兒。
兒皇當機立斷,命暗衛對她實施嚴密監視,計劃借此順藤摸瓜,尋得機會將時立愛一舉誅殺。”
“誰料,柳眉兒察覺到了暗衛的監視,便想設法逃走。
暗衛及時將她拿下,隨後,暗衛在搜查她的隨身物品時,發現了兩封密信。
也正是因為那兩封密信,兒皇才得以追查到柳梅。”
“而後,從柳梅那裏得知,她還有柳海魅、柳眉兒姑侄女三人,皆是時立愛手下的密探。
巧的是,她們與唐恪、時立愛之間,存在著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趙佶一聽,來了興致,原本醉意朦朧的雙眼瞬間清醒了幾分,他身子前傾,追問道:“哦?竟有這等事?”
李世民微微點頭,繼續說道:“柳海魅為了報仇,潛伏在時立愛身邊長達十幾年,還成了時立愛麾下的頭號密探。
兒皇誅殺唐恪後,便與柳海魅聯手,精心布下了一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