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秋的食指撫摸著相機的快門,後腦勺靠在公交車座上,隨著路上的顛簸,她的腦袋也跟著一震一震的。中午阿依莎大嬸給她拿了一些藥,吃下去後身體的不適已經減輕了許多,於是下午尹秋便坐上了公交,決定去古城踩點。
單位是有車的,但來新疆的遊客中,自駕遊的隻占少數,報團旅遊和坐公共交通的比較多,而喀什本地的公交為了推動文旅發展,開辟了一條旅遊專屬路線。尹秋想,開車過去不如自己坐公交親身體驗更能貼近遊客心理。
下了車,尹秋伸出手遮擋了一下眼前,盡管抹了厚厚一層防曬,還是能感受到格外強烈的陽光。
雖然還是白天,但兩邊開店的、擺攤的人已經很多了,大多都在賣一些手工藝品和食物。她欣賞了一會兒古老的城牆和充滿異域風情的建築,漫步在色彩絢爛的街道中。
尹秋的腳步忽然停下了,眼前的桌板上擺著一些木雕,形狀上都是些碗盤杯盞,每一個上麵的花紋都不一樣,木頭材料是黃底,花紋是深棕色,顏色並不鮮亮,但呈現出一種樸實耐看的美。
她蹲下來,笑容滿麵:“老人家,這些木雕真好看,您在這擺攤多久了,可以講講這些木雕是怎麽做成的嗎?”
坐在桌板後的老人語速飛快地說些什麽。
聽不懂。
尹秋無奈,嚐試用手勢溝通。可是無論她怎麽比劃,老人始終一臉茫然。
“我是她孫女,小姐姐你喜歡哪個,都可以拿起來看看。”一個年輕女孩從對麵的攤位跑過來。
尹秋抬頭,見來的是一個纖細窈窕的新疆女孩兒,長發編成辮子,棕色的眼瞳帶著一種混血感。
“我是記者,想在這邊做一下調研。請問方便迴答幾個問題嗎?”
女孩笑得像一朵花兒:“當然了,隨便問。”
尹秋也笑,拎起一隻木碗,摸了下上麵的圖案:“我覺得這些木雕特別漂亮,跟以前在別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樣,這花紋有什麽來曆嗎,這是刻上去的?怎麽感覺不太像?”
“不是刻上去的,這是我們喀什本地的特色木雕,花紋是用專用的工具烙上去的。至於花紋的來曆——都是我奶奶做的,我幫你問問。”女孩搭著老人的手,貼在她耳邊說了些什麽,兩人一言一語地交流起來。
尹秋耐心地等著,維語的發音帶著一種特殊的腔調,聽久了還覺得蠻好聽的。
隻不過,如果每次遇上本地居民都要靠人力來翻譯,效率還是太低了。
“我奶奶說,這些花樣大多是她母親傳下來的,也有她自己設計的。我們家木雕賣得不貴,小姐姐要不要買幾個帶迴去?”
尹秋的確有些心動,但還是先問:“我能看看是怎麽做的嗎?”
女孩點頭:“我們的門店在這條街後麵,你跟我來。”
店裏隻有不到十平方米,尹秋踏進去,發現裏麵已經站著幾個人,位置有點擠了。
她以為這幾人是顧客,但仔細一看,才發現他們都圍在一張桌子前,為首的手裏拿著一個電鑽樣的東西,其他人則在旁邊觀摩。看來都是做木雕的師傅。
為首的手裏拿著一隻木盤,烙鐵在上麵不斷燙出波浪狀的花紋,一股奇異的香味從核桃木上飄出來,白煙四散。
“他們都是來跟我奶奶學手藝的,但是這行說實話,賺不到錢,來這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
尹秋:“這種手工品是喀什的特產,而且工藝又精美,生意應該差不到哪去吧?”
女孩扯了扯嘴角:“不是這麽迴事,根本沒幾個人來買,遊客們都覺得木雕笨重,作為伴手禮帶迴去太麻煩。”
迴程的路上,尹秋還惦記著女孩的話。
迴到阿依莎大嬸的小院,她見“1201”擺在客廳,徐遠風卻不見人影。
這個項目尹秋也是熟悉的,他們談戀愛那會兒,徐遠風就在鑽研怎麽精進“1201”的算法了。很多個夜裏,她加班寫新聞稿的時候,徐遠風就在旁邊寫程序,就這樣默默地享受彼此的陪伴。
“1201,你的研究員呢?”
見徐遠風不在,尹秋開始逗它玩。
“徐遠風到啥地方起了啦?”她用上海話說。
“伊了外頭白相,還嘸沒轉來。”“1201”用同樣的語言活潑道。
尹秋樂不可支地笑了兩聲,這時,門嘎啦一聲開了,見是徐遠風,她收斂了笑聲,走上樓去。
徐遠風則一臉嚴肅地把“1201”今天的所有交流數據拷貝到電腦中查看,尹秋剛才的交流自然也被收集到了當日的數據庫中。
深夜,徐遠風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
問題出在語音識別上。
這個結論居然是尹秋誤打誤撞讓他意識到的。
俗話說,十裏不同音,他做設置的時候輸入的都是那幾種語言的官方聲調,但真正的本地人,用自己的語言溝通時,怎麽可能做到和官方信息記錄進去的聲調一模一樣呢?
尹秋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她對“1201”說的那幾句上海話,徐遠風在上海待了這麽多年,也能聽懂。
那不是尹秋真正和家人交流時使用的方言。
她在家說的是嘉定話,跟“1201”對話時則偏向浦東的口音,都是上海話,尚且有不小的差異,何況麵積是上海兩百多倍的廣袤新疆呢?
想到這裏,徐遠風第一次主動上前,敲響了尹秋的房門。
單位是有車的,但來新疆的遊客中,自駕遊的隻占少數,報團旅遊和坐公共交通的比較多,而喀什本地的公交為了推動文旅發展,開辟了一條旅遊專屬路線。尹秋想,開車過去不如自己坐公交親身體驗更能貼近遊客心理。
下了車,尹秋伸出手遮擋了一下眼前,盡管抹了厚厚一層防曬,還是能感受到格外強烈的陽光。
雖然還是白天,但兩邊開店的、擺攤的人已經很多了,大多都在賣一些手工藝品和食物。她欣賞了一會兒古老的城牆和充滿異域風情的建築,漫步在色彩絢爛的街道中。
尹秋的腳步忽然停下了,眼前的桌板上擺著一些木雕,形狀上都是些碗盤杯盞,每一個上麵的花紋都不一樣,木頭材料是黃底,花紋是深棕色,顏色並不鮮亮,但呈現出一種樸實耐看的美。
她蹲下來,笑容滿麵:“老人家,這些木雕真好看,您在這擺攤多久了,可以講講這些木雕是怎麽做成的嗎?”
坐在桌板後的老人語速飛快地說些什麽。
聽不懂。
尹秋無奈,嚐試用手勢溝通。可是無論她怎麽比劃,老人始終一臉茫然。
“我是她孫女,小姐姐你喜歡哪個,都可以拿起來看看。”一個年輕女孩從對麵的攤位跑過來。
尹秋抬頭,見來的是一個纖細窈窕的新疆女孩兒,長發編成辮子,棕色的眼瞳帶著一種混血感。
“我是記者,想在這邊做一下調研。請問方便迴答幾個問題嗎?”
女孩笑得像一朵花兒:“當然了,隨便問。”
尹秋也笑,拎起一隻木碗,摸了下上麵的圖案:“我覺得這些木雕特別漂亮,跟以前在別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樣,這花紋有什麽來曆嗎,這是刻上去的?怎麽感覺不太像?”
“不是刻上去的,這是我們喀什本地的特色木雕,花紋是用專用的工具烙上去的。至於花紋的來曆——都是我奶奶做的,我幫你問問。”女孩搭著老人的手,貼在她耳邊說了些什麽,兩人一言一語地交流起來。
尹秋耐心地等著,維語的發音帶著一種特殊的腔調,聽久了還覺得蠻好聽的。
隻不過,如果每次遇上本地居民都要靠人力來翻譯,效率還是太低了。
“我奶奶說,這些花樣大多是她母親傳下來的,也有她自己設計的。我們家木雕賣得不貴,小姐姐要不要買幾個帶迴去?”
尹秋的確有些心動,但還是先問:“我能看看是怎麽做的嗎?”
女孩點頭:“我們的門店在這條街後麵,你跟我來。”
店裏隻有不到十平方米,尹秋踏進去,發現裏麵已經站著幾個人,位置有點擠了。
她以為這幾人是顧客,但仔細一看,才發現他們都圍在一張桌子前,為首的手裏拿著一個電鑽樣的東西,其他人則在旁邊觀摩。看來都是做木雕的師傅。
為首的手裏拿著一隻木盤,烙鐵在上麵不斷燙出波浪狀的花紋,一股奇異的香味從核桃木上飄出來,白煙四散。
“他們都是來跟我奶奶學手藝的,但是這行說實話,賺不到錢,來這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
尹秋:“這種手工品是喀什的特產,而且工藝又精美,生意應該差不到哪去吧?”
女孩扯了扯嘴角:“不是這麽迴事,根本沒幾個人來買,遊客們都覺得木雕笨重,作為伴手禮帶迴去太麻煩。”
迴程的路上,尹秋還惦記著女孩的話。
迴到阿依莎大嬸的小院,她見“1201”擺在客廳,徐遠風卻不見人影。
這個項目尹秋也是熟悉的,他們談戀愛那會兒,徐遠風就在鑽研怎麽精進“1201”的算法了。很多個夜裏,她加班寫新聞稿的時候,徐遠風就在旁邊寫程序,就這樣默默地享受彼此的陪伴。
“1201,你的研究員呢?”
見徐遠風不在,尹秋開始逗它玩。
“徐遠風到啥地方起了啦?”她用上海話說。
“伊了外頭白相,還嘸沒轉來。”“1201”用同樣的語言活潑道。
尹秋樂不可支地笑了兩聲,這時,門嘎啦一聲開了,見是徐遠風,她收斂了笑聲,走上樓去。
徐遠風則一臉嚴肅地把“1201”今天的所有交流數據拷貝到電腦中查看,尹秋剛才的交流自然也被收集到了當日的數據庫中。
深夜,徐遠風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
問題出在語音識別上。
這個結論居然是尹秋誤打誤撞讓他意識到的。
俗話說,十裏不同音,他做設置的時候輸入的都是那幾種語言的官方聲調,但真正的本地人,用自己的語言溝通時,怎麽可能做到和官方信息記錄進去的聲調一模一樣呢?
尹秋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她對“1201”說的那幾句上海話,徐遠風在上海待了這麽多年,也能聽懂。
那不是尹秋真正和家人交流時使用的方言。
她在家說的是嘉定話,跟“1201”對話時則偏向浦東的口音,都是上海話,尚且有不小的差異,何況麵積是上海兩百多倍的廣袤新疆呢?
想到這裏,徐遠風第一次主動上前,敲響了尹秋的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