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他緩緩地高舉起右手,向著身後那浩浩蕩蕩的大部隊用力一揮。
秦卒們訓練有素,看到主將的手勢後瞬間心領神會,一個個迅速從地上站起身來,動作毫無拖遝之感。
前方的斥候引領著大部隊快速朝著目標地點挺進。
待秦軍抵達目標地點之後,所有將士們紛紛行動起來。他們熟練的彎弓搭箭,每個人都靜靜潛伏在草叢或樹後,屏氣凝神,不敢發出一絲聲響,生怕驚動了即將到來的敵人。
大約過了一刻鍾左右,一直觀察著四周動靜的秦臻突然眼睛一亮,他壓低聲音說道:“來了。我看見韓軍的身影了。”
話音未落,一旁的王賁緊緊握住手中的秦劍,似乎也在為即將到來的戰鬥而振奮,此刻,他在心中默默念道:“這一次,我們一定要成功。”
與此同時,其他士兵們也都發現了逐漸逼近的韓軍。
大家的心跳不由自主的加快,唿吸變得急促起來,但沒有人亂動分毫。
他們全都緊繃著神經,目不轉睛地盯著越來越近的敵軍,手指輕輕搭在弓弦之上,蓄勢待發,隻等烏桓一聲令下,便萬箭齊發,給韓軍以迎頭痛擊。
烏桓立於高處,麵色冷峻的注視前方逐漸逼近的韓軍隊伍。
此時,他的右臂高高舉起,當韓軍終於踏入射程範圍內時,烏桓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猛的用力一揮,將高舉的右手狠狠落了下來。
這一動作就是一道命令,刹那間,秦軍將士們整齊劃一地拉弓搭箭。
緊接著,伴隨著一陣破空聲響起,近 2500 支箭矢如同雨點一般密集向著韓軍飛射而去。這些箭矢帶著淩厲的氣勢籠罩住了毫無防備的韓軍。
噗~~~
隻聽得噗噗噗的聲響不絕於耳,無數箭頭輕易穿透了韓軍士兵的肉體。
一時間,血花四濺,慘叫連連,許多韓軍士兵甚至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便已中箭倒地。第一輪齊射過後,原本浩浩蕩蕩的韓軍隊伍瞬間倒下了一大片。
“敵襲!敵襲!”韓軍的百將們在最初的驚愕之後,很快便迴過神來。
他扯著嗓子大聲唿喊示警,聲音在山穀中迴蕩開來,瞬間打破了整個山穀原有的寧靜。
那些尚未被箭矢射中存活下來的韓軍士兵,則紛紛驚慌失措的舉起手中盾牌,試圖抵擋住接下來攻擊。
然而,麵對秦軍如此猛烈且精準的箭雨襲擊,韓軍士兵們的抵抗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就在這時,烏桓霍然站起身來,對著麾下將士再次怒吼一聲:“放!”
話音未落,又是一輪近 2500 支的箭矢唿嘯而出,直撲韓軍而去。
盡管這次韓軍有所防備,但由於雙方人數相差實在太過懸殊,而且秦軍準頭極高,所以即便是韓軍竭力用盾牌抵擋,依舊無法避免傷亡。
經過接連兩輪箭雨的洗禮,韓軍陣營已是一片狼藉。
放眼望去,滿地都是橫七豎八倒臥著的屍體和傷者,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
而能夠繼續站立著戰鬥的韓軍士兵,已然不足百人。
“放!”
就在此時,又一輪箭雨鋪天蓋地朝著剩餘的韓軍襲來。
那密集的箭矢再一次無情的射向了剩餘的韓軍。
刹那間,慘叫聲、唿喊聲此起彼伏,原本就所剩無幾的韓軍在這一輪齊射中近乎死傷了大半。
那些僥幸存活下來的韓卒們,望著眼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慘狀,心中最後一絲抵抗的勇氣瞬間消散得無影無蹤。恐懼和絕望籠罩著他們,再也沒有人願意繼續這場毫無勝算的戰鬥。
於是,他們紛紛丟盔棄甲,轉身四散奔逃,隻想盡快逃離這個可怕的修羅場。
\"時間緊迫,不能讓他們跑掉,將士們,衝,迅速打掃戰場!\" 烏桓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之前安排好的兩名校尉心領神會,立即率領各自的兵卒沿著兩個不同的方向而去,對那些正在潰逃的韓卒形成合圍之勢。
沒過多久,雙方就在山穀之中相遇在了一起。
一時間,喊殺聲震耳欲聾。
烏桓也帶領著剩下的五百名人如猛虎下山一般,向著韓軍猛撲過去。
秦軍將士們個個奮勇當先,對那些已經喪失鬥誌的韓卒展開了一場血腥的追殺。
僅僅不到一盞茶的功夫,那些韓卒在秦軍的強大攻勢麵前變得不堪一擊,一個接一個的倒下。
然而,烏桓曾特意下令要留下一些活口,以便獲取更多有關敵軍的情報和籌劃下一步行動。
眼見這場激烈的戰鬥逐漸趨近尾聲,秦臻緩緩走向烏桓所在之處。
他來到烏桓身前,拱手行禮後說道:“將軍,眼下戰局已定,必須盡快清掃這片戰場,將韓軍的屍首妥善處理並全部帶走。有了這些韓卒身上的甲胄對我們接下來的行動至關重要,這樣我們可以進行下一步計劃了。”
烏桓點了點頭。他也知道此刻時間緊迫無比,容不得半分耽擱。
於是,他立馬轉身麵向全體秦軍將士,高聲下達命令:“眾將士聽令,速按既定部署清理戰場,莫讓一具韓軍屍體遺留此地,收集其所用甲胄及各類補給,動作務必要快。”
在此之前,秦軍對此早已有了周全的應對之策。
早在開戰之前,相關的人員調配和任務分工就已明確傳達至每一名士兵耳中。
此時,隻見 2500 秦軍士卒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執行著自己的任務。
有的負責搬運韓軍的糧草輜重;有的則抬起一具具韓軍屍體;還有一些則仔細搜尋戰場上遺漏的兵器鎧甲等物品。
沒過多久,秦軍便完成了戰場的清理工作。
他們他們帶著韓軍的補給,抬著韓軍的屍體,迅速撤離了戰場,朝著山穀中快速走去。
甚至連地麵上的斑斑血跡,也被秦軍以黃土細心掩蓋起來,仿佛此處從未經曆過血腥廝殺一般。
至此,這條道路已然恢複如初,再也難以尋覓到一絲一毫剛才戰鬥所留下的痕跡。
.........
在隨後的日子裏,烏桓在秦臻的建議下,帶領著這些秦軍一路翻山越嶺,最終抵達了距離滎陽城約八十裏外的一處半山腰上。
此地地勢險要,與那浮戲山上的山寨頗為相似,具有極強的防禦優勢,易守難攻之地。
一路上,這支隊伍神出鬼沒,襲擊並摧毀了多條韓軍的補給線路。
每一次成功的突襲都讓他們收獲頗豐,所繳獲的糧草堆積如山,可以說是搶的盆滿缽滿。
然而,這些豐碩的戰果並非隻為他們自己所用,而是需要轉交給由蒙驁統率的秦軍主力部隊。畢竟此前韓軍截斷了秦軍的補給通道,如果長此以往下去,秦軍大部隊的補給必定會出現嚴重問題。
因此,當他們決定在這個地方安營紮寨之後,烏桓不敢有絲毫耽擱,當即派遣眾多斥候外出,旨在迅速探尋到蒙驁所率大軍的確切位置。他得盡快將這些補給,送給上將軍蒙驁的軍隊。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這些斥候剛剛踏出營地沒多久,便與從另一個方向而來的蒙驁派出的斥候不期而遇。
雙方先是一愣,但很快便意識到彼此都是友軍,臉上紛紛露出欣喜之色。
從這些人的口中,烏桓所派遣出去的斥候獲知了一個重要情報,那便是滎陽的戰事已經結束了。
原來,留守在滎陽的那八萬韓軍,因為長時間未能獲得糧草供應,導致士兵們饑餓難耐、體力不支。
更為糟糕的是,他們派出求援的信使也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無音信,始終無法盼來援軍。就這樣,在秦軍最後一輪猛烈的攻城戰中,韓軍士氣一落千丈,毫無抵抗之力,最終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滎陽城被蒙驁率領的大軍攻破。
當蒙驁踏入滎陽城之後,經過一番調查和了解,他方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此次攻城能夠如此順利的真正原因竟然是韓軍的補給線出了問題。
然而,蒙驁心中對此仍存有一絲疑惑,好好的韓軍,為何其補給線會突然間斷了?
不過,此時身處在滎陽城的蒙驁,聽到斥候迴傳過來的消息的時候,所有疑問都迎刃而解了。
待聽完斥候將近期烏桓部隊所經曆的種種事情詳細敘述完畢後,蒙驁不禁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滿意的笑容。
他情不自禁的點頭稱讚道:“這小子,果真是有一手。”
就在此刻,烏桓、秦臻以及王賁,三人一同站立於一個地勢較高的位置之上。
烏桓一邊審視著四周是否存在哨兵部署方麵的疏忽和漏洞,一邊緊緊盯著那一車又一車堆積如山的糧草,同時還留意著那些來來往往、忙忙碌碌的輔兵們。
“多虧了秦大夫,在此前對於這些輔兵的鼓舞實在太重要了。一開始即便每天隻喝到稀粥,但這些輔兵依然能夠保持如此高昂的鬥誌。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多虧了他們,雖說後來糧草逐漸充裕起來,大家的日子相對變得安逸了一些,但是他們的幹勁卻絲毫沒有減退。”
烏桓不禁感慨道。
秦臻麵色平靜的點了點頭,緩緩說道:“大王向來寬厚仁慈,如果這次戰役我們能夠大獲全勝,順利凱旋而歸,甚至要是能夠成功擒獲堵截在鞏邑的韓相張平或是公子非的話,那麽我相信,隻要我等向大王請求免除這些人的隸臣身份,大王必定會欣然應允的。”
秦臻之前向著這些人許下承諾,倘若此次戰鬥最終獲勝,他將會親自前往大王麵前替所有人請功。
就算是那些身負重罪的紅衣刑徒,也都會被免除刑罰,並直接獲得庶人的身份。
由於之前在物質上沒法滿足他們,使得他們士氣一度陷入低穀。
然而,若能給予他們充足的精神滋養,那無疑將成為他們最堅實的支撐力量。
而王賁,在這段時間裏對於秦臻愈發欽佩有加。
從理論上來講,此次兩人一同隨軍出征,均作為上將軍蒙驁的副手參與作戰行動。
如果迴歸到各自所屬的部隊之中,王賁乃是正職將領,而秦臻則會成為他的副職下屬。
可是,自從踏上征途那一刻起,實際情況卻與預期大相徑庭。
王賁宛如秦臻的貼身護衛一般,幾乎無論秦臻走到何處,他都會緊緊跟隨其後。而且,這種行為完全出自於王賁的心甘情願。
自出征以來,他親眼目睹著秦臻一次又一次展現出的謀略智慧。
每一次秦臻所策劃的計謀都獨具匠心、與眾不同,往往在初始階段令人感到茫然無措、難以捉摸其真正意圖所在。
然而,但越是這樣,王賁就越來越感興趣。
他渴望能夠洞悉秦臻所施展的每一項謀略以及背後隱藏的真實意圖,因此,他心甘情願跟隨在秦臻身旁。
曆經此次戰役之後,王賁意識到將秦臻置於實戰環境之中,遠遠比以往他們二人在鹹陽城中單純進行軍事推演要更為切實有效得多。
尤其是在鼓舞將士們的士氣方麵,他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效仿秦臻的做法。
此時此刻的王賁,距離將來陪伴其父王翦一同剿滅各國、建立赫赫戰功的那個成熟穩重的將領形象相去甚遠,畢竟現在的他,尚顯青澀稚嫩。
如果不是因為秦臻先前屢屢迴絕,王賁必定會毫不猶豫的再次向贏子楚進諫,懇請讓秦臻下次繼續隨大軍出征。
正當三人依舊持續觀察之際,此前被派遣出去的斥候匆匆返迴營地。
待這名斥候將秦軍已然成功攻克滎陽的捷報傳遞給烏桓時,他如釋重負般長長舒出一口憋悶已久的氣息。
那顆一直高高懸起、忐忑不安的心,終於得以安穩落地。
甚至還與旁邊的秦臻開起了玩笑來,眼中帶著幾分輕鬆之意,笑著道:“秦大夫,之前準備的那個方案如今可派不上用場了,上將軍已然成功將滎陽城給攻占下來了。”
秦卒們訓練有素,看到主將的手勢後瞬間心領神會,一個個迅速從地上站起身來,動作毫無拖遝之感。
前方的斥候引領著大部隊快速朝著目標地點挺進。
待秦軍抵達目標地點之後,所有將士們紛紛行動起來。他們熟練的彎弓搭箭,每個人都靜靜潛伏在草叢或樹後,屏氣凝神,不敢發出一絲聲響,生怕驚動了即將到來的敵人。
大約過了一刻鍾左右,一直觀察著四周動靜的秦臻突然眼睛一亮,他壓低聲音說道:“來了。我看見韓軍的身影了。”
話音未落,一旁的王賁緊緊握住手中的秦劍,似乎也在為即將到來的戰鬥而振奮,此刻,他在心中默默念道:“這一次,我們一定要成功。”
與此同時,其他士兵們也都發現了逐漸逼近的韓軍。
大家的心跳不由自主的加快,唿吸變得急促起來,但沒有人亂動分毫。
他們全都緊繃著神經,目不轉睛地盯著越來越近的敵軍,手指輕輕搭在弓弦之上,蓄勢待發,隻等烏桓一聲令下,便萬箭齊發,給韓軍以迎頭痛擊。
烏桓立於高處,麵色冷峻的注視前方逐漸逼近的韓軍隊伍。
此時,他的右臂高高舉起,當韓軍終於踏入射程範圍內時,烏桓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猛的用力一揮,將高舉的右手狠狠落了下來。
這一動作就是一道命令,刹那間,秦軍將士們整齊劃一地拉弓搭箭。
緊接著,伴隨著一陣破空聲響起,近 2500 支箭矢如同雨點一般密集向著韓軍飛射而去。這些箭矢帶著淩厲的氣勢籠罩住了毫無防備的韓軍。
噗~~~
隻聽得噗噗噗的聲響不絕於耳,無數箭頭輕易穿透了韓軍士兵的肉體。
一時間,血花四濺,慘叫連連,許多韓軍士兵甚至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便已中箭倒地。第一輪齊射過後,原本浩浩蕩蕩的韓軍隊伍瞬間倒下了一大片。
“敵襲!敵襲!”韓軍的百將們在最初的驚愕之後,很快便迴過神來。
他扯著嗓子大聲唿喊示警,聲音在山穀中迴蕩開來,瞬間打破了整個山穀原有的寧靜。
那些尚未被箭矢射中存活下來的韓軍士兵,則紛紛驚慌失措的舉起手中盾牌,試圖抵擋住接下來攻擊。
然而,麵對秦軍如此猛烈且精準的箭雨襲擊,韓軍士兵們的抵抗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就在這時,烏桓霍然站起身來,對著麾下將士再次怒吼一聲:“放!”
話音未落,又是一輪近 2500 支的箭矢唿嘯而出,直撲韓軍而去。
盡管這次韓軍有所防備,但由於雙方人數相差實在太過懸殊,而且秦軍準頭極高,所以即便是韓軍竭力用盾牌抵擋,依舊無法避免傷亡。
經過接連兩輪箭雨的洗禮,韓軍陣營已是一片狼藉。
放眼望去,滿地都是橫七豎八倒臥著的屍體和傷者,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
而能夠繼續站立著戰鬥的韓軍士兵,已然不足百人。
“放!”
就在此時,又一輪箭雨鋪天蓋地朝著剩餘的韓軍襲來。
那密集的箭矢再一次無情的射向了剩餘的韓軍。
刹那間,慘叫聲、唿喊聲此起彼伏,原本就所剩無幾的韓軍在這一輪齊射中近乎死傷了大半。
那些僥幸存活下來的韓卒們,望著眼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慘狀,心中最後一絲抵抗的勇氣瞬間消散得無影無蹤。恐懼和絕望籠罩著他們,再也沒有人願意繼續這場毫無勝算的戰鬥。
於是,他們紛紛丟盔棄甲,轉身四散奔逃,隻想盡快逃離這個可怕的修羅場。
\"時間緊迫,不能讓他們跑掉,將士們,衝,迅速打掃戰場!\" 烏桓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之前安排好的兩名校尉心領神會,立即率領各自的兵卒沿著兩個不同的方向而去,對那些正在潰逃的韓卒形成合圍之勢。
沒過多久,雙方就在山穀之中相遇在了一起。
一時間,喊殺聲震耳欲聾。
烏桓也帶領著剩下的五百名人如猛虎下山一般,向著韓軍猛撲過去。
秦軍將士們個個奮勇當先,對那些已經喪失鬥誌的韓卒展開了一場血腥的追殺。
僅僅不到一盞茶的功夫,那些韓卒在秦軍的強大攻勢麵前變得不堪一擊,一個接一個的倒下。
然而,烏桓曾特意下令要留下一些活口,以便獲取更多有關敵軍的情報和籌劃下一步行動。
眼見這場激烈的戰鬥逐漸趨近尾聲,秦臻緩緩走向烏桓所在之處。
他來到烏桓身前,拱手行禮後說道:“將軍,眼下戰局已定,必須盡快清掃這片戰場,將韓軍的屍首妥善處理並全部帶走。有了這些韓卒身上的甲胄對我們接下來的行動至關重要,這樣我們可以進行下一步計劃了。”
烏桓點了點頭。他也知道此刻時間緊迫無比,容不得半分耽擱。
於是,他立馬轉身麵向全體秦軍將士,高聲下達命令:“眾將士聽令,速按既定部署清理戰場,莫讓一具韓軍屍體遺留此地,收集其所用甲胄及各類補給,動作務必要快。”
在此之前,秦軍對此早已有了周全的應對之策。
早在開戰之前,相關的人員調配和任務分工就已明確傳達至每一名士兵耳中。
此時,隻見 2500 秦軍士卒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執行著自己的任務。
有的負責搬運韓軍的糧草輜重;有的則抬起一具具韓軍屍體;還有一些則仔細搜尋戰場上遺漏的兵器鎧甲等物品。
沒過多久,秦軍便完成了戰場的清理工作。
他們他們帶著韓軍的補給,抬著韓軍的屍體,迅速撤離了戰場,朝著山穀中快速走去。
甚至連地麵上的斑斑血跡,也被秦軍以黃土細心掩蓋起來,仿佛此處從未經曆過血腥廝殺一般。
至此,這條道路已然恢複如初,再也難以尋覓到一絲一毫剛才戰鬥所留下的痕跡。
.........
在隨後的日子裏,烏桓在秦臻的建議下,帶領著這些秦軍一路翻山越嶺,最終抵達了距離滎陽城約八十裏外的一處半山腰上。
此地地勢險要,與那浮戲山上的山寨頗為相似,具有極強的防禦優勢,易守難攻之地。
一路上,這支隊伍神出鬼沒,襲擊並摧毀了多條韓軍的補給線路。
每一次成功的突襲都讓他們收獲頗豐,所繳獲的糧草堆積如山,可以說是搶的盆滿缽滿。
然而,這些豐碩的戰果並非隻為他們自己所用,而是需要轉交給由蒙驁統率的秦軍主力部隊。畢竟此前韓軍截斷了秦軍的補給通道,如果長此以往下去,秦軍大部隊的補給必定會出現嚴重問題。
因此,當他們決定在這個地方安營紮寨之後,烏桓不敢有絲毫耽擱,當即派遣眾多斥候外出,旨在迅速探尋到蒙驁所率大軍的確切位置。他得盡快將這些補給,送給上將軍蒙驁的軍隊。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這些斥候剛剛踏出營地沒多久,便與從另一個方向而來的蒙驁派出的斥候不期而遇。
雙方先是一愣,但很快便意識到彼此都是友軍,臉上紛紛露出欣喜之色。
從這些人的口中,烏桓所派遣出去的斥候獲知了一個重要情報,那便是滎陽的戰事已經結束了。
原來,留守在滎陽的那八萬韓軍,因為長時間未能獲得糧草供應,導致士兵們饑餓難耐、體力不支。
更為糟糕的是,他們派出求援的信使也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無音信,始終無法盼來援軍。就這樣,在秦軍最後一輪猛烈的攻城戰中,韓軍士氣一落千丈,毫無抵抗之力,最終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滎陽城被蒙驁率領的大軍攻破。
當蒙驁踏入滎陽城之後,經過一番調查和了解,他方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此次攻城能夠如此順利的真正原因竟然是韓軍的補給線出了問題。
然而,蒙驁心中對此仍存有一絲疑惑,好好的韓軍,為何其補給線會突然間斷了?
不過,此時身處在滎陽城的蒙驁,聽到斥候迴傳過來的消息的時候,所有疑問都迎刃而解了。
待聽完斥候將近期烏桓部隊所經曆的種種事情詳細敘述完畢後,蒙驁不禁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滿意的笑容。
他情不自禁的點頭稱讚道:“這小子,果真是有一手。”
就在此刻,烏桓、秦臻以及王賁,三人一同站立於一個地勢較高的位置之上。
烏桓一邊審視著四周是否存在哨兵部署方麵的疏忽和漏洞,一邊緊緊盯著那一車又一車堆積如山的糧草,同時還留意著那些來來往往、忙忙碌碌的輔兵們。
“多虧了秦大夫,在此前對於這些輔兵的鼓舞實在太重要了。一開始即便每天隻喝到稀粥,但這些輔兵依然能夠保持如此高昂的鬥誌。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多虧了他們,雖說後來糧草逐漸充裕起來,大家的日子相對變得安逸了一些,但是他們的幹勁卻絲毫沒有減退。”
烏桓不禁感慨道。
秦臻麵色平靜的點了點頭,緩緩說道:“大王向來寬厚仁慈,如果這次戰役我們能夠大獲全勝,順利凱旋而歸,甚至要是能夠成功擒獲堵截在鞏邑的韓相張平或是公子非的話,那麽我相信,隻要我等向大王請求免除這些人的隸臣身份,大王必定會欣然應允的。”
秦臻之前向著這些人許下承諾,倘若此次戰鬥最終獲勝,他將會親自前往大王麵前替所有人請功。
就算是那些身負重罪的紅衣刑徒,也都會被免除刑罰,並直接獲得庶人的身份。
由於之前在物質上沒法滿足他們,使得他們士氣一度陷入低穀。
然而,若能給予他們充足的精神滋養,那無疑將成為他們最堅實的支撐力量。
而王賁,在這段時間裏對於秦臻愈發欽佩有加。
從理論上來講,此次兩人一同隨軍出征,均作為上將軍蒙驁的副手參與作戰行動。
如果迴歸到各自所屬的部隊之中,王賁乃是正職將領,而秦臻則會成為他的副職下屬。
可是,自從踏上征途那一刻起,實際情況卻與預期大相徑庭。
王賁宛如秦臻的貼身護衛一般,幾乎無論秦臻走到何處,他都會緊緊跟隨其後。而且,這種行為完全出自於王賁的心甘情願。
自出征以來,他親眼目睹著秦臻一次又一次展現出的謀略智慧。
每一次秦臻所策劃的計謀都獨具匠心、與眾不同,往往在初始階段令人感到茫然無措、難以捉摸其真正意圖所在。
然而,但越是這樣,王賁就越來越感興趣。
他渴望能夠洞悉秦臻所施展的每一項謀略以及背後隱藏的真實意圖,因此,他心甘情願跟隨在秦臻身旁。
曆經此次戰役之後,王賁意識到將秦臻置於實戰環境之中,遠遠比以往他們二人在鹹陽城中單純進行軍事推演要更為切實有效得多。
尤其是在鼓舞將士們的士氣方麵,他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效仿秦臻的做法。
此時此刻的王賁,距離將來陪伴其父王翦一同剿滅各國、建立赫赫戰功的那個成熟穩重的將領形象相去甚遠,畢竟現在的他,尚顯青澀稚嫩。
如果不是因為秦臻先前屢屢迴絕,王賁必定會毫不猶豫的再次向贏子楚進諫,懇請讓秦臻下次繼續隨大軍出征。
正當三人依舊持續觀察之際,此前被派遣出去的斥候匆匆返迴營地。
待這名斥候將秦軍已然成功攻克滎陽的捷報傳遞給烏桓時,他如釋重負般長長舒出一口憋悶已久的氣息。
那顆一直高高懸起、忐忑不安的心,終於得以安穩落地。
甚至還與旁邊的秦臻開起了玩笑來,眼中帶著幾分輕鬆之意,笑著道:“秦大夫,之前準備的那個方案如今可派不上用場了,上將軍已然成功將滎陽城給攻占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