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尾聲
重生靖康年,我朱元璋打造鐵血大宋 作者:上岸不吃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日後,東京城中。
“官家,各路大軍都有消息了!”
垂拱殿中,朱元璋正對著牆壁上懸掛的大宋兩京十三路的輿圖沉思。
他已經從錦衣衛北鎮撫使張守仁那裏得到了最新的軍事情報。
張憲在東京城外攔截住西逃的完顏宗輔和完顏宗幹的一萬金兵,並大獲全勝。
姚友仲追上完顏宗輔,並將其斬殺,俘虜和繳獲無數。
嶽飛和姚平仲在鄭州城打退完顏宗弼前來支援東京的一萬金兵。
完顏宗弼铩羽而歸,逃迴西京。
嶽飛與姚家兄弟以及張憲合兵一處,正往東京這邊趕。
而老河口的黃河決口也已經堵住,開封府的洪水已經退去,東京城中的兵馬以及附近各州縣的百姓紛紛出城清理。
魏啟辰的二千捧日軍追上了一部金兵,乃是劉彥宗的漢營,自然是趁機追殺,死傷無數。
劉彥宗、董才等人不知所蹤。
當然,完顏宗望突然暴斃而亡的消息,朱元璋也是收到了。
他沒想到完顏宗望的死提前了兩個月。
不過,這也是無關大局了。
但完顏宗望的死,卻讓朱元璋知道,這東路軍徹底完了。
另外,完顏昌、移刺古等人帶著剩下的三萬金兵殘部退到了滑州,正在找船過河。
而北岸的王淵、宗澤、張所等人早已嚴陣以待。
劉光世、張浚、楊沂中、範訥等部的兵馬逐漸縮小了包圍圈,攻擊十二萬大軍在滑州周圍三十裏分別紮營。
目前來看,東部的局勢已經一片明朗。
大宋已經取得了絕對優勢,徹底全殲東路軍隻是時間問題。
朱元璋也鬆了一口氣。
東路軍沒有去和西路軍匯合,這對他接下來的戰略部署,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西路軍還在西京與張叔夜,折彥質鏖戰。
當完顏宗翰收到東路軍的消息再做出反應的時候,東京這邊應該已經解決了東路軍殘部。
至於如何消滅,誰做主帥,朱元璋已經有了自己的合適人選。
此刻,看到劉鞈火急火燎跑進來參見,朱元璋微微一笑:
“劉卿,不必如此著急,慢慢說便是。”
劉鞈謝恩之後,便把樞密院的第一手軍情向朱元璋匯報了一遍。
雖然與錦衣衛呈報的軍情相差不多,但從軍方的角度進行了處理和分析,朱元璋了解得更加全麵。
“劉卿,東京城的兵馬,可以全線出擊了!”朱元璋微微點頭。
“好的官家,臣正有此意,東京城中的禁軍明日便開拔滑州,一舉將完顏昌及其殘部拿下。”
劉鞈激動說道。
然而,朱元璋搖搖頭:“劉卿,禁軍出動是肯定的,不過不是滑州,而是這裏!”
說完,朱元璋的手往輿圖上一處重重一磕。
“官家,您現在就要對付完顏宗翰?”劉鞈大驚。
雖然東京的禁軍剛剛獲勝,但他們經過了一個月的激戰,處於強弩之末。
若是讓他們出城去西京與金兵野戰,萬一敗了,豈不是之前獲得的戰果一下子迴到解放前?
“嗯!”
朱元璋的語氣不容置疑,“完顏昌的人就讓劉光世等人去對付。”
“他們要是連這個順風局都大不了,朕就讓他們一個個人頭落地!”
這幾個宣撫使手中的兵馬,能打仗恐怕沒幾個了。
讓他們圍攻金兵殘部,一箭雙雕。
要是他們**拿下完顏昌,皆大歡喜。
假如他們讓完顏昌和移刺古等人給逃了,正好讓他們全部抄家砍頭謝罪。
“官家既然有此打算,臣便落實就是。”
“臣與一眾同僚馬上部署禁軍西進計劃,明日就動身前往。”
“官家在帝都等臣的好消息。”
見朱元璋已經下定決心,劉鞈自然也不再爭執。
他知道朱元璋說出這樣的話,便已經是定下了決策,不容推倒,劉鞈要做的就是如何執行到位。
“劉卿,你就在東京居中策應,主持全局便可。”
朱元璋緩緩說道。
“臣不是去西京,如何統籌各路大軍呢?”劉鞈一愣。
“禁軍四軍以及神機營,朕打算交給嶽飛統領,張憲為副,姚平仲諸將皆為其節製。”
“此路兵馬與張叔夜、折彥質裏應外合,攻破完顏宗翰,解西京之圍。”
朱元璋目光深邃,背著手看向大殿之外西方天空。
此時,天空之中,風起雲湧,烏雲翻滾,氣勢洶湧。
“官家,這恐怕不妥吧!這位嶽將軍年紀太輕,讓他指揮一萬新軍已經破例了!”
“若是讓他指揮十萬多大軍,估計難以服眾啊!”
劉鞈一聽朱元璋竟然讓一個年僅24歲的新人擔**指揮,統帥十萬大軍,自然滿是驚訝。
當初他在河北的時候,這樣的年紀,也不過是一個虞侯,帶領上百兵馬,便被同僚稱為有韓信之姿。
“劉卿,甘羅十二為相,霍去病二十封狼居胥!”
“這位嶽飛,朕相信他一定能為我們大宋精忠報國,驅除韃子的!”
“西京解圍戰,朕交給他,定能不負朕所望。”
朱元璋微笑著看向劉鞈。
“那臣...”
恍惚間,劉鞈突然發現,眼前的這位官家,也不正是二十多歲年紀。
想想這一個月來,官家的所作所為,哪裏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具有的閱曆和老練,反而覺得就像一個在皇帝之位上侵淫多年的老鳥。
城府之深讓人難以捉摸,而經驗豐富比起當政三十多年的太上皇有過之而猶不及。
“劉卿,這個嶽飛,與你一樣,也是朕的肱股之臣,將來收複燕雲十六州,朕寄予厚望。”
朱元璋看到劉鞈如此表情,淡淡一笑。
劉鞈是大宋的忠誠,他的能力上限也就如此,想要開拓進取,還需要年輕的將領。
“朕已經差人去儋州請李綱迴來,任命為太師,主持朝政。”
朱元璋接著說道,“內政還是交給你們來,朕要的是大大的疆土,還有讓四夷伏首!”
聽聞朱元璋還是任用李綱,劉鞈心中一陣激動。
李綱的迴歸,必然會讓前些在午門鬧事的士大夫們消停,也讓滿朝文人洋洋製沸。
“臣,遵旨!”
劉鞈毫不猶豫長長一揖。
等劉鞈告退之後,朱元璋迴到書案邊。
這時,顧千帆進來了。
“官家!”
“太上皇那邊的事情辦得如何了?”朱元璋頭也不抬。
“官家,太上皇接旨之後,走水路迴東京,高俅護送!”顧千帆麵無表情說道。
“嗯!”朱元璋點點頭,然後眼睛看向顧千帆,凝神道,“顧指揮使,你想清楚了?”
“臣的命是官家的,能為官家死,是臣的榮幸!”
顧千帆仍舊麵無表情。
“為了大宋,顧指揮使,朕會讓你妻兒永享榮華!”朱元璋緩緩道。
“臣明白了!”
“去吧!”
......
一日後,襄陽城外,漢水上。
一艘載著太上皇的大船突然進水,沉入江中。
與太上皇同行的蔡攸,以及上百名護衛無一幸免。
而護送太上皇的高俅,卻安然無恙。
消息傳到東京,一片嘩然。
趙桓下令將高俅捉拿問罪,同時火速去鄭州傳訊林衝迴來。
他要把高俅交給林衝手刃。
與此同時。
劉光世、張浚、劉琦、範訥、宗澤等人在滑州將完顏昌、移刺古等三萬金兵進行了最後的合圍,何時發動總攻,就看大宋的心情。
而在鄭州城外,一處臨時搭建起來的木質高台上。
嶽飛、張憲、姚平仲、姚友仲、魏啟辰、種崇彥、楊再興、辛棄疾、朱武、楊誌、唿延灼、湯懷、張顯、牛皋等將領分列台上。
台下,十萬大軍如林,肅殺之氣衝天。
四千捧日軍騎兵、一萬神機營、五千神武軍、一萬龍衛、神衛、三千相州軍、還有一萬左先鋒軍,以及各路兵馬。
旗幟招展,氣勢如虹。
劉鞈拿著聖旨高聲宣布: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令嶽飛為五路宣討使,張憲為副宣討使,各軍受其節製,即日發兵洛陽!”
“大宋威武!”
“陛下萬歲!”
十萬將士齊聲呐喊,聲勢震天。
此時此刻。
大宋登州水師駐地。
韓世忠接到了朱元璋傳來的聖旨:
“令右先鋒軍全師北上,奪取塘沽、滄州、碣石等燕雲沿海要塞,伺機騷擾遼東沿海各處金人地盤。”
“右先鋒軍水師,出發!”
韓世忠拔出長劍,大吼一聲。
頓時千帆爭流,上千艘戰船匯聚成一條長龍,向著渤海灣進發。
....
淩晨,大宋開封皇城。
朱元璋帶著劉鞈等一眾官員開完朝會,走出了大殿。
他看著東方一輪紅日升起,天邊萬裏如血染。
“官家,大宋各處兵馬全麵反攻開始,我數十萬大軍水陸兩麵已經全部啟動。”
劉鞈在身邊輕輕說道。
“甚好!誰說大宋不鐵血?朕就要讓天下人看看,咱大宋也如漢唐一般,四夷臣服,萬國來朝!”
“......”
【完】
“官家,各路大軍都有消息了!”
垂拱殿中,朱元璋正對著牆壁上懸掛的大宋兩京十三路的輿圖沉思。
他已經從錦衣衛北鎮撫使張守仁那裏得到了最新的軍事情報。
張憲在東京城外攔截住西逃的完顏宗輔和完顏宗幹的一萬金兵,並大獲全勝。
姚友仲追上完顏宗輔,並將其斬殺,俘虜和繳獲無數。
嶽飛和姚平仲在鄭州城打退完顏宗弼前來支援東京的一萬金兵。
完顏宗弼铩羽而歸,逃迴西京。
嶽飛與姚家兄弟以及張憲合兵一處,正往東京這邊趕。
而老河口的黃河決口也已經堵住,開封府的洪水已經退去,東京城中的兵馬以及附近各州縣的百姓紛紛出城清理。
魏啟辰的二千捧日軍追上了一部金兵,乃是劉彥宗的漢營,自然是趁機追殺,死傷無數。
劉彥宗、董才等人不知所蹤。
當然,完顏宗望突然暴斃而亡的消息,朱元璋也是收到了。
他沒想到完顏宗望的死提前了兩個月。
不過,這也是無關大局了。
但完顏宗望的死,卻讓朱元璋知道,這東路軍徹底完了。
另外,完顏昌、移刺古等人帶著剩下的三萬金兵殘部退到了滑州,正在找船過河。
而北岸的王淵、宗澤、張所等人早已嚴陣以待。
劉光世、張浚、楊沂中、範訥等部的兵馬逐漸縮小了包圍圈,攻擊十二萬大軍在滑州周圍三十裏分別紮營。
目前來看,東部的局勢已經一片明朗。
大宋已經取得了絕對優勢,徹底全殲東路軍隻是時間問題。
朱元璋也鬆了一口氣。
東路軍沒有去和西路軍匯合,這對他接下來的戰略部署,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西路軍還在西京與張叔夜,折彥質鏖戰。
當完顏宗翰收到東路軍的消息再做出反應的時候,東京這邊應該已經解決了東路軍殘部。
至於如何消滅,誰做主帥,朱元璋已經有了自己的合適人選。
此刻,看到劉鞈火急火燎跑進來參見,朱元璋微微一笑:
“劉卿,不必如此著急,慢慢說便是。”
劉鞈謝恩之後,便把樞密院的第一手軍情向朱元璋匯報了一遍。
雖然與錦衣衛呈報的軍情相差不多,但從軍方的角度進行了處理和分析,朱元璋了解得更加全麵。
“劉卿,東京城的兵馬,可以全線出擊了!”朱元璋微微點頭。
“好的官家,臣正有此意,東京城中的禁軍明日便開拔滑州,一舉將完顏昌及其殘部拿下。”
劉鞈激動說道。
然而,朱元璋搖搖頭:“劉卿,禁軍出動是肯定的,不過不是滑州,而是這裏!”
說完,朱元璋的手往輿圖上一處重重一磕。
“官家,您現在就要對付完顏宗翰?”劉鞈大驚。
雖然東京的禁軍剛剛獲勝,但他們經過了一個月的激戰,處於強弩之末。
若是讓他們出城去西京與金兵野戰,萬一敗了,豈不是之前獲得的戰果一下子迴到解放前?
“嗯!”
朱元璋的語氣不容置疑,“完顏昌的人就讓劉光世等人去對付。”
“他們要是連這個順風局都大不了,朕就讓他們一個個人頭落地!”
這幾個宣撫使手中的兵馬,能打仗恐怕沒幾個了。
讓他們圍攻金兵殘部,一箭雙雕。
要是他們**拿下完顏昌,皆大歡喜。
假如他們讓完顏昌和移刺古等人給逃了,正好讓他們全部抄家砍頭謝罪。
“官家既然有此打算,臣便落實就是。”
“臣與一眾同僚馬上部署禁軍西進計劃,明日就動身前往。”
“官家在帝都等臣的好消息。”
見朱元璋已經下定決心,劉鞈自然也不再爭執。
他知道朱元璋說出這樣的話,便已經是定下了決策,不容推倒,劉鞈要做的就是如何執行到位。
“劉卿,你就在東京居中策應,主持全局便可。”
朱元璋緩緩說道。
“臣不是去西京,如何統籌各路大軍呢?”劉鞈一愣。
“禁軍四軍以及神機營,朕打算交給嶽飛統領,張憲為副,姚平仲諸將皆為其節製。”
“此路兵馬與張叔夜、折彥質裏應外合,攻破完顏宗翰,解西京之圍。”
朱元璋目光深邃,背著手看向大殿之外西方天空。
此時,天空之中,風起雲湧,烏雲翻滾,氣勢洶湧。
“官家,這恐怕不妥吧!這位嶽將軍年紀太輕,讓他指揮一萬新軍已經破例了!”
“若是讓他指揮十萬多大軍,估計難以服眾啊!”
劉鞈一聽朱元璋竟然讓一個年僅24歲的新人擔**指揮,統帥十萬大軍,自然滿是驚訝。
當初他在河北的時候,這樣的年紀,也不過是一個虞侯,帶領上百兵馬,便被同僚稱為有韓信之姿。
“劉卿,甘羅十二為相,霍去病二十封狼居胥!”
“這位嶽飛,朕相信他一定能為我們大宋精忠報國,驅除韃子的!”
“西京解圍戰,朕交給他,定能不負朕所望。”
朱元璋微笑著看向劉鞈。
“那臣...”
恍惚間,劉鞈突然發現,眼前的這位官家,也不正是二十多歲年紀。
想想這一個月來,官家的所作所為,哪裏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具有的閱曆和老練,反而覺得就像一個在皇帝之位上侵淫多年的老鳥。
城府之深讓人難以捉摸,而經驗豐富比起當政三十多年的太上皇有過之而猶不及。
“劉卿,這個嶽飛,與你一樣,也是朕的肱股之臣,將來收複燕雲十六州,朕寄予厚望。”
朱元璋看到劉鞈如此表情,淡淡一笑。
劉鞈是大宋的忠誠,他的能力上限也就如此,想要開拓進取,還需要年輕的將領。
“朕已經差人去儋州請李綱迴來,任命為太師,主持朝政。”
朱元璋接著說道,“內政還是交給你們來,朕要的是大大的疆土,還有讓四夷伏首!”
聽聞朱元璋還是任用李綱,劉鞈心中一陣激動。
李綱的迴歸,必然會讓前些在午門鬧事的士大夫們消停,也讓滿朝文人洋洋製沸。
“臣,遵旨!”
劉鞈毫不猶豫長長一揖。
等劉鞈告退之後,朱元璋迴到書案邊。
這時,顧千帆進來了。
“官家!”
“太上皇那邊的事情辦得如何了?”朱元璋頭也不抬。
“官家,太上皇接旨之後,走水路迴東京,高俅護送!”顧千帆麵無表情說道。
“嗯!”朱元璋點點頭,然後眼睛看向顧千帆,凝神道,“顧指揮使,你想清楚了?”
“臣的命是官家的,能為官家死,是臣的榮幸!”
顧千帆仍舊麵無表情。
“為了大宋,顧指揮使,朕會讓你妻兒永享榮華!”朱元璋緩緩道。
“臣明白了!”
“去吧!”
......
一日後,襄陽城外,漢水上。
一艘載著太上皇的大船突然進水,沉入江中。
與太上皇同行的蔡攸,以及上百名護衛無一幸免。
而護送太上皇的高俅,卻安然無恙。
消息傳到東京,一片嘩然。
趙桓下令將高俅捉拿問罪,同時火速去鄭州傳訊林衝迴來。
他要把高俅交給林衝手刃。
與此同時。
劉光世、張浚、劉琦、範訥、宗澤等人在滑州將完顏昌、移刺古等三萬金兵進行了最後的合圍,何時發動總攻,就看大宋的心情。
而在鄭州城外,一處臨時搭建起來的木質高台上。
嶽飛、張憲、姚平仲、姚友仲、魏啟辰、種崇彥、楊再興、辛棄疾、朱武、楊誌、唿延灼、湯懷、張顯、牛皋等將領分列台上。
台下,十萬大軍如林,肅殺之氣衝天。
四千捧日軍騎兵、一萬神機營、五千神武軍、一萬龍衛、神衛、三千相州軍、還有一萬左先鋒軍,以及各路兵馬。
旗幟招展,氣勢如虹。
劉鞈拿著聖旨高聲宣布: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令嶽飛為五路宣討使,張憲為副宣討使,各軍受其節製,即日發兵洛陽!”
“大宋威武!”
“陛下萬歲!”
十萬將士齊聲呐喊,聲勢震天。
此時此刻。
大宋登州水師駐地。
韓世忠接到了朱元璋傳來的聖旨:
“令右先鋒軍全師北上,奪取塘沽、滄州、碣石等燕雲沿海要塞,伺機騷擾遼東沿海各處金人地盤。”
“右先鋒軍水師,出發!”
韓世忠拔出長劍,大吼一聲。
頓時千帆爭流,上千艘戰船匯聚成一條長龍,向著渤海灣進發。
....
淩晨,大宋開封皇城。
朱元璋帶著劉鞈等一眾官員開完朝會,走出了大殿。
他看著東方一輪紅日升起,天邊萬裏如血染。
“官家,大宋各處兵馬全麵反攻開始,我數十萬大軍水陸兩麵已經全部啟動。”
劉鞈在身邊輕輕說道。
“甚好!誰說大宋不鐵血?朕就要讓天下人看看,咱大宋也如漢唐一般,四夷臣服,萬國來朝!”
“......”
【完】