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夏門堡到虎大威設在汾河西岸的大營,相距約莫二十裏,中間自然也有小路相連,不過既然是雀鼠穀所在,那肯定是崎嶇蜿蜒險峻。


    盛夏,流金似火。


    龍十三帶著一千長槍兵、四百火銃兵、四百騎兵正穿行在這條山道上。


    對於他來說,在麵臨優勢敵人的情況下,必須搶占先手。


    而眼下看得見的先手,那自然是汾西縣的虎大威部了,一旦擊破虎大威部,洪承疇的大圍剿立時就會出現一個空缺。


    而此時由於原本駐紮在溫泉堡(交口縣)的賀人龍部已經全部去了嶽陽縣追剿高迎祥部,一旦虎大威部出現意外,那麽洪承疇布置的“三麵圍住,一麵進攻”的戰略就要破產了。


    不過,汾西縣城對於明軍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圍剿點,但對於龍十三來說卻是雞肋,如果要占據汾西縣,勢必要分兵,而自己本來兵力就不多,故此,他隻能做出打擊虎大威的有生力量,使敵人汾河西岸的力量在短時間裏出現空虛的舉動。


    而對於虎大威來說,雖然洪承疇命令他在汾河西岸“待機而動”,如果他盡力的話就應該一麵紮營,一麵讓騎兵機動起來,讓敵人摸不著頭腦才是。


    但他顯然沒有想到這一點。


    虎大威、猛如虎,作為逃到大明的蒙古人,勇則用矣,輪到深謀遠慮,還遠遠談不上。


    這次跟著龍十三的有剛剛加入小強旅不久的李仲,四當家武大定,火銃營把總龍小石、左瓖,火炮營把總郭兆麟,長槍兵千總白九兒、副千總牛一麒。


    按照龍十三的想法,凡是新加入進來的,無論是被俘投降的,還是主動加入到,都需要在實戰中曆練才行。


    那左瓖從小就跟著左光先練習火器,對於火銃、三眼銃、佛朗機銃、大將軍炮、虎蹲炮都很熟,也會騎馬射箭,放眼大明,像他這樣的人物不會超過十個,他父子就占了兩個。


    這樣的人才,就算他不願意,龍十三也會強留下來。


    至於牛一麒,他是真正的弓馬嫻熟,尤其擅長使用長槍,讓其來帶領長槍兵再是合適不過。


    當然了,這兩位都才十八九歲,與龍十三年齡相近,這才是龍十三願意將其留下來的主要原因吧。


    十八九歲,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武將,受到大明這口染缸的浸染肯定不深,這是肯定的,否則他也不會達到眼下這種水平。


    至於李仲,後世的他本就是李自成手下的悍將之一,想必統領兩百騎兵還是綽綽有餘吧。


    而那白九兒是三十六家之一的頭領,生得骨瘦如柴,力氣卻大得驚人,像極了傳說中的某人,讓其統領一部長槍兵也在情理之中。


    而龍十三自己此時已經從各支騎兵中抽調了三十名年紀都在十八歲左右的少年,不一定是最“善騎射”的,但肯定是按照龍十三操練騎兵法子出產的佼佼者,也就是說,他們都是龍十三的親傳弟子。


    這三十人的哨總卻隻是一個年僅十五歲的蒙古少年。


    此時的蒙古諸部,雖然與大明之間並不對付,但自從萬曆末年天氣愈發寒冷、幹旱以來,並不妨礙普通牧戶對漢地的向往。


    那是真正的向往,就好像猛如虎、虎大威那樣到了漢地後就完全改了漢姓,並以黃帝後裔自居,也自稱為漢人。


    這位少年自然也有蒙古名字,但眼下他隻認龍十三給他起的漢名——龍小駒。


    龍小駒,長相倒是與普通蒙古漢子有些不同,他鼻梁挺高,但臉型卻是圓的,身材也十分粗壯。


    龍小石、龍小駒,在旁人眼裏看來,他們都隻比龍十三小四五歲,但幾乎成了龍十三的“義子”。


    三十裏山路,彎彎繞繞的,幸虧是在大山中,若是在開闊處,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就算是小強旅這樣的強軍也需要一日才能到達。


    龍十三他們每人攜帶了三日的幹糧,也就是說,他不可能長期待在西岸的。


    留守汾河西岸大營的是張德昌,那位在渡口戰役龍十三遇到過的將領,與大大咧咧的虎大威相比,軍將世家出身的張德昌倒是警醒得多。


    他在山上布置了暗哨,還是多重暗哨。


    在這個時節,在這個敏感地帶,不可能在山道上出現當地人,故此,想要扮成當地的獵戶、砍柴的、過路的基本不大可能。


    於是,龍十三這支部隊出現在暗哨眼裏那是大概率的事件。


    不過,在雀鼠穀一側的大山上,最近、最便捷的地方在那裏?


    自然是道路,那是千百年來經過無數實踐踩踏出來的,它雖然隻是小道,但依舊是道路。


    故此,當龍十三帶著大部隊踏入這條道路時,他就沒指望不會被發現,但他也有辦法。


    在此時,想要傳遞消息,還是悄沒聲息地傳遞消息,自然是依靠人本身來傳遞最好,若是在邊關,烽火則更為便捷。


    除此之外,響箭、學動物的叫聲也能傳遞,不過那樣為己方快一步將消息傳遞出去並無完全的把握,那需要建立在敵人行軍速度正常或較慢的情況下才行。


    對於龍十三來說,這一切都不是問題,當他從一側山林的遠處聽到一陣怪異的鳥叫聲後便讓龍小駒帶著十人以最快速度往前跑。


    他相信,當這條山道突然闖入如此多的兵馬後,居然還有悠閑的鳥叫聲顯然是不正常的,那裏肯定有敵人的暗哨,他是用鳥叫聲來通知另外的暗哨。


    山道自然不能騎馬,隻能牽著馬慢走,於是,與平地上不同,在這裏步軍的速度要比騎兵快得多。


    就在龍小駒帶著十人出發後,白九兒帶著五百長槍兵也加快了步伐。


    白九兒,今年二十五歲,原本也是三十六家之一,不過到了小強旅後才明白一個道理。


    “同樣是義軍,小強旅與其他各部比較起來,那是天差地別”


    所以,當龍十三讓他放棄騎兵,而是成為長槍兵的統領後,他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從延安府過來的三十六家,戰力、軍紀參差不齊,但有一點是想通的。


    那就是都有一雙鐵腳板。


    這也是可以想象的,作為流賊,至少在今年之前的這三四年,他們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被官軍追著跑的,還要朝不好走的地方跑,黃土高原的溝溝壑壑,穀積山的大小山嶺,都是他們喜歡的地方。


    於是,當白九兒接到以“急行軍”的速度跟著龍小駒前去時,大隊人馬很快就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


    故此,在當日黃昏前約莫一個小時,當龍小駒、白九兒一前一後抵達張德昌的大營時,正在山上艱難跋涉的暗哨們尚未抵達!


    沒多久,牛一麒的長槍兵、龍小石、左瓖的火銃兵全部抵達後,這暗哨才在附近冒出來。


    但顯然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龍小石從身上掏出了一本小冊子,當他將這本小冊子拿在手裏時,這心裏不禁一陣迷茫。


    “小強旅長槍、火銃大方陣布陣之法”


    這本小冊子是龍十三寫的,上麵有不同長槍兵、火銃兵比例下如何排成大方陣的說明,並對五百到五千之間長槍兵數目排成大方陣後每一邊數目進行了大致的安排。


    比如眼下有一千長槍兵,那就是二十個哨,就可以排成一個5哨x4哨的大方陣,至於橫排是5哨還是4哨那就要根據地麵的情況來定。


    可比小看這簡單的5x4,若不是專門練習過算術的,還真不一定一下布出來。


    還有,這大方陣還有多種變陣,比如有時候是緊湊的5*4大陣,有時候卻是5*5,甚至6*6,但大陣正中卻是空的,為的就是讓主將位居其中進行統一指揮。


    而四百火銃兵同樣可排成十個小陣,每個小陣一百人,布置在長槍兵方陣的四個角。


    一百火銃兵又可以排成一個25*4的小橫陣,如果此時有敵人的騎兵殺到,就可以先用火銃射擊,等敵人抵近後再躲入長槍兵方陣裏。


    龍小石無法想象一個餓殍出身的人竟然如此精通兵法和算術,不過他的迷茫也就是一眨眼的事,很快他就將大陣布置起來了。


    有五十人的頭目哨總的存在,布起大陣來異常迅速。


    而此時,張德昌布置的暗哨才堪堪進入大營。


    得知賊寇在後麵還有騎兵時,張德昌一下就猶豫了,他手下就五百步軍、一百騎兵,如果傾巢而出,一旦敵人的騎兵突然殺到,那己方絕對會大亂。


    於是,他選擇了一麵向汾西縣城的虎大威求援,一麵緊守大營。


    這就給龍十三的騎兵、炮兵(扛著五十斤中的虎蹲炮,以及攜帶大量的彈藥,也快不起來)的抵達創造了條件。


    而等龍十三帶著騎兵、炮兵抵達時,龍小石、白九兒等已經用草袋子壘起了一座大營!


    此時,天色已晚,雙方都不會主動出營邀戰了。


    但眼下對於龍十三來說,他就占了先手,因為己方的人馬較多,等到次日一早,就可以一麵攻打張德昌的大營,一麵監視虎大威的出現。


    而此時虎大威無論出動與否都會陷入兩難的境地。


    於是,他的所謂“待機而動”便成了一個笑話,陷入了被敵人牽著鼻子走的境地。


    當然了,也不是洪承疇等沒有預料到這一點,按照他們的想法,敵人在弱勢兵力下就隻能在汾河東岸穩守才是上策,然後抽出主力在霍州附近與官軍決戰,渾沒有想到龍十三會搶先一步攻擊虎大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流賊模擬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吟森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吟森森並收藏明末流賊模擬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