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國璽
逆襲太子妃:高冷男神桀驁妻 作者:梁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帝的話雖有幾分清冷,但皇後卻深信不疑,這才符合皇帝一貫的風格。
皇後這麽多年一直處心積慮的想要換太子,不就是因為葉孤元弘的生母健在嗎?現在皇帝傳位給九王爺,葉孤元恆是沒娘的孩子,皇後的太後之位穩如泰山了。
皇帝唯有這麽做才能最大限度的保全他所有的孩子,他現在已經沒有力氣跟皇後鬥了。苗家的勢力根深蒂固,皇上這時候想廢皇後是辦不到的。
廢皇後不是小事,不是皇上一句話就能定的,現在光是朝議的壓力就能打消皇上廢後的想法。
彌留之際能做的也就是向皇後妥協,以求保全他的江山,保全他的兒子們。
皇帝也有考慮,皇後緊鑼密鼓的向一個又一個皇子出手,現在隻剩下五皇子和七皇子了,五皇子是個病貓基本不在爭位的範圍之內,看來皇後的底牌應該是七皇子。
七皇子的母親賢妃一向與皇後交好,皇上也早就料到了這一點,隻是不能確定。
現在他傳位給九皇子,皇後肯定不滿意,那麽她的下一步動作應該就是皇帝最期待的了。
“皇上,您太累了,還是好好歇息吧,眾皇子的事臣妾自會安排。”皇後好不容易才一個一個送進天牢的,皇上一句話就想把他們全放出來,皇後才不會同意呢。
皇後緩緩的走到外間叫過喜公公:“給皇上端碗寧神茶來。”
“是。”喜公公應一聲趕緊的去了。
不一會兒喜公公端著一個托盤走了迴來,皇後端著茶盞走進內室。
皇上病中所有入口之物都要經過嚴格檢查的,這寧神茶也不例外,想在茶水裏做手腳是沒有可能的。
當然這指的是在皇後接手之前,皇後左手托著茶盞底部的小碟子,右手掀起蓋子輕輕的晃了晃又輕輕的吹了吹。
她走到床邊坐在繡墩上,把茶盞向前一遞:“皇上,喝口水潤潤喉吧。”
皇上更不疑慮,略抬抬頭就著她的手慢慢的喝了半盞茶。這寧神茶皇上喝了近二十年了,沒有別的異常就是喝過之後神清氣爽。
這一次喝完並沒有更精神,反而迷迷糊糊的睡著了。皇後坐了一會兒見皇帝睡得沉了,她到外間吩咐一聲:“叫馬成過來。”
馬成是皇帝身邊的隨侍太監之一,是個半路淨身的。進宮前也是個讀書人,因屢試不弟生活沒有出路,遂淨身入宮。
皇上看他字寫的好,便常命他代筆寫一些諭批。隨著皇帝的身體越來越虛弱,馬成要寫的東西就越來越多,後來許多聖旨都直接由馬成代筆。
皇帝睡的倒也安穩,他醒過來的時候見皇後坐在床邊正笑吟吟的看著他。
“什麽時辰了?朕有點餓了。”皇上氣若遊絲的樣子就像很久沒吃飯了似的。
“午時剛過,也該吃點東西了。”皇後吩咐一聲‘傳膳’,外間的腳步聲變得淩亂起來,顯然是開始準備了。
“皇上,內閣四位元老求見。”敬公公在外間報了一聲。
皇上點了點頭,皇後說道:“讓他們進來吧。”
內閣四位元老是輔政大臣,他們當中有三位是三朝元老。當著他們的麵,皇後提起了皇上擬的遺詔。
他們進來後依禮參拜了皇上跟皇後,皇上賜他們坐,他們便都坐下了。
“皇上,趁著他們都在這兒,臣妾有個建議要說。”皇後拿出一卷聖旨:“這聖詔不如加印封匣,交由專人管理,到需用之時當著眾皇子及百官的麵打開,未知陛下之意如何?”
皇上一口氣沒咽下去,他就不希望別人知道他想把江山留給誰。本來九皇子年紀小又沒有親娘,無依無靠的一個孩子就很危險。
若是讓人知道他將繼承大統,誰不想取而代之?皇上留下遺詔不也是出於這層考慮麽?
“好。”皇上瞄一眼敬公公:“請國璽,蓋印後聖詔由皇後保管。”
“是。”敬公公應了一聲退了下去,不一會兒雙手舉著一個托盤走了進來,托盤上一方大大的玉璽,玉璽上麵罩了一塊紅布。
皇後掀起紅布,隻見一枚碧綠色的大玉璽。皇後把聖旨展開鋪在桌子上,四個輔政大臣俱退到牆角,這是皇上的秘詔,不到公開宣布的時候,誰也不能偷看。
皇後從容的拿起玉璽蓋了上去,鮮紅的印泥就像怒放的紅花,映得人滿臉紅光。
玉璽乃國之重器,是國寶中的國寶。玉璽又叫龍寶,龍寶分為行寶、信寶、奉天寶、尊親寶、敕命寶、製誥寶等等共計二十多種。
其中受命寶才是傳國玉璽,專門用來昭告天下天子登基的。這遺詔有傳位之命,所以這遺詔當用受命寶,最不濟也當用嗣子寶,嗣子寶是冊立太子專用的玉璽。
而這個詔書上印的竟然是以崇古訓之用的表章寶。文與印兩相悖(音背),即使這詔書是皇帝禦筆親書現在也隻能作廢了。
皇後隻知玉璽是碧綠色的大方印,她的皇後印就隻一枚,哪裏想得到玉璽還有二十多方?
四個輔政大臣見是碧玉質的玉璽便知這詔書並不重要,重要的玉璽都是青玉質的。
“宣太子妃及眾皇子前來。”皇帝閉目養神不想再多說一句話了。
“是,臣妾這就安排人去請他們來。”皇後到外間吩咐一聲,不到一刻鍾五皇子葉孤元正和七皇子葉孤元啟就趕到了乾清宮。
皇上問了問五皇子的身體,說是最近還算安穩,二十多天沒犯病了。
又問七皇子可願意南下,七皇子這時候要是願意南下除非他是傻子。
眼見著眾兄弟死的死了,活的被皇後關起來了,就剩他一個活蹦亂跳的皇子了,皇帝又病得隨時要咽氣,他能願意離開帝都?
“父皇,江南之亂並非兒臣能理得清的,朝中自有能臣良將,兒臣恐難勝任。”
“小小江南你就治理不過來,整個東陵你更擔不起來了。”皇上失望的長歎一聲,七皇子也不應聲,反正這時候去江南的肯定是傻子。
...
...
皇後這麽多年一直處心積慮的想要換太子,不就是因為葉孤元弘的生母健在嗎?現在皇帝傳位給九王爺,葉孤元恆是沒娘的孩子,皇後的太後之位穩如泰山了。
皇帝唯有這麽做才能最大限度的保全他所有的孩子,他現在已經沒有力氣跟皇後鬥了。苗家的勢力根深蒂固,皇上這時候想廢皇後是辦不到的。
廢皇後不是小事,不是皇上一句話就能定的,現在光是朝議的壓力就能打消皇上廢後的想法。
彌留之際能做的也就是向皇後妥協,以求保全他的江山,保全他的兒子們。
皇帝也有考慮,皇後緊鑼密鼓的向一個又一個皇子出手,現在隻剩下五皇子和七皇子了,五皇子是個病貓基本不在爭位的範圍之內,看來皇後的底牌應該是七皇子。
七皇子的母親賢妃一向與皇後交好,皇上也早就料到了這一點,隻是不能確定。
現在他傳位給九皇子,皇後肯定不滿意,那麽她的下一步動作應該就是皇帝最期待的了。
“皇上,您太累了,還是好好歇息吧,眾皇子的事臣妾自會安排。”皇後好不容易才一個一個送進天牢的,皇上一句話就想把他們全放出來,皇後才不會同意呢。
皇後緩緩的走到外間叫過喜公公:“給皇上端碗寧神茶來。”
“是。”喜公公應一聲趕緊的去了。
不一會兒喜公公端著一個托盤走了迴來,皇後端著茶盞走進內室。
皇上病中所有入口之物都要經過嚴格檢查的,這寧神茶也不例外,想在茶水裏做手腳是沒有可能的。
當然這指的是在皇後接手之前,皇後左手托著茶盞底部的小碟子,右手掀起蓋子輕輕的晃了晃又輕輕的吹了吹。
她走到床邊坐在繡墩上,把茶盞向前一遞:“皇上,喝口水潤潤喉吧。”
皇上更不疑慮,略抬抬頭就著她的手慢慢的喝了半盞茶。這寧神茶皇上喝了近二十年了,沒有別的異常就是喝過之後神清氣爽。
這一次喝完並沒有更精神,反而迷迷糊糊的睡著了。皇後坐了一會兒見皇帝睡得沉了,她到外間吩咐一聲:“叫馬成過來。”
馬成是皇帝身邊的隨侍太監之一,是個半路淨身的。進宮前也是個讀書人,因屢試不弟生活沒有出路,遂淨身入宮。
皇上看他字寫的好,便常命他代筆寫一些諭批。隨著皇帝的身體越來越虛弱,馬成要寫的東西就越來越多,後來許多聖旨都直接由馬成代筆。
皇帝睡的倒也安穩,他醒過來的時候見皇後坐在床邊正笑吟吟的看著他。
“什麽時辰了?朕有點餓了。”皇上氣若遊絲的樣子就像很久沒吃飯了似的。
“午時剛過,也該吃點東西了。”皇後吩咐一聲‘傳膳’,外間的腳步聲變得淩亂起來,顯然是開始準備了。
“皇上,內閣四位元老求見。”敬公公在外間報了一聲。
皇上點了點頭,皇後說道:“讓他們進來吧。”
內閣四位元老是輔政大臣,他們當中有三位是三朝元老。當著他們的麵,皇後提起了皇上擬的遺詔。
他們進來後依禮參拜了皇上跟皇後,皇上賜他們坐,他們便都坐下了。
“皇上,趁著他們都在這兒,臣妾有個建議要說。”皇後拿出一卷聖旨:“這聖詔不如加印封匣,交由專人管理,到需用之時當著眾皇子及百官的麵打開,未知陛下之意如何?”
皇上一口氣沒咽下去,他就不希望別人知道他想把江山留給誰。本來九皇子年紀小又沒有親娘,無依無靠的一個孩子就很危險。
若是讓人知道他將繼承大統,誰不想取而代之?皇上留下遺詔不也是出於這層考慮麽?
“好。”皇上瞄一眼敬公公:“請國璽,蓋印後聖詔由皇後保管。”
“是。”敬公公應了一聲退了下去,不一會兒雙手舉著一個托盤走了進來,托盤上一方大大的玉璽,玉璽上麵罩了一塊紅布。
皇後掀起紅布,隻見一枚碧綠色的大玉璽。皇後把聖旨展開鋪在桌子上,四個輔政大臣俱退到牆角,這是皇上的秘詔,不到公開宣布的時候,誰也不能偷看。
皇後從容的拿起玉璽蓋了上去,鮮紅的印泥就像怒放的紅花,映得人滿臉紅光。
玉璽乃國之重器,是國寶中的國寶。玉璽又叫龍寶,龍寶分為行寶、信寶、奉天寶、尊親寶、敕命寶、製誥寶等等共計二十多種。
其中受命寶才是傳國玉璽,專門用來昭告天下天子登基的。這遺詔有傳位之命,所以這遺詔當用受命寶,最不濟也當用嗣子寶,嗣子寶是冊立太子專用的玉璽。
而這個詔書上印的竟然是以崇古訓之用的表章寶。文與印兩相悖(音背),即使這詔書是皇帝禦筆親書現在也隻能作廢了。
皇後隻知玉璽是碧綠色的大方印,她的皇後印就隻一枚,哪裏想得到玉璽還有二十多方?
四個輔政大臣見是碧玉質的玉璽便知這詔書並不重要,重要的玉璽都是青玉質的。
“宣太子妃及眾皇子前來。”皇帝閉目養神不想再多說一句話了。
“是,臣妾這就安排人去請他們來。”皇後到外間吩咐一聲,不到一刻鍾五皇子葉孤元正和七皇子葉孤元啟就趕到了乾清宮。
皇上問了問五皇子的身體,說是最近還算安穩,二十多天沒犯病了。
又問七皇子可願意南下,七皇子這時候要是願意南下除非他是傻子。
眼見著眾兄弟死的死了,活的被皇後關起來了,就剩他一個活蹦亂跳的皇子了,皇帝又病得隨時要咽氣,他能願意離開帝都?
“父皇,江南之亂並非兒臣能理得清的,朝中自有能臣良將,兒臣恐難勝任。”
“小小江南你就治理不過來,整個東陵你更擔不起來了。”皇上失望的長歎一聲,七皇子也不應聲,反正這時候去江南的肯定是傻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