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四國來使?不慌,朕有許良!
無雙毒士:女帝叫我活閻王! 作者:南國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朝堂上,群臣錯愕。
魏國派使臣前來他們能理解,是為了和談。
可楚國、趙國派使臣來幹什麽?
然而不等群臣弄明白是怎麽迴事,大太監又是一聲尖細聲音提醒:“韓國也傳來消息,將派出使臣出使大乾!”
“韓國?”
百官驚疑不定。
魏韓趙三國本為一家,關係錯綜複雜。
無他國幹預時,三國之間會彼此攻伐。
有他國幹預時,三國往往又會結成短暫同盟。
這次大乾能順利伐韓,也正是利用換國計迫住魏國,又派人出使趙國,出急兵,這才得手。
河西之戰爆發後,蕭綽之所以同意結束伐韓,一是既定目的已經達到,二是河西危機,三是再拖久了,三國難保不會聯手對付大乾。
此時魏國大敗,三國同時遣使,意味難明。
蕭綽不由皺眉。
她作為一國之君,尤其在意列國對大乾的態度。
若隻有趙國派使者,大概率是為了結盟之事。
可若是古晉三國同時遣使,就不可不防了。
當然,也不排除韓國來使也是為了和談之事。
畢竟他們剛助王破虜、林北狂借道澠池,襲取平陽。
想趁列國入遣的當口跟大乾多討價還價也未可知。
至於楚國,其真實目的值得商榷。
自許良出了引水絕戶計後便偃旗息鼓,並傳出話來要派使者到大乾來。
不想如今數月過去,大乾先後打了伐韓、河西之戰,楚國的使者才堪堪趕到。
略作沉吟,蕭綽開口問道:“諸位愛卿,魏國遣使者目的大致明確,趙國、楚國、韓國也派使者,所為何事?”
群臣七嘴八舌,有說兩國見大乾勢大,特來示好的,有說訂立盟約的,還有說為先前倨傲致歉的。
但不論何種說法,其結論都指向一個方向——不管他們來幹什麽,我大乾如今都無懼!
蕭綽既覺無語,又覺欣慰。
無語的是群臣此時盲目自信,無所畏懼。
欣慰的是滿朝文武皆表現出忠君愛國。
即便知道不是所有人都發自內心,卻也至少說明此時無人敢觸她黴頭,反對她的決定。
先皇說過,人心所向即為大勢。
如今她明白了,人心可以利用、引導,則大勢亦可由人造就!
是以在此時此刻,蕭綽前所未有的自信。
群臣的觀點有道理也罷,沒道理也罷,其實都跳不出她“關注”這個圈。
換而言之,她此時並不在意群臣觀點的對錯,而在意他們的態度!
至於四國的真正目的如何,她無懼!
隻因大乾有許良!
當然無懼歸無懼,準備還是要做的。
“諸位愛卿。”蕭綽神色淡然,“四國使臣抵達長安還需一段時間,爾等不妨迴去細細斟酌,並擬定對策呈上來,提前準備,如何?”
群臣紛紛垂首躬身:“陛下聖明,臣等遵旨!”
蕭綽起身,“既如此,那便退朝吧。”
待走到上官婉兒跟前,她低聲說了幾個名字,旋即離去。
上官婉兒隨即點了幾個名字,“尚書首輔張居中大人、門下侍中甪裏言大人、左諫議大夫許良大人,請留步!”
群臣無不側目。
兩閣首輔加一個諫議大夫?
這許良,聖眷愈隆啊!
在他們看來,許良之功有二:
一是以換國計、引水絕戶計退了魏、楚兩國之兵,以奇計救了大乾。
二是在兵部與馮源沙盤演練,讓女帝伐韓之事得以確定。
兩件大事讓他在短短兩三月內平步青雲,連升數級。
當然,群臣並不知道貪官賑災、除廉親王一黨、河西之戰、張居中入主尚書閣首輔等事皆有許良手筆。
在他們看來,許良能得聖眷,一方麵是因為他魏國獻策,另一方麵是因為鎮國公府。
想來是鎮國公許定山在廉親王被除之後徹底投向了新帝。
所以許良如今這聖眷,有大部分原因是其家世加持!
是以群臣雖然側目,眼神、心思卻各有不同。
或鄙夷,或羨慕,或沉吟,不一而足。
暴得大名,驟得富貴,能長久嗎?
許良跟隨兩位閣老走向禦書房。
期間甪裏言與張居中隻以眼神交流了幾迴,又各自迴頭看了一眼許良便就此停下。
到了禦書房之後,二人也隻是象征性地給蕭綽行禮,稟報了一下兩部政務便就起身告辭。
蕭綽放其離去後正要跟許良商議正事,不想張居中去而複返,並且當著蕭綽的麵雙手遞上一百兩銀子!
不等許良開口,張居中趕忙出聲解釋:“多謝許大人,讓我張家有後了!”
許良愣了一瞬,旋即反應過來,“張大人家中要添丁了?”
“正是!”
“恭喜恭喜!”
許良含笑接過銀子。
幫人出謀劃策,綿延子嗣,是積德行善的好事。
這種喜錢收得舒坦!
而女帝蕭綽聽了之後也麵有欣慰。
張居中家中有了子嗣,其正妻孫氏定然會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如此一來,張居中就能更好地為朝廷辦差。
說到底,此事多虧許良出計。
而張居中之所以當著她的麵給銀子,也是表明態度:他與許良相交,絕無私心。
一番恭喜之後,張居中滿臉喜色離去。
許良手裏也捏著銀票,遲遲舍不得收進袖裏。
在此之前,他還擔心過此計被孫氏知道了會有麻煩。
如今看到張居中的喜悅跟手裏散發著淡淡墨香的銀票,他心底又踏實無比。
他娘的,老子出的是積德行善的好主意,孫氏得謝我!
蕭綽看著許良捏著銀票愛不釋手的樣子,啞然失笑:“許愛卿如今每日從香煙中抽水所得都不止這一百兩,竟還這般財迷!”
許良笑道:“此銀錢是張大人當著陛下的麵給微臣的,陛下信不過微臣,還信不過張大人嗎?”
蕭綽顯然不是找許良來閑聊的,擺手道:“說正事,魏、楚、趙、韓遣使來我大乾,你怎麽看?”
許良毫不意外。
在朝堂上他就猜到女帝可能會單獨召他問話了。
他隻微笑拱手:“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此乃我大乾的好機會!”
“好機會?”蕭綽錯愕。
都不知道四國遣使的目的,就說是好機會?
上官婉兒也忍不住問道:“許大人,雖說河西之戰勝利,可魏國也不是善茬,想要順利和談隻怕不易。”
“魏國此戰隻損了四五萬,真要鐵了心跟我大乾開戰,我大乾也不好受。”
“再加上四國使者齊聚大乾,難保不是想以勢壓我大乾。”
許良點頭笑道:“不是難保,是一定。”
上官婉兒皺眉,“既然許大人認定四國想要以勢壓人,為何還說是我大乾的機會?”
許良笑道:“隻有他們都來了,我大乾才好順水推舟,放棄與魏國繼續開戰。
魏綾之計也能更隱蔽地摻雜在與魏國的貿易中。”
蕭綽聞言,點頭道:“是這麽個理,隻是三國若果真挾勢逼迫,朕委實心下不爽。
許愛卿,你可有計策對付三國?”
許良搓了搓手。
蕭綽愣了一下。
還是上官婉兒先反應過來,嘀咕了一句,“又要銀子。”
蕭綽啞然失笑,“給他!”
上官婉兒不情不願給了三百銀票。
許良搖了搖頭,“不夠。”
這下輪到上官婉兒愣住了,“不夠?”
蕭綽氣笑,“你不會是想一國三百兩吧?”
許良靦腆抿嘴,“陛下看人真準!”
魏國派使臣前來他們能理解,是為了和談。
可楚國、趙國派使臣來幹什麽?
然而不等群臣弄明白是怎麽迴事,大太監又是一聲尖細聲音提醒:“韓國也傳來消息,將派出使臣出使大乾!”
“韓國?”
百官驚疑不定。
魏韓趙三國本為一家,關係錯綜複雜。
無他國幹預時,三國之間會彼此攻伐。
有他國幹預時,三國往往又會結成短暫同盟。
這次大乾能順利伐韓,也正是利用換國計迫住魏國,又派人出使趙國,出急兵,這才得手。
河西之戰爆發後,蕭綽之所以同意結束伐韓,一是既定目的已經達到,二是河西危機,三是再拖久了,三國難保不會聯手對付大乾。
此時魏國大敗,三國同時遣使,意味難明。
蕭綽不由皺眉。
她作為一國之君,尤其在意列國對大乾的態度。
若隻有趙國派使者,大概率是為了結盟之事。
可若是古晉三國同時遣使,就不可不防了。
當然,也不排除韓國來使也是為了和談之事。
畢竟他們剛助王破虜、林北狂借道澠池,襲取平陽。
想趁列國入遣的當口跟大乾多討價還價也未可知。
至於楚國,其真實目的值得商榷。
自許良出了引水絕戶計後便偃旗息鼓,並傳出話來要派使者到大乾來。
不想如今數月過去,大乾先後打了伐韓、河西之戰,楚國的使者才堪堪趕到。
略作沉吟,蕭綽開口問道:“諸位愛卿,魏國遣使者目的大致明確,趙國、楚國、韓國也派使者,所為何事?”
群臣七嘴八舌,有說兩國見大乾勢大,特來示好的,有說訂立盟約的,還有說為先前倨傲致歉的。
但不論何種說法,其結論都指向一個方向——不管他們來幹什麽,我大乾如今都無懼!
蕭綽既覺無語,又覺欣慰。
無語的是群臣此時盲目自信,無所畏懼。
欣慰的是滿朝文武皆表現出忠君愛國。
即便知道不是所有人都發自內心,卻也至少說明此時無人敢觸她黴頭,反對她的決定。
先皇說過,人心所向即為大勢。
如今她明白了,人心可以利用、引導,則大勢亦可由人造就!
是以在此時此刻,蕭綽前所未有的自信。
群臣的觀點有道理也罷,沒道理也罷,其實都跳不出她“關注”這個圈。
換而言之,她此時並不在意群臣觀點的對錯,而在意他們的態度!
至於四國的真正目的如何,她無懼!
隻因大乾有許良!
當然無懼歸無懼,準備還是要做的。
“諸位愛卿。”蕭綽神色淡然,“四國使臣抵達長安還需一段時間,爾等不妨迴去細細斟酌,並擬定對策呈上來,提前準備,如何?”
群臣紛紛垂首躬身:“陛下聖明,臣等遵旨!”
蕭綽起身,“既如此,那便退朝吧。”
待走到上官婉兒跟前,她低聲說了幾個名字,旋即離去。
上官婉兒隨即點了幾個名字,“尚書首輔張居中大人、門下侍中甪裏言大人、左諫議大夫許良大人,請留步!”
群臣無不側目。
兩閣首輔加一個諫議大夫?
這許良,聖眷愈隆啊!
在他們看來,許良之功有二:
一是以換國計、引水絕戶計退了魏、楚兩國之兵,以奇計救了大乾。
二是在兵部與馮源沙盤演練,讓女帝伐韓之事得以確定。
兩件大事讓他在短短兩三月內平步青雲,連升數級。
當然,群臣並不知道貪官賑災、除廉親王一黨、河西之戰、張居中入主尚書閣首輔等事皆有許良手筆。
在他們看來,許良能得聖眷,一方麵是因為他魏國獻策,另一方麵是因為鎮國公府。
想來是鎮國公許定山在廉親王被除之後徹底投向了新帝。
所以許良如今這聖眷,有大部分原因是其家世加持!
是以群臣雖然側目,眼神、心思卻各有不同。
或鄙夷,或羨慕,或沉吟,不一而足。
暴得大名,驟得富貴,能長久嗎?
許良跟隨兩位閣老走向禦書房。
期間甪裏言與張居中隻以眼神交流了幾迴,又各自迴頭看了一眼許良便就此停下。
到了禦書房之後,二人也隻是象征性地給蕭綽行禮,稟報了一下兩部政務便就起身告辭。
蕭綽放其離去後正要跟許良商議正事,不想張居中去而複返,並且當著蕭綽的麵雙手遞上一百兩銀子!
不等許良開口,張居中趕忙出聲解釋:“多謝許大人,讓我張家有後了!”
許良愣了一瞬,旋即反應過來,“張大人家中要添丁了?”
“正是!”
“恭喜恭喜!”
許良含笑接過銀子。
幫人出謀劃策,綿延子嗣,是積德行善的好事。
這種喜錢收得舒坦!
而女帝蕭綽聽了之後也麵有欣慰。
張居中家中有了子嗣,其正妻孫氏定然會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如此一來,張居中就能更好地為朝廷辦差。
說到底,此事多虧許良出計。
而張居中之所以當著她的麵給銀子,也是表明態度:他與許良相交,絕無私心。
一番恭喜之後,張居中滿臉喜色離去。
許良手裏也捏著銀票,遲遲舍不得收進袖裏。
在此之前,他還擔心過此計被孫氏知道了會有麻煩。
如今看到張居中的喜悅跟手裏散發著淡淡墨香的銀票,他心底又踏實無比。
他娘的,老子出的是積德行善的好主意,孫氏得謝我!
蕭綽看著許良捏著銀票愛不釋手的樣子,啞然失笑:“許愛卿如今每日從香煙中抽水所得都不止這一百兩,竟還這般財迷!”
許良笑道:“此銀錢是張大人當著陛下的麵給微臣的,陛下信不過微臣,還信不過張大人嗎?”
蕭綽顯然不是找許良來閑聊的,擺手道:“說正事,魏、楚、趙、韓遣使來我大乾,你怎麽看?”
許良毫不意外。
在朝堂上他就猜到女帝可能會單獨召他問話了。
他隻微笑拱手:“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此乃我大乾的好機會!”
“好機會?”蕭綽錯愕。
都不知道四國遣使的目的,就說是好機會?
上官婉兒也忍不住問道:“許大人,雖說河西之戰勝利,可魏國也不是善茬,想要順利和談隻怕不易。”
“魏國此戰隻損了四五萬,真要鐵了心跟我大乾開戰,我大乾也不好受。”
“再加上四國使者齊聚大乾,難保不是想以勢壓我大乾。”
許良點頭笑道:“不是難保,是一定。”
上官婉兒皺眉,“既然許大人認定四國想要以勢壓人,為何還說是我大乾的機會?”
許良笑道:“隻有他們都來了,我大乾才好順水推舟,放棄與魏國繼續開戰。
魏綾之計也能更隱蔽地摻雜在與魏國的貿易中。”
蕭綽聞言,點頭道:“是這麽個理,隻是三國若果真挾勢逼迫,朕委實心下不爽。
許愛卿,你可有計策對付三國?”
許良搓了搓手。
蕭綽愣了一下。
還是上官婉兒先反應過來,嘀咕了一句,“又要銀子。”
蕭綽啞然失笑,“給他!”
上官婉兒不情不願給了三百銀票。
許良搖了搖頭,“不夠。”
這下輪到上官婉兒愣住了,“不夠?”
蕭綽氣笑,“你不會是想一國三百兩吧?”
許良靦腆抿嘴,“陛下看人真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